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尼斯旅行社

英國 英國女王 伊麗莎白二世

伊麗莎白二世(英語: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為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及大英國協16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登基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於1953年6月2日),伊麗莎白二世是目前在世的在位時間第2長的國家元首(僅次於1946年即位的泰國國王蒲美蓬·阿杜德),同時也是英國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維多利亞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以她為國家元首的國家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早年生活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在倫敦外祖父母的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來自丹麥的亞歷山德拉王后,祖母是瑪麗王后。她的父親當時還是約克公爵,10年後成為國王喬治六世。

伊麗莎白在其母親約克公爵夫人的督導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C·H·K·馬丁是伊頓公學校長,除此之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講得很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為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點,她一直是名虔誠的聖公會會友。

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父愛德華八世退位,她的父親繼位為國王,成為喬治六世,她也立即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麗莎白13歲,她與妹妹瑪格利特公主都到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兩位公主應該到加拿大避難,遭她們母親反對:「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1940年伊麗莎白公主首次發表廣播,對象是所有避難中的孩子。

1945年伊麗莎白公主說服父親,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打贏戰爭。她參與了一個支援戰爭的婦女團體,在那裡她的編號是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少尉。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驗,使她之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學習。

1947年伊麗莎白首次外訪,她與她的父母親到了南非。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對大英國協和帝國做了廣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大英國協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

1947年12月20日伊麗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結婚。菲利浦是她的第三代表哥,他倆的高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前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在菲利浦王子這個頭銜之前他沒有任何頭銜,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頓上尉)。伊麗莎白又同時持有愛丁堡公爵夫人的稱號。這次婚事非常適合一位即將繼承王位的女性,因為她的夫君接受過王室訓練,卻又不會繼任另一國的王位。但是這樁婚姻卻不是刻意安排的,兩人的關係經歷了許多考驗,最終也是在她本人的堅持下達成的。這些考驗包括菲利浦不忠的流言,和伊麗莎白祖母和父母對於菲利浦的四個姐姐都是德國籍王妃所引起的猜忌。當時他健在的三位姐姐不被邀請出席弟弟的婚禮;他母親由於在英國出生及成長則獲准出席。

婚後夫婦兩人居住在倫敦的克萊倫斯別墅(Clarence House)。他們育有四個孩子(見下)。雖然英國的王朝被稱為溫莎王朝,但夫婦兩人同意他們的孩子應該使用蒙巴頓-溫莎(Mountbatten-Windsor)作為他們的姓氏。 從1951年起喬治六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伊麗莎白開始代替父親出席在公開場合中。那年她訪問了希臘、義大利和馬爾他(當時菲利浦隨軍駐紮在此)。10月她又訪問了加拿大和美國華盛頓。1952年1月伊麗莎白和菲利浦又訪問了澳大利亞與紐西蘭。2月6日他們在訪問肯亞時得知伊麗莎白的父親已經去世,在繼位一刻她身處一家樹上旅館。她的加冕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舉行。

女王生涯
在加冕之後伊麗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麗莎白並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於倫敦西部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當一段時間是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城堡度過的。[2] 伊麗莎白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外訪最多的國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浦花了半年時間週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訪問過大多數歐洲國家和許多歐洲以外的地區,並經常出席大英國協首腦會議。

在伊麗莎白繼位初期有許多人認為一個「新伊麗莎白時期」即將到來。但是事實上她必須面對的英國是一個分崩離析的落日帝國、逐漸衰弱的軍事與經濟強權和逐漸瓦解中的鬆散組織大英國協。她不斷努力試圖保持前殖民地與英國的特殊關係,在一些時候——例如南非——她為保持這種關係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伊麗莎白女王在宗教、道德標準和家庭事務上非常保守。她對待宗教責任十分嚴肅,並將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這是為什麼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親一樣,伊麗莎白女王從來沒有原諒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因為在她看來他拋棄了自己的職責,並迫使自己的父親負擔起這個責任,而這一責任又被視為是縮短其父親壽命的罪魁禍首。她利用自己的權威阻止了她的妹妹瑪格麗特嫁給一個離過婚的男人。而多年來她也拒絕承認她的兒子查爾斯王儲與情人卡米拉·帕克·鮑勒斯的關係。

