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旅遊
 
阿根廷介紹
  阿根廷國旗阿根廷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 Argentina),通稱阿根廷,是由23個省和布宜諾斯艾利斯自治市組成的聯邦共和國,位於南美洲南部,佔有南錐體的大部分,北鄰玻利維亞與巴拉圭,東北與巴西接壤,東臨烏拉圭與南大西洋,西接智利,南瀕德雷克海峽。

阿根廷領土面積達2,780,4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八,拉丁美洲第二,西班牙語諸國之首,橫跨多個氣候帶。阿根廷主張對南極洲的一部分、福克蘭群島(阿根廷稱馬爾維納斯群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擁有主權。阿根廷人口數超過4,100萬,占人口比例超過90%歐洲人後裔使國家在文化上深度歐化。

長久以來,阿根廷是一個中等強國和拉丁美洲的地域大國,它也是聯合國、世行集團、世貿組織、南共市、南美洲國家聯盟、拉共體和伊比利亞美洲國家組織的創始國。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國和新興市場國家,[16]阿根廷是20國集團成員和拉美第三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來計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處於中高水平,與智利和烏拉圭同屬拉美第一集團,人類發展指數處於極高級。收入不平等程度雖高,但低於拉美國家平均水平。

這一地區已知最早的人類活動發生在舊石器時代。西班牙殖民始於1512年。在1810年至1818年的獨立戰爭中,《獨立宣言》於1816年發表,阿根廷成為西班牙拉布拉他總督轄區的繼承國。接下來漫長的內戰持續到1861年,以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各省邦聯統一告終。從那時起,大規模的歐洲移民潮架起了阿根廷與歐洲之橋,無與倫比的發展使阿根廷於20世紀早期躋身於世界經濟七強之列。然而在1930年代以後,政局不穩和周期性經濟危機使其陷入衰退。

阿根廷國名
「阿根廷」這一名稱由拉丁語中的「白銀」(argentum)加上陰性指小詞綴而成,首次書面使用可追溯至馬丁·德爾巴爾科·森特內拉1602年的詩作《阿根廷與拉布拉他河的征服》。這個名稱源自拉布拉他河(西班牙語:Río de la Plata,意為銀之河)的名稱。胡安·迪亞斯·德索利斯一行踏上這片土地時,遇到了佩戴銀飾的當地查魯阿人,他們相信傳說中的銀山就在河的上游,便由此命名。西班牙王國給出的正式名稱是「拉布拉他總督轄區」,獨立之初的國名為「拉布拉他聯合省」,但阿根廷一名在18世紀就早已廣為使用。

1826年憲法首次將阿根廷共和國這一名稱應用於法律文書。「阿根廷邦聯」一名也很常用,並出現在阿根廷1853年憲法中。1860年,阿根廷國名由總統令確定為「阿根廷共和國」,同年憲法修正案規定,1810年以來的所有國名合法有效。

阿根廷國旗
阿根廷國旗是「三橫二色」的國旗,最頂和最底也是藍色,中央部份為白色,並加上一個32道光線的太陽,其太陽(「五月太陽」)由16個波浪狀和16個直線所構成,國旗的比例為9:14。

現時阿根廷的國旗是起源於1807年時身穿藍、白軍服的阿根廷士兵擊退了殖民軍,人們為了記念這次的勝利,於是在以軍服的兩種顏色成為國旗。後來於1810年5月25日的一個陰天時舉行的獨立會議中,突然天氣晴朗,露出太陽,該太陽被人認為是吉兆,稱該太陽為「五月太陽」。

1816年阿根廷獨立後正式將該旗成為代表國家的旗幟,但國旗只由兩間藍色和一間的白色組成,象徵了「公正及正義」。後來在1818年 將太陽加入國旗之中,從此之後,國旗除了在顏色的深淺度及比例作出幾次的變動外,並沒有大的改變,最終形成了現今的阿根廷國旗。

阿根廷國徽
阿根廷國徽源於1813年,定形於1944年。呈橢圓形。雙手緊握的"自由之竿"以及竿頂的"自由之帽"是十九世紀拉丁美洲解放戰爭中愛國者的標誌;月桂花環象徵勝利。"五月太陽"象徵自由和解放。

阿根廷國花
賽波花,賽波樹屬于木本豆莢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區。1942年,阿根廷通過一項法令,正式確定賽波花爲阿根廷的國花。

維基百科:阿根廷
百度百科:阿根廷
阿根廷官方英文旅遊網站:阿根廷官方英文旅遊網站
阿根廷官方中文旅遊網站:阿根廷官方中文旅遊網站

●阿根廷歷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A0%B9%E5%BB%B7%E5%8E%86%E5%8F%B2


阿根廷節日
 
日期 中文名稱
1月1日 元旦
2月22日—3月9日 葡萄節
4月5日 耶穌受難日
5月1日 勞動節
5月25日 國慶節
6月24日 國旗日
7月9日 獨立日
8月17日 聖馬丁逝世紀念日
10月12日 哥倫布日
12月8日 聖身懷胎日
12月25日 聖誕節
                 
  凱尼斯旅行社 世界各國旅遊資訊 阿根廷深度旅遊 Google關鍵字排名第一名 旅遊省錢小秘密 凱尼斯旅行社1000 vip特約商 玩家醉愛的凱尼斯 竹北旗艦店

阿根廷google地圖
 
 

前哥倫布時代
早在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阿根廷就有了已知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迹。[17]在歐洲殖民者登陸以前,這片地廣人稀的土地上有著社會形態各異的文化,可分為三大類:
原始的獵人和食物採集者,未掌握陶器製作技術,如最南端的塞爾克納姆人和亞幹人。
進步的獵人和食物採集者,如中東部的普埃爾切人、克蘭迪人和山地居民,以及南部的特維爾切人,他們都被由智利擴張而至的馬普切人征服了。科姆人和維奇人生活在北部。
懂得制陶的農民,東北部的查魯阿人、米努阿內人和瓜拉尼人以刀耕火種的半定居方式生活;[25]西北部的定居者迪亞吉塔人有著貿易文化,於1480年前後被印加帝國征服;托科諾特和科梅欽貢人居住於中部,中西部的瓦爾佩人以大羊駝為家畜,受到印加人的強烈影響。

西班牙殖民時代
1502年,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一行成為首次抵達此地的歐洲人。西班牙航海家胡安·迪亞斯·德索利斯和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分別於1516年和1526年到訪。[18]1536年,佩德羅·德門多薩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帶建立了小型定居點,後於1541年在土著居民的抵抗中放棄。

進一步的殖民努力來自巴拉圭、秘魯和智利。[29]弗朗西斯科·德阿吉雷建立了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隆德雷斯建於1558年,門多薩建於1561年,聖胡安建於1562年,聖米格爾-德圖庫曼建於1565年,[30]胡安·德·加雷於1573年建立了聖菲,同年赫羅尼莫·路易斯·德卡夫雷拉建立了科爾多瓦。[31]1580年加雷南下,重建了布宜諾斯艾利斯。[32]1596年,聖路易斯始建。相比於玻利維亞和秘魯的真金白銀,阿根廷境內的經濟潛力並不為西班牙帝國重視。因此,在1776年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首府的拉布拉他總督轄區建立之前,它一直是秘魯總督區的一部分。

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於1806年和1807年擊退兩次英國入侵之時,啟蒙思想的傳入和資產階級革命先例已經醞釀出對君主專制統治的批判,拿破崙對西班牙的入侵使阿根廷乃至整個西屬美洲的獨立支持者看到了機會。

獨立和內戰
阿根廷取代總督轄區的過程開始了。[19][35][36]在1810年的五月革命中,第一屆國民大會取代了西斯內羅斯總督。新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政府由當地人組成。[34]在獨立戰爭期間的第一場衝突中,它粉碎了忠君者在科爾多瓦的反革命行動,[37]但在東岸、上秘魯和巴拉圭遭遇失敗,這些地方後來成為獨立國家。

革命者分裂為敵對的集權派和聯邦派,它們的爭鬥成了阿根廷獨立初期的主題。[39]1813年議會任命格瓦西奧·安東尼奧·德·波薩達斯為阿根廷首任最高指揮。[39]1816年,圖庫曼議會通過了《獨立宣言》。[39]一年後,馬丁·米格爾·古埃梅斯消滅了北方的忠君者。荷西·德·聖馬丁將軍跨越安第斯山脈,保衛了智利的獨立。之後他的軍隊打下了西班牙在利馬的據點,宣告了秘魯的獨立。[40]1819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制定了的中央集權制憲法很快被聯邦派廢除。

