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慶尚南道 釜山

韓國東南端的港市,位於首爾南東部450km處,東經129度,北緯35度。東南濱朝鮮海峽(韓國稱:大韓海峽,Korea Strait ),與日本對馬島相望;西臨洛東江。西北山地聳峙,南有群島屏障,為著名深水良港,半島南部門戶。總面積是758,21平方公里,人口400萬,人口居住面積是386萬多平(2000年為准),劃分為1個郡和15個區,是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西部是落東江下流,南部是大韓海峽。所以有很多海水浴場、溫泉等,年中有非常多的遊客到此來休假。可以稱得上第二個首都的釜山在1萬5千年前舊石器時代開始就開始有人居住,是歷史悠久的城市。這裏不但有梵魚寺、忠烈祠等重要的文化財產,還有金井山城等風景優美的景點。又是韓國的第一港口城市,也是世界5大港灣城市之一,是海外貿易活躍的地方。市政府所在地是中區中央洞7街20番地。原為漁村。1441年開港,1876年辟為貿易港。二十世紀初,京釜、京義線通車後發展迅速。1929年定為廣尚南道首府。嶺南工業地帶核心,以紡織、食品、化學、造船、電子、建材工業為主。近郊多果園、菜園和養豬、養雞場。附近盛產稻。暖流通過沿岸,遠洋漁業基地,西港為著名漁港。海陸空交通樞紐。南部最大貿易港,輸出以水產品、紡織品、鐵、石墨、機械製品為主。有東萊城跡、溫泉、海雲台等旅遊地。
釜山的歷史
看到現在為止出土的先史時代的遺跡和遺物,可以得知釜山是從新石器時代以後才開始真正有人開始居住。釜山是1876年由日本建立成為開港場,之後一直在經濟發展上起著飛躍的作用,逐漸發展成為城市。1905年開通了連接首爾和釜山的慶釜線之後,開始進入很多碼頭和港口的港灣設施。1925年慶南道廳遷移到釜山,釜山就逐漸發展為城市,1950年韓國戰爭時這裏還被認定為臨時的首都。1963年被指定為直轄市,1960~70年代對國家經濟發展起了先導的作用,1995年根據城市的擴張被予名為‘釜山廣域市’。釜山(Busan)于2002年成功舉辦了第14屆亞運會。
釜山的氣候
釜山是溫帶氣候的地區,因附近有大海,年中一向是海洋性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是15度,年平均降水量是2,397mm,跟別的地區相比這裏風吹量比較大,所以到此來旅遊時應戴帽子和眼睛。大體上夏天比較涼快,冬天比較溫暖,因這樣的氣候原因,年中有很多遊客到此來休假。特別是夏天,這裏的海水浴場比較發達,故有很多遊客到此來度假,市內有韓國最大的海水浴場——海雲台和松島、多大浦,以及東萊、海雲台溫泉等,是著名的療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