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尼斯旅行社

Weather Data Source: weerlabs.nl
最近10天氣溫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文: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轉寫: Jomhuriye Eslāmiye Irān),簡稱伊朗(波斯文: ایران‎ [ʔiːˈɾɒn] ( listen)),1935年之前稱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為中東地區國家,其中北部緊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以及亞塞拜然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國土面積為1,648,195平方千米,國土主要位於伊朗高原上,氣候較為乾燥,伊朗人口約7700萬人,為多民族國家,其主體民族為波斯人,約佔總人口的66%(2011年),其餘有亞塞拜然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語言為波斯語。伊斯蘭教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宗(信眾超過全國人口的90%)為伊朗國教,憲法承認的其餘教派有伊斯蘭教遜尼派、祆教、猶太教、基督教等。首都德黑蘭。

伊朗古稱波斯,在公元前28世紀建立的古埃蘭王國和之後建立的米底王國是伊朗高原文明的濫觴。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魯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統的古代大帝國波斯帝國。公元7世紀中葉,波斯的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東地區開始伊斯蘭化,而曾占統治地位的祆教則日漸式微。近代,波斯逐漸淪為英國和俄國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後,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逐漸擺脫英、蘇兩國對伊朗的控制,但開始奉行親美政策,國家經濟建設獲得較大發展,在中東地區獲得了較大的影響力。1979年初,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爆發,王朝政權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同年底發生美國駐伊使館人質事件,並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交惡。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伊斯蘭教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領袖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由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組成的專家會議選舉產生,霍梅尼為首任最高領袖,現任最高領袖為賽義德阿里·侯賽尼·哈梅內伊。伊朗政府實行總統內閣制,總統是繼最高領袖之後的國家最高領導人,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由全民普選產生,現任總統為哈桑·魯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機構為伊斯蘭議會,實行一院制,現任議長為阿里·拉里賈尼。司法總監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腦,由最高領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則由司法總監任命,現任司法總監為薩迪格·拉里賈尼。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485.9億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石油產業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伊朗的貨幣名稱為里亞爾,主要的貿易夥伴有中國、印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獨立、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同時是聯合國、不結盟運動、伊斯蘭會議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創始會員國。

伊朗的武裝力量由國防軍、伊斯蘭革命衛隊和治安部隊組成。國防軍分陸軍、海軍、空軍及防空軍四個軍種,總兵力約55萬人。革命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總兵力約43.7萬人。最高領袖為伊朗武裝力量的總司令,最高國防委員會是最高領袖領導下的軍事決策機構。

包括伊朗在內的西亞(又稱中東地區)遠在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居住,約3000年前已建立一些邦國,當時曾稱為埃蘭,然後又先後經歷了亞述、米底王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等。 西元前4世紀中葉,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國力式微,遭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所滅。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分裂,伊朗一帶落入塞琉古帝國手中,之後又經歷了波斯的安息和薩珊王朝。

637年,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軍在卡迪西亞戰役打敗波斯薩珊王朝的軍隊,攻佔其首都泰西封,開始了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同時也終結了波斯地區的瑣羅亞斯德教文化。倭馬亞王朝後,突厥人與蒙古人又相繼入侵並統治伊朗一帶。 16世紀初,伊斯瑪儀一世抗拒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立薩非王朝,並以回教什葉派為國教。18世紀初贊德王朝、卡加王朝相繼崛起,但因長期戰亂,國勢衰竭,屢次受到外國入侵。俄羅斯帝國攫取大片領土。英俄為了防堵德國勢力深入中東,1907年協議瓜分波斯,俄國控有北部,英國佔有南部,僅留中間作為緩衝區,仍由卡加王朝治理。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佔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41年禮薩·汗遜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巴列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 在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蘭議會以79票贊成、12票反對提名摩薩台為首相,選出了第一位總統穆罕默德·摩薩台,1951年至1953年間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但在1953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的政變推翻。摩薩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員、律師、議員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貴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間實施漸進式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償金制度、立例規定僱主向患病或受傷的員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農,令他們不再受地主強制勞役。此外,他又規定地主貢獻租金收益的20%到一個基金,用以資助一些比如興建公共浴堂、農村住房和害蟲防治等的市政發展項目。 其為在首相任內最矚目的舉動: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例:在國有化以前,伊朗石油業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後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後則由英國政府操控。

