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旅遊
 
比利時介紹
  比利時比利時王國(荷蘭語:België,法語:Belgique,德語:Belgien)是一個西歐國家。它是歐洲聯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大型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比利時自北起順時針分別與荷蘭、德國、盧森堡和法國接壤,西面則濱臨北海;國土涵蓋30,528平方公里(11,787平方英里),人口約1100萬(2011年估計)。
比利時官方語言為荷蘭語和法語。比利時北部法蘭德斯區主要講荷蘭語,南部瓦隆尼亞區主要講法語。

比利時全稱比利時王國。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比利時都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位於歐洲西北部,與英國隔海相望,東與德國接壤,北與荷蘭比鄰,南與法國交界,東南與盧森堡毗連,西臨北海與英國隔海相望。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海岸線長66.5公里。

全國面積2/3為丘陵和平坦低地,最低處略低於海平面。境內主要河流有馬斯河和埃斯考河。
比利時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高度對外依賴,外貿為比利時經濟命脈,為世界十大商品進出口國之一,全國GN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
比利時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亦為歐元創始國成員之一。也是北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比利時國旗
比利時國旗呈 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5∶13。旗面從左到右由黑、黃、紅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相連構成。黑色是莊重而具有紀念意義的色彩,表示悼念在1830年獨立 戰爭中犧牲的英雄;黃色象徵國家的財富和畜牧業與農業的豐收;紅色象徵愛國者的生命和熱血,還象徵獨立戰爭取得的偉大勝利。比利時是世襲君主立憲制國家。 國王乘坐的汽車懸掛王旗,王旗與國旗不同,為四方形,旗地近似咖啡色,旗中間有比利時國徽,旗地四角處各有一頂王冠和在位國王名字的第一個字母。

比利時國徽
比利時國徽分 為大小兩個版本。大版本國徽為斗篷式。國徽中心圖案是一頭站立在黑色盾徽上的雄獅的圖樣。這對獅子被稱為“比利時獅”(拉丁文:Leo Belgicus),是比利時的國家象徵。其後為交叉的君王節杖,它象徵皇室的威嚴和權力。盾徽周圍是裝飾華麗的首任國王利奧波德的勳章褳帶環繞;兩側各 有一隻舉著國旗的獅子,另外,在國徽中,有一件象徵君主國體的紅色上衣。在這件紅色上衣的頂端,有一頂皇冠。飾環之下懸掛著一枚利奧波德(比利時第一代君 主)勳章,後面有標誌皇室權位與正義的金色節杖; 上面飾有一頂華美的王冠。國徽頂端的9面旗幟分別代表比利時的9個省。(但其實有10個省)國徽基部的紅色飾帶用法語和弗拉芒語書寫著民族格言:“團結就 是力量”(法語:L'union fait la force,荷蘭語:Eendracht maakt macht)。這個版本的國徽是在1837年5月17日開始使用。

比利時國花
比利時國花為虞美人。比利時人民喜愛姹紫嫣紅的虞美人,把它作為自己的國花.虞美人屬罌粟科一、二年生草本觀賞植物,原產歐洲大陸溫帶地區。它的花單生於莖 頂,當它含苞待放時,花蕾下垂,細瘦的莖似乎被壓得直不起腰來,等到各色花朵綻 開笑臉時,花莖便一反常態,挺立向上,麗容朝天,既增添了美景,又引來昆蟲為它傳粉授精。虞美人的花瓣通常四枚,有朱紅、紫紅、深紫、白色以及許多呈複色 變化的品種。花期甚短,數日時光,但它莖數眾多,花開花謝,仍就一派繁花似錦的喜人景象。園藝上根據這一特點,一般以一定面積撒播來裝點環境,並以各種花 色的品種相互搭配,營造迷人的園林氣氛。

比利時首都
布魯塞爾(法語:Bruxelles,荷蘭語: Brussel)是比利時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位於布魯塞爾首都區的布魯塞爾市(法語:Bruxelles-ville, 荷蘭語:Stad Brussel),是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同時也是佛蘭德區的首府和比利時法語區的中心。在不同的語境中,布魯塞爾有著不同的外延。歐洲聯盟三個主要的機構當中,歐盟委員會和歐盟部長理事會位於布魯塞爾,另一個重要機構歐洲議會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全體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所以它有歐洲首都的美譽。另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總部也設在布魯塞爾。

國土面積:30,528平方公里(世界第139名)
首都:布魯塞爾
維基百科:比利時
比利時官方旅遊網站:比利時官方旅遊網站

●比利時歷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F%94%E5%88%A9%E6%97%B6%E5%8E%86%E5%8F%B2

●歐洲歷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7%E6%B4%B2%E5%8E%86%E5%8F%B2


比利時節日
 
日期 中文名稱 說明
1月1日 元旦  
4月 復活節 星期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4月 復活節翌日 星期一,具體日期不固定
5月1日 勞動節  
5月24日 五旬節  
7月11日 弗蘭德社區節  
7月21日 國慶日  
8月15日 聖母升天節  
11月1日 諸聖節  
11月11日 國殤紀念日  
11月15日 國王節 僅限於公務員
12月25日 聖誕節  
                 
  凱尼斯旅行社 世界各國旅遊資訊 比利時深度旅遊 Google關鍵字排名第一名 旅遊省錢小秘密 凱尼斯旅行社1000 vip特約商 玩家醉愛的凱尼斯 竹北旗艦店

比利時google地圖
 
 

