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介紹信仰傳奇前世今生藝術神話
 
印度教

印度教主要信仰供奉濕婆神、毘濕奴神、戴維女神以及這些神祇的座騎。濕婆神代表破壞、毘濕奴代表保護、戴維女神代表性力,其中大梵天在創造宇宙之後,已經達成任務返回天上,所以很少有供奉大梵天的寺廟。濕婆神是印度教中最受敬畏的神祇,因此印度境內到處都有濕婆神廟-濕婆神雖然代表破壞,但是破壞的另一個意義就是再生,由於濕婆神兼具毀滅和創生能力,所以濕婆神廟裡面都供奉有一具靈甘,這是濕婆男性生殖器的象徵,代表性力與繁衍。此外,戴維女神被視為宇宙之母,印度教所有女神都是她的化身-戴維女神兼具毀滅和創生,是母性和性力象徵。印度教徒相信:濕婆和性力女神的結合,就是人類創生的原動力。所以在印度教寺廟中,可以看到象徵男性生殖器的林迦(Lingam ),置於象徵女性生殖器的優尼(Yoni )之中。印度教寺廟裡面供奉神像的地方,稱為胎房( Garbha-Grihya )。

大乘佛教

佛教( Buddha )創始人是印度淨飯王和摩耶皇后之子 - 悉達多( Siddhartha )。悉達多王子家族姓氏是喬達摩( Gautama ),屬於釋迦族( Shakya ),後人尊稱為釋迦牟尼。佛陀憑著佛性和自我修鍊的功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後,揭示了世間苦難的根源,將涅槃看成是佛法修行的最高境界。佛陀所提出的佛理,大致可以歸為恆變論和因果律。恆變論是說明天地萬物都處於變遷的狀態,物質世界中沒有所謂的永恆,任何事物都會因為時間的流轉而改變或消失;因果律是指人類的命運、除了受到自然因素影響外,本身的所作所為也是主要前因。大乘佛教即認為修行者單是為了求得自我解脫是不夠的,應該修持成佛,普渡眾生,讓更多的人脫離苦海,該派亦自稱能運載無量眾生從生死大河之此岸達到菩提涅磐之彼岸,成就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