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導致部分伊朗人不滿。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另外,還簽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權,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對,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行驅逐出境。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扎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並用邪惡軸心這樣的字眼攻訐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冷戰後,伊朗從美俄兩國都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而且都並非出於美俄的本意,被稱為悄然的崛起。 首先,蘇聯解體,新獨立了一個什葉派穆斯林國家亞塞拜然,擴充了伊朗在伊斯蘭世界的發言權,而且什葉派內部非常團結,特別是宗教學術界交流極為密切,因此擴充了伊朗的政治勢力;而另一個從蘇聯獨立的國家塔吉克,其主體民族就是古代波斯人的後裔,塔吉克語是波斯語的一種方言,這又無形之中擴充了伊朗的文化勢力範圍。 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推翻了阿富汗南方的普什圖族的塔利班政權,讓北方的主要民族塔吉克族(波斯人後裔)走向政權中心,這無疑又讓波斯人獲得了更大的政治利益;之後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推翻了伊拉克遜尼派的薩達姆政權,什葉派以其佔多數的人口成為伊拉克的新政權主體,而伊拉克什葉派的精英階層大多曾在什葉派宗教中心伊朗就讀深造,美國除去了伊朗在兩伊戰爭中的死敵,留給伊朗一個親密的什葉派夥伴。 至此,伊朗西方的什葉宗教帶和東方的波斯文化帶各自連成一片,交相輝映,成為伊朗崛起的雙翼。 另一方面,隨著新世紀能源價格飆升,伊朗又從中獲取巨大經濟利益。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方之中東地區,屬西亞,西北與亞塞拜然(界長432公里)和亞美尼亞(界長35公里)為鄰,東北部與土庫曼(界長992公里)接壤,東鄰阿富汗(界長936公里)和巴基斯坦(界長909公里),西接伊拉克(界長1458公里)和土耳其(界長499公里),中北部緊靠裡海(海岸線長650公里)、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阿曼灣(海岸線長1,770公里)。面積1,648,0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636,0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0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十六位。 地貌大多是由高原、盆地或山脈所構成,只有在海邊的一小部分是平原。境內最大的高原為伊朗高原。人口較多的西部是多山地形,由高加索山脈、札格羅斯山脈和厄爾布爾士山脈等構成。 整體而言,伊朗大多數地區屬乾燥或半乾燥氣候,降雨集中在十月至四月間,平均年降雨量在250公釐以下。

波斯語已有超過2,500年的歷史,留下了可觀的文獻記錄。波斯文學舉世都予以很高的評價,詩人如:哈菲茲(حافظ)、魯米(رومي)、歐瑪爾·海亞姆和菲爾多西等留下許多佳作,伊朗詩韻和歌詞的優美,也獲得全世界的讚譽。 過去的25年中,伊朗電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廣泛的認同,獲得過300項的國際獎項。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عباس کیارستمی)是著名導演之一。伊朗境內,所有媒體都受到國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並且必須有伊斯蘭教義指導部的批准,才能公開運作。這也包括網際網路。但網路已經成為在年輕人中獲取資料訊息和自我表現的流行方式。 尋求社會的正義和公平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特性。敬老尊賢和對外賓的殷勤款待也是伊朗傳統禮儀的一部份。

伊朗曆的新年納吾肉孜節是在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的春分慶祝。納吾肉孜節在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作之一。 有美食家認為:伊朗料理與其它中東的烹飪間有非常多共通點,但是更精緻和更富於想像力,就像一塊華麗的波斯地毯一樣的多彩和複雜。 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採取了強硬的措施來杜絕同性戀現象。根據伊斯蘭法,同性戀的行為是非法和有罪的。但是霍梅尼曾頒布教法允許變性手術。因此伊朗經常存在同性戀者接受變性手術,而後與對方合法結合的狀況。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於2008年8月15日宣布,伊朗將會於近期發射本國第一顆自行研製的人造衛星。用於發射衛星的火箭和發射架等設施完全由伊朗自行研發。據伊朗通訊社祚8月17日援引軍方發表的聲明說,軍方當天成功發射「信使號」火箭,並將一顆名為「希望號」的自製人造衛星送上太空。此次發射的目的是對衛星運載過程、遠程發射系統、地面控制中心、地面信息站和指揮系統等進行全面測試。據報導,衛星目前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一切進展順利,達到了所有預期目標。而艾哈邁迪-內賈德也出席了衛星發射儀式。

1080p
4K
8K
12K
16K
影片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 伊朗
伊朗旅遊局網址: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