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旅遊
 
埃及介紹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 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發音(說明·資訊)),簡稱埃及,來源於古希臘對埃及的稱呼Aigyptos,原型是古城孟菲斯Hekaptah的誤稱,意思為普塔神靈之家。阿拉伯語自稱埃及為:مصر‎,意為「遼闊的國家」,來源於亞述的楔型文字,塞姆語的米斯裡。《諸蕃志》譯作蜜徐籬,《瀛涯勝覽》譯作米息),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20,00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8000萬。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為遜尼派,另外還有基督教與其他宗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的歷史悠久,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前3100年出現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前11-前7世紀先後被亞述、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征服。公元4—7世紀併入東羅馬帝國。公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建立阿拉伯帝國。1249年開始由馬木魯克軍團指揮官統治。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崙佔領。1882年,被英國軍隊佔領。1914年英國成為埃及的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國被逼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對埃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1953年6月18日廢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聯合阿拉伯共和國。1961年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971年9月改國名為「埃及阿拉伯共和國」。

埃及的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形狀近似長方形。南北長 1030公里,東西寬度在北部有965公里,在南部則有1240公里。對大部份的埃及人來說,尼羅河谷地就是埃及。尼羅河谷地是一塊帶狀的肥沃土地,大部 份約20至30公里寬。谷地的東邊是阿拉伯沙漠(Arabian Desert),西邊是利比亞沙漠(Libyan Desert)。 在開羅的北方,尼羅河的兩條主要支流:羅賽塔 (Rosetta)及達米耶塔( Damietta),形成寬約200公里的三角洲,物產豐饒。據說這個三角洲以前曾是一個面臨地中海的海灘,向南延伸到今天開羅的位置。 沿著北部海岸向西到亞力山卓港,有著數百公里長的美麗白沙灘,一部分已開發成為觀光渡假區,但大部分的地區還是人煙罕至的。向東穿過蘇伊士運河,就是西奈半島。

國土面積:1,001,449平方公里(世界第29名)
首都:開羅
維基百科:埃及
埃及官方旅遊局:埃及官方旅遊局
埃及中文旅遊局:埃及中文旅遊局

●埃及歷史: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83%E5%8F%8A%E5%8E%86%E5%8F%B2


埃及節日
 
日期 中文名稱
1月1日 新年
2月28日 獨立日
4月12日 聞風節
4月15日 復活節
4月中旬 莎姆-納西當地春節
4月25日 西奈解放節
4月29日 宰牲節
5月19日 伊斯蘭教新年
5月21日 開齋節
6月18日 共和國獨立日
7月23日 革命節 -國慶日
7月14日 獻祭節
7月28日 穆罕默德誕辰日
10月6日 武裝部隊日
10月24日 人民抵抗紀念日
12月8日 穆罕默德升天日
12月23日 勝利日
                 
  凱尼斯旅行社 世界各國旅遊資訊 埃及深度旅遊 Google關鍵字排名第一名 旅遊省錢小秘密 凱尼斯旅行社1000 vip特約商 玩家醉愛的凱尼斯 竹北旗艦店

埃及google地圖
 
 

埃及的歷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3100年出現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11世紀至前7世紀,斷斷續續被亞述、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征服。公元4—7世紀併入東羅馬帝國。公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建立阿拉伯帝國。1249年開始由馬木魯克軍團指揮官統治。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崙佔領。1882年,被英國軍隊佔領。1914年埃及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國被逼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對埃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1953年6月18日廢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國」。1956年將蘇伊士運河收為國有。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1年9月,敘利亞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71年9月改國名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2011年伊始,阿拉伯世界多國發生社會動蕩,「爭民主、反獨裁、反腐敗」的反政府示威風起雲湧。埃及成為這台大戲中重要一幕,運動導致執政30年的穆巴拉克總統黯然下台。

●埃及歷史: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F%83%E5%8F%8A%E5%8E%86%E5%8F%B2

  埃及面積有1,001,450平方公里,疆域橫跨亞、非兩洲,當中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另外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埃及有著獨特的地緣位置:在陸路上,它連接亞、非兩洲;在海路上,透過蘇伊士運河及紅海亦連接了地中海及印度洋。所以有歷史紀錄以來,埃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目前埃及的西面與利比亞為鄰,南與蘇丹交界,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臨地中海。

埃及全境有95%為沙漠。最高峰凱瑟琳山海拔2,629米。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從南到北流貫全境,境內長1350公里,兩岸形成寬約3—16公里的狹長河谷,並在首都開羅以北形成2.4萬平方公里的三角洲。這兩岸的河谷及三角洲地帶,雖然只佔埃及全國總面積的4%,但卻是埃及99%的人口聚居所在。蘇伊士運河是連接亞、非、歐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薩赫湖,以及亞斯文高壩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水庫(5000平方公里)。

四大地理區
埃及按自然環境而言,大致上可分為四大地理區

尼羅河谷
尼羅河谷埃及的面積雖有一百萬方公里,但境內絕大部分均為黃沙無垠的沙漠,只寬約十六公里的尼羅河谷及開羅以下的三角洲 ,才是一條綠帶,其面積約為33700平方公里。僅為其總面積的三十分之一,但在此狹窄的綠帶上,卻居住了埃及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西諺所說:「尼羅河上午乾涸,埃及下午死亡」,確系實情。綠帶上每方哩有人口二千人以上,十分稠密。所有埃及的重要城市,均沿尼羅河分布。只有蘇伊士運河區為一例外。開羅以北,稱為下埃及(Lower Egypt),沿海有不少鹹水潟湖,如馬加特湖(Lake Maritt )、艾德庫湖(Lakew Edku)、布如勒斯湖(L. BurulluE)及曼沙來湖(L. MeRzaleh )等 ,目前僅為沮洳湖泊之區,如仿荷蘭辦法,亦可能變為海埔地。英國著名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渲染了尼羅河一帶的綺麗風光。