1820年,集權派與聯邦派之間的西佩達之戰以最高指揮結束統治告終。1826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制定了另一部中央集權憲法,並任命貝納迪諾·里瓦達維亞為這個國家的首任總統。內陸省份很快起兵反抗,迫使他辭職並放棄憲法。[42]兩派間內戰重燃。佔了上風的聯邦派於1831年建立了阿根廷邦聯,由胡安·曼紐·德·羅薩斯領導。他的貿易保護政策激怒了英、法等國和內陸省份,[43]他的政權先後抵擋了法國封鎖、邦聯戰爭和英法聯合封鎖,避免了版圖的進一步縮小,[44]但在1852年,另一位強大的軍事領袖胡斯托·荷西·德·烏爾基薩推翻他成為總統,並以1853年憲法確立了自由主義和聯邦制。壟斷地位遭到破壞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脫離邦聯,直到1859年戰敗。

現代國家的興起
在1861年的帕翁戰役中擊敗烏爾基薩後,巴托洛梅·米特雷確立了其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位,併當選為國家重新統一後的首任總統。他同他的繼任者多明戈·福斯蒂諾·薩米恩托和尼古拉斯·阿韋利亞內達建立了現代阿根廷國家的基礎。[46]1864年,阿根廷參加了三國同盟戰爭,獲得原巴拉圭領土的一部分。[47]第二次荒漠遠征將原住民當作發展的障礙予以清除,使阿根廷搶先征服了巴塔哥尼亞。

從1880年上任的胡利奧·阿根蒂諾·羅卡開始,經濟自由政策得到連續十屆聯邦政府的加強,政策激勵下的歐洲入境移民潮重塑了阿根廷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面貌。從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人口翻了五番;[48]鐵路里程從503公里陡增至31,104公里;[49]小麥年出口從10萬噸增至250萬噸,海上冷凍船的應用促使牛肉年出口從2.5萬噸增至36.5萬噸,[50]令阿根廷躋身於世界出口五強之列;[51]歸功於世俗的免費公共義務教育系統,識字率從22%激增至65%,比大多數拉美國家五十年後的水平還高。[51]1908年,阿根廷成為世界第七經濟大國,人均收入與德國比肩。布宜諾斯艾利斯也從「大農村」轉身成為國際化的「南美巴黎」。

然而,自然的饋贈長久地掩蓋了問題。[53]大地主寡頭壟斷了廣袤的土地,使阿根廷的財富集中現象比美國嚴重得多,也使其在單一出口的老路上越走越遠,偏離了工業化道路。而經濟從屬於英國的局面也在持續。[54]在新興中產階層反對大地主寡頭統治集團,要求政治民主的呼聲中,1891年,激進公民聯盟(激進黨)成立了。武裝起義的威脅促使保守派總統羅克·薩恩斯·佩尼亞於1912年制定了普通男性無記名投票法。於是激進黨領袖伊波利托·伊里戈延得以於1916當選總統。他推行社會經濟改革,將家庭農場主和小型企業納入援助範圍。阿根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然而在伊里戈延的第二次統治中,阿根廷未能躲過全球大蕭條帶來的農產品滯銷。

惡名十年
1930年,荷西·費利克斯·烏里武魯在軍事政變中推翻了對大蕭條束手無策的伊里戈延,標誌著把國家推向衰落的政治、經濟失穩的開始。[20]兩年後,烏里武魯的法西斯體制失敗,阿古斯丁·佩德羅·胡斯托上台,過去的寡頭政治與選舉舞弊死灰復燃。他同英國簽訂了有爭議的條約,以維護英帝國特權為條件繼續向其出口牛肉。[56]迫於時局,進口替代工業開始起步。[57]阿根廷在二戰中是個親軸心國的中立國,直到二戰在歐洲結束前一個月才向軸心國宣戰。[58]由於在工人中聲望頗高,在1943年的政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福利部長胡安·庇隆遭到罷免和監禁,隨即,大規模群眾示威迫使他獲釋。他贏得了1946年的選舉。

庇隆主義
庇隆創造了被稱為「庇隆主義」的政治理念。他將關鍵的工業與公共設施收歸國有,提升了工資與工作環境,還清所有外債,並幾乎實現了充分就業。他的妻子愛娃·庇隆發揮了核心的政治作用。1947年,她推動國會授予女性參政權,[60]並為弱勢群體帶去空前的社會救濟。[61]1952年,她的早逝令視她為救星和偶像的無數國民為之哭泣。1951年,庇隆順利獲得連任,然而超支很快耗盡了二戰帶來的巨額外匯。經濟下滑、腐敗盛行、夫人光環的褪去,加上離婚法通過造成的與天主教會之間的矛盾,使其漸失執政基礎。1955年,海軍在刺殺總統的起事中轟炸了五月廣場,幾個月後,在軍方自所謂的解放者革命中,庇隆被迫下台,流亡西班牙。

新的國家領導人佩德羅·尤金尼奧·阿蘭布魯與庇隆主義為敵,同時禁止了由此產生的示威活動,庇隆主義者的有組織活動轉入地下。激進黨的阿圖羅·弗隆迪西贏得了接下來的選舉。[63]他採取部分私有化和鼓勵投資等措施,實現能源與工業自給自足,扭轉了積重難返的貿易逆差,並解除了對庇隆主義的禁令。但他同庇隆主義者和軍方改善關係努力並不討好,也被軍方拉下台。[64]參議院議長荷西·瑪利亞·基多反應迅速,依照憲法成為代總統,庇隆主義再度被禁。1963年當選的阿圖羅·伊利亞引領國家實現了全方位發展,但他將庇隆主義合法化的嘗試失敗,謀求軍政府無限期統治的胡安·卡洛斯·翁加尼亞領導「阿根廷革命」,將他推翻。

骯髒戰爭
翁加尼亞關閉國會,取締所有政黨,解散了學生會和工會。群眾的不滿導致科爾多瓦和羅薩里奧發生了兩場大規模抗議。激進游擊隊組織「蒙托內羅斯」綁架並處決了阿蘭布魯。[66]亞歷杭德羅·阿古斯丁·拉努塞將軍為緩和局勢,讓胡安·庇隆的鐵杆心腹埃克托爾·荷西·坎波拉成為總統候選人,坎波拉於1973年3月獲選後對被定罪的游擊隊員頒布特赦,並為庇隆從西班牙回歸鋪平了道路。

庇隆回國當天,右派工會領導人與蒙托內羅斯左派青年之間的庇隆黨派系矛盾導致了埃塞薩屠殺的發生。坎波拉辭職讓路後,庇隆於1973年9月再次當選總統。他將蒙托內羅斯驅逐出黨,[68]使之再度成為秘密組織。為反抗該組織和人民革命軍,荷西·洛佩斯·雷加組建了阿根廷反共同盟。1974年庇隆病逝,他的第三位夫人伊莎貝爾由副總統接替其職務。她簽署秘密法令鎮壓左翼勢力,[69]遏止人民革命軍在圖庫曼省發動農民暴動的嘗試。[70]次年,在一路惡化的治安和經濟形勢中,[71]缺乏執政經驗的她被豪爾赫·拉斐爾·魏地拉罷黜。「國家重組進程」隨之開始。

在這一進程中,國會被關閉,最高法院法官被免職,政黨和工會遭禁,超過三萬名游擊隊員嫌疑人及其同情者遭到綁架、拷打和秘密處決。[73]至1976年底,蒙托內羅斯失去了將近兩千名成員。人民革命軍被徹底打垮。1979年,蒙托內羅斯絕地反擊,旋滅。治安恢復,但軍方導入外資的舉措重創了國內產業。[74]窮途末路,孤注一擲,加爾鐵里軍政府發兵福克蘭群島,靠引燃民眾的奪島熱望迴光返照。[75]被引燃的還有福克蘭戰爭。兩個月後,阿根廷敗給英國,軍政府權威掃地,國家就此向民主法治過渡。

當代
1983年,激進黨的勞爾·阿方辛當選總統,開始懲處在骯髒戰爭時期犯有反人類罪行的軍人集團,軍事法庭給所有政變領導人下了判決書。但在軍方壓力下,他也制定了句號法和服從法,停止檢舉指揮系統下層的軍官。[77][78]阿根廷同智利和巴西的關係得到修補,通貨膨脹卻更甚以往,人均收入一跌再跌。庇隆黨的卡洛斯·梅內姆在1989年的競選中獲勝,騷亂迫使阿方辛提前交權。

梅內姆擁抱新自由主義:[80]固定匯率、放開商業管制、實行私有化,並拆除貿易壁壘,暫時重振了經濟。他赦免了阿方辛執政期間獲刑的官員。1994年憲法修正案允許他連任。然而好景不長,1999年的巴西經濟危機導致外資撤出,出口崩潰,失業率高企,新自由主義經濟徹底脫軌。[81]費爾南多·德拉魯阿領導的激進黨在1999年選舉中重奪執政權。

