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尼斯旅行社

德國 巴伐利亞 慕尼黑

最近10天氣溫

慕尼黑(德文:München)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首府。2006年人口為130萬[1],是德國南部第一大城,全德國第三大城市(僅次於柏林和漢堡);都會區人口達到270萬。 慕尼黑位於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伊薩爾河畔,是德國主要的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慕尼黑同時又保留著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因此被人們稱作「百萬人的村莊」。

慕尼黑是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與嚴謹、保守的德國南部風格相比,慕尼黑活潑、歡快的生活節奏顯得有些突兀。一年一度的啤酒節讓整個城市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活潑的巴伐利亞人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並且這種歡樂和自由的氛圍已經成為吸引世界各地旅游者的一個重要因素。

激情的慕尼黑也有深沉的一面。高貴雅致而又歷史悠久的皇宮區以及具有鮮明特色的聖母教堂,訴說歷史久遠,無比輝煌。哥特式的新市政廳、古羅馬式的國王廣場以及各式現代化的建築,一座連一座,讓你仿佛走進了建築歷史的長廊,不禁感嘆“歐洲建築博物館”之名的確名不虛傳。穿行于各個博物館之間,頗有點行走在歷史和現代間的意味,悠長而又耐人尋味。走進慕尼黑,走進夢境。

慕尼黑巴伐利亞風情
慕尼黑自古以來就是巴伐利亞王國的首都,擁有古老的傳統與建築,呈現出成熟典雅的風韻。慕尼黑在德文裏是指「小修道士」,所以現在慕尼黑的市徽中就有一個小修道士,不論是在市區電車、巴士上都可以看見這個代表慕尼的小修道士,根據當地人的說法,小修道士應該是左手拿著聖經,右手拿著啤酒,十分具有慕尼黑的精神。

慕尼黑這個名稱的本義是僧侶之地。因此,該市的市徽上表現的就是一位修道士,稱為「慕尼黑之子」(Münchner Kindl)。自從路易四世時代以來,神聖羅馬帝國的顏色—黑色和金色一直是該市的官方色彩。多年以來,該市官方的城市格言是「有心臟的世界城市」(Die Weltstadt mit Herz)。不過,最近已經改為「慕尼黑愛你」(München mag dich)。 慕尼黑另外的譯名:明興。例子:Universität München(德國明興大學)

歷史
慕尼黑地區最早的居民點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但是慕尼黑城市的形成是在12世紀以後。在8世紀,這個地方出現了一個本篤會修道院,慕尼黑這個地名在德語中有「僧侶之地」的含義。1158年是慕尼黑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年份,因而被推定為該市成立的年份。這一年,薩克森和巴伐利亞公爵獅子亨利覬覦附近弗賴辛鎮奧托主教控制橋樑、向過往鹽商徵稅的特權,放火燒毀了主教擁有的橋樑,而在本篤會修道院附近的伊薩爾河上架起一座新橋,迫使商路改變,控制了過橋稅。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新的集鎮。在奧格斯堡舉行的帝國會議上[2],主教和亨利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面前為該市進行爭論。裁決承認亨利的佔領,但每年必須付給主教賠償金,這樣就承認了慕尼黑的貿易權利。

1175年,慕尼黑正式獲得城市身份,建立了要塞。1180年,獅子亨利失勢受到審判,奧托一世成為巴伐利亞公爵,他將慕尼黑交給弗賴辛主教。奧托主教的繼承人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統治巴伐利亞直到1218年。1240年,慕尼黑市被交給巴伐利亞公爵奧托二世。1255年,巴伐利亞公國分裂為兩部分,慕尼黑成為上巴伐利亞公國都城,從此開始了該市的建都史。

1328年,上巴伐利亞公爵路易四世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他給予該市食鹽專營權,獲得穩定收入來源,這樣該市地位提高,勝過了弗賴辛。慕尼黑是從薩爾茨堡到奧格斯堡道路上主要的渡口。薩爾茨堡附近是食鹽產地,而當時奧格斯堡是遠比慕尼黑重要的城市。他在位期間,以慕尼黑為帝都,擴建城垣,奠定了老城的規模。

1327年,城市的大部分被一場火災燒毀,隨後得到重建,幾年後擴建了新的要塞。奧卡姆的威廉等一批哲學家支持路易四世與教宗對抗,在他的皇宮受到了保護。由於市民舉行了幾次反抗公爵的起義,從1395年起在要塞附近新建了一座城堡。1397年發生了一場行會起義,1403年被鎮壓下去。

1429年,慕尼黑的一部分再次被大火燒毀。市民考慮到面臨胡斯派的威脅,擴建了要塞。15世紀後期慕尼黑經歷了哥德式的復興 - 擴建了老市政廳,在20年內建成了新的主教座堂- 慕尼黑聖母教堂(始建於1468年),主教座堂的2座綠色穹頂的磚砌鐘樓成為該市的標誌。