西沙漠
西沙漠尼羅河谷以西稱為西沙漠約佔全埃面積的四分之三,西南角有亞琛基岩出露形成的吉夫基比爾(Gi1f kebir)高原,高約二千公尺,此再徑沙積的高原周圍僅有少數綠洲。沙漠北部有西瓦(Siwa)及卡塔拉(Qattara)石灰岩窪地,卡塔拉窪地低於海平面132公尺,內有鹹湖及沼澤,不能人居;由西瓦綠洲向南到吉夫基比爾高原間,有一大片沙礫及沙丘,稱為大沙海(Great Sand Sea),荒漠寂寂,不易通過。木區只有極少數的牧人居住在少數綠洲,以牲畜、穀物、菜蔬過自給自足式的主活,僅以少數的棗子及橄欖油向外交換日用工業品。埃及政府正在本區試鑽地下深水井,增加水源,以便容納大量人口,由尼羅河谷現已建有鐵路以通西瓦及卡爾加(Kharga)綠洲。

東部沙漠東部沙漠
尼羅河谷以東的沙漠區,稱為東部沙漠,本區地形複雜,有由亞琛基岩出露所成的紅海高地,也有切割的石灰岩高原,本區一般高度約600~700公尺,但少數山峰可達2100 公尺。如沙葉布山(Gebel Shayeb)高達2380公尺。臨時性的河流自山區分向紅海及尼羅河谷入注,將山區切割成峽谷。本區因有山嶺關係,故水源情況較西沙漠區為佳,埃及牧人亦樂於在本區放牧。由於磷石及石油的開發,近年本區又形成一些礦鎮。

西奈半島
蘇伊士運河以東的一塊半島稱為西奈半島。西奈半島是一片多山的高原,北部為石灰岩高原,中南部為艾格馬(Egma)高原,高一千六百餘公尺,最高的凱瑟琳山高2629公尺,亦為全埃及的最高山。此山由火成岩及變質岩組成,呈現紅色。西奈半島西為蘇伊士海,東為阿卡巴灣(Gulf of Akaba),兩灣皆由斷層陷落所形成,阿卡巴灣曾於1967年被埃及短期封鎖,為當年六月以阿第二次戰爭的導火線,六天戰役結束,西奈半島全境被以色列軍攻佔。
西奈半島亦為乾燥的沙漠區,北部年雨量約百餘公釐,南部尖端只有六十公釐左右。除牧人外,半島西部的烏木包格馬(Um Bogma )有錳礦,蘇爾(Sudr)、阿爾(As1)等地有油田,為埃及利源所在。

  永久憲法於1971年9月11日經公民投票通過。憲法規定埃及是「以勞動人民力量聯盟為基礎的民主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經濟上有「國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種形式。

總統是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由人民議會提名,公民投票選出,任期6年,任命副總統、總理及內閣部長,以及解散人民議會,在特殊時期可採取緊急措施;在人民議會(立法機關)閉會期間,還可通過頒布法令進行統治。1980年5月22日經公民投票修改憲法,規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黨制基礎上」;「總統可多次連選連任」,並增加了「建立協商會議」的條文。
人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議會的主要職能是:提名總統候選人;主持制定和修改憲法;決定國家總政策;批准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國家預算、決算,並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

協商會議是薩達特總統於1979年提出建立並寫入憲法的。1980年11月1日,協商會議正式成立。委員共210名,其中三分之二由各階層、機構和派別選舉產生,其中一半應是工人和農民;三分之一由總統任命。根據憲法規定,協商會議是與人民議會並立存在但無立法權和監督權的咨詢機構。每屆任期六年,三年改選一半委員,可連選連任,亦可再次任命。協商會議設主席、副主席。
1981年10月14日,薩達特總統於閱兵大典遭同情伊斯蘭份子的士兵公然槍殺,旁邊的副總統穆巴拉克僥倖躲過一劫,8天後在軍隊擁戴下繼任總統,從此埃及一直處在緊急命令與戒嚴狀態,直到埃及革命迫使穆巴拉克下台,軍隊接管政權之後才得以解除。 自2011年1月24日開始,埃及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埃及革命,人民普遍對時任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現行制度及生活表示不滿,遂漸漸開始示威遊行,要求總統下台並對埃及現行不民主的政治體系制度進行改革;期間總統表示將不退任總統一職,但不參加2011年9月總統選舉競選六連任,由於總統堅持留任並不為人民接受以及期間發生槍戰人民遭槍殺,導致示威遊行範圍自解放廣場(Tahrir Square)擴大到埃及多個省份並進行抗議、示威及靜坐。

2011年2月11日,穆巴拉克透過副總統奧馬爾·蘇萊曼發表離職聲明,政權由埃及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接管。而前總統穆巴拉克及其近親已搭直升機飛到距離首都開羅400公里,位於紅海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Sharm el-Sheikh)。

政治過渡
2011年11月21日,根據外電報導,執政的軍方最高委員會因政權移交速度牛步化,不滿的民眾再度走上街頭,要求軍方將政權移交給文人政府。衝突中有多名民眾死亡及受傷,新衝突逐漸蔓延到全國各地,軍方面臨強大壓力。11月24日,軍方出乎預料的表達歉意,表示軍方不會戀棧權位,之後的國會大選及總統選舉都會如期舉行。軍方表示現在交出政權「違背」民眾的託付,另一方面示威民眾則表示,若軍方不立刻下臺,他們決不會離開解放廣場。目前衝突雖暫時平息,但隨時有可能再度發生抗爭行動。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1日,埃及分成三個階段進行了人民議會的選舉工作,結果自由與正義黨領導的埃及民主聯盟獲得498席中的235席,成為議會的第一大黨派,極端保守的Al-Nour Party獲得107席為第二大黨,獲得38席的New Wafd Party是第三大黨。
2012年6月14日,埃及最高憲法法院裁定人民議會選舉依據的選舉法違憲,因此下令解散新國會。
2012年6月17日,埃及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公布了修正後的《憲法宣言》,此次修改共涉及8個條款,賦予了最高委員會決定軍隊一切事務權、在新議會選舉產生前代行議會職權、組建制憲委員會起草憲法權等廣泛的政治權力。

2012年6月24日,埃及最高總統選舉委員會公布,穆斯林兄弟會下屬自由與正義黨主席穆罕默德·穆爾西擊敗前總理艾哈邁德·沙菲克,贏得穆巴拉克下台後的首次埃及民主總統大選。
穆巴拉克的時代結束後,以穆兄會為代表的伊斯蘭派、世俗派和軍方是制衡埃及政壇的三股力量。新總統、國會和軍隊如何在未來通過新憲法劃分和界定權力,並帶領埃及人走向真正的民主和和平,將面臨許多挑戰。