儘管危機開始惡化,德拉魯阿依舊維持梅內姆的經濟計劃,民怨滋生。凍結銀行存款以大規模的資本外逃為回應,產生新的動蕩。2001年12月的暴亂迫使德拉魯阿辭職。[83]國會任命愛德華多·杜阿爾德為代總統,他廢止了梅內姆設立的固定匯率。[84]2002年底,危機開始緩解,而兩名抗議者的身亡迫使他將選舉日期提前。新總統是內斯托爾·基什內爾。

在新凱恩斯學派經濟政策鼓勵下,[86]危機告終,顯著的財政和貿易盈餘得以實現,在危機中膨脹的貧困階層向中產階層過渡。[87]在他治下,阿根廷清償了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部債務,[87]廢除了句號法和服從法,[88]並恢復對人權紀錄不良的軍官的整肅。面對天文數字的違約債務,政府主導了兩次債務重組。他沒有謀求連任,而是推動其妻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參議員參選,她於2007年當選,2011年蟬聯。

●阿根廷歷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6%A0%B9%E5%BB%B7%E5%8E%86%E5%8F%B2

 

阿根廷擁有2,780,400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位於南美洲南部,西與智利以安第斯山脈為界,[90]北鄰玻利維亞與巴拉圭,東北與巴西接壤,東臨烏拉圭與南大西洋,南瀕德雷克海峽。陸地邊界全長9,376公里,拉布拉他河口與大西洋上的海上邊界全長5,117公里。

阿根廷最高點為門多薩省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59米,它也是南半球和西半球最高點。最低點位於聖克魯斯省聖胡利安窪地中的炭湖,低于海平面105米,也是南半球和西半球最低點,世界第七低點。

國土最北端位於胡胡伊省聖胡安格蘭德河與莫西內特河交匯處,最南端是火地島省的聖皮奧角;最東端位於東北部米西奧內斯省貝爾納多-德伊里戈延市區,最西端在聖克魯斯省冰川國家公園之內。[91]最大南北距離為3,694公里,緯度範圍從南緯22度至南緯54度,最大東西距離為1,423公里,經度範圍從西經73度至西經53度。

最主要的河流有巴拉那河、烏拉圭河(匯入拉布拉他河)、巴拉圭河、薩拉多河、內格羅河、聖克魯斯河、皮科馬約河、貝爾梅霍河和科羅拉多河。河水最終都歸向阿根廷海,這是一個淺海,處於異常寬闊的阿根廷大陸架之上。[98]影響該水域的兩個主要洋流是巴西暖流和福克蘭寒流。
 

阿根廷是聯邦共和制和代議民主制國家。《阿根廷國家憲法》是國家的最高法,政府受憲法規定的三權制衡系統約束。政府所在地為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即國會指定的首都。普通選舉遵循平等、秘密和強制原則。

聯邦政府由三個分支組成: 立法機構:兩院制議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負責制定聯邦法律、宣戰、批准條約,並以稅收預算審查權和對政府官員的彈劾權制衡政府。眾議院代表人民,257名議員擁有投票權,當選後期限四年。席位根據十年一度的普查結果按各省人口比例分配。2013年有十個省只有五名代表,而人口最多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有70名代表。每隔一年改選二分之一的席位。 參議院代表各省,72名議員當選後期限六年,每個省擁有三個議席。每隔一年改選三分之一的席位。由各黨派提名的候選人中,女性至少須佔三分之一。 行政機構:總統為軍隊總司令,可在法案成為法律之前將之否決,但國會可能推翻否決。總統還負責任命內閣成員和其他制定或執行聯邦法律與政策的官員。總統通過民主直接選舉上台,每屆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司法機構:最高法院和下級的聯邦法院負責司法解釋,並推翻那些經它們裁定違憲的法律。司法權獨立於行政權和立法權。最高法庭的七名大法官由總統任命,並經參議院批准。下級法院法官由地方法官委員會(由法官、律師和專家組成)提名,由總統任命,參議院批准。

 

阿根廷是拉美第三大經濟體,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高文化修養的人民、對外開放政策和多元工業體系。它有著「極高」等級的人類發展指數和較接近發達水平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具有規模相當大的國內市場和增長中的高科技產業份額。

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大國,阿根廷加入了20國集團。然而,隨著經濟高度增長和嚴重下挫的交替,其跌宕起伏的經濟史中也有著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困加劇的問題。20世紀早期,阿根廷一度發展成為世界第七富有的國家。直到20世紀中葉它仍是第十五大經濟體,但不穩定的經濟政策、薄弱的金融市場和落後的國際競爭力將它拖入中上收入國家的行列中。

高通貨膨脹是阿根廷經濟數十年的頑疾。[57]2013年的官方通脹率為10.2%,而民間估計值為25%,引發對於操縱統計數據的輿論熱議。收入分配不均問題從2002年起得到改善,位列「中等」級別的基尼係數低於多數拉美國家,但貧富差距依然明顯。阿根廷潛在債務規模巨大,而那些收購違約債券並通過惡意訴訟謀求高額利潤的投資者拒絕接受重組方案,並扛起討債大旗,為2014年的債務風波埋下禍患。

2014年7月,國際主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將阿根廷長期信用評級由CCC-下調至「選擇性違約」。而在透明國際2012年度貪污感知指數中,阿根廷在178個國家中位列第102。

製造業是國家經濟最大的單一部門,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9%,並實現了與農業的兼容。[170]基於20世紀上半葉建立的食品與紡織工業,阿根廷已經形成了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體系。[171]產值領先的行業為食品飲料加工業、機動車及其零配件製造業、煉油與生物柴油行業、化學與醫藥工業、鍊鋼與煉鋁業、工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電子元器件與家用電器製造業。家電製造以廚房電器和行動電話頗為重要。[172]2011年,這個國家的機動車產量達82.9萬輛,出口50.7萬輛,主要向巴西出口,而巴西反過來向阿根廷出口更多機動車。[173]飲料是另一個重要部門,阿根廷長期以來是葡萄酒全球五大生產國之一。2000年啤酒在產量上超越了葡萄酒,如今年產量接近20億升。

其它主要工業品包括玻璃與水泥、塑料與輪胎、木材產品、紡織品、煙草製品、儲存裝置、印刷品、家具、服裝和皮革。[172]多數工業生產在約280個工業園區中進行,2012年有另190個園區計劃開設。[174]近一半工業部門都設在大布宜諾斯艾利斯地區,科爾多瓦、羅薩里奧和烏斯懷亞也是重要的工業中心。烏斯懷亞是全國領先的電子工業中心。[175]2011年,電子計算機、手提電腦和伺服器產量增長了160%,接近340萬台,滿足三分之二的本地需求。[176]農業機械也曾依賴進口,但於2014年實現國產為主。

2008年,施工許可覆蓋1,900萬平方米。建築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三分之二的建設為住房建設。[170]2009年,阿根廷生產電力1,220億千瓦時。[178]很大程度上由良好發展的天然氣與水力發電貢獻。[179]該國還是核能的主要生產國與出口國之一。

阿根廷農業偏向資本密集,提供7%的就業崗位。阿根廷素有「世界的糧倉和肉庫」之稱,農產品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不到一成,但每年為該國賺得外貿收入的一半以上。[172]2011年阿根廷總出口額為860億美元,其中以大豆、小麥和玉米為主的初級農產品佔了四分之一,加工農產品佔了另外三分之一。[180]據估計有10%至15%的農業用地為外國人所有。

科學技術
有三名阿根廷人得過諾貝爾自然科學獎。貝爾納多·奧賽發現了腦垂體激素調節動物體內葡萄糖的作用。色薩·米爾斯坦對抗體做了廣泛研究。路易斯·勒洛伊爾發現了生物體儲存能量並將葡萄糖轉化為糖原的方式,以及糖類代謝中關鍵化合物的作用。阿根廷研究出了心血管疾病和幾種癌症的療法。多明戈·利奧塔設計研發了第一個成功植入人體的人工心臟。勒內·法瓦洛羅以其開發的技術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阿根廷核計劃取得了巨大成功。1957年阿根廷自主開發設計並建造了拉美第一座研究用反應爐。這有賴於本國核相關技術的發展,而非購買外國技術。長期核計劃由阿根廷國家原子能委員會負責。以阿根廷技術興建的核設施出現在了秘魯、阿爾及利亞、澳大利亞和埃及。1983年,該國承認有能力生產武器級鈾,這是製造核武器的重要步驟,然而此後阿根廷承諾和平利用核能。[196]作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國,阿根廷一貫支持核不擴散,[197]並致力於維護全球核安全。[198]1974年阿根廷成為第一個利用核能發電的拉美國家。在2011年建成的阿圖查二號核電站反應爐中,40%的組件為自主研發。