巴伐利亞首都
1506年,巴伐利亞重新統一,慕尼黑開始成為整個巴伐利亞的首都。藝術與政治日益受到宮廷的影響。16世紀,慕尼黑是德國反宗教改革的中心,也是德國文藝復興藝術的中心。 巴伐利亞公爵威廉五世將慕尼黑聖彌格教堂委託給耶穌會,這座教堂成為反宗教改革的中心。1589年,這裡建立了宮廷釀酒屋。

1609年,德國天主教同盟在慕尼黑成立。1623年,在三十年戰爭期間,巴伐利亞公爵馬克西米連一世獲得選帝侯資格,慕尼黑成為選帝侯駐地。1632年,瑞典軍隊攻佔了慕尼黑,居民們湊起30萬塔勒(舊幣名)的贖城費,才保住了這座城市不受破壞。1634年,黑死病爆發,到1635年,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戰後,慕尼黑迅速成為巴洛克藝術的中心,選帝侯斐迪南·瑪麗亞的配偶薩伏依的阿德萊德邀請了許多義大利建築師和藝術家來到該市,在他們的兒子,選帝侯、子爵馬克西米里安二世出生之際,建造了巴洛克式的鐵阿提納教堂和寧芬堡宮。

在馬克西米里安二世之後,慕尼黑曾被哈布斯堡王朝控制數年,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的1705年,與法國簽訂了和約。佔領導致了流血的反抗奧地利軍隊的起義,隨後是一場大屠殺。1742年,正在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亞選帝侯查理·阿爾伯特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七世時,哈布斯堡王朝的瑪麗亞·特里薩攻佔了慕尼黑。1745年,查理七世去世,他的兒子馬克西米里安三世放棄了稱帝的野心,選擇和平發展的道路。1759年,馬克西米里安三世建立了該市的第一個學術機構巴伐利亞科學院,1789年以後,拆除了古老的中世紀要塞,興建了英國花園——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園之一。這時,該市迅速發展成歐洲大陸最大的城市之一。

1806年,巴伐利亞由公國升為王國,慕尼黑也升格為王都,設有國會(Landtag)以及新成立的慕尼黑-弗賴辛總教區。整個19世紀是慕尼黑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人口由5萬增加到50萬。歷代王公都大興土木,建造宮殿,甚至修建整條街道,城市面貌大為改觀。其中最有名的是路德維希一世(1825年-1848年在位),他把一所大學遷到慕尼黑,修建了許多精美的建築,好幾處博物館和具有古典式風格的華麗的路德維希大街,使慕尼黑成為全歐洲聞名的藝術城市。巴伐利亞光榮紀念堂(前設「巴伐利亞」雕像)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開放於1850年。1871年德國統一後,慕尼黑仍然作為王都直到1918年。

1839年,鐵路修築到慕尼黑,1876年慕尼黑開通了有軌電車,1882年使用電燈。慕尼黑工業大學成立於1868年。該市舉辦了德國第一次電力展覽。1930年,在該市伊薩爾河畔的德意志博物館(建於1903年)首次展示了電視。有許多發明家和科學家在慕尼黑工作,包括阿羅斯·塞菲爾德(Alois Senefelder,1771--1834,於1798年發明石版印刷),約瑟夫·夫琅禾費(1787 – 1826)、尤斯圖斯·馮·李比希(1803-1873,有機化學的創立者)、格奧爾格·歐姆(1789-1854)、卡爾· 馮·林德(Carl von Linde,1842-1934)、魯道夫·狄塞爾(1858-1913)、威廉·康拉德·倫琴(1845-1923)、埃米爾·克雷佩林(Emil Kraepelin,1856-1926)、愛羅斯·阿茲海默(1864-1915,阿茲海默病發現者)。1901年,海拉布倫動物園(Hellabrunn Zoo)在該市開放。

慕尼黑再次成為文學與藝術的中心,托瑪斯·曼、亨里克·易卜生、理察·施特勞斯等許多傑出人物在此生活工作。1911年,一群表現主義藝術家在慕尼黑成立了藍騎士(Der Blaue Reiter)。 1846年,慕尼黑的人口約有10萬,到1901年已經增長到大約50萬。

