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聖索菲亞教堂 Aya sofya

在21歲的年少霸主拿下君士坦丁堡前,它是固若金湯的,不但有堅實的城牆抵擋進犯者,更有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馬爾瑪拉海為天然屏障,君士坦丁堡人人睡得高枕無憂。
君士坦丁堡人赫然發現,在她們引以為傲的濤濤水域上,充斥著鄂圖曼戰船,以巧計突破君士坦丁堡防禦的蘇丹麥何密特二世意氣風發的地站在城門口等待鄂圖曼士兵打開城門,等著改寫東西方歷史及世界版圖的一頁。
武功蓋世的麥合密特29日下午立刻前往索菲亞教堂宣示他的勝利,它得意的大喝:這座城市的建築終於向我稱臣。
的確麥何密特成就了數百年來阿拉伯人、鄂圖曼列祖列宗無法成就的大業,也實現了伊斯蘭教可蘭經中君君士坦丁堡必將落入穆斯林之手的預言,基督教的挫敗空前絕後,麥合密特二世更進一步下令將原本是天主教堂的聖索菲亞教堂改建為清真寺,直到鄂圖曼帝國在20世紀初結束前,聖索菲亞一直是鄂圖曼帝國最重要的圖騰建築。
麥何密特二世之所以選擇聖索菲亞宣示國威主要和基督徒在6世紀時初見聖索菲亞宣示國威,主要和基督徒在6世紀時初建聖索菲亞教堂的因由有關。
根據一般的說法君士坦丁大帝能夠拿下君士坦丁堡、建立東羅馬帝國得力於聖基督的幫助。某日君士坦丁大帝看到漸黑的天空出現十字架亮光當夜基督顯靈,命令君士坦丁大帝製造同樣形狀的十字架,將之作為軍隊的前導,十字架將保證君士坦丁大帝攻城的勝利。於是君士坦丁大帝連夜趕製十字架杖,遵照指示,前導軍隊,果然如願。
君士坦丁大帝不但定基督教為國教,他的兒子更下令興建聖索菲亞教堂起,直到鄂圖曼土耳其人將它改為清真寺前,聖索菲亞教堂雖屢遭地震、火災的破壞,但依然扮演著東羅馬帝國總主教堂的角色,可以說是最能展現希臘東正教榮耀及東羅馬帝國勢力的教堂,同時也是拜占庭建築的最高傑作,更提供了後繼者鄂圖曼建築風格的範本。
Sophia一字其實意指基督或神的智慧,麥何密特二世一攻下當時君士坦丁堡這個基督教最重要的據點時,「故意地」挑上了聖索菲亞教堂,移走教堂基督教聖像、遺物、用漆塗掉馬賽克鑲嵌畫,代之以星月、可蘭經讀經台,往麥加朝拜的朝拜龕、增建伊斯蘭教尖塔,為一不變的是名稱─神的智慧和功能。
經歷錫南和佛薩堤兄弟大幅改建的結果,1932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將索菲亞改成博物館,長期被掩蓋住的馬賽克鑲嵌藝術瑰寶得以重見天日。
也因此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此融和了,仰望掛在圓頂上、寫著穆罕默德的阿拉伯文金字大圓盤,和更高處聖母抱基督的馬賽克拼貼,自然地同聚一堂,那種來自宗教的感動,遠比世界上任何一座建築更教人泫然欲泣。
◎更多土耳其相關旅遊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