儘管預算不高,挫折很多,在路易斯·阿戈特制定出第一個安全有效的輸血手段之時,阿根廷學術界獲得了國際尊重。如今阿根廷科學家依然在奈米技術、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分子生物學、腫瘤學、生態學和心臟病學等諸多領域上處於業界前沿。胡安·馬爾達西那是弦理論研究的領軍人物。阿根廷的空間研究也日益活躍,有著自己的衛星計劃。阿根廷製造了的衛星有LUSAT一號、維克多一號、PEHUENSAT一號[200]和國家空間活動委員會研發的SAC系列衛星。[201]門多薩省馬拉圭的皮埃爾·奧格天文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宇宙線觀測點。

旅遊業
阿根廷旅遊業以其文化產品和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著稱。2010年,該國接待外國遊客528萬人次,為南美洲頭號國際旅遊目的地國,在拉丁美洲僅次於墨西哥。2010年年來自外國遊客的收入達49.3億美元,高於2009年的39.6億美元。[203]阿根廷共有九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五項,自然遺產四項。

主要旅遊目的地:
布宜諾斯艾利斯,南美洲遊客最多的城市。
伊瓜蘇國家公園,世界自然遺產,有壯觀的瀑布群和熱帶叢林景觀。
巴里洛切與拉安戈斯圖拉鎮,拉丁美洲最大的滑雪中心。
盧斯阿萊爾塞斯國家公園,位於巴塔哥尼亞高原中部。
冰川國家公園,世界自然遺產,永恆的冰川。
烏瑪瓦卡、卡爾查奇山谷、伊魯亞、蒂爾卡拉等地的印加人與殖民地遺迹。

 

除了集中了全國大部分人口的亞熱帶和溫帶地區,阿根廷也有著北端的熱帶氣候[106]和大陸南端的副極地氣候,[104]氣候模式大致遵循地理區域區分:
西北地區的氣候多種多樣,雨量由北到南、由東到西遞減:臨近安第斯山的乾旱高原,寒冷而溫差大,夜晚氣溫常降至冰點以下,東部的永加斯位於炎熱潮濕的熱帶。
美索不達米亞大部處於亞熱帶,北部為熱帶。氣候由濕熱多雨的北部[108]向溫和而半濕潤的南部過渡。
格蘭查科具有酷熱的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查科省的里瓦達維亞保持著49℃的南美最高氣溫記錄。[106]潮濕的夏季伴隨大量季節性降水,冬季較為乾燥。
庫約的氣候大體溫和,山區有著高山氣候,一年中許多時候氣溫低於冰點。
潘帕斯草原和潘佩阿納斯山脈氣候溫和,夏季炎熱,風暴多發,冬季涼爽。東部較為濕潤。
巴塔哥尼亞的降水量自西向東驟減。此地時常狂風大作。夏季較為溫和,嚴寒的冬季伴隨著大雪和霜凍,山區更是如此。丘布特省的薩米恩托鎮保持著-27.22℃的南美最低氣溫記錄。

潘佩羅冷風是一種主要的地方性風,吹越巴塔哥尼亞與潘帕斯草原。在冷鋒過後,暖氣流會在冬季中後期從北方湧來,製造出溫和的天氣。[112]帶雨的東南風通常會緩和寒冷天氣,但也會帶來暴雨、狂濤和沿海的洪水,在晚秋和冬季的中部海岸與拉布拉他河口很常見。

佐達風是一種乾熱風,影響庫約和潘帕斯草原中部,在從安第斯山脈六千米高處下沉的過程中失去所有水分。佐達風的陣風風速可高達每小時120公里,可能助燃野火,造成災害。在刮佐達風的六月至十一月,被稱為「白風」的暴風雪常會影響海拔較高地區。

●世界各國氣溫
http://www.worldweather.org

 
  阿根廷簽證資料:https://www.caneis.com.tw/link/info/americas_info/1.html

(一)中華民國護照正本及影本,護照第一頁上之持照人簽名處,須簽上自己的中文姓名。
( 須有返國日算起六個月以上的護照效期,護照 簽名處勿重覆簽名或塗改, 亦不接受鉛筆簽名 )
(二) 2吋彩色白底近照2張,六個月內之彩色白底近照,(同護照相片尺寸規格-大頭)一張貼在表格上,一張寫上名字附上表格左上方(不可浮貼)
(三)身份證正反面影本 ( 務必影本清楚 ) ,若職業欄填"無、退休或家管"之申請人,請附身份證正本和影本,有職業者只需身份證影本
(四)機票正本 正,影本一份領簽證用,(資料需顯示出申請人姓名、航機班號及巴西來回日期)。
(五)在職證明(請下載表格):需蓋公司大小章及負責人或人事主管簽名含職稱和全名(最近一個月開出之英文在職證明),不可以用名片
(六)英文存款證明 需為申請者名下的財力證明(三選一)
a. 最近一個月內由金融機構開具,合美金4500元以上之英文存款餘額証明。
b. 可用餘額合美金4500元以上的存款簿正本,請附上封面及近期交易明細影本。
c. 可用額度合美金4500元以上的有效國際信用卡正本,請附上正面影印本及最後 一期帳單影本。
財力金額-有工作者每人須有美金4500元.
但沒有工作者每人須有台幣50萬元/財力可以共用但需 附上可看的出關係的證明.
(七)簽證表格(請下載表格):本人親自簽名,請以大寫正楷工整填寫,字跡潦草、小寫或塗改概不受理
(八)旅客基本資料表(請下載表格):請提供公司名稱、地址、電話及住家地址及住家電 (在學者請附學校名稱地址電話 ) 持外國護照申請者,所需資料及工作天不一定,請提早送件
(九)父母同意書: 未滿14歲,且父母任一方或雙方均未能同行時,附上西班牙文同意書影本,該旅行同意書需已辦妥第三國公證
(十)戶籍謄本(正本) 未滿21歲之申請者,附戶籍謄本(英文版)
(十一)機票正本 送件時必需附上電子機票(可用PNR代替)

阿根廷商務文化辦事處
台北市基隆路一段333號15樓1512室
電話:02-27576556
傳真:02-27576445
上班時間:上午09:00-上午12:00
送件時間:上午09:00-上午12:00
領件時間:上午09:00-上午12:00
網址:www.argentina.org.tw/visa1.htm

  1 Peso (披索) = 100 Centavos (分)
阿根廷中央銀行: 阿根廷中央銀行

1970年幣制改革
1978年世界盃足球賽 ( 1978,Soccer World Cup )

1978年世界盃足球賽的主辦國為阿根廷,為紀念此運動盛事,阿根廷於1977年與1978年鑄造世界盃足球賽紀念幣。
計有三枚銅幣 ( 面額為20、50、100 Pesos ,如左圖 )、三枚銀幣 ( 面額為1000、2000、3000 Pesos )。
註:該屆的冠軍同時也是由阿根廷獲得。

 

100 Peses 聖馬丁誕生200週年紀念
( 200th Anniversary - Birth of Jose De San Martin )
聖馬丁( Jose De San Martin,1778~1850 )為阿根廷的民族英雄,也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由左至右面額分別為;1 Centavo 、1 Peso 、10 Pesos、100 Pesos

1985年幣制改革 ( Austral幣制 ) 發行期約於1985~1992年
新、舊貨幣兌換為1,000 Old Pesos Argentions = 1 Austral,貨幣進位為 100 Centavos = 1 Austral。本系列將待收集完整後再重新整理介紹。



↑由左至右面額分別為;1/2 Centavo 、1 Centavo 、5 Centavos 、10 Centavos 、50 Centavos、1 Austral 、
5 Australes、10 Australes

1992年幣制改革 ( 目前流通中 ) 發行期約於1992年
新、舊貨幣兌換為10,000 Australes = 1 Peso,目前流通的面額計有1 Centavo、5 Centavos、10 Centavos、
25 Centavos、50 Centavos、1 Peso等六枚。



↑由左至右面額分別為;1 Centavo 、50 Centavos 、1 Peso 、1 Peso

1 Centavo - 材質為銅鋁 ( Cu 92%、Al 8% ) 合金,直徑 16.2mm,厚 1.5mm,重1.77g。
50 Centavos - 材質為銅鋁 ( Cu 92%、Al 8% ) 合金,直徑 16.2mm,厚 1.5mm,重1.77g。
正面圖案為 House of Tucuman,這棟歷史建築物為當年阿根廷宣佈獨立的地點,在1903年曾遭破壞,後於1941年依原始風貌重建。
1 Peso - 材質為外:銅鋁鎳 ( Cu 92%、Al 6%、Ni 2% ) 合金,內:銅鎳 ( Cu 75%、Ni 25% ) 合金,直徑 23mm,厚 2.2mm,重6.35g。
1 Peso - 本枚為1998年發行的南方共同市場 ( Mercosur ) 紀念幣。1991年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及巴拉圭四國簽定區域性的貿易協定,後來陸續有其他南美國家加入。