兩次世界大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慕尼黑的生活變得非常困難。由於盟國封鎖德國,造成食品和燃料嚴重短缺。1916年法國空襲時,3顆炸彈落在了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慕尼黑成為政治動蕩的中心,在1918年11月革命前夕,路德維希三世 (巴伐利亞)全家逃離慕尼黑。1919年2月,巴伐利亞共和國首任總理庫爾特·艾斯納(Kurt Eisner)被右翼組織圖利協會(Thule Gesellschaft)的一名成員Anton Graf von Arco-Valley刺殺身亡(見刀刺在背傳說),這時共產黨奪取政權,成立了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Bayerische Räterepublik or Münchner Räterepublik),數年前曾在慕尼黑生活過的列寧發來電報慶祝。但到1919年5月3日,蘇維埃共和國被自由軍團採用血腥手段鎮壓下去,共和國政府恢復,慕尼黑隨後成為右翼政治的溫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及其納粹黨的興起。

1923年,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當時都集中在慕尼黑)發動了「啤酒館政變」,率衝鋒隊逮捕了當地的長官,企圖推翻魏瑪共和國,奪取政權。政變失敗後希特勒被捕,納粹黨暫時遭到挫折,實際上,當時納粹黨在慕尼黑以外還無人知曉。希特勒在獄中寫下了《我的奮鬥》。政變共導致16名納粹和4名警察死亡,事後巴伐利亞政府在4名警察殉職的地點安置了紀念牌。

1933年納粹黨在德國掌權後,慕尼黑再度成為納粹據點。納粹在慕尼黑西北16公里處的達豪建立了第一個集中營。由於慕尼黑是納粹興起的發祥地,納粹將該市稱為「運動首都」(Hauptstadt der Bewegung)。納粹黨總部設在慕尼黑,國王廣場附近建有許多領袖建築(Führerbauten),其中一部分保存至今。在1934年6月30日的長刀之夜,希特勒排除了潛在的政治對手。Ernst Röhm在慕尼黑的Stadelheim監獄被處死。

1938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一年,德國、義大利、英國和法國四國首腦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達拉第在該市簽署了《慕尼黑協定》,英法兩國採取綏靖政策,贊成將捷克斯洛伐克以德語為主的蘇台德區與德國合併,以滿足希特勒的第三帝國的願望。一年以後,格奧爾格·埃爾塞(Georg Elser)試圖在慕尼黑貝格勃勞凱勒啤酒館一年一度的啤酒館政變紀念演說時暗殺希特勒,該行動未能取得成功。後來演說改到其他啤酒館舉行,例如Hofbraukeller、著名的宮廷釀酒屋和Löwenbraukeller。慕尼黑納粹建築的一個實例是建築師 Paul Ludwig Troost設計的美術館-藝術之家。

自1942年6月到1943年2月,慕尼黑是學生抵抗運動白玫瑰(Die Weiße Rose)的基地。其核心成員都在慕尼黑大學散發傳單時被捕並被處死。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慕尼黑曾經先後遭到盟軍的71次空襲,市區建築四分之一以上受到破壞,許多地方被夷為平地。

戰後
1945年,美國佔領以後,與其它被戰爭摧毀的德國城市相比較,慕尼黑特別小心翼翼地完全重建起來,甚至保持了戰前的街道格局。而且新建許多造型獨特的建築,使城市有了進一步發展,並成為德國南部最大的城市。1957年,慕尼黑的人口超過100萬。

慕尼黑主辦了1972年夏季奧運會,在奧運會期間(9月5日),以色列代表隊的12名運動員被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組織的恐怖分子劫持,西德政府的營救行動未能取得成功,導致以色列人質最後全部死亡,5人死於恐怖分子之手,1人被巴伐利亞州警察誤殺,而巴伐利亞州也有一名警察在這次失敗的營救行動中殉職。這個人質劫持事件被稱為慕尼黑慘案。

地理
慕尼黑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自由州的上巴伐利亞高平原,距離阿爾卑斯山北麓只有約45千米,海拔高度約為520米。多瑙河的支流伊薩爾河沿西南-東北方向從城中穿過,是慕尼黑的主要河流,綿延13.7千米,德意志博物館坐落在其中一座小島上,城內的眾多的湖泊形成了無數的大小公園。

慕尼黑所處的地域屬於阿爾卑斯山冰川前緣地。該市位於一片沙質高地上,這片高地的北部為一片非常肥沃的燧石區域,已經不受阿爾卑斯褶皺運動的影響;而在其南部地區,覆蓋著冰磧丘陵。位於兩個地帶之間的慕尼黑附近,則是冰河作用形成的冰水沉積帶。在沉積物變薄的地方,地下水就滲入沙礫層表面並注滿這一地區,導致在在慕尼黑北部形成沼澤。

氣候
慕尼黑屬於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由於該市接近阿爾卑斯山脈的北坡,該坡為西風的迎風坡,海拔高差大,降水量較大,經常會意外地落下猛烈的暴雨。來自阿爾卑斯山上乾熱的焚風能在幾小時內徹底改變溫度,甚至在冬季也是如此。 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大。

