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馬
利馬(西班牙語:Lima),南美洲國家秘魯的首都,位於秘魯西海岸線的中央,西臨太平洋,與海港卡亞俄組成利馬都會區。 利馬於1535年1月18日由西班牙殖民者法蘭西斯克·皮澤洛所建,是秘魯的西班牙文化重地,著名的天主教建築包括了16世紀的大教堂和聖・馬可仕全國大學。在1500年代和1600年代,秘魯是西班牙語美洲僅次於波哥大和墨西哥城的經濟、文化重心。
|
more... |
|
|

仁慈聖母聖殿
仁慈聖母聖殿與修院(Basílica Menor y Convento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Merced)是秘魯利馬的一座宗教建築。 它的歷史與這座城市一樣古老,創建於1534年4月13日。最初的教堂為木結構。目前的磚砌教堂是第二座。其主要特徵是裝飾繁複的巴洛克立面,1591年由克里斯多福·戈麥斯雕刻。
|
more... |
|
|

利馬主教座堂
利馬聖殿主教座堂是羅馬天主教利馬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秘魯利馬市中心的武器廣場。始建於1535年,此後歷經多次重建,但仍保持了西班牙殖民式建築和立面。供奉聖若望。
|
more... |
|
|

聖伯多祿聖殿與修院
聖伯多祿聖殿與修院(Basílica y convento de San Pedro)是一座羅馬天主教的宗座聖殿與修院,位於秘魯利馬。 它建於1638年,由耶穌會管理,屬於天主教利馬總教區。
|
more... |
|
|

聖奧斯定堂
聖奧斯定堂(Basílica y convento de San Pedro)是一座羅馬天主教的宗座聖殿與修院,位於秘魯利馬。 它建於1638年,由耶穌會管理,屬於天主教利馬總教區。
|
more... |
|
|

聖方濟各聖殿與修院
聖方濟各聖殿與修院(Basílica y 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 de Lima)位於秘魯利馬,武器廣場東北方一個街塊,巴洛克風格。它是利馬歷史中心的一部分,1991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它的圖書館和地下墓穴非常著名。
|
more... |
|
|

利馬證券交易所
利馬證券交易所(Bolsa de Valores de Lima,縮寫:BVL) 是秘魯的證券交易所,坐落與首都利馬。該證券交易所有數個指數,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表最大最有活力交易股的IGBVL(Indice General Bolsa de Valores)。
|
more... |
|
|

利馬總主教宮
利馬總主教宮(Palacio Arzobispal de Lima)是羅馬天主教利馬總主教若望‧西普里亞尼樞機的府邸,也是天主教利馬總教區的行政總部,位於秘魯首都利馬古城中心武器廣場的東北角。
|
more... |
|
|

費利佩城堡
費利佩城堡(Fortaleza del Real Felipe)為西班牙統治美洲殖民地所修規模最大的防禦工事,位於秘魯首都利馬西14公里處。[1] 典型16世紀中葉歐洲城堡風格,該城堡守衛著卡亞俄港,今已改建成秘魯陸軍軍事博物館。因城堡建成時(1747年8月1日)正值費爾南多在位,故名為「皇家費爾南多(費迪南)城堡」,後為紀念已故國王費利佩五世,改名為「皇家費利佩城堡」。
|
more... |
|
|

利馬國家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位於利馬市聖博爾哈區。建成於1976年,大樓共九層,是一座造型和內結構頗具特色的建築物。1988年3月14日,根據秘魯共和國關於建國家博物館的最高法令,將此樓作為國家博物館館址。1990年2月19日開館,同年3月1日向公眾開放。
|
more... |
|
|

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西班牙語:Titicaca)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交界的安第斯山脈,湖面海拔高3812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且大船可通航的高山湖泊。面積829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180米,最深處達280米。湖中有51個島嶼,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島嶼的的喀喀島上有印加時代的神廟遺址,也是印第安人的聖湖。
|
more... |
|
|

帕恰卡馬克遺址
遺址位於利馬以南20餘公里處的“魯林谷地”,在秘魯古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於西元前200年左右興起,15世紀達到鼎盛時期,1533年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毀壞。它原為前印加時期土著人的土地神廟,後被印加王國征服,成為秘魯中部海岸最著名的神廟,以莊嚴、肅穆、雄偉而著稱。
|
more... |
|
|

秘魯總統府
秘魯總統府位於中心廣場與裏馬克河之間。皮薩羅之後,西班牙國王的歷任總督均居於此。十九世紀下半葉,該建築進行大規模裝飾,豪華不凡。最初,建築完全按照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的風格:兩個大院子,供步兵和騎兵所用。
|
more... |
|
|