  埃及經濟主要依賴於農業、石油出口、旅遊業,以及勞務出口。在2010年全國就業人囗方面,從事農業的佔13.5%,工業佔37.9%,服務業佔48.6%。另外,有300萬埃及人工作在沙烏地阿拉伯、海灣國家和歐洲等地。埃及是世界重要的棉花產地和出口國。1970年建成的亞斯文大壩改變了尼羅河的生態,並影響了埃及的農業。

生活
埃及國內現代化程度頗高,有大量的外國企業投資,每年平均以4.5%至6%增長,但2010-2011年度只得2.6%增長,2010年人均GDP為6539美元,但貧富懸殊問題十分嚴重,很多的經濟活動對國民的生活改善不足,所以國民的生活仍然很差。全國有40%(2007年埃及總人口約8290萬)的國民,每月的收入只有約六十至六十五美元的水平,部分人更依賴食物補助,情況大大影響埃及經濟,亦是2011年埃及革命的導火線之一。

農業
埃及的耕地面積占總面積的2.92%,在氣溫的條件下,埃及農田可以一年兩穫。但是由於灌溉水源及地力(化學肥料少)的不足,主要施行二年三穫制。並採行輪種方式。一般的情形為前一年的十一月至翌年五月為乾季,種植耐旱的小麥、大麥,埃及品種苜蓿(Bersim)、豆類或洋蔥;六月至七月休耕,七月至十一月種植玉米,十二月至三月或使農田休耕或種苜蓿;第二年的四月至十月種植棉花為主,上埃及區亦種甘蔗者,三角洲區或種稻米。故在二十四個月中,農田僅休息4~6個月。埃及對於農田的利用,可說已甚充分。另一種的輪種方式:首年四月到十月種棉花,十一月到第二年的四月種小麥,五月到十一月種玉米,十一月到第三年的三月種苜蓿,在這種情況下,必需施用大量的化學肥料。才能維持高產量。

採礦業
石油為埃及礦產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石油產地原在紅海西岸,有蓋裡布(Ras Gharib)、赫哈達(Hurghada)兩油田,但此區產量逐漸減少,新油田在西奈半島,有蘇爾、阿爾、貝蘭(BalaeenI)等地。西奈石油中多硫質,故須作去硫處埋,再行裂煉。 磷石主產於紅海西岸,以奎沙爾(Quseir)為中心;錳礦產於西奈半島西部;鐵砂主產在巴哈里亞(Bahariya)綠洲,為含鐵成分50%的赤鐵礦。

  埃及的氣候很單純,除了冬季的十二月、一月、二月以外,其它月份都是又乾又熱的氣候。 從亞力山卓港向南行,平均溫度一路升高,地中海沿岸的均溫是攝氏 20度,到了南部的亞斯文 (Aswan) 的均溫則高到攝氏26度,而這兩個地方的最高溫則分別可達到攝氏31度及50度。 冬天的晚間氣溫驟降,即使在南部,可能降到 8度低溫。從開羅一直到地中海沿岸的冬天都十分寒冷,而這樣的氣候甚至會延續到初春的時候。在沙漠地區,氣候就更加極端了,通常是白天酷熱,入夜後酷寒。
  全境乾燥少雨。尼羅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1月平均氣溫12℃,7月26℃;年平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餘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沙漠地區氣溫可達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毫米。每年4—5月間常有「五旬風」,飛沙走石,使農作物受害。
時差:比台灣時間慢6小時。

●世界各國氣溫
http://www.worldweather.org

 
  埃及落地簽 : https://www.caneis.com.tw/link/info/east_info/1.html
1. 中華民國護照正本,護照第一頁上之持照人簽名處,須簽上自己的中文姓名。
( 須有返國日算起六個月以上的護照效期,護照 簽名處勿重覆簽名或塗改, 亦不接受鉛筆簽名 )
2. 身份證正反面影本 ( 務必影本清楚 )
3. 六個月內二吋彩色白底近照2張, 不接受快照
4 . 基本資料(請下載表格):請提供公司名稱、地址、電話及住家地址及住家電話 ( 在學者請附學校名稱地址電話 )
  埃及的官方貨幣是埃鎊 (E £ ) 台幣:埃磅= 10 : 1 。
埃及銀行為下午二點休息,若需換幣得留意時間。
鈔票的面額有 25pt 、 50pt 、 1 埃鎊、 5 埃鎊、 10 埃鎊、 20 埃鎊、 50 埃鎊,市面上流通的硬幣面額則包括: 1pt 、 5pt 、 10pt 、 20pt 以及 25pt 。
●埃及中央銀行: Central Bank of Egypt

●台灣銀行台幣兌換歐元即時匯率
http://rate.bot.com.tw/Pages/Static/UIP003.zh-TW.htm

↑由左至右面額分別為;5 Milliemes、1 Piastre、2 Piastres、5 、10 、20、25 Piastres

5 Milliemes - 發行於1973年,背面圖案為該時期使用的國徽。
1 Piastre - 發行於1984年,背面圖案為金字塔 ( Pyramids )。
2 Piastres - 發行於1980年,背面圖案為該時期使用的國徽。
5 Piastres - 發行於1992年,背面圖案為磁器 ( Decorated vase )。
10 Piastres - 發行於1992年,背面圖案待查。
20 Piastres - 發行於1992年,背面圖案為清真寺 ( Mosque )。
25 Piastres - 發行於1993年。
  埃及的電壓是220伏特 50Hz。

●世界各國電壓與插頭
http://www.yung-li.com.tw/tw/info/ww_specifications.htm

●世界各國電壓與插頭(含插頭照片樣本)
http://www.backpackers.com.tw/guide/index.php/世界各國電源插頭插座形式

  飛機
埃及有民航飛機58架。全國共有10個機場,其中5個是國際機場。開羅國際機場是世界著名的空港、中東地區最重要的航空中轉站。大部分旅客都是由開羅進入埃及。埃及的國內機票價格和國際票價相當,因此,對旅行預算較低的遊客來說可能吃不消。四月到十月是 旅遊 旺季,班機常會客滿。
在埃及乘坐飛機,應盡早登機。埃及國內航線使用第1候機大廳,起飛前1小時停止辦理登記手續。
從開羅飛抵南部的阿布•辛貝勒,需要2小時20分鐘左右。特別是阿布•辛貝勒神廟只有飛機,所以有很高的利用價值。

