日期:93年2月20日
主題:
探觸捷克文化神髓(Ⅱ)-特爾奇.庫倫洛夫:古城建築藝術典範

世界遺產小字典:
自然遺產認定的標準:(Ⅰ)代表生命進化的紀錄、重要且持續的地質發展過程、具有意義的地形學或地
文學特色等的地球歷史主要發展階段的顯著例子。
(Ⅱ)在陸上、淡水、沿海及海洋生態系統及動植物群的演化與發展上,代表持續
進行中的生態學及生物學過程的顯著例子。
(Ⅲ)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
捷克【for touch】,以多次實地勘查經驗、文化、宗教、地理景觀乃至於【吃喝玩樂】等生活層面,細細玩
味人類遺產之神髓。本週介紹兩處列名世界遺產的勝地:

一、特爾奇(Historic Centre of Tel?)歐洲的阿爾卑斯山以北共有十國,遍佈文藝復興時期文物史蹟,此一時期建築與藝術主要特徵特—【山形牆】,就屬特爾奇保留的最完整,近五百年來,這個只有七千人的小鎮竟不受一絲破壞,不禁讓人嘆為觀止,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以文化遺產第一項與第四項標準(CⅠ、CⅣ) 讓特爾奇入選世界遺產,並譽為【人類的經典之作】,它是建築的和藝術的瑰寶,捷克政府對此也頗感自豪。
特爾奇位於摩拉維亞東南部,靠近波希米亞邊界,距離奧地利邊境二十五公里。它位於摩拉維亞群山起伏風景的中部(捷克首都布拉格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國王大道中心點),是摩拉維亞高地南部交通、文化、政治、貿易中心,在十三世紀時就是一條主要商旅路線,在城堡和廣場之間封建貴族築有一道約一公尺厚的堅固城牆,並在四周以人工挖掘三個深度超過三公尺深的池塘,一方面捍衛城堡安全,並兼顧漁獲之利。此一皇家城堡坐落於小山丘上,最初是木造哥德式房屋,十四世紀末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南波西米亞貴族奧得瑞克命令摩拉維亞首長維特克家族將城堡和內部的城鎮重新規劃,為防止火災再度發生,石頭成為重建的材料,整座城池除了被城牆環繞,並以護城河為網,加固第二層,用五十年時間,以【捷克哥德式】風格重建起來,這是城市建築的全盛期,即使後來其他重要的家族相繼統治著特爾奇,但是城堡的風格保留下來。
赫拉德茨(特爾奇西方約四十公里處)在十六世紀中葉後(一五二七∼一五八九年),被紮哈亞里亞斯統治,特爾奇經濟繁榮、富饒文化,有錢的居民特意聘請意大利建築師參與大量建設,特別是名師巴爾達薩爾、馬吉•德阿羅尼奧等人,為文藝復興風格城堡落下註腳。惟三十年宗教戰爭(一六一八∼一六四八年),城市經歷經濟大蕭條,當時耶穌會以耶穌名義修建了【巴洛克風格】學院(一六五一∼一六五五年)和教堂(一六六六∼一六六七年);圓形屋頂、華麗的外觀裝飾、拱廊諧和一致,卻沒有為本地帶動工經濟快速成長,一直到工業革命帶來了文化和民族意識覺醒,文藝復興風格建築才重新取得主流地位,十九世紀末葉至二十世紀初期此地又繼起【洛可可】與【新藝術】建築,百家爭鳴。

聖母圓柱 觀光地標
南北兩座城門貫穿三角形廣場,廣場最南邊矗立著聖母圓柱(或稱布拉格柱)兩側皆有噴泉,觀光客幾乎都集中在這裡欣賞清晨與日暮,數百年來不墜。
二、庫倫洛夫歷史中心(Historic Centre of Cesky Krumlov) 庫倫洛夫歷史中心與特爾奇都在十三世紀建城,也同樣在一九九二年入選世界遺產,比特爾奇幸運的是,庫倫洛夫因為地處偏南,又被伏塔瓦河環繞,形成天然障蔽,所以未經任何戰火肆虐,五個多世紀以來平安發展,與特爾奇同屬歐洲中部中世紀古城傑出典範。
庫倫洛夫在特爾奇西南一百公里,位於波希米亞南部的舒馬瓦山嶽和布蘭斯基森林之間。城市依據蜿蜒的伏塔瓦河兩岸發展,佈局十分緊密,在政治與貿易之外,還是南波西米亞宗教中心。城區上方的城堡是維特科維奇家族領地中心,村落據說是從城堡腳下【拉特蘭】開始發展,河曲地形部分則是第二個城市發展核心,一直到一六0一年,全區都為這個強大的家族所統治,所以在一三四七年,兩個都市發展核心合而為一。法治,讓庫倫洛夫有適合發展商業的基礎條件,加上許多建築也以文藝復興風格重造,隨便一幢
在自治市的自由市民寓所,都足以說明城市富裕的程度。經歷十五、六世紀政經顛峰、耶穌會會士極力擴張,巴洛克風格作品在此地,地位凌駕於文藝復興風格建築。一六二二年,宗教戰爭最前期,俄根別克家族接掌權力,約百年後,又被施瓦岑別克家族接管,一直到十九世紀世紀,城市既未受工業化威脅,也倖免大災難和戰爭所帶來的的損失。因為庫倫洛夫兩個中心點就是橫跨伏塔瓦河的兩個河曲,其間以橋樑聯結。從地貌上觀察,城堡、後花園與蜿蜒街道為第一區;第二區像一個擁有地峽的半島,河流邊緣跟隨防禦工事,城市大致依放射狀、規律的三條主要道路規劃,都市中心還有四方形的市政廣場。

日落美景 畫家流連
第一區風景焦點是城堡入口的巴洛克式塔樓,第二區為市區廣場東邊十五世紀的聖維特主教堂,教堂東側有棟五百年前修道院所改建成的 RUZE 城堡旅館,據不少觀光客宣稱半夜在此受到修道士魂魄騷擾,遊說住客入教,吸引不少【尋鬼族】前來一探。然而,在鬼魂傳說之外,日落前多重豐富的折射光線,才是真正讓男女老少以及多位畫家流連忘返的主因,大量畫材需求,也締造庫倫洛夫及巴德傑緯契成為全世界最出名的碳鉛筆製造商KOO-I-NOOR王國根據地。
庫倫洛夫建築和都市規劃清晰地反映出城市演化超越時代,無怪乎新藝術工筆畫家莫哈(MUCHA)不少膾炙人口的廣告畫與仕女畫作品常年在此展出,二年前莫哈曾孫女還陪同這批傑出畫作前來台灣展出,名噪一時呢!



本站圖文係Travellers Club網站版權所有盜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