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尼斯旅行社 世界各國旅遊資訊 一生珍藏 花的世界 Google關鍵字排名第一名 旅遊省錢小秘密

 畢卡索是西班牙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他的作品變化多端,涵蓋住絕大多數二十世紀藝術家發展的樣式。

 畢卡索的父親是一位素描教師,他從小就非常早熟。1900 年首度走訪巴黎時,就展露出卓越的素描天分。從 1901 年到 1904 年是他的藍色時期,這是從當時他的畫作的主要色彩而得名,他用內斂的象徵手法專注表現窮人生活動人哀感的地方。

 1904 年,畢卡索遷居到巴黎,步入玫瑰時期。這時期他的作品是前期風格的延伸,但色調較暖和,含意較深奧難解,此時他最偏好的題材之一是馬戲團的團員。他並領略出塞尚的形式架構以及非洲藝術、古伊比利藝術嚴峻的純樸感,因而以《亞威農的姑娘》﹝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突破束縛,進入原型立體派階段。

 1930 年代畢卡索開始運用多種風格作畫,強調曲線或雕刻質感,並且受到貢薩列斯激勵,嘗試製作金屬雕塑。他的版畫和書籍插畫作品也不在少數。1937 年,畢卡索在西班牙內戰啟示下完成他聲譽最隆的畫作《格爾尼卡》﹝Guernica﹞,大肆攻擊人類殘愚昧的行徑。畢卡索創作生涯到了後期雖然創作力力不減,但是成就已不如前期。在二十世紀的藝術史中,沒有一位藝術家對當代人類的影響能夠超越過他。

more...

   
  畢卡索﹝Pablo Picasso﹞ 作品介紹
夢﹝Dream﹞
1932 年
130x96.5 cm
 
 「夢」中的女主角是畢卡索第四位戀愛的對象「瑪莉」,她是位德國少女。她豐滿的體態、金髮碧眼,讓畢卡索心動不已,這也是畢卡索為何取名為「Dream」的原因。畢卡索用華麗的的色彩和流暢的弧線詮釋他心中這位金髮碧眼、體態曼妙的美人,這幅作品十足表現在戀愛中和討好異性的舉動,協調的色彩雖然複雜但卻合諧。
 
格爾尼卡﹝Guernica﹞
1937 年
油彩‧畫布,349 cm × 776 公分
普拉多美術館,馬德里﹝Madrid﹞,西班牙
 
 

 「 格爾尼卡」道盡了所有的戰爭,它的畫面比相片還具說明性 ,比記錄片還更動人心弦,它並不是描繪實況而是用一種造 型語言,來傳達絕望、恐佈、憤怒、等等情緒。

 此畫作為畢卡索最為世人爭論的作品之一。時代背景是德國戰機應西班牙國民軍政府的要求蟲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城市格爾尼卡。畢卡索藉由此畫向世人宣示對戰爭的厭惡和鄙視。畫的中央受了重傷將死的馬匹,象徵無辜的垂死的受難者;但畢卡索將垂死的馬身畫成站立起來,象徵人民不可屈辱的精神。

more...
亞維農姑娘﹝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年
油彩‧畫布,243 x 233 公分
現代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這幅畫顯示畢卡索的革新精神,表明他可以超越前衛派的繪畫試驗。他透過人物身體和物體的安排,將人物依序地由左向右,從未完成的草圖,一直到最後一個戴面具,臉完全變形的人物。這一系列的人物形態像金屬片一樣地翻折,預示了立體主義成熟期將會形成的空間碎裂觀念。

more...
三個音樂家﹝Three Musicians﹞
1921 年
油彩‧畫布,200.7 x 223 公分
現代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more...
 
韓國的屠殺﹝Massacre in Korea﹞
1951 年
油畫‧110x210cm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典藏
more...
 
賣藝人家﹝The Family of Saltimbanques﹞
1905 年
油彩‧畫布,212.8 x 229.6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Washington, DC﹞,美國
 

 畢卡索曾經模仿矯飾主義的風格將人體拉長,但是在這幅畫中,他再度接近古典的美感理念。拉長的身形不見了,不再用矯飾、激情的姿勢,雙腿敞開方向各異的站姿,似乎成為圖畫中人物的必然姿勢。這幅畫的主題偏向人們的孤寂與內省,不過在色彩運用上,畢卡索卻用暖色調使畫面的沉重感減輕不少。

 
攬鏡的女人﹝Girl before a Mirror﹞
1932 年
油彩‧畫布,162.3 x 130.2 公分
現代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透過這幅畫,我們看到畫家為我們構造了一個不同反響的女性形象,畫面上的結構分離支解,左邊的女子懷孕,鏡子中的形象則是模糊而憂鬱,鏡子中的女子為她而哭泣,因為她正從年輕女子變成妓女的過程,年華老去是她的悲哀,她的眼神勾畫得細緻入微。

  仔細看左邊的女子有兩張臉,一張青春活力,側面則是黃色的調子帶出了一點的滄桑,畢卡索正是通過完美的結構轉型變體,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也也正是這一偉大作品吸引我們的地方。

 
悲劇﹝The Tragedy﹞
1903 年
油彩‧畫板,105.3 x 69 公分
國家藝廊,華盛頓﹝Washington, DC﹞,美國
 

 畢卡索的藍色時期從他的朋友卡薩格瑪之死開始。他選擇自殺,因為他的愛無法獲得回應。即使畢卡索後來圖畫處理的,不是死亡,但還是孤獨或缺乏愛。《悲劇》就是個明顯的例子。他們是一群在海邊沒有親情的一家人,缺乏生命力,僵立有如雕像。

 四周沒有任何東西可使他們有希望脫離那種孤立狀態。只有小孩作出手勢,頭還不屈地舉著。人物被裹包得有如要鑽進衣物裡;而顯露於外的便是赤裸的,赤赤裸裸的貧窮。在這圖畫裡,畢卡索毫不掩飾他的悲情。

 
藍色自畫像
1901 年
畫布油畫,80x60 cm
 
 
Accordionist
1911 年
油畫‧130 x 89.5 cm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坐著的女人
1971 年
油畫‧100x81 cm
巴黎畢卡索美術館
 
異想世界
 
 
 ※以上資料來源:視覺素養學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