●台灣銀行台幣兌換美金即時匯率
http://rate.bot.com.tw/Pages/Static/UIP003.zh-TW.htm

來源出處:錢幣看世界

  阿根廷的電壓是220伏特 50Hz。

●世界各國電壓與插頭
http://www.yung-li.com.tw/tw/info/ww_specifications.htm

●世界各國電壓與插頭(含插頭照片樣本)
http://www.backpackers.com.tw/guide/index.php/世界各國電源插頭插座形式

 

西班牙語是阿根廷事實上的官方語言,為幾乎所有阿根廷人使用。這個國家是最大的通行「voseo現象」的西班牙語社會,以「vos」而不是「tú」作為第二人稱單數代詞,並有其相應的動詞變位形式。由於阿根廷土地遼闊,西班牙語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影響最大的拉布拉他河方言帶有近似於那不勒斯語的口音。在義大利移民等歐洲移民中形成的阿根廷俚語也滲入了其它拉美國家的常用詞彙。

以下是阿根廷人口中較多使用的幾種第二語言:
英語,從小學開始教授。42.3%的阿根廷人表示自己會說,其中15.4%的人自稱擁有高水平的英語理解能力。
義大利語,有150萬人使用,許多年長者也講意西混合語。
阿拉伯語,主要是北黎凡特方言,有約100萬人使用。
標準德語,有至少40萬人使用。貝爾格拉諾德語是西班牙語同德語的混合語。
意第緒語,約20萬人使用,是阿根廷猶太人主要的民族語言。
瓜拉尼語,約20萬人使用,主要使用於科連特斯,是該省官方語言之一。
加泰羅尼亞語,約17.4萬人使用。法語,少量法國南部移民也使用奧克語。
克丘亞語,約6.5萬人使用,主要使用於西北部。
維奇語,約5.37萬人使用,主要使用於查科省,在該省,該語言與科姆語和莫科維語同為官方語言。
艾馬拉語,約3萬人使用,主要使用於西北部安第斯山區。
威爾斯語,包括其巴塔哥尼亞方言,大約2.5萬名威爾斯阿根廷人能流利運用。
一些地區已將它作為教學語言。

旅遊購物英文 玩家推薦的網站 玩家推薦的網站
 

阿根廷文化植根於歐洲,來自諸多歐洲國家的移民對各自文化自覺地繼承、模仿與融合,造就了阿根廷文化的多元特徵。對此,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詼諧地描述道:「阿根廷人是說西班牙語的義大利人,並自以為是住在巴黎的英國人。」另外,高喬人自力更生的傳統鄉村生活方式也影響了阿根廷文化。

文學
儘管阿根廷多彩的文學史上可追溯至1550年左右,[255]但直到「1837年一代」浪漫主義作家湧現,它的獨立才告開始。自由主義者埃斯特萬·埃切維里亞於1840年發表的《屠場》暗諷了羅薩斯壓迫統治下的阿根廷社會,是文學本土化的里程碑。薩米恩托以一篇《法昆多》探討了文明與野蠻這一主題,將高喬人視為近代化的障礙。與之相對的是高喬文學,荷西·埃爾南德斯1874年的英雄史詩《馬丁·菲耶羅》講述了主人公一生不幸的遭遇和頑強的鬥爭,將高喬人描繪為阿根廷精神的象徵。里卡多·吉拉爾德斯的《堂塞貢多·松勃拉》也是高喬文學的出色作品。

進入20世紀,現代派文學開始興起,該流派以筆觸細膩為特徵,受到象徵主義的強烈影響,萊奧波爾多·盧戈內斯和阿爾韋西娜·斯托爾尼是其代表人物。隨之而來的是先鋒派文學。埃內斯托·薩巴托的心理小說《隧道》由阿爾貝·加繆譯為法文後走向了世界。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是文學史上的一面旗幟,他開闢了以隱喻和哲學思辨來觀察現代世界的新道路,《虛構集》和《阿萊夫》中的短篇小說將情結的簡單性和結構的複雜性結合在一起,在幻想文學上影響深遠。[256]他的朋友和合作者阿道夫·比奧伊·卡薩雷斯是廣受讚譽的科幻小說《莫雷爾的發明》的作者。胡利奧·科塔薩爾是拉丁美洲文學爆炸的一名主將,人稱「短篇故事大師」。

表演藝術
探戈,作為一種有著歐非血統的音樂和雙人舞蹈體裁,[257]是阿根廷一個國際性的文化象徵。[258]1930年至1950年代中期的探戈黃金時代將這種頓挫感強烈的草根藝術推向了全球舞台。在這一時期,奧斯瓦爾多·普格列斯、弗朗西斯科·卡納羅和胡安·達里恩佐等許多大家將大管弦樂隊引入了探戈樂。阿斯托爾·皮亞佐拉發揚了新探戈,卡洛斯·葛戴爾將探戈樂歌曲化。此後,戈探計劃、巴揚方度和小探戈等樂隊使探戈進入了流行音樂界。

從1930年代開始,從各種地方音樂形式中脫胎而來的阿根廷民謠廣泛地影響了拉丁美洲音樂,在此基礎上出現了政治性很強的新民歌運動。阿塔瓦爾帕·尤潘基和梅賽德斯·索薩等樂手贏得了世界的歡迎。

搖滾樂是阿根廷最受歡迎的流行音樂。1960年代中後期,洛斯加托斯樂隊、馬納爾樂隊和杏仁樂隊引領阿根廷搖滾發展出了獨特的風格。福克蘭戰爭讓政府意識到搖滾樂激發民族主義的作用,一時間阿根廷湧現出不少高唱反英愛國歌曲的樂隊,而他們的音樂風格受到了披頭士的強烈影響。

作為一個世界戲劇中心,阿根廷擁有以哥倫布劇院為代表的眾多表演場所,為國內外大量著名的劇作家、芭蕾舞演員和古典音樂家提供了舞台。這片土地孕育了作曲家阿爾伯托·希納斯特拉、小提琴家阿爾貝托·里希、鋼琴家瑪塔·阿格麗希、愛德華多·德爾加多和鋼琴家兼指揮家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阿根廷是拉美領先的電影製作國。世界第一部動畫電影由基里諾·克里斯蒂亞尼製作並發布於阿根廷。該國已獲得14個戈雅獎最佳西班牙語外國片獎,是迄今獲該獎最多的國家,憑藉《烽火人間》和《謎樣的雙眼》,它也是唯一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拉美國家。阿根廷作曲家路易斯·恩里克·巴卡洛夫和古斯塔沃·桑塔歐拉拉是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得主。

視覺藝術
描繪高喬牧人鄉野生活的印象派畫家費爾南多·法德爾、描繪三國同盟戰爭的樸素派畫家坎迪多·洛佩斯和描繪拉博卡地區勞動者的貝尼托·金克拉·馬丁,是幾名阿根廷著名畫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是阿根廷現代視覺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現實主義、後印象派、立體主義、具體主義、超現實主義、構成派、衍生藝術、現代主義、抽象藝術、概念藝術與奇幻藝術等新的審美準則從歐美接踵而至。
1946年馬迪運動出現,並傳播到歐美。描繪窮人和工業化的社會現實主義畫家安東尼奧·貝爾尼是其創建者之一。[265]托馬斯·馬爾多納多是烏爾姆造型學院一名主要的設計理論家,至今在世界上仍很有影響。優秀的雕塑家艾爾米尼奧·布羅塔、洛拉·莫拉和羅赫里奧·伊魯爾蒂亞創作的古典雕塑為阿根廷的城市風光增色不少。

殖民時代的西班牙巴洛克建築衍生出了簡化版的拉布拉他河風格。19世紀開始,義大利與法國的文化為當地建築賦予了獨特的折衷風格。[266]以哥倫布劇院和巴羅洛宮最有影響力。布宜諾斯艾利斯主教座堂也是多種風格的混合體。而巴黎美院派的太平洋拱廊、新藝術運動風格的莫利諾咖啡館、理性主義風格的卡瓦納大廈和粗野主義風格的阿根廷國家圖書館新館,也是阿根廷建築史上的代表作。

體育
阿根廷的官方國家運動是鴨球,[273]這是一種爭奪六柄皮球是一種馬背運動,而阿根廷的第一運動是足球。[274]阿根廷國家足球隊贏得過25個主要世界冠軍,[275]其中包括兩屆國際足聯世界盃冠軍、兩枚奧運會金牌和十四次美洲杯冠軍。[276]共有331,811名註冊足球運動員,[277]超過一千名阿根廷球員效力於國外,其中絕大多數是在歐洲聯賽踢球。[278]這個偉大球員輩出的國家培育了入選國際足聯世紀最佳陣容的迭戈·馬拉多納、四屆金球獎得主利昂內爾·梅西、阿根廷和皇家馬德里的傳奇球員阿爾弗雷多·迪·斯蒂法諾、1978年世界盃冠軍隊長達尼埃爾·帕薩雷拉、金靴獎得主馬里奧·肯佩斯和國家隊進球紀錄保持者加布里埃爾·巴蒂斯圖塔。

