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尼斯旅行社 世界各國旅遊資訊 一生珍藏 花的世界 Google關鍵字排名第一名 旅遊省錢小秘密

 作為後印象派畫家,羅特列克的繪畫技巧深受印象畫派啟發,但又結合浮世繪筆法與個人寫實的才華而獨樹一格。他的繪畫作品主要可分成兩大類型:油畫與石版畫。無論哪種類型,幾乎都以人物素描為主題物件。受到竇加﹝Edgar Degas﹞的強烈影響,羅特列克的畫作充斥著各式各樣的人物樣貌。對於這點,據說他曾說過:「只有人才是存在的,風景不過是附屬品。所謂純風景畫畫家只是野蠻人。」

 雖然同樣專注於人物畫,但羅特列克與竇加的風格又大異其趣:竇加的畫作被認為宛如鑰匙孔中的結果,她們﹝多數是女性﹞在畫中的姿態宛如不曾留意畫家的筆觸,因此留下無矯作的體態之美;然而羅特列克的畫作卻有意無意的扭曲或誇大畫中人物的樣貌神情,進而強調人物的生命力與寫實感,讓粗莽的中低階層居民也戴上莊嚴的面紗。對於自己的創作理念,羅特列克曾說:「我致力於創作真實而非理想,或許這是缺點。雖然我並不喜歡醜陋的東西,但我對它仍帶有幾分興趣地塗上顏色,或畫成圓形,或使之發光...。」

 羅特列克在海報﹝poster﹞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注重理念的表達,圖形簡化,色彩和諧統一、畫面強調裝飾性。因為受到了日本浮士繪木版畫的影響,他的畫有平面動態構圖以及粗獷的外輪廓線等。羅特列克的作品具有一種憤世嫉俗的激情,海報題材多為表現娛樂場所的生活景象,他採用富有漫畫意味的幽默和諷刺的表現手段,使海報的主題具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徵,因而更具深刻的社會意義。

 羅特列克創作的海報作品,既是向大眾傳播資訊的媒介,同時又是被公認的世界一流的繪畫作品。他在海報設計領域的傑出成就,使海報這一獨立的藝術形式提升了品位和品質,同時也提高了他的知名度。羅特列克的海報作品對當時繪畫界的影響很大,如他的海報《瑪麗‧彌爾頓》﹝May Milton﹞就掛在畢卡索在巴黎居住的屋內牆上,這在畢卡索的作品《藍屋》﹝The Blue Room﹞可得到佐證。

 羅特列克是個膚色黝黑、個子矮小的人,令人聯想到侏儒:他的上半身和他的大腦袋的重量好像在擠壓著他的下半身,他的雙褪彎曲……。總之,他是個長得滑稽可笑的矮子,回想起他的人似乎都有著這種印象。在大眾的印象中,普遍存著他的這種形象,特別是在 1952 年,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給他和巴黎的「紅磨坊」﹝Moulin Rouge﹞拍了一部電影之後,更是如此。但整體說來,法國群眾對這位矮小但偉大的藝術家並不乏尊重。他在上世紀末的巴黎大街上漫步,衣著打扮無懈可擊:禮帽、手杖、潔白的硬胸;他爬上紅磨坊的高椅子和日本的長沙發;他出入「費爾南多」馬戲團;他工作;他偶而去幾家妓院尋歡、聊天、和姑娘們嬉戲。

 總之,羅特列克的這種形象,完全符合充滿活力而又粗俗的巴黎夜晚。在這樣的巴黎,他找到了對抗命運的良方,找到了能夠容納各種人痛苦和提供他藝術的營養劑。

more...