慕尼黑的冬季是從12月持續到3月,相當寒冷,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為零下2攝氏度。但在冬季降雪並不多見,至少會積雪2周時間。慕尼黑的夏季(5-9月)比較溫暖,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為19攝氏度。

生活
巴伐利亞是德國一個比較保守的州,作為其首府的慕尼黑,人們的生活則具有傳統保守和現代開放的兩面性。

慕尼黑一貫以世界頂級的生活品質著稱,根據2007年Mercer HR Consult的調查,它在全世界生活品質最高的10座城市中排名世界第8。[9] 公共運輸的效率很高,擁有大規模的地鐵系統(U-Bahn)和郊區鐵路系統(S-Bahn)。犯罪率遠低於漢堡、柏林等其他德國大城市。由於生活質量相對較高,又比較安全,因而得到「百萬人口的村莊」(Millionendorf)的稱號,在英語中又稱為「玩具城」(Toytown)。 穀物市場是慕尼黑最受歡迎的食品市場,出售各種新鮮食品和熟食。慕尼黑嘉年華會(狂歡節)的一個非常古老的節目,就是穀物市場的老闆娘們(Marktfrauen)穿著滑稽的服裝所跳的舞蹈。 Auer Dult 集市每年在環繞Mariahilf教堂的廣場舉辦三次,是慕尼黑最古老的集市之一,以雜物拍賣和古董著稱。大約300個攤位,售賣珍貴的古本書籍、男子服飾、許多種類的瓷器和廚具,以及頭髮和皮膚養護。在這裡還能找到許多巴伐利亞傳統服裝,例如皮短褲和緊身連衣裙。Auer Dult 提供的娛樂項目有騎馬、木偶劇、旋轉木馬、碰碰車和射擊場。 聖誕節前的三周,在聖母廣場和該市其他廣場設有聖誕市集,售賣聖誕貨物。 慕尼黑擁有精彩的咖啡文化,特別是在夏季。有許多各種烹調風格的餐館可供選擇。夏季最重要的休閒活動可能是啤酒花園(biergarten)。這裡大約有20個主要的露天花園啤酒館,其中有4個位於英國花園,而最大的一個則位於鹿苑(Hirschgarten)。

飲食
傳統上,慕尼黑的特產巴伐利亞白香腸(Weißwürste)只在中午12時以前食用,一般要配上甜芥末和新鮮烤制的麵包圈。巴伐利亞烤香腸麵包經常和土豆沙拉一起供應。 最著名的湯可能是用肝臟和洋蔥調味的小麵包丸子(Leberknödel)湯。 午餐或晚餐會供應炖豬肉配土豆(或白麵包)丸子、捲心菜、豬肘,有時還加上豬心、豬肺、和豬脾臟。 受歡迎的餐後甜點有傳統的巴伐利亞蘋果餡點心配上香草湯、發酵丸子加奶油凍或油炸圈餅。

啤酒
慕尼黑以其釀酒廠和白啤酒(小麥啤酒,Weißbier)著稱。金色半透明的Helles是今日慕尼黑最受歡迎的啤酒,這種啤酒不算古老,始於1895年。而19世紀慕尼黑最受歡迎的啤酒則是慕尼黑黑啤酒,其暗色來自於燒焦的麥芽。烈性濃啤酒(Starkbier)是慕尼黑最烈性的的啤酒,酒精度達到6-9%,呈暗琥珀色,有濃重的麥芽味道。

慕尼黑啤酒節
慕尼黑啤酒節是慕尼黑最著名的節慶活動,首次舉辦於1810年10月12日,當時是為了慶祝巴伐利亞王太子路德維希一世和薩克森-希德伯格豪森公主特雷莎的婚禮。首次歡慶活動以一場賽馬結束。第二年賽馬繼續進行,後來發展成十月節(慕尼黑啤酒節)[10]。雖然名稱稱為十月節,但是大部分慕尼黑啤酒節都是在9月舉辦,持續兩周時間,到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停業,如果10月3日的德國統一日恰逢周一或周二,慕尼黑啤酒節將延期到那一天才結束。位於慕尼黑市中心的宮廷釀酒屋是該市最知名的啤酒館,也是啤酒節期間慕尼黑的第二大帳篷。

夜生活
慕尼黑的夜生活相當繁榮,該市擁有超過6,000個批准營業的夜生活場所,特別是在Schwabing,該區主要的顧客是學生和藝術家。慕尼黑著名的夜生活場所包括:位於市中心的宮廷釀酒屋,是慕尼黑最古老的酒館之一,是遊客嚮往的地方;過去的工業區Kultfabrik 和Optimolwerke,改建為許多不同的迪斯科舞廳和酒吧

影片分享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慕尼黑
官方網站:慕尼黑
德國英文官方旅遊網站:德國英文官方旅遊網站
德國中文官方旅遊網站:德國中文官方旅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