阿根廷足球協會建立於1893年,是世界上第八個國家足球協會,管理著3,377家足球俱樂部,[277]包括20家甲級聯賽球隊。在1931年阿根廷足協職業化以後,有15個球隊贏得了甲級聯賽冠軍,河床贏得過33次、博卡青年24次。[279]1990年代以後,五人足球和沙灘足球越來越受歡迎。

籃球是第二大運動。大量籃球員在美國國家籃球協會和歐洲聯賽效力,包括馬努·吉諾比利、安迪斯·諾西奧尼、卡洛斯·德爾菲諾、路易斯·斯科拉和法夫里西奧·奧韋爾托。阿根廷國家男子籃球隊贏得過2004年奧運會金牌和北京奧運會銅牌,在國際籃聯世界排名中名列第三。人稱「美洲豹」的阿根廷國家橄欖球隊也是世界強隊,2013年排名世界第十。

布宜諾斯艾利斯將是2018年青奧會主辦城市。

 

阿根廷建有拉丁美洲最大的鐵路系統,運營線路長達36,966公里,全長約48,000公里。該系統連結了全部23個省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以及所有鄰國。四種不兼容的軌距迫使所有的區域間鐵路貨物運輸不得不通過布宜諾斯艾利斯。由於虧損嚴重,該系統從1940年代開始衰退。公路網全長230,604公里,69,412公里的鋪面公路將布宜諾斯艾利斯與除烏斯懷亞外的所有省會和中等城市聯結在一起。越來越多的高速公路聯通了大部分重要城市,但由於鐵路系統不力,公路運力仍然不足。

水路長約11,000公里,發揮了重要的貨運作用。[185]主要的通航河流為拉布拉他河、巴拉那河、巴拉圭河和烏拉圭河。主要的海港有拉布拉他–恩塞納達、布蘭卡港、馬德普拉塔、克肯–內科切阿、里瓦達維亞海軍准將城、德塞阿多港、馬德林港、烏斯懷亞和西聖安東尼奧。1990年代,位於聖菲省的新河港區取代布宜諾斯艾利斯港,成為阿根廷最重要的航運樞紐,它沿巴拉那河延展67公里,包括17個港口,擔負總出口的五成。

2013年,阿根廷有超過一千座機場,其中159座有鋪面跑道。[186]距離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35公里的埃塞薩國際機場為全國最大機場,其次是米西奧內斯省伊瓜蘇瀑布國際機場和門多薩普魯梅里略國際機場。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豪爾赫·紐貝里機場是最大的國內機場。

                 
 
  布宜諾斯艾利斯省 布宜諾斯艾利斯 哥倫布劇院 五月廣場 拉博卡
      巴羅洛宮 方尖碑 主教座堂
      阿根廷鋼花 卡比爾多 阿爾貝托·J·阿曼多體育場
      紀念鐘塔 太平洋拱廊 五月金字塔
      國會廣場 卡瓦納大廈 阿根廷國會
      阿根廷總統府 拉布拉他河 七月九日大道
      莫利諾咖啡館 五月大道 加里波第紀念碑
      聖菲大道 聖馬丁宮 聖馬丁廣場
      巴勒莫 海仙女噴泉 曼努埃爾·貝爾格拉諾雕像
      紀念碑球場 雷科萊塔 雷蒂羅
      利馬聖羅撒聖殿 聖體聖殿 聖依納爵堂
      聖安多尼聖殿 聖方濟各聖殿 巴里的聖尼各老聖殿
      柱子聖母聖殿 玫瑰聖母聖殿  
    拉普拉塔 拉普拉塔市政廳 莫雷諾廣場 拉普拉塔城體育場
      拉普拉塔主教座堂    
  聖菲省 羅薩里奧 巴拉那河 維多利亞橋  
  丘布特省 里瓦達維亞海軍准將城    
  米西奧內斯省 伊瓜蘇港 伊瓜蘇國家公園 伊瓜蘇瀑布  
  圖庫曼省 聖米格爾-德圖庫曼      
  門多薩省 安地斯山脈      
  聖克魯斯省 平圖拉斯河 平圖拉斯河的手洞 冰川國家公園 莫雷諾冰川
    阿根廷湖      
  聖胡安省 伊沙瓜拉斯托      
  拉里奧哈省 塔拉姆佩雅國家公園    
  胡胡伊省 塔夫拉達·德烏瑪瓦卡    
  丘布特省 瓦爾德斯半島      
  科爾多瓦省 科爾多瓦 科爾多巴耶穌會牧場和街區  
更多....
  平圖拉斯河的手洞 冰川國家公園 伊沙瓜拉斯托 塔拉姆佩雅國家公園 塔夫拉達·德烏瑪瓦卡
  伊瓜蘇國家公園 伊瓜蘇瀑布 瓦爾德斯半島 科爾多巴耶穌會牧場和街區
   



布宜諾斯艾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西班牙語:Buenos Aires,意為「好空氣」或「順風」)簡稱BA,華人常略稱為布宜諾斯或布宜諾。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直譯:銀之河)南岸、南美洲東南岸、對岸為烏拉圭(東方);大布宜諾都會區2012年有12,801,364的人口,是拉美第二大都會區,次於大聖保羅都會區(2012年19,956,590人)。

more...



哥倫布劇院
哥倫布劇院(Teatro Colón)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被認為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最佳的五個音樂表演場地之一[1] 第一座哥倫布劇院開業於1857年。目前的劇院於1908年5月25日開幕,首演劇目是朱塞佩·威爾第的《阿依達》。 當時,最重要的歌手和歌劇團都會來到哥倫布劇院,他們有時也會到其他城市,包括蒙得維的亞、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

more...



五月廣場
五月廣場(Plaza de Mayo)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主廣場,為伊波利托伊里戈延街、巴爾卡塞街、里瓦達維亞街和玻利瓦爾街所環繞。 自從在此發生五月革命以來,五月廣場就是阿根廷政治生活的中心。

more...



拉博卡
拉博卡,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一個區,位於該市東南部。該區西鄰巴拉卡斯區,北臨聖特爾莫區、馬德羅港區。

more...



巴羅洛宮
巴羅洛宮(Palacio Barolo)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座22層辦公樓,該市的地標之一,位於五月大道1370號。 義大利建築師Mario Palanti受僱主路易斯·巴羅洛之託,設計了這座建築。巴羅洛是一位義大利移民,於1890年抵達阿根廷,經營針織面料致富。其設計為折衷主義風格。

more...



方尖碑
布宜諾斯艾利斯方尖碑(西班牙語:Obelisco de Buenos Aires)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標,位於科連特斯大道 和七月九日大道交匯處的共和國廣場,1936年為慶祝建城400周年而建,高67.5米。

more...



主教座堂
布宜諾斯艾利斯主教座堂(西班牙語:Catedral Metropolitana de Buenos Aires)是天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總教區的中心,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五月廣場,聖馬丁街和里瓦達維亞街轉角。

more...



阿根廷鋼花
阿根廷鋼花是一朵由不鏽鋼鑄成的鋼花。位於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北區聯合國廣場花園內,。 2002年4月13日建成後首次對外開放。已吸引了數百萬國內外遊客的觀賞,成了阿根廷首都新的一個旅遊景點,遊客可以找到一朵常開不敗的「花」。

more...



卡比爾多
布宜諾斯艾利斯卡比爾多(西班牙語:Cabildo de Buenos Aires)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五月廣場,曾是殖民地時期的市議會和拉普拉塔總督轄區的總督府。現在是一座博物館。

more...



阿爾貝托·J·阿曼多體育場
阿爾貝托·J·阿曼多體育場(西班牙語:Estadio Alberto J. Armando;舊稱:卡米洛·西切羅體育場)是一座位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博卡區的體育場。體育場看台一側扁平而其餘三側高聳挺拔,因其外觀而被冠以了「糖果盒球場」(La Bombonera )之名。[2][3] 最多可容納57.503人,一般足球賽事容納49,000人。

more...



紀念鐘塔
紀念鐘塔(Torre Monumental),在1982年馬島戰爭前稱為英人鐘塔(Torre de los Ingleses)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雷蒂羅區的阿根廷空軍廣場(Plaza Fuerza Aérea Argentina),舊名不列顛廣場(Plaza Británica),毗鄰聖馬丁街和解放者大道。這是1910年五月革命百年紀念時當地英國社區贈送的禮物。

more...



太平洋拱廊
太平洋拱廊(Galerías Pacífico)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購物中心,位於佛羅里達街與科爾多瓦大道的交叉路口。 該建築由建築師 Emilio Agrelo 和 Roland Le Vacher設計於1889年。當時開設「阿根廷的樂蓬馬歇」商店,模仿巴黎的樂蓬馬歇百貨公司。

more...