火車
埃及鐵路目前有27條路線、全長7000多公里,仍是全國交通大動脈,年運送乘客7億人次。
開羅至亞歷山大的鐵路與開羅至亞歷山大的農業公路平行,途經三角洲許多農村,列車運行速度除特快列車外,大都低於汽車速度。於是,農民們或爬上車頂,或扒在車門外,踩在踏板上,免費乘火車。鐵路人員網開一面,不聞不問、久而久之,形成一幅埃及風俗畫。

埃及鐵路的車費有各種折扣。4歲以下免費,4~10歲之間半價,當日往返車票打7.5折,1個月內往返,車票打9折。出示學生證之後可以打7折。此外,根據乘車區間和季節不同,還有一定的折扣。車票可在火車站提前購買或上車後補。注意各種車票上的標識完全為阿拉伯語,一定要在買票時看清站台號和到站時間。

地鐵
開羅地鐵全長43千米。第一條地鐵把火車站至赫勒旺和來蒙橋至麥來吉的兩條交通幹線連接起來。地鐵在城市中心的地下部分長4.7千米,由宰奈白站,經解放廣場的薩達特站和納賽爾站,到拉美西斯廣場的穆巴拉克站。第二條地鐵自北部的夏伯拉、海依曼,經市中心折西,到西部的開羅大學和吉薩地區。自1996年10月開始興建的第三條地鐵,西自人口稠密的伊巴伯,直抵東部老城艾資哈爾大學和薩拉丁城堡地區。地鐵採用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售票和驗票系統,並在列車的最前端設有女性專用車廂,確保女性乘車安全。地鐵票價便宜,尤其對學生優惠。地鐵已是開羅市民外出最受歡迎的安全、舒適、廉價的交通工具。

遊輪
埃及有7條國際海運航線;內河航線總長約3000公里。現有亞歷山大、塞得港、蘇伊士等港口7個。蘇伊士運河是溝通亞、非、歐的主要國際航道,每天通過船隻50艘左右。沿地中海和紅海分佈著7個港口。每年有許多遠洋客輪在亞歷山大港和塞得港等港口泊岸,遊客可登岸參觀遊覽。內河航線長3000多千米,但利用率不高。開羅至阿斯旺有尼羅河觀光游輪航行,開羅以北有少量運貨船。 被稱為「浮動旅館」的豪華游輪,一般為四五層,兩人一間房,頂部平台上有游泳池和健身器材,遊客可任意在此散步休閒和觀賞尼羅河風光或游泳健身。每到一個勝地,輪船靠岸,組織遊客上岸並介紹古跡。

出租車
出租車可同時載二三位乘客。如果你向開過來的車子打招呼,哪怕車內有乘客,只要車內有空座,司機也會停下來問你去哪兒。假若大體方向相同,司機就會請你上車,然把乘客一一送到目的地。對於埃及乘客,車費心中有數,一般是不會挨宰的。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提高了出租車的經濟效益,減少了乘車人等候的時間,但對不熟悉城市的外國人,還得小心挨宰。

埃及公路全長5萬公里左右,四通八達,連接全國所有的城鎮鄉村,可以說有人住的地方就有公路或土路。全國各類汽車共計500多萬輛,路邊停車已成一絕。在開羅,無論是繁華的大街或狹小的胡同裡,從不劃分車位,一輛輛汽車首尾相接,緊緊地擠在一起。開車容易,倒車和停車難。聰明的開羅人被逼想高招:停車不剎車,汽車可前後推動,以騰出更多的空間。同時,駕駛員甚至路邊看車人,都練就了高超的停車技術。

●埃及國鐵時刻表與訂票:https://enr.gov.eg/ticketing/public/smartSearch.jsf

  埃及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大多數國民亦視作母語;科普特語(由古埃及語演變而來)在埃及的科普特人基督教堂中使用。另外,英語及法語在大城市及旅遊區通用。
旅遊購物英文 玩家推薦的網站 玩家推薦的網站
                 
 

  ⊕埃及 埃及 尼羅河    
  ⊕開羅 開羅 香草大街與廣場 埃及考古博物館 開羅塔
      歐拉比廣場 太陽船博物館 胡夫金字塔
      吉薩金字塔區 考夫拉金字塔 薩卡拉
      孟卡拉金字塔 ★曼菲斯博物館 獅身人面像
      達蘇爾 孟菲斯  
  ⊕開羅-伊斯蘭區 開羅伊斯蘭老城 安奎沙克清真寺 開羅大城堡區 伊本.圖倫清真寺
    伊斯蘭博物館 ★沙比.庫丹 阿玆哈清真寺 胡塞恩清真寺
    席海密之家 格哈利清真寺 蓋爾安德生博物館 穆罕默德清真寺
    蘇丹哈山清真寺      
  ⊕開羅-柯普特區 懸空教堂 尼羅河丈量儀 ★科普特博物館 班以拉猶太會館
  ⊕路克索(底比斯) 路克索(底比斯) 帝王谷 皇后谷 拉美西斯二世神殿
    拉美西斯三世神殿 哈基蘇女王神殿 古納村 曼農石像
    路克索博物館 路克索神殿 卡納克阿蒙神殿 亞比多斯神殿
    卡努神殿 荷魯斯神殿 科昂波神殿 哈特神殿
  ⊕亞斯文 亞斯文 亞斯文水壩 ★亞斯文博物館 大象島
    卡努神殿遺跡 ★尼羅河丈量儀 努比亞博物館 貴族陵墓
    蘇克大街 費麗神殿 阿布辛貝神殿 納芙塔蒂神殿
  ⊕亞歷山卓 亞歷山卓 亞歷山卓圖書館 ★希臘羅馬博物館 奎貝堡
    柯蘇卡法墓 ★皇室珠寶博物館 蒙塔札宮 龐貝柱
    羅馬圓形劇場      
  ⊕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 西奈山 夏慕雪 聖凱瑟琳修道院

更多....
歷史開羅 孟菲斯及其墓地遺跡-從吉薩至代赫舒爾的金字塔群
胡夫金字塔 古城底比斯及其墓地遺跡
阿布辛貝神殿 費麗神殿
聖凱瑟琳修道院  




開羅大城堡區
大城堡高高矗立在山頭,這座城堡又稱為「Al-Qala’a」,珍珠白的洋蔥頭清真寺非常醒目,幾乎從開羅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見著大城堡的身影,它坐落在山丘頂,居高臨下。由於地勢高闊,大城堡四周遍布眺望開羅市容的的眺景點,加上噪音少、空間大,此處成了開羅市民最愛的休閒去處之一。

more...