拉斯萊延達斯公園
拉斯萊延達斯公園,又稱利馬動物園,位於秘魯首都利馬城和卡亞俄港之間,以雲集許多珍貴動物而聞名。園內山區、山丘、平原鬱鬱蔥蔥,依勢錯落;片片熱帶叢林顯露出無限生機,自然風光別有洞天。林間樹上活躍著南美洲珍禽異獸的身影。園中的各種設施齊備,還建有兒童遊樂場。
|
more... |
|
|

利馬大廣場
廣場中央的銅噴泉建於1650年。廣場四周有總統府、利馬市政大廈、大教堂等。利馬老城的建築仍保持西班牙的建築藝術風格特色。它是秘魯政治生活歷程中許多重要事件的見證物。
|
more... |
|
|

亞馬遜河
南美洲第一大河,世界上流域面積、流量最大的河流。位於南美洲中北部。上源稱阿普裏馬克河,出秘魯南部安第斯山區西科迪勒拉山脈東坡。接納烏魯班巴河後,稱烏卡亞利河。北流接納馬拉尼翁河後始稱亞馬遜河。自此向東,流貫於亞馬遜平原,至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全長6400千米。沿途接納1000多條支流,其中長度在1500千米以上的大支流有17條。
|
more... |
|
|

阿雷基帕
阿雷基帕(Arequipa)是秘魯南部的大城市,人口約80萬,僅次於首都利馬,以人口計是秘魯第二大城市,同時是阿雷基帕省的省會。該城位處海拔2,380米,周邊火山密集,共計有80座,其中最著名的是埃爾米斯蒂火山,它曾在1438年和1471年期間強烈爆發,最近一次小型爆發在1870年。
|
more... |
|
|

阿雷基帕城歷史中心
阿雷帕基古城中的裝飾建築在融合了歐洲建築和當地傳統建築精華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技術和建築形式的創造融合,是阿雷帕基地區古城文化的重要表達形式。古城是雖然是西班牙殖民者修建起來的,但城中處處可以見到地理環境、當地土著文化因素、殖民征服和宗教征服的逐步深化以及周圍壯麗的自然景色對古城建築的影響。
|
more... |
|
|

阿雷基帕聖殿主教座堂
阿雷基帕聖殿主教座堂(Basílica Catedral de Arequipa)位於秘魯第二大城市阿雷基帕的武器廣場,是天主教阿雷基帕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秘魯自西班牙征服以來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
more... |
|
|

天主教阿雷基帕總教區
天主教阿雷基帕總教區(拉丁語:Dioecesis Arequipensis、西班牙語:Arquidiócesis de Arequipa)是秘魯一個羅馬天主教教省總教區,下轄五個教區,是該國七個總教區之一。 1577年4月16日教區,1943年5月23日升為總教區。
|
more... |
|
|

卡西里山
卡西里山是秘魯的山峰,位於該國南部阿雷基帕大區的卡斯蒂利亞省,屬於安第斯山脈中奇拉山脈的一部分,處於奇拉山、喬克皮爾瓦山和尤拉卡薩山以南、塞拉尼山東北面,海拔高度5,647米。
|
more... |
|
|

薩利納斯湖
薩利納斯湖是秘魯的湖泊,位於該國南部阿雷基帕大區的阿雷基帕省,距離阿雷基帕約60公里,面積61.2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4,300米,每年平均降雨量285毫米。
|
more... |
|
|

塔庫內山
塔庫內山是秘魯的山峰,位於該國南部阿雷基帕大區的阿雷基帕省和莫克瓜大區和桑切斯將軍山省,處於薩利納斯湖以南和皮丘皮丘火山以東,屬於安第斯山脈的一部分,海拔高度約5,500米。
|
more... |
|
|

烏卡亞利河
烏卡亞利河(西班牙語:Río Ucayali)發源自南美洲阿雷基帕大區的的喀喀湖以北110公里(70英哩),河道全長1,600.1公里,是亞馬遜河豚、巨獺和亞馬遜海牛的棲息地。秘魯烏卡亞利大區以烏卡亞利河命名。
|
more... |
|
|

瓦爾卡瓦爾卡火山
瓦爾卡瓦爾卡火山是秘魯的火山,位於該國南部,距離阿雷基帕約110公里,屬於安第斯山脈的一部分,由阿雷基帕大區負責管轄,海拔高度6,025米。
|
more... |
|
|

天主教普諾教區
天主教普諾教區(拉丁語:Dioecesis Puniensis、西班牙語:Diócesis de Puno)是秘魯一個羅馬天主教教區,屬阿雷基帕總教區。 教區成立於1861年10月7日,位於普諾大區中部和西南部。2004年有教友515,182人(佔轄區總人口85.0%)、四十四個堂區、卅二名司鐸。現任教區主教為喬治‧伯多祿‧卡里翁‧帕夫利奇。
|
more... |
|
|