   
  羅特列克﹝Toulouse Lautrec﹞作品介紹
紅磨坊酒店﹝At the Moulin Rouge﹞
1892 年
油彩‧畫布,123 x 141 公分
芝加哥藝術學院,芝加哥﹝Chicago﹞,美國
 

 這幅畫的原來構想比這裏出現的這個尺寸要小很多,明眼人很容易就看得出來,底下及右邊的部分是後來加上去的。關於這幅畫是何時加大;還有,中央那一景是在加進下面和右邊那兩虛的前或後畫成的等種種問題,歷來有許多爭論。依照喬揚的說法,中間部分完成於 1892 年,旁邊擴充的部分它──最右邊插腰站著的是梅.密爾頓,則是畫於 1895 年。可是最近的研究卻指出,這幅畫原來是整個一體的一件作品,完成於同一時間,反而是羅特列克死後才好像被切開過,因為 1902 年四月號的「費加洛畫報」曾經照相翻印此畫,看不到下面和右邊這兩塊。也有一種可能是,羅特列克當初畫這幅畫時畫到一半之後改變了主意,將畫面加大,又增添一些素材,以便在尺寸和規模上可以和畫於較早的 1889 年到 1890 年的《紅磨坊舞會》﹝Dance at the Moulin Rouge﹞互相比照。

 畫面上的人物都是羅特列克的朋友及「紅磨坊」的表演藝人。圍坐一桌的是:批評家杜賈登﹝Edouard Dujardin﹞、西班牙女舞者馬卡隆娜﹝La Macarona﹞、塞斯考,以及吉柏特等人。背景裏站著整理頭髮的則是饞嘴姑娘,另外則是羅特列克和他表弟蓋布瑞爾,正打橫走過舞台前,表情漠然,和畫上其他人沒有表現出任何瓜葛。而右邊前景這位女士,由於臉部正由下面射土來的燈光照到,所以表情甚是奇怪,與左側圍坐一起的人的寧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畫面四組人物的多種動作表現圍坐一起的人、羅特列克和他表弟、饞嘴姑娘和她同伴,以及前景的這位女士,都是各自為政,互不相干,強調出他們的隔絕和孤立。「紅磨坊」是一處人來人往、人聚人散之處,龍蛇雜處,它歡迎所有的來客,正如同畫面上同時涵容的特質:既是肖像畫也是漫畫;有的肉眼可識,有的必須以心眼察識;造形與色彩,以及,有的處在清醒狀態,有的卻又恍如置身夢魘之中。

more...
珍‧阿芙麗兒在跳舞﹝Jane Avril Dancing﹞
1892 年
油彩‧紙板,85.5 x 45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Paris﹞,法國
 

 1892 年到 1993 年之間,羅特列克替阿芙麗兒畫了許多畫像和習作,大部分都只是描繪她個人,沈醉在自己的舞蹈世界中,頂多加上一些模糊不清的旁觀者。她的傲然獨立,在這幅畫裏,便是由她自得其樂地跳著舞來表現。可是,依照羅特列克的記述,阿芙麗兒的舞蹈相當風靡群眾的:「阿芙麗兒被一群人圍在中間,她四周形成密不通風的人牆。她正在跳舞,輕盈而美妙地轉身,顯得如癲如狂、如痴如醉、如淫如蕩,… 她不斷地轉、轉,像一朵盛開的花朵,不含絲毫重量。」羅特列克倒不注意一大堆觀眾來捧場帶給她的成就感,他只注意到她的個性,以及她臉上的線條。阿芙麗兒和饞嘴姑娘那種完完全全屬於她四周環境的情況不同,她比較內斂,所以也就更吸引人。當羅特列克畫她走進紅磨坊的時候,她總是披著外套,明白表示她從外面進來;饞嘴姑娘則不然,羅特列克總是畫她穿著舞裝。在這幅畫裏,阿芙麗兒穿著中產階級的上衣,和她激烈舞動著的腿部形成強烈對比。但我們並不覺得她放浪形骸,我們只覺得她以一副自信十足的架勢,渾然進入了忘我的境界之中。

 這幅畫的背景的盡頭包廂裡是劇院經理沃納,他頭戴一頂騎士圓頂硬禮帽,與一位貴婦人坐在一起。在色調上,阿芙麗兒所穿衣服的白色和帽子、襯裙,襪子的藍色,和舞臺上的藏青色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更令人難忘的是阿芙麗兒蒼白的面容和略帶憂鬱的眼睛。

more...
珍‧阿芙麗兒﹝Jane Avril﹞
1893 年
潑彩‧石板畫,130 x 95 公分
羅特列克博物館,阿爾比﹝Albi﹞,法國
 

 這幅畫從畫面到剪裁、技法都別具一格,至今仍為世人所嘆服。巨大的低音提琴的譜號、獨特的髮型風格、音樂家耳朵的變形、隨意畫成的次要的東西以及整個形象上的處理手法,說明羅特列克對「新藝術」雖懷有興趣,但新藝術對他的手法並沒有產生多大影響。