伊本.圖倫清真寺
座清真寺是現有展現艾巴斯時期輝煌歷史的唯一建築,不同於後期清真寺大量運用石材的風氣,清真寺以伊拉克的撒馬拉(Samarra)的大清真寺為藍本,採用紅磚塗抹灰泥的素淨手法建造,佔地約3公頃的中庭,顯露不凡的氣派,四面環抱的柱廊密刻著可蘭經之經文,朝東的一面羅列著5排拱形柱廊,講壇及聖龕安置在其中。

more...



奎貝堡
早在1480年,奎貝堡就矗立在岬角護衛亞歷山卓城,它的外觀平凡無奇,出色的是所在位置,西元前3世紀,名列世界七大奇景的巨型燈塔就聳立在此處。

根據推斷,這座名留青史的燈塔高約122~135公尺,耗時15年修建,正方形的底層有上百間房供工作人員使用,第2層為八角樓,第3層為圓樓,最頂層架設燈架,燈火射程可達50公里。

more...



亞斯文
在現實層面,亞斯文算是埃及最富裕的地方,黃金、岩礦、象牙是這裡的特產,古埃及造神殿、建方尖碑、鑿雕像,都是由亞斯文供應上好的花崗岩,吉薩金字塔也是由亞斯文切割巨岩順著尼羅河送達到北方的工地。

在今天這個旅遊年代,亞斯文的一切幾乎都可化成商品,除卻阿布.辛貝這處招牌景點,宜人的氣候、狂野的沙漠、混血的努比亞文化、浪漫的尼羅河落日都成了亞斯文的著名景點。

more...



貴族陵墓
貴族墳墓矗立在尼羅河左岸北方的山丘上,在河畔看到山頂那凸出的一小塊建築,阿拉伯文的名字是(Qubbet el-Hawwa )係指「多風的墳墓」,從岩石裡鑿出來的墓地,從古王國時期到羅馬統治時期都有。

搭著渡船乘風橫渡尼羅河,高達180公尺的山丘就迎面擋來,由碼頭鋪陳的石階直達位於山腰及山頂的古墓,數量多達80多處,全屬古王國及中王國時期統治亞斯文地區的首長及政要,雖多數遺跡已傾圮,但少數保存完善的墓室珍貴的展現古埃及的裝飾藝術。

more...



費麗神殿
同樣是遭受建壩水淹的威脅,但與阿布.辛貝神殿相較,費麗神殿命運更加多舛。

早在1902年首度興建亞斯文水壩時,費麗神殿就遭受水淹,到了1932年,第3度擴建水壩時,費麗神殿所在的費麗島全部沉入水下,當時的遊客只能在船上俯瞰費麗神殿水下的模糊倩影。

1960年高壩興建作業啟動,這意味著費麗神殿將永沉水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是開始搶救工作。由於神殿已遭水淹,因此先在費麗島四周建起了一道封閉的圍堰,抽乾堰內河水後,再將45,000塊岩石切割拆除,移往300公尺外的阿基奇亞島(Agilkia Island)。

more...



阿布辛貝神殿
阿布辛貝享有與獅身人面、金字塔齊名的盛譽,但在19世紀之前,僅是一則掩埋在沙土中的傳說。

1813年3月,瑞士歷史學家柏克哈特(Johann Ludwig Burckhardt)首度揭開這項傳說密聞,4座深埋在沙中的巨型雕像揭露神殿所在。1817年,另一位探險家喬萬尼.巴蒂斯塔(Giovanni Battista Belzoni)清除了入口的沙土,沉睡了11個世紀的拉姆西斯二世終於被歐洲人所喚醒。

more...



納芙塔蒂神殿
與阿布辛貝神殿相鄰的小型神殿是拉姆西斯二世專為愛妻納芙塔蒂(Nefertari)所興建的,規模雖不大,但整體結構與阿布辛貝神殿相仿,4座拉姆西斯二世雕像及2座納芙塔蒂雕像嵌入正面斜壁。

神殿內由多柱廳、通廊、聖壇組成,多柱廳立有6根石柱,柱頭鑲雕女神哈特(Hathor)的頭像,四壁佈滿拉姆西斯二世及納芙塔蒂向哈特(Hathor)、麥特(Maat)、穆特(Mut)、塞蒂斯(Satis)、荷魯斯(Horus)、艾西斯(Isis)、卡努(Khnum)、克蘇(Khonsu)、陶哈特(Thoth)等諸神敬奉鮮花及燃香的情景。北牆及南牆浮雕著拉姆西斯二世和納芙塔蒂向哈特敬獻紙莎草,化為牛形的哈特女神乘船航行於紙莎草叢中,畫面精緻動人。

more...



吉薩金字塔區
西元前2千多年前,開羅南方的吉薩高原開始矗立一座座金字塔,因何而建,如何拔地而立,激發各地探險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科學家及藝術家永無止境的探索。

首座在吉薩高原矗立的胡夫金字塔號稱大金字塔,高達146.59公尺,耗費250萬塊巨石,手筆揮霍,隨後建造的考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體形漸次微縮,祖孫三代金字塔的四面均面對正東、正南、正西、正北,排列的方位費盡疑猜,唯一可確認的,是古埃及人在短促的期間發揮超乎理解的智慧,造出匪夷所思的大型建築物,其所展現的的自信和能力,令今人也難以超越。

more...



考夫拉金字塔
考夫拉王(Khafra)為胡夫之子,他所建造的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但因坐落的地勢較高,且角度教大,因而乍看之下反比胡夫金字塔高大。在19世紀之前,人們深信考夫拉金字塔內未建墓室,直到1818年3月2日,義大利探險家貝索尼(Giovanni Belzoni)發現了塔內的密道及墓室,現今金字塔北面留有2道入口,離地約10公尺高的入口就是當年貝索尼所鑿開的洞口,另一道為供遊客進入的開口。

在現今3座金字塔中,只有考夫拉金字塔保有石灰岩原貌的原始塔頂,雖已斑駁,但可供後世想見金字塔原貌,而獨一無二的獅身人面像,更使考夫拉金字塔獨具無可取代的地位及知名度。

more...



