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尼斯旅行社

法國 巴黎 巴黎第一區 羅浮宮 織花邊的少女

藝術家:揚·維梅爾
年代:於1669年—1670年間
類型:貼在木板上的畫布油畫
大小:高:24厘米;寬:21厘米
珍藏:巴黎羅浮宮

這幅大名鼎鼎的作品出自十七世紀的荷蘭大畫家維梅爾之手。畫中人物專注的神情以及用淺灰背景提色的手法都堪稱經典。

道德禮儀與日常生活
畫中的女子一看便知屬於維梅爾出生地——台夫特(Delft)的小資產階級,她正全神貫注於手中的花邊活計。女子在縫紉台上擺弄著紡錘、別針和繡線。左邊縫紉包的色彩十分絢麗,裡邊可以放置各種縫紉用具。花邊活計是荷蘭文學和繪畫作品中屢見不鮮的表現主題,是用來表現婦德的傳統方法。近景中的那本小書為聖經無疑,這更增強了畫作的道德和宗教寓意。但正如維梅爾的另一幅著名作品《倒牛奶的侍女》(la Laitière)(藏於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一樣,這幅畫也帶有日常生活的深刻烙印,吸引著畫家。維梅爾鍾情於觀察身邊的生活用具,並將它們放入自己的作品當中。

溫情流露的私生活
作品小巧的外觀(是維梅爾尺寸最小的畫作)和畫中人物的居中安排帶來一種愜意的舒適感覺。維梅爾的過人之處就在於能夠通過不同的畫面層次重現肉眼觀察物體時所特有的視覺變形效果。正因為如此,少女手中聚焦了眾人視線的花邊就以極度細緻的手法表現了出來,尤其是少女指間那根纖細無比的白色繡線。相反,當我們稍稍遠離視覺中心點時,畫中物品的輪廓就變得模糊起來,儘管它們處於近景位置。縫紉包中露出的白線和紅線有著截然不同的細緻度,這恰恰是近似抽象手法的精妙之處。以點畫法繪出的帷幔採用了純色,也是模糊視覺效果的組成部分

光線中的詩意
雖然畫中人物給人一種近在咫尺的感覺,其實觀者並無法真正進入織花邊女子的世界:帷幔、縫紉包和花邊活計,以及那一方小小的縫紉台都把觀者和畫中少女相隔兩個世界。維梅爾作品中的這種“靜謐的詩意”,令畫中人物彷彿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裡,溫柔明淨的絲絲光線輕柔地摩挲著畫中的物品。這件極具代表性的繪畫珍品色彩和諧,令大師梵高(Van Gogh)也為之傾心。他在1888年寄給朋友的一封信中描述了“檸檬黃、淡藍和珍珠灰的和諧”之美。印象派畫家雷諾阿(Renoir)則將這幅1870年來到盧浮宮的《織花邊的少女》視為世界上最動人的畫作,可與盧浮宮的另一藏品——華托(Watteau)的《朝圣西苔島》(Pèlerinage à l'île de Cythère)相媲美。

影片分享

相關連結:
羅浮宮官方網站:羅浮宮官方網站
法國英文官方旅遊網站:法國英文官方旅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