 地板的線條突出了舞臺側面的透視感,支撐著運動的節奏:女演員正在跳舞,裙子似花葉般擺動。 此畫受日本複印版畫的影響頗重﹝當時在巴黎甚為流行﹞,如淡顏色的使用,及在沒有體積感的輪廓上勾描的技法等。

 羅特列克在這幅畫中所使用的顏色主要有三種:紅色、黃色和灰色,其次是黑色﹝用於襪子及手套﹞和白色﹝用於襯裙﹞。

more...
健康檢查﹝The Medical Inspection﹞
1894 年
油彩‧紙板,82 x 59.5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Washington DC﹞,美國
 

 從 1892 年到 1895 年,羅特列克畫過許多巴黎妓院生活的油畫與素描。他此任何人都更深受竇加的影響,他是個不適俗韻而與眾不同的貴族,他的趣味吾人自其描寫自己暫住的磨坊街巴黎高級妓院之書面亦可充分瞭解,他對於主題的接近其實是超然的,在官能性的神韻等處可以感覺到決不受拘絆的某種餘裕,這種自由的態度對於所謂的「殘廢者」亦毫不改變,此乃得自畫家富於人味的寬容。在人物的畫法、或給這個情景以即興背景的快速表現中,可以看出羅特列克在素描上的傑出才華。

more...
《梅‧彌爾頓》﹝May Milton﹞
1895 年
五色平版印刷,80 x 59.5 公分
聖地牙哥美術館,聖地牙哥﹝San Diego﹞,美國
 

 梅‧彌爾頓是一位英國小姐,她在巴黎只表演了一個季節,而且是在一個很小不很起眼的舞台上。在這之後,她就前往紐約,從此再也沒有人聽到她的消息。到現在人們都還記得她,都是因為羅特列克的畫,譬如在《紅磨坊酒店》﹝At the Moulin Rouge﹞中,右方看來很可怕的人臉就是彌爾頓小姐。依據關於她的評論,彌爾頓既不美麗,也缺乏才能。羅特列克製作這幅饒有興味的藍色海報,顯然是為彌爾頓美國的演出而作。

more...
包魯先生在酒館裏﹝Monsieur Boleau in a Cafe﹞
1893 年
粉彩‧紙板,92 x 73 公分
克里夫蘭美術館,克里夫蘭﹝Cleveland﹞,美國
 

 在這幅畫中包魯先生四周圍繞著經過仔細安排以凸顯他所處空間的其他人像。畫面前方的桌面一直伸展到畫的邊緣,使觀賞者覺得自己也置身在同一個咖啡店中,但卻與包魯先生有一定的距離,不過桌面靠近觀賞者之處,卻擺放了一杯飲料,似乎包魯先生又想要邀請觀賞者和他共飲。這種一拉一放的視覺感是羅特列克安排此畫構圖的特色之一。

 
薇特‧紀爾柏向觀眾致意
﹝Yvette Guilbert Taking a Curtain Call﹞

1894 年
石板畫,48 x 25 公分
羅特列克博物館,阿爾比﹝Albi﹞,法國

 

  羅特列克於 1894 年認識薇特這位女演員。她的卓越才華、嘲諷而動人的面部表情、和講話不帶偏見的引人魅力使他印象深刻。

 畫中的人物似乎沒精打采;她有稜有角的臉部、簡單分明的線條、低垂的眉毛、好似一道傷口的嘴巴等等,這些都吸引著羅特列克。他曾多次給她畫像,試圖解開這個人物的憂慮之謎。這裡畫的是演出結束時,薇特向觀眾答謝,觀眾報以掌聲的情景─扶在帷幕上的右臂,貼著身體的左臂,略微傾斜的上半身,伸向觀眾的面部,從底部照亮人物的光線,用攝影法剪裁的畫面,所有這一切都使該畫顯得極為新穎、獨特‧‧‧。