孟卡拉金字塔
據傳,曼考王(Menkaure)逝世時金字塔尚未完工,繼位的夏塞斯卡夫(Shepseskaf)趕工興建,外層原擬舖設紅色花崗岩,僅完成一半就改舖石灰岩,現今金字塔底部外層還殘留原始加舖的的紅色花崗岩,且顯現倉促完工的樣貌。

孟卡拉金字塔的體積僅及胡夫金字塔的1/10,塔內的珍藏一直未遭盜賊覬覦,直至西元1837年,英國上校維塞(Richard Vyse)及工程師貝凌(John Perring)發現入口進入墓室,才打破維持了4500的寧靜。隔年,維塞將曼考王石棺裝船運往英國,但中途沉船,被迫離鄉的法老王最後沉入了深海底。

more...



孟菲斯博物館
根據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所描述,約在西元前3100年,埃及第一王朝的創始者曼尼斯(Menes)在一塊新生地建立了曼菲斯城。跨越整個古王國時期,曼菲斯是埃及的政治中心,即使是後來首都遷往了底比斯,曼菲斯依舊是經濟樞紐和宗教中心,敬奉著保護神彼特(Ptah)的華美神殿Hikuptah就矗立在這兒。

享盡風華的曼菲斯,現在已回歸於平凡,茂密的椰棗林、平廣的綠田、樸實的梅特拉希納村(Mit Rahina)圍繞著這處曾經不可一世的政經中心。今日吸引遊客到訪的焦點全都集中在藏在博物館內的拉美西斯二(Ramesses II)雕像。這座可能原本立於彼特神殿前的雕像膝蓋以下部位已毀壞,從頭部到膝蓋的長度為12˙88公尺,和阿布辛貝的巨型雕像相比,這座仰躺的石像顯得小巧很多,但細膩的雕工讓人讚嘆。

more...



獅身人面像
位於考夫拉金字塔正前方的獅身人面像,幾乎已成古埃及文明的代名詞,人們自認對之有深切的認識,事實上,這座身長74公尺、高20公尺的石像充滿了許多未解之謎。

依據過往的推論,獅身人面像並非是由人工堆砌石塊而成,而是以整座石灰岩小丘雕成,面容是根據考夫拉王的相貌刻造,蹲踞在金字塔前守護著皇家石棺。

有人認為是法老王形象具體化,這項說法是源自立於獅爪間的石碑,實際上這塊由圖斯摩西斯四世(Tuthmosis IV)所立的石碑已殘缺破損,碑上除載明他夢見獅身人面應允他,若清除堆積在獅身的沙土就助他登基為王一事外,有關「Khafra」這個名字浮雕殘損不全,不能證明碑上記載了考夫拉王任何事蹟。

more...



安奎沙克清真寺
安奎沙克(Shams al-Din Aqsunqur)是納席.穆罕默德的女婿,他建造的這座清真寺以別名「藍色清真寺」廣為人知。名氣大,但外觀樸素簡單,其他清真寺都計較排場,唯獨此清真寺素淨得驚人。

這座清真寺在眾多的清真寺之中脫穎而出,具有相當高知名度的理由是,外牆是由特殊的藍灰色大理石砌成,而內部也有彩色花磚,這種花磚是於1652年由敘利亞進口的,不過,外表已經非常殘破了,由於1992年一場大地震,現存的清真寺都遭受嚴重的破壞,有許多清真寺正歷經整修後才能與世人見面。

more...



阿玆哈清真寺
緊鄰著克汗卡利利市場(Khan Al-Khalili),形色匆匆的觀光客和虔誠的伊斯蘭教徒都一致崇拜仰視著它,事實上,阿玆哈清真寺從落成的那一日開始,就樹立了無與倫比的地位及權威。

它佔地將近600平方公尺的阿玆哈清真寺,為典型的廊柱式結構,四面方整的拱門柱廊環抱著中庭,聖堂位於列有5排立柱的主柱廊,形式和伊本․圖倫清真寺相仿。今日所見的規模是歷經多次擴建整修的結果,5座宣禮塔分屬於4個時期興造是最鮮明的證據。

more...



格哈利清真寺
位於阿茲哈大街旁的這座清真寺是為了紀念馬木路克時期倒數第二位蘇丹格哈利蘇丹(Qansuh al-Ghouri)而建的,後來戰敗,埃及被土耳其統治了281年。可以攀登上格哈利陵墓(Mausoleum of al-Ghouri)的塔樓,最高處可以俯望伊斯蘭區,清晨與黃昏是最佳的時段。

清真寺對面的格哈利陵墓每星期三、六晚上9點有免費的莎非舞表演,約長1.5小時,不過,由於觀光客非常多,通常7點就要進場,否則根本進不去。

more...



蘇丹哈山清真寺
鄰近大城堡的蘇丹.哈山清真寺是馬木路克(Mamluk)王朝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精品。此清真寺佔地廣達10,200平方公尺,採4座拱形大廳呈十字形環抱中庭的結構設計,4個角落各建有一座學院(Madrasa),最精采的部分是面朝聖地麥加的主廳聖堂,70條垂鍊與華美的聖龕、講壇構成一幅令人屏息的畫面。

當初為了建寺,哈山自國外進口多達27種大理石,雖然精鑲地板和銀絲大門都被後繼的統治者拆除他用,但留存的規模依然可觀。

more...



帝王谷
由目前的挖掘發現,帝王谷中的墓主是屬於第18~20王朝的法老王及權貴,首位安葬此地的法老王應是圖斯摩西斯一世(Tuthmosis I),造墓工程由特定的工匠執行,他們集中居住在Deir Al-Medina區域內,陵墓內部的設計一律是一道密布浮雕的長廊引領死者度過人生最後階段,通達地底深處的主墓室安葬,形式大致上可劃分為兩類,一類是長廊轉折數個彎道通往底層,另一類是陵墓長廊由入口筆直深入地底,第19~20王朝的法老王墓均屬此種形式。


more...



哈基蘇女王神殿
這是印和闐(Imhotep)逝世1200年之後,又一位天縱英才的建築師塞尼摩(Senemut)所創造的傑作。

這座為哈基蘇女王打造的靈殿,座落在危崖環伺的谷地中,兩道長闊的斜坡將3座平廣的柱廊建築串聯起來,整體造型簡單明快,卻顯露不可一世的魄力。

哈基蘇是埃及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王,為了樹立權威,哈基蘇以男裝示人,她穿起法老王的纏腰布,並戴起假鬚,憑藉著驚人的意志力及侍臣的忠心建立起專屬的政權。她在位34年的功勳,全紀錄在這座神殿內,包括遠征到龐特(Punt)的壯舉。

more...