五月金字塔
五月金字塔(Pirámide de Mayo)位於五月廣場的中心,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古老的國家紀念碑。1811年,為慶祝五月革命一周年,阿根廷政府決定修建。1912年,它向東移動了63米。

more...



國會廣場
國會廣場(Plaza del Congreso)是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國會大廈東側的一個公共開放空間,連同毗鄰的兩個廣場,面積共3公頃。所有阿根廷國家公路的零公里里程碑就在此廣場。

more...



卡瓦納大廈
卡瓦納大廈 (Edificio Kavanagh)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雷蒂羅區佛羅里達街1065號,俯瞰聖馬丁廣場,由當地建築師格雷戈里奧·桑切斯、埃內斯托·拉各斯和路易斯·瑪麗亞·德·拉·托雷設計於1934年,1936年完成。1999年被列為國家歷史古迹,[1] 是布宜諾斯艾利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建築傑作之一。它高達120米,至今仍然影響著該市現代的天際線。1939年它獲得美國建築師學會獎。

more...



阿根廷國會
阿根廷國會或稱阿根廷議會、阿根廷國民議會、阿根廷國家議會是阿根廷共和國國家的最高的立法機構。議會在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阿根廷國民議會宮內召開。議會為二院制,由下院眾議院和上院參議院組成。眾議院257個席位、參議院72個席位。

more...



阿根廷總統府
阿根廷民主共和國總統府,是阿根廷總統及其屬下辦公的所在地,是阿根廷國家的最高行政指揮中心,也是阿根廷最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築之一。因其外牆塗為粉紅色,也被稱為「玫瑰宮」(CASA ROSADA)。

more...



拉布拉他河
拉布拉他河(西班牙語:Río de la Plata),實際上是南美洲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彙集後形成的一個河口灣。其名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白銀之河」。

more...



七月九日大道
七月九日大道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條街道,得名於阿根廷獨立日,1816年7月9日。 七月九日大道位於拉普拉塔河以西大約1公里,北到雷蒂羅區,南到憲法車站,18車道。

more...



莫利諾咖啡館
莫利諾咖啡館(Confitería El Molino)是一個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咖啡館,位於卡亞俄大道和里瓦達維亞大道轉角,阿根廷國民議會前方。

more...



五月大道
五月大道(西班牙語:Avenida de Mayo)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條大道,東西走向,長1.5公里,它連接五月廣場與國會廣場,向西的延伸線為里瓦達維亞大道。

more...



加里波第紀念碑
加里波第紀念碑(Monumento a Giuseppe Garibaldi)是朱塞佩·加里波第的騎馬雕像,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巴勒莫區的義大利廣場,是該市的地標。

more...



聖菲大道
聖菲大道(Avenida Santa Fe)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主要幹道之一,穿越雷蒂羅、雷科萊塔和巴勒莫等區,被認為是該市一個主要的購物和散步區,擁有許多時尚精品店。聖菲大道也以其強烈的巴黎風格的建築吸引著遊客。它得名於阿根廷同名的省份。

more...



聖馬丁宮
聖馬丁宮(西班牙語:Palacio San Martín)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中心的聖馬丁廣場,目前為外交部的禮儀司。 這座建築設計於1905年,1909年完成,1936年,阿根廷政府得到這座建築,改為外交部總部。1993年外交部總部遷址,改為外交部的禮儀司。

more...



聖馬丁廣場
聖馬丁廣場(西班牙語: Plaza San Martín)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雷蒂羅區,佛羅里達街的北端,周圍由Libertador Ave.(北)、Maipú St. (W), Santa Fe Avenue(南)、和 Leandro Alem Av.(東)所環繞。其地理坐標為34°35′42″S 58°22′32″W。

more...



巴勒莫
巴勒莫(Palermo)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區,位於該市的東北部,北部毗鄰貝爾格拉諾,南部毗鄰阿爾馬格羅和雷科萊塔,西部毗鄰克雷斯波別墅與Colegiales,東臨拉普拉塔河。巴勒莫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最大的一個區,面積17.4km2。1991年人口256,927人。

more...



海仙女噴泉
涅瑞伊得斯噴泉(Fuente Monumental Las Nereidas)是阿根廷女雕塑家洛拉·莫拉(莫拉·多洛雷斯·埃爾南德斯)的作品,卡拉拉白色大理石材質,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南岸. 表現涅瑞伊得斯見證維納斯的誕生。

more...



曼努埃爾·貝爾格拉諾雕像
曼努埃爾·貝爾格拉諾雕像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標之一,位於五月廣場,玫瑰宮前。它是一尊青銅騎馬雕像,位於大型花崗岩基座上,表現曼努埃爾·貝爾格拉諾將軍高舉阿根廷國旗。

more...



紀念碑球場
安東尼奧·貝斯普西奧·利貝爾蒂紀念碑球場,簡稱紀念碑球場(El Monumental),是一座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足球場。紀念碑球場是阿根廷知名球會河床體育會的主場,球會在1986年為紀念第4任主席安東尼奧·貝斯普西奧·利貝爾蒂而把球場命名為現時名字。

more...



雷蒂羅
雷蒂羅(Retiro)是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區,火車和巴士總站位於此區,是阿根廷最大的交通樞紐之一,雷蒂羅也是高檔購物和住宅區,是受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上層階級家庭和外籍人員歡迎的居住區。然而,仍有26000人,生活在Villa 31 de Retiro棚戶區,那裡是布宜諾斯艾利斯最貧窮的地區之一。

more...



利馬聖羅撒聖殿
利馬聖羅撒聖殿(Basílica Santuario Nacional de Santa Rosa de Lima)是一座天主教宗座聖殿,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貝爾格拉諾大道與帕斯科街交界。

more...



聖體聖殿
聖體聖殿(西班牙語:Basílica del Santísimo Sacramento)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雷蒂羅區聖馬丁街1039號。 聖體聖殿的建造歷時8年,於1916年祝聖。其外觀為折衷主義風格,模仿法國昂古萊姆主教座堂。它有五個塔,三個在前立面,兩個在後殿。

more...



聖依納爵堂
聖依納爵堂(Iglesia de San Ignacio)是布宜諾斯艾利斯蒙特塞拉特區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由耶穌會創建於1675年。1686年修建南鐘樓和目前的磚砌立面, 1722年祝聖,1734年完成。它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現存最古老的教堂,是耶穌會Manzana de las Luces建築群的一部分。

more...



聖安多尼聖殿
聖安多尼聖殿(Basílica menor San Antonio de Padua)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Villa Devoto區林肯大道3751號,供奉帕多瓦或里斯本的聖安多尼。

more...



聖方濟各聖殿
聖方濟各聖殿(Basílica y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de Asís)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蒙特塞拉特區。 聖方濟各聖殿屬於方濟各會,是1580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建城後第一個獲得土地的修會(1583年)。 目前的建築建於1731年到1754年,但因出現裂縫而關閉,到1783年才祝聖。

more...



巴里的聖尼各老聖殿
巴里的聖尼各老聖殿(Basílica de San Nicolás de Bari)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聖菲大道1364號,供奉巴里的聖尼各老。最初的教堂建於1733年,位於科連特斯大道。

more...



柱子聖母聖殿
柱子聖母聖殿(Basí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l Pilar)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雷科萊塔區;當時是方濟各會修道院的一部分。它建成於1732年,在十九世紀是一個顧客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本堂區,也是該市第二古老的教堂。該堂供奉柱子聖母,是施主家鄉薩拉戈薩的主保。

more...



玫瑰聖母聖殿
玫瑰聖母聖殿(Basílica de Nuestra Señora del Rosario)及聖多明我修道院(Convento de Santo Domingo)是布宜諾斯艾利斯蒙特塞拉特區的一座18世紀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

more...



拉普拉塔
拉普拉塔(西班牙語:La Plata)位於阿根廷東部大西洋沿岸,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首府,人口574,369(2001年)。拉普拉塔擁有阿根廷著名的足壇勁旅拉普拉塔大學生,該隊曾經奪得過南美解放者杯的冠軍並參加過世俱杯的比賽。

more...



拉普拉塔市政廳
拉普拉塔市政廳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拉普拉塔市的莫雷諾廣場。 拉普拉塔作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新省會,新建於1882年11月19日,這是南美洲的第一個規劃城市,首先採用電力照明

more...



莫雷諾廣場
莫雷諾廣場(Plaza Moreno)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拉普拉塔市,介於50街、54街、12街與14街之間。

more...



拉普拉塔城體育場
拉普拉塔城體育場(Estadio Ciudad de La Plata),為阿根廷拉普拉塔市的一個多用途體育場。該體育場為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政府所有。為拉普拉塔大學生、拉普拉塔體操擊劍俱樂部的主場所在地。

more...