 該畫的主要色調為服裝及帷幕的水彩綠。在這種色調上,橘紅色的頭髮、紅色的嘴唇和桃紅色的臉頰突出了人物形象,使褐色的眼睛閃著嘲諷而又憂傷的目光。看上去,她呼吸的是舞臺帷幕上的灰塵,聽到的是掌聲。這使我們都情不自禁地想站起來跟著鼓掌。

吧檯之一角
﹝At the Carfe: The Customer and the Anemic Cashier﹞
1898 年
油彩‧紙板,82 x 60 公分
藝術陳列室,蘇黎士﹝Zurich﹞,瑞士
 

 在一塊大紙板上﹝它的底色色調構成了畫面的基礎﹞,羅特列克為咖啡館裡兩個無名人物注入新生命。他憑著一支畫筆和速寫技巧,用粗線條快速勾勒出他對人物的印象。那情形好像他走過吧檯、瞥了一眼,引起他們注意後疾步返回,拿出隨身攜帶的紙板,一連幾分鐘聚精會神地畫那個胖胖的、留著淡紅色八字鬚的男子和身邊挺著胸脯的收款員。

 幾乎半張紙板畫的都是吧檯,上面放著一個瓶子和一只杯子﹝是用稀疏的白、藍色線條畫成的﹞。右邊是保險櫃。其餘為一個身穿褐色服裝的男子和身著藍色服裝的女子。在那張留有橘紅色頭髮和八字鬚的圓臉旁出現的是經過剪接的白衣收款員的清晰側影。

 羅特列克完整地表現出畫面的深度空間:他畫了人物及其背後鏡子中的人物頭部的投影。 值得注意的是:該畫取景直接、構圖清晰,作者的實際視點略高於吧檯。底色色調將男子服裝變為褐色,與二人身後的綠色牆壁融為一體;瓶子與杯子是透明的;收款員的衣服是藍的,衣服的襟飾是白的;面孔的色調,特別是側身女子面孔的色調,是蒼白的。

 這樣的構圖、色調和人物的表情,都使人覺得這個吧檯之一角的人物,來自不同的地方,互不相識,毫無瓜葛,呈現出冷漠疏離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就是咖啡館、酒館這種龍蛇雜處的地方慣有的特徵。羅特列克「吧檯之一角」的畫就表現了這個真實的特色。

 
梳妝檯前的女子 ﹝Woman at Her Toilette: Madame Poupoule﹞
1898 年
油彩‧紙板,60.8 x 49.6 公分
羅特列克博物館,阿爾比﹝Albi﹞,法國
 

 羅特列克多次為妓院的妓女作畫,畫家以這幅畫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從特殊角度取景的鏡頭:正在照鏡子的這個妓女的側面和她的披肩長髮。也許,在眾多的妓女中,吸引畫家的是密密的、紅棕色的長髮掩蓋下的這張充滿稚氣的臉。在這幅畫中,頭髮的色調與寢衣發著閃光的綠色﹝它反射在玻璃瓶上﹞相近。

 這幅畫的表面處理及紙板底色的凸顯較諸其地作品更含蓄。羅特列克將色彩塗在中間色調的紙板上,刻意讓紙板底色呈現,以強化妓女右臂的透明性及牆壁的反射。

 這幅作品中顏色用的不多。近景中圓柱形盒子、梳妝臺鏡子的後面、牆壁,特別是這位妓女頭髮的暖色調,和梳妝臺面﹝和白色混合起來的綠一藍色、寢衣、牆壁與玻璃瓶的反光﹞的冷色調,使這幅畫十分和諧。同時也使畫顯得真實性很高,因為羅特列克讓我們看到了粉裝華服的妓女的真實面目。這幅「梳妝臺前的妓女」裡的女主角,不管是上妝前或卸妝後,感覺都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生活迫使人顯得多麼無奈。而羅特列克的用色和梳妝臺前簡單的布置,在在使人了解這個妓女的生活並不富裕,氣質也不高雅。

 
 ※以上資料來源:視覺素養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