莫延多
莫延多是秘魯的城市,位於該國南部太平洋沿岸,由阿雷基帕大區負責管轄,鎮上有民用機場,該鎮在50年前曾經是重要的港口,人口28,953。
|
more... |
|
|

瓦斯卡蘭國家公園
瓦斯卡蘭國家公園(西班牙語:Parque Nacional Huascarán)是秘魯的一座國家公園,位於安第斯山脈西部的白山山脈。秘魯的最高峰,海拔6,768米的瓦斯卡蘭山的北峰就坐落在此。1985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
more... |
|
|

卡拉爾-蘇佩聖城
卡拉爾位於祕魯首都利馬北方200公里處,曾是小北文明的首都,約有5000年歷史,是美洲最古老的城市。 卡拉爾興盛於西元前2600年至2000年間,遺址面積超過60公頃 2009年6月28日在西班牙塞維亞舉行的第三十三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因卡拉爾遺址擁有古老歷史、金字塔與複雜的建築及廣場等理由通過其加入世界遺產的申請。
|
more... |
|
|

納斯卡線
納斯卡線條(Nazca Lines)是位於納斯卡沙漠上的巨大地面圖形,納斯卡沙漠是一座高度乾燥延伸53英里(多於80公里)的高原,在秘魯的納斯卡鎮與帕爾帕市之間。在1939年由美國考古學家保羅·柯索發現。雖然有些地方的人體石刻是以帕拉卡作為主題,但是學者認為納斯卡線是納斯卡文明於400年至650年所創造。
|
more... |
|
|

普諾
普諾是位於秘魯東南部的一座城市,座落於的的喀喀湖岸邊,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承載航運的湖泊,海拔3,860米(12,421英尺)。[2]普諾也是普諾區和普諾省的首府和最大城市。
|
more... |
|
|

昌昌城考古地區
昌昌(Chan Chan)是位於秘魯北部省份拉利伯塔德大區的一個考古遺址,在特魯希略東方5公里。昌昌為奇穆王國的首都,於850年至1470年間逐漸建成,15世紀時被印加帝國所毀滅,它是前哥倫布時期南美洲最大的城市,覆蓋的面積約有20平方公里,估計整座城市可以容納30,000人。
|
more... |
|
|

夏文考古遺址
查文德萬塔爾(西班牙語:Chavín de Huántar)是查文文化一個重要的考古遺跡,位於祕魯北部的安卡什大區,距離利瑪約250公里,海拔3,150公尺,1985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名單中,登錄名稱為夏文考古遺址。
|
more... |
|
|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西班牙語:Machu Picchu,奇楚亞語:Machu Piqchu,其意為「古老的山」),又譯麻丘比丘、瑪丘皮丘,是祕魯一個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時印加帝國的遺迹,西北方距庫斯科130公里,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2350—243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
|
more... |
|
|

塔拉波托
塔拉波托是秘魯的城市,位於該國北部,由聖馬丁大區負責管轄,始建於1782年,海拔高度356米,受熱帶氣候影響,是主要的交通樞紐,2005年人口108,042。
|
more... |
|
|

阿比賽歐河國家公園
阿比賽歐河國家公園(Río Abiseo National Park)位於秘魯的聖馬丁大區,成立於1983年,佔地27萬多公頃。公園內包括了熱帶安第斯山的雨林,高度落差很大,生活著多種珍稀的動植物。公園內還有超過30處前西班牙時期的古遺址。1990年和1992年先後作為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登錄為世界遺產。公園除科學研究外不對遊人開放。
|
more... |
|
|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是印加帝國在1438-1532年期間沿著安第斯山脈修建的山路,以庫斯科城邊的薩克薩瓦曼圓形古堡為起點,全長二、三千公里,是當時統治者傳達政令、印加人生產生活和進行貿易的交通動脈,其中大部分古道存在於秘魯境內。在秘魯的牽頭下,古道沿線的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等5個國家共同進行遺產申報項目,爭取使該景點在2005年前被列入世界人類遺產。
|
more... |
|
|

瓦喬
瓦喬是秘魯的城市,位於該國西部,由利馬大區負責管轄,距離首都利馬148公里,始建於1571年8月24日,海拔高度68米,主要經濟活動有工業、商業和服務業,2011年人口175,585。
|
more... |
|
|

拉利伯塔德錢昌古跡
錢昌位於秘魯西北部拉利伯塔德省。錢昌在奇穆語中是“太陽、太陽”的意思。這裏是古代美洲奇穆文化中心。1200~1400年,這裏是印第安人奇穆王國的都城,後被印加帝國吞併。西班牙殖民者到來後,在距錢昌5000米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特魯希略”,錢昌逐漸被廢棄。
|
more... |
|
|