曼農石像
新王國時期的法老王一方面在隱密的山谷中打造陵墓,另一方面還在平原上廣建靈殿,為的是使靈魂能持續受到敬奉。哈基蘇女王、拉美西斯二世、三世的靈殿都留存至今,而這兩座矗立在路邊的傾圮石像,則是阿曼和闐三世(Amenhotep III)靈殿的遺址。

阿曼和闐三世的靈殿包含了3道塔門和1座主殿,傳說是以「金石築牆,銀磚舖地」,規模直追東岸的卡納克神殿,但因神殿坐落在離河岸不遠的平原上,終難敵河水氾濫的侵襲,遭受毀滅的命運。


more...



路克索神殿
路克索神殿堪稱是埃及神殿建築最佳範例,它最初的歷史雖應從哈基蘇女王談起,不過,因為哈基蘇所屬的傑作全部遭受毀損,因此,路克索神殿的建築史「只能」從三千多年前的阿曼和闐三世(Amenhotep III)說起,迄今所見的路克索神殿,泰半出自阿曼和闐三世之手,他的繼承人阿肯納頓(Akenaten)並未忠實的子承父業。

more...



卡納克阿蒙神殿
卡納克阿蒙神殿建築群所創下規模和成就既是空前,也是絕後,佔地逾100公頃。
神殿所在地古時稱Ipetisut,意為「精選之地」,這塊首選寶地獻給了至高無上的阿蒙神。位於卡納克中心的阿蒙神殿便是這般氣勢磅礡的誕生了,即便阿蒙神殿的南北面各擴建了Mut神殿及Montu神殿,但阿蒙神殿始終是權勢中心。

more...



亞比多斯神殿
看似荒涼的亞比多斯區域,緊繫著古埃及初始的原始信仰。

這處銜接今生與來世的聖地,現今僅存賽梭一世神殿(Temple of Sethos I)見證當年。賽梭一世當時面臨著倡導一神論的阿肯納頓(Akenaten)王朝剛結束的混亂局面,為鞏固民心,他在亞比多斯建造神殿,恢復膜拜阿蒙․雷(Amun-Ra)、歐西里斯(Osiris)、荷魯斯(Horus)、艾西斯(Isis)、彼特(Ptah)、雷․哈拉克提(Ra-Horakhty)等諸神的傳統信仰,殿內浮雕著諸神為賽梭一世加冕、賜予生命,重新強化法老王與神祇的親密關係。

more...



卡努神殿
艾斯納的卡努神殿是埃及最「年輕」的神殿之一,始建於托勒密王朝,羅馬皇帝克勞底俄斯(Claudius)曾大手筆擴建,但現今的卡努神殿風華不再,所處的窪地比周圍地勢低了9公尺,留存的建築也僅餘多柱廳。

即便是歷經滄桑,這座碩果僅存的多柱廳依然令人印象深刻。24根立柱的柱頭雕飾呈現16種變化,柱身細雕各項慶典的宗教儀式,考古學家正陸續解讀其中記載的時間及活動細節。
在兩千多年前,多柱廳的入口是現今北側的後門,外牆上還留有珍貴的象形文字,內容是禮讚卡努神,文字形似羊與鱷魚,十分有趣。

more...



荷魯斯神殿
荷魯斯神殿堪稱是埃及保存最好的神殿,不僅塔門、外牆、庭院、神殿都維護原貌,浮雕內容更涵蓋古埃及崇拜的諸神傳說,無怪乎被推崇是一部集神殿建築、神學、象形文字於一處的圖書館。

這座沙岩打造的神殿是由托勒密三世於西元前237年開始興建,因適逢上埃及動盪不安,工程斷斷續續持續了180年,直到西元前57年托勒密十二世時期才竣工,慢工細活的品質歷經兩千多年還令人動人。

more...



尼羅河
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一般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長約6650公里,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區的尼日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羅河有兩條主要的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是尼羅河下游大多數水和營養的來源,但是白尼羅河則是兩條支流中最長的。

尼羅河從蘇丹首都向北穿過蘇丹和埃及,所經過的地方均是沙漠。從古代開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羅河而形成和興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數居民住在亞斯文以北的尼羅河畔,幾乎所有的古埃及遺址均位於尼羅河畔。

more...



西奈山
海拔2285公尺的西奈山,據傳就是聖經中所載上帝頒十誡給摩西之處,因此又名「摩西山」(Mt. Moses,即當地人稱的穆沙山Gebel Musa),修道院的修士則敬稱它為「聖峰」(Holy Peak)。

從聖凱瑟琳修道院登西奈山有兩條路徑,一條是由懺悔的苦行修士舖砌成的石階,距離較短,但3750級石階非一般人的腳力所能負荷,另一條較平坦的路徑是19世紀所闢的坡路,步行約2小時,駱駝載客也是循此步徑上山,適合一般大眾健行。

more...



聖凱瑟琳修道院
直到4世紀,獲得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袒護的羽翼,基督教徒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與發展,皇太后海倫娜(Helena)並在修道院現址建了座小教堂,成了希臘東正教修士靜心修行的庇護所。

聖凱瑟琳於西元294年誕生於亞歷山大港,她因虔誠信奉基督教而遭處死。聖凱瑟琳殉教事蹟經由十字軍傳入了西方,使修道院成為信徒朝聖的聖地,也因而有了更名之舉。

more...
 