拉普拉塔主教座堂
座標:34°55′22.38″S 57°57′22.74″W 拉普拉塔無玷始胎主教座堂是阿根廷城市拉普拉塔最大的羅馬天主教教堂,新哥德式風格,位於市中心,面對中心廣場 Moreno廣場和市政廳。

more...



羅薩里奧
羅薩里奧(西班牙語:Rosario 西班牙語發音:[roˈsaɾjo])是位於阿根廷聖菲省巴拉那河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處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西北300公里(190英里)處,是阿根廷第三大城市,也是該國非首府的最大城市。其都會區大羅薩里奧在2012年預計有1,276,000人。

more...



巴拉那河
巴拉那河(西班牙語:Río Paraná;葡萄牙語:Rio Paraná)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全長5290公里,流域面積280萬平方公里。 巴拉那河發源於巴西高原東南緣的曼蒂凱拉山脈北坡,主源為格蘭德河,匯合巴拉那伊巴河(Paranaíba River)後,始稱巴拉那河。

more...



維多利亞橋
羅薩里奧-維多利亞橋(Rosario-Victoria Bridge)跨越巴拉那河,連接著阿根廷的羅薩里奧和維多利亞這兩座城市。

more...



里瓦達維亞海軍准將城
里瓦達維亞海軍准將城(Comodoro Rivadavia) 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亞地區丘布特省(Chubut)最大的港市。在聖豪爾赫灣畔。始建於1901年,現有人口137,061人,乾旱、多風的內地平原,從前只能飼養羊,為羊毛輸出港;1907年因附近發現石油而發展成為全國石油生產和出口的主要中心(石油產量佔全國的45%);有1,770公里長的天然氣管道通往布宜諾斯艾利斯。

more...



伊瓜蘇港
伊瓜蘇港是阿根廷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北部,由米西奧內斯省負責管轄,距離首府波薩達斯310公里,始建於1901年8月12日,面積759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62米,2010年人口82,227。

more...



伊瓜蘇國家公園
伊瓜蘇國家公園(西班牙語:Parque Nacional Iguazú)是阿根廷的一座國家公園,位於米西奧內斯省北部阿根廷和巴西的交界處,面積550km2。198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兩年後,該地區的巴西部分也獨立列為世界遺產。

more...



伊瓜蘇瀑布
伊瓜蘇瀑布(葡萄牙語:Cataratas do Iguaçu,西班牙語:Cataratas del Iguazú,當地的瓜拉尼語意為「大水」)是由位於巴西巴拉那州和阿根廷邊界上的伊瓜蘇河從巴西高原輝綠岩懸崖上落入巴拉那峽谷形成的瀑布。現時成為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的一部分。

more...



聖米格爾-德圖庫曼
聖米格爾-德圖庫曼(西班牙語:San Miguel de Tucumán)是阿根廷最小的省份圖庫曼省的首府,它有833,100名居民(2004年1月1日數據)。 關於圖庫曼這個名稱的來源有爭議。說這個名字來自於克丘亞語中Yucuman(「河流發源的地方」)的理論被證明是錯誤的。

more...



安地斯山脈
安地斯山脈(蓋丘亞語:Andes;奇楚亞語:Antis),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是陸地上最長的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約7000公里長,200至700公里寬(最寬的部份在南緯18度到20度之間),平均高度約4000公尺,由北到南經過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祕魯、玻利維亞、智利及阿根廷等國。

more...



平圖拉斯河
平圖拉斯河是阿根廷的河流,位於巴塔哥尼亞地區,由聖克魯斯省負責管轄,河道全長150公里,發源自安第斯山脈,最終注入德薩瓜德羅河。

more...



平圖拉斯河的手洞
平圖拉斯河的手洞是阿根廷的河流,位於巴塔哥尼亞地區,由聖克魯斯省負責管轄,河道全長150公里,發源自安第斯山脈,最終注入德薩瓜德羅河。

more...



冰川國家公園
冰川國家公園 (西班牙語:Parque Nacional Los Glaciares)是巴塔哥尼亞地區的一座國家公園,位於阿根廷聖克魯斯省,總面積4459 km²。[1]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more...



莫雷諾冰川
莫雷諾冰川(Glaciar Perito Moreno)是位於阿根廷聖克魯斯省冰川國家公園的冰川。這裡是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其中一個最熱門的旅遊地點。 莫雷諾冰川的成冰帶有250平方公里,長30公里,是位於安地斯山脈南巴塔哥尼亞冰原48個冰川之一。這裡的冰原是世界第三大的淡水儲備。

more...



阿根廷湖
阿根廷湖(西班牙語:Lago Argentino) 位於聖克魯斯省的巴塔哥尼亞地區,是阿根廷全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湖泊面積1466平方千米,最大寬度有32km。湖水的平均深度為50m,最深深度150m。

more...



伊沙瓜拉斯托
伊沙瓜拉斯托(西班牙語:Ischigualasto),也譯為伊斯奇瓜拉斯托,是阿根廷西部聖胡安省一處自然公園,靠近智利邊境。面積603.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氣候乾燥雨水稀少。

more...



塔拉姆佩雅國家公園
塔拉姆佩雅國家公園(西班牙語:Parque Nacional Talampaya),也譯塔蘭穆帕亞,是阿根廷西部的一個國家公園,位於拉里奧哈省。面積2,15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

more...



塔夫拉達·德烏瑪瓦卡
塔夫拉達·德烏瑪瓦卡(西班牙語:Quebrada de Humahuaca)是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的一個山谷,長約155公里,南北走向。西面和北部為阿爾蒂普拉諾高原,東部為安第斯山脈。該地在1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歷史上曾為一條商業通道,山谷內有很多歷史遺迹。2003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more...



瓦爾德斯半島
瓦爾德斯半島(西班牙語:Península Valdés)是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海岸的一個半島,屬於丘布特省管轄。面積約3,625 平方公里。半島上土地貧瘠,多鹽湖,棲息有美洲鴕、原駝等野生動物。

more...



科爾多瓦
科爾多瓦(西班牙語:Córdoba)位於阿根廷中部,布宜諾斯艾利斯西北部700公里。科爾多瓦是科爾多瓦省的首府,人口1,422,662(2006年)。科爾多瓦是阿根廷第二大城市和主要工業中心。

more...
 

烤牛肉是一道傳統菜。除了歐洲常見的意大利麵、香腸和甜點,阿根廷人也享有各色本土菜式與克里奧爾菜式。包括南美烤餃子和阿根廷的國菜——燒烤與洛克羅。[267][268]洛克羅是玉米、大豆、肉類、洋蔥和葫蘆的雜燴。而烏米塔以玉米碎、辣椒、洋蔥、番茄等材料製成,類似於粽子。這個國家有著世界最高的紅肉消費量,[269]傳統的阿根廷燒烤使用各種肉類,特別是牛肉、羊肉、口利左香腸、牛胸腺、豬大腸和血腸。

維也納式的酥皮點心和用來填充蛋糕和薄烤餅的牛奶焦糖是常見的甜點。加入巧克力、牛奶焦糖或水果泥的夾心餅乾也很受歡迎。

阿根廷葡萄酒世界一流,是當地菜譜上的佐餐酒,也是阿根廷國飲。馬爾貝克、托龍特、赤霞珠、西拉和莎當妮是最搶手的幾個國際品種。馬黛茶是阿根廷國茶。

根廷是一個移民國家,85%以上的居民來自於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後裔,所以它的飲食文化也攙雜了歐陸西餐的成分,肉食方面主要以牛、雞、驢為主,甚少吃豬,而炭燒烤肉是當地的特色。

美食推薦:
炭 烤王中王牛扒:是這裡的招牌,不需要腌制,只是灑上點鹽,直接用炭火烤至七八成熟,外表烤得略有點焦,肉香味飄散開來,吃起來外酥內嫩,裏面還保留著肉 汁。阿根廷人對烤肉的吃法是,吃一口烤肉,再吃一口蔬菜,所以在每一份烤肉上來的時候,也會配上些新鮮的蔬菜沙拉,這樣吃起來不至於肥膩。炭烤牛肋條也是 肉質甘香,配上用洋蔥、青紅椒切細的香料,不肥不膩,香嫩可口。

馬黛茶:據説這種茶是被阿根廷譽為“國寶”、“國茶”,在當地語言中“馬黛 茶”就是“仙草”、“天賜神茶”,因為它含有多種營養成分,不僅可以清除膽固醇、降低血脂,還能促進血液迴圈、提神醒腦等等,所以阿根廷人認為“馬黛茶” 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他們每人每天都在喝,從小孩到老人,從都市到鄉村,甚至有“寧可食無肉不能居無茶”這樣的説法。


 
旅遊購物英文
兩人以上報名旅遊可享優惠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