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 熊本縣 通潤橋

通潤橋是橫跨於轟川上的單一拱橋,建於日本嘉永7年(1854年),長75.6公尺、高20公尺,作為日本江戶時期所建造的石橋,它的拱門直徑和高度是日本國內最大。

建造通潤橋的目的不是給人過而是為了運送水的灌溉渠,橋上排列了3列石製通水管。當水位滿時,由橋中央兩側之排水口直瀉而下,形同飛瀑,極其壯觀。

通潤橋是可與現代土木技術匹敵的技術所建造的石橋,也是日本以獨自技術完成基於稱為噴水管(逆siphon)原理的第一座拱門橋、在技術史及文化史上是極貴重的古蹟,而受到日本國家重要文化財的指定。另外包含通潤橋的通潤用水是代表日本的水之一,被日本農林水產省選為疏水百選。

當時住在白系台地的居民連生活用水也都缺乏,更不要說是農業用水。白系台地是由長野、小原、田吉、犬飼、新藤等8個村構成,周圍有五老瀧川、千瀧川和笹原川,形成深邃的溪谷。白系台地的居民以耕種為中心,雖然水田的面積大約有13萬2千坪但是稱得上是好田的唯有2千4百坪。當時的惣庄屋(當地負責人)「布田保之助」(1801年~1873年)覺得疏水不便,設法引水灌溉白系台地,把這個地方變成可以擁有豐富收成的地方。

布田保之助費盡腦筋,想到了利用連通管原理。經過反覆的實驗後,決定在橋上放置3條用石頭所作成的通水管,利用連通管原理順利的將水透過這些通水管運送到白糸台地。為了加強橋的強度和施展防震措施,布田保之助在建築架構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在水的入口處和出口處刻意的彎曲通水管,也在每條通水管上4個地方採用把松樹中間挖空所作成的木頭通水管。另外為了防止通水管內部囤積泥土和砂石,更是嚴密的計算放水口的位置。

布田保之助親自參與通潤橋的企劃、設計、資金計劃和施工,綜合民眾的力量,從動工歷經1年8個月終於完工,也因為這項大工程,期待已久的水經過山谷,灌溉了白系台地約100公頃的田地。

在建造通潤橋時最為發揮本領的是稱為種山石工的職業師傅集團,這些師傅聚集了一生所學的技術來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技術都有很大的信心,要是通潤橋倒塌反而會感到羞恥,因此在通潤橋完成當天,師傅們的口袋裡藏著寫著「這個橋要是塌掉了,就以切腹謝罪」的一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