 
富爾及塔米亞
富爾與塔米亞 可說是非正式的埃及國菜。富爾是用蠶豆製成的,加上油、檸檬、鹽、肉、蛋以及洋蔥加以調味;塔米亞則是將磨碎的雞豆,和香料炸成的小丸子。把富爾和塔米亞加上一點蕃茄,用披塔 (Pita) 麵包夾成三明治就是一道美味的小吃了。
菲提爾
埃及有許多簡便而價廉的小吃,菲提爾 (Fiteer)是一種類似披薩的食物,有甜鹹兩種口味,甜的菲提爾上放了葡萄乾、核果以及砂糖,鹹的非迪爾則加了起司、橄欖、碎肉或蛋。
       
柯夫塔
柯夫塔 (Kofta) 和烤肉串 (Kebab) 是埃及最著名的兩道菜。柯夫塔是把絞肉以香料調味後,用棍子串著烤,通常這兩種東西都會和煮熟的蕃茄和洋蔥一起吃。
莫洛奇亞
莫洛奇亞 (Molokhiyya) 是一道綠色的濃湯,是用綠色蔬菜、米飯及大蒜燉成的 (埃及人和中國北方人一樣,喜歡用大蒜調味)。
       
夏休卡
夏休卡 (Shakshooka) 是一種烤的絞肉和蕃茄醬,再加一個蛋,也有素食夏休卡。
烤鴿子
烤鴿子也是有名的菜,先塞麥子在鴿體內,再以炭火燒烤。另一種作法是把鴿肉和洋蔥、蕃茄以及米或麥,放在陶罐裏作成燉菜。還有一道叫做庫夏裏 (Kushari) 的菜,是用米、面、洋蔥、黑扁豆及蕃茄醬做成,材料要先分開烹調,要吃時再和一起。
       
大餅歐希
遊客在埃及,對埃及人的「食」印象是最深的要數大餅和主食麵包。地上鋪一張舊報紙,上面放著二三個大餅、幾根大蔥、一二個西紅柿、一塊白白的奶渣,外加一杯自來水,總共合人民幣塊把錢,一個窮人就可吃飽肚子。幾個窮哥們蹲著圍在「大地餐桌」四周,「桌」上放著一摞大餅和一大盤由大蔥、洋蔥、西紅柿、生菜加上檸檬汁和橄欖油拌成的涼菜,用手撕於大餅,蘸霍姆斯醬,抓涼菜往嘴裡送,再到路邊茶攤那裡買一杯帶紅糖的熱紅茶,就是美滋滋的一頓聚餐。


 


聞風節(04月)
埃及是有著6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埃及人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並自豪地將自己的國家稱為“永恆的埃及”。今日埃及不僅有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盧克索神廟等一大批人類文化藝術的寶藏,還有眾多體現古埃及文明習俗的民族傳統節日。其中,聞風節就是流傳至今最古老的一個節日。

5月6日,埃及人迎來了今年的聞風節。從清晨起,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全國各地數以百萬計的男女老幼潮水般地擁向公園、海濱、尼羅河畔等地,共同歡慶這一傳統佳節。對埃及人來說,一年一度的聞風節是家人團聚和外出春遊的日子。從早至晚,全埃及的郊遊景點遊人如織,到處歡歌笑語。首都開羅的各大公園更是人山人海。僅近郊尼羅河畔的水壩公園和市內動物園的遊人就分別達到近100萬與60多萬。除了飽覽春意盎然的自然風光,遊人還可欣賞民間藝術團體豐富多彩的演出。當然,能歌善舞的遊人也可自唱自跳,盡情歡樂。

聞風節起源於西元前2700年前的古埃及法老時期,是當今世界上仍具有生命力的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在法老時代,聞風節是古埃及人慶祝春季來臨的節日,因此他們也稱其為春節。古埃及人根據節氣變化,選擇每年春季白天與黑夜時間正好對半的那一天為聞風節,他們認為這天是世界的誕生日。歷史學家研究認為,聞風節是在古埃及第三王朝後期成為正式節日的,當時叫“夏摩”,為“萬物復蘇”的意思。以後才演變為阿拉伯語的名稱“聞風節”。聞風節在阿拉伯語中叫“夏姆·納西姆”,“夏姆”是聞、嗅的意思,“納西姆”為微風、惠風的意思。所以,也有惠風節的中文譯法。

有趣的是,古埃及人是以金字塔為座標確定“夏穆”節到來和開始慶典的精確時間。當前一天黑夜漸消,聞風節黎明來臨,金字塔在朦朧中依稀可見時,各種慶典活動就開始了。在歷史上,大金字塔的太陽神慶典儀式十分壯觀。從下午6時開始,古埃及人就聚集在大金字塔前,朝北仰望塔上空的豔麗夕陽,他們認為此刻太陽神正在塔上俯視大地與臣民。此刻,大金字塔恰好一半灑滿陽光,另一半籠罩在陰影之中,似乎被居中分為兩半,增添了更為神秘的色彩。幾分鐘後,紅日從金字塔後消失,標誌太陽神已經離去,慶典儀式在靚麗的晚霞襯托下完畢。

時至今日,吉薩金字塔地區仍是聞風節時許多埃及老百姓嚮往的去處。這一天,很多人都想攀登金字塔,親身領略聞風節的古老神韻。多年來,吉薩金字塔內部濕度升高,損傷加劇,政府已明令禁止遊人攀登。然而,每逢聞風節,攀登金字塔現象屢禁不止。從今年起,當局乾脆下令,聞風節期間金字塔只接待外國遊客。

一些史學家認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春節和猶太教的逾越節、基督教的復活節都起源于埃及的聞風節。聖經舊約和不少歷史文獻記載,當年摩西率領猶太人從埃及出走之日正逢聞風節。在成功逃出埃及後,得救的猶太人把這天定為慶祝日,這就是逾越節。基督教誕生後,猶太教的逾越節又和基督復活日巧合,於是這天又是基督教的復活節。

吃特定的傳統食品是聞風節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聞風節期間春風蕩漾、鮮花盛開,許多人往往按傳統習俗自帶煮雞蛋、生菜、蔥及鹹魚等食品,在踏青處尋一合適地點席地野餐。古埃及人認為大蔥可以治病驅邪,生菜和生鹹魚可以健身強體,尤其能夠增強生育能力。不過最為流行的,還是吃煮雞蛋。古埃及人把雞蛋視為生命的起源,認為是太陽神給予雞蛋和地球生命,因此,雞蛋孵化成小雞,大地產生生靈。古埃及人不僅把雞蛋作為節日餐桌上必備的神聖食品,而且借助雞蛋祈求好運。他們在夜間用彩色顏料在煮熟的雞蛋上描繪種種祝願,然後將這些彩蛋裝入筐籃,或擺放于房前屋後,或掛於附近的樹叉上,等待太陽神顯靈。在節日中互致問候時手持彩蛋相互碰撞,也是埃及人祈求好運的一種方式,誰的雞蛋沒有破裂,就意味太陽神將滿足他的祝願。

 


 


兩人以上報名旅遊可享優惠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