政治上,她的立場則比較模糊,雖然她並非從未在公開場合上表達過她對政治的看法。她與所有政黨中的許多政治人物都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一般認為她最喜歡的首相是溫斯頓·邱吉爾、哈羅德·麥克米倫和哈羅德·威爾遜。她最不喜歡的首相是瑪格麗特·柴契爾。她與前任首相,也是第一位在她繼承王位之年出生的首相托尼·布萊爾的關係則相當不錯。 女王只有在那些可能影響到英國統一的議題上公開她的立場。她曾表示支持英格蘭與蘇格蘭繼續保持統一,因此激怒了一些蘇格蘭民族主義者。她對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協議》的讚譽也引起了很多聯邦主義者的反對。 雖然王室其他成員經常引起許多爭議,特別是女王的孩子們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所經歷的婚姻問題,但女王本人較少引發爭議,並受到英國人民的尊敬和愛戴。雖然與過去相比有所放鬆,但她在公開場合中表現得依然十分正式。由於她在公開場合中不願表達自己的情感,使得英國公眾無法對她產生更深的感情。 伊麗莎白二世從來都沒有不受到歡迎,至少沒有比維多利亞女王在其統治時期更不受歡迎。唯一一次引起公眾不滿的是在1997年黛安娜王妃去世後,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員並沒有參加公眾悼念活動。這引起許多一般都是親王室的小報的批評,讓英國人覺得王室冷漠、不近人情。

許多人認為,女王不太喜歡黛安娜,認為她破壞王室。最後由於巨大的公眾壓力,全體王室成員不得不在王妃的靈柩經過白金漢宮時向它鞠躬。女王也罕見地以電視直播的形式表達對黛安娜去世的哀悼。伊麗莎白二世的這種改變可能是王太后和布萊爾遊說的結果。 1997年以後伊麗莎白二世就重新獲得了之前那種受人尊敬的國家元首之形象。2002年全國為她慶祝登基50年大典,當年她巡遊了全英國,對多個大英國協國家做了國事訪問,還出席了多場遊行活動與音樂會。6月,數千人聚集在白金漢宮外參加名為「王宮派對」的活動,全英各地的許多音樂家都雲集在此表演。慶祝活動期間王太后卻不幸去世。[3] 在母親和妹妹去世後,她與子女的關係有所親近。她與媳婦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的關係特別融洽。不過她與兒子查爾斯王儲還是很少見面。雖然她不支持王儲與卡米拉的關係,但最近她曾多次公開暗示已經能夠接納卡米拉。另一方面她與孫子孫女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特別是威廉王子和扎拉·菲利浦斯。

2003年,一向身體健康的女王進行了三項手術。1月她動手術移除了右膝蓋破碎的軟骨,12月又在左膝蓋進行了類似的手術,並又修補了臉部的器官損害。外界曾經猜測這是由於皮膚癌引起的,不過白金漢宮表示女王並無大礙。[4] 最近的一系列手術讓人擔憂伊麗莎白女王操勞過度,應該多加休息。雖然女王已經年屆80,但她本人已經公開表示無意退位。許多接近伊麗莎白的人說女王不可能自行退位。但是她同意讓她的子女負擔更多國事活動。她也開始減少外訪次數(一般來說她每年都會做兩次國事訪問和兩次大英國協國家的訪問)。但像她的母親,她只有到身體無法負荷的那天才會停止工作。[5] 最近幾年公眾發現伊麗莎白女王在公眾場合表現出更多的情緒。雖然她大多數時候還是保持國君的莊嚴形象,但她開始在公眾場合微笑,並在為911事件死難者舉行的西敏寺悼念會上流淚。 2007年,女王的專用頻道在短片分享網站YouTube啟播,除播放多輯王室珍貴片段外,更首次在網上播放女王的聖誕文告,紀念她首次發表電視聖誕文告50周年。白金漢宮表示,女王開創先河,上載片段到網站,是希望將訊息傳遞給更多人,拉近和年輕一代的距離。[6]。 2008年,英國王室高級消息來源稱,82歲的女王已經改變了「永不退位」的承諾,她計劃在2013年自己87歲時正式退位,從而將王位傳給查爾斯王子。王室消息來源稱,女王已經告訴查爾斯王子,她準備讓他提前成為英國國王。但女王本人目前尚未證實這一點,亦有外界對女王將會退位的說法抱有懷疑。而白金漢宮發言人則表示女王過去一直表示,她不會退位,她的這一觀點目前並沒有發生改變。[7]。

影片分享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英國女王 伊麗莎白二世
官方網站:英國王室官方網站
英國官方旅遊網站:英國官方旅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