庫斯科
庫斯科(西班牙文:Cusco),又譯作科斯科(蓋丘亞語:Qosqo;發音[ˈqo̝s.qo]),是秘魯東南方的城市,人口約有30萬人,座落在Huatanay谷中(Huatanay有神聖的意思),被安地斯山脈環繞,是古老的印加帝國的搖籃。庫斯科是庫斯科大區及庫斯科省的首府。
|
more... |
|
|

庫斯科古城
庫斯科古城位於秘魯的安第斯山脈,在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之下發展成為一個複雜的城市中心,具有獨特的宗教和行政職能。古城的四周是清晰可見的農業、手工業和工業區。當16世紀西班牙人佔領這塊土地時,入侵者保留了原有建築,但同時又在這衰落的印第安城內建造了巴羅克風格的教堂和宮殿。
|
more... |
|
|

太陽神殿
太陽神殿(克丘亞語Qorikancha)是庫斯科和整個印加帝國最受尊敬的寺廟,供奉太陽神因蒂。 其牆壁和地板曾經覆蓋純金,相鄰的庭院充滿金色的雕像。西班牙人報告說「難以置信的美妙」。西班牙人勒索阿塔瓦爾帕的贖金,大部分的黃金都來自太陽神殿。
|
more... |
|
|

奇克拉約
奇克拉約 (西班牙語:Chiclayo [tʃiˈklaʝo]),秘魯西北部城市。奇克拉約市區距離太平洋海濱僅13公里。總人口629,990,為秘魯第4大城市。
|
more... |
|
|

皮烏拉
皮烏拉(西班牙語:Piura)是南美洲國家秘魯的北部邊境城市,是皮烏拉省的首府,西臨太平洋。人口為377496。 1532年,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在今日的秘魯北部建立了第一座位於南美洲的西班牙城市。皮烏拉在1821年1月4日宣布獨立。
|
more... |
|
|

伊基托斯
伊基托斯(Iquitos),是秘魯亞馬遜叢林地區最大城市,人口約40萬人,為洛雷託大區省會。 伊基托斯位於亞馬遜河岸邊,無公路或鐵路與外界連接(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是另一個不能以公路到達的城市),對外交通完全依靠航空和亞馬遜河航運。
|
more... |
|
|

欽博特
欽博特是秘魯安卡什地區最大的城市,桑塔省的首府。 這座城市位於欽博特灣海岸,特魯希略以南130公里,利馬以北420公里(260英里)。位於泛美高速公路附近。有公路連接特魯希略,奇克拉約和皮烏拉等重要城市,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
more... |
|
|

普卡爾帕
普卡爾帕(西班牙語:Pucallpa;蓋丘亞語:puka allpa,「紅地球」),是秘魯東部一城市,位於亞馬遜河主流上游烏卡亞利河的岸邊。它是烏卡亞利大區、科羅內爾波蒂略省和卡列里亞區的首府。
|
more... |
|
|

卡哈馬卡
卡哈馬卡是秘魯的城市,位於該國西北部,也是卡哈馬卡大區的首府,距離首都利馬861公里,始建於1802年12月19日,面積392.4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2,750米,2012年人口283,767。
|
more... |
|
|

阿亞庫喬
阿亞庫喬(Ayacucho)是秘魯的一個城市,隸屬阿亞庫喬大區瓦曼加省,為阿亞庫喬大區首府。阿亞庫喬市內有33座教堂,每一座代表耶穌生命的一年。阿亞庫喬市人口151,019(2007年)。1824年,在此地發生了「阿亞庫喬戰役」,此役結束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
|
more... |
|
|

瓦努科
瓦努科是秘魯的城市,位於該國中部,也是瓦努科大區的首府,距離特魯希略 (秘魯)971公里,始建於1539年8月15日,海拔高度1,880米,受半乾旱氣候影響,2005年人口74,774。
|
more... |
|
|

薩克塞華曼
薩克塞華曼(Sacsayhuamán),又稱薩克塞瓦曼(Saksaq Waman,另外亦中譯成薩克薩瓦曼),是一座印加的石牆建築,離秘魯古城庫斯科約2公里,海拔為3701米。和其他印加石頭建築一樣,如何建成依舊是謎。很多石頭中間連一張紙都難以插入。這種精確度,以及石灰石塊的圓角、石塊連接形狀的多樣性以及牆體向內傾斜,使遺址的局部在庫斯科毀滅性地震中得以倖存。
|
more... |
|
|

特魯希略
特魯希略(Trujillo)是秘魯拉利伯塔德大區首府,位於秘魯西北,也是秘魯第二大城市。該市是秘魯北部的經濟中心,座落在莫切河畔。城市人口811,979。
|
mor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