早期
古代凱爾特人居住在今比利時境內。西元前57~前51年被羅馬人凱撒征服後隸屬於羅馬的行省──貝爾吉卡行省。西元4世紀起,被法蘭克人佔領,成為法蘭克王 國的一部分。9世紀中葉其西部(佛蘭德伯爵領地)歸西法蘭克,東部歸東法蘭克。11世紀時形成了康佈雷、列日、烏德勒支等侯爵領地和布拉班特、赫尼郜、那 慕爾、林堡、盧森堡等伯爵領地的封建割據局面。在佛蘭德和布拉班特地區自10世紀起就出現了最早的城市,自1071年起發展成為歐洲第一批城市公社,它們 通過與東歐、南歐、拜占廷和東方的貿易得到很大發展。1280年佛蘭德的布魯日、伊珀爾以及其他城市爆發人民起義,城市貴族為了鎮壓起義同法國結盟。 1300年法國佔領佛蘭德,1301年和1302年布魯日的手工業者奮起反抗法國人和城市貴族(“布魯日晨禱”)。1302年7月11日他們聯合佛蘭德的 農民在科特賴克附近打敗了法國的騎士軍(“金靴刺戰役”)。

1384年佛蘭德歸屬勃艮第公國。勃艮第在15世紀陸續取得那慕爾、布拉班特、林堡、赫尼郜、荷蘭、澤蘭和盧森堡等 領地。比利時逐漸統一。1477年比利時歸屬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506~1713年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系同荷蘭和盧森堡一起組成西屬尼德蘭,由西班牙統 治。1713年比利時轉歸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789年和1792年爆發反對奧地利統治的起義。1794年,奧地利在弗勒呂斯被法國擊敗,比利時 割讓給法國。1815年維也納會議決定將比利時併入荷蘭,人為的統一產生了宗教、文化和語言的對立。1828年比利時自由黨和天主教党聯合成反對派聯盟, 為廢除新稅和爭取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而鬥爭。1830年8月25日布魯塞爾人民舉行起義。同年11月18日比利時國民大會宣告比利時獨立為君主立憲國,隨後 制定了憲法。1831年1月20日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參加的倫敦會議承認比利時的獨立並保證它的永久中立。1831年6月4日國民大會選舉薩克森-科堡的 利奧波德親王為國王,稱利奧波德一世(1831~1865年在位)。1839年比利時與荷蘭簽訂和約,荷蘭承認比利時為獨立國家。

獨立後的比利時
1831~1870 年比利時的煤炭和冶煉工業迅速發展,19世紀末比利時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參加瓜分非洲。從1876年起,比利時侵佔剛果領土,1908年剛果 自由邦成為比利時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比利時被德軍佔領。1918年11月比利時光復。1919年比利時從德國接管歐本-馬爾梅迪和盧旺達-烏隆 迪。1920年與法國結成軍事同盟,1922年與盧森堡締結經濟同盟。1925年加入《洛迦諾公約》,1936年利奧波德三世(1934~1950年在 位)聲明“絕對中立”,退出《洛迦諾公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比利時再度被法西斯德國佔領,1940年5月28日利奧波德(neobored)三世簽字投降, 比利時政府流亡英國。比利時人民積極展開反法西斯鬥爭。1944年9月比利時光復。1944年比利時同荷蘭、盧森堡結成關稅同盟(1958年發展為比、 荷、盧經濟聯盟)。並同法國、英國、盧森堡和荷蘭締結區域性的防禦組織。1949年 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50年在全國公民投票後,利奧波德三世被迫退位,由其子博杜安一世繼承王位。1958年比利時加入歐洲經濟共同 體。在比屬剛果人民多次鬥爭之後,1960年初比利時在布魯塞爾會議上被迫同意剛果(今薩伊)在同年6月30日獨立。7月13日,比利時對新成立的剛果 共和國發動軍事襲擊,遭到國際輿論譴責,遂撤軍。1962年7月1日盧旺達和布隆迪宣佈獨立。比利時在非洲的殖民統治結束。 70年代以來,由於國內經濟危機和民族語言矛盾激化,政局不穩。1968~1981年內閣更迭10次。1981年 11月提前大選,12月17日馬爾滕斯組成荷語基督教人民黨、荷語自由進步黨、法語革新自由黨和法語基督教社會黨四黨聯合政府。1984年各執政黨協調內 外政策,制訂3年經濟緊縮計畫,國內政局相對穩定。1985年10月13日舉行大選,11月28日聯合政府繼續執政,馬爾滕斯連任首相。 比利時政府對外強調歐美團結,緩和東西方關係,發展同第三世界的合作。1971年10月25日比利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

比利時革命
比 利時革命(Belgian Revolution,或稱作比利時獨立)是比利時人受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鼓勵,反抗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強行合併荷蘭及比利時兩國的決定,爭 取比利時獨立及成立自由主義政府的革命,成功地讓比利時在列強同意下獨立,影響了當時歐洲其他地區的革命爆發。 油畫《比利時革命》,埃吉德•查理斯•古斯塔夫•瓦珀斯繪(1834年),現存於布魯塞爾博物館。

背景
革命的原因是因為比利時人不滿荷蘭國王威廉一世的統治。由於荷蘭和比利時的民族構成不同,語言不通,在宗教上亦有分別,故此在民族主義盛行的十九世紀裏,比利時人無法忍受自己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國家。 而在經濟結構上,比利時是一個工業和農業發達的國家,而荷蘭的經濟卻側重於商業和捕魚業為主,因此荷蘭的經濟政策每 每傾向自由貿易,反之比利時希望以貿易保護政策來保障自身的工業,兩者在經濟結構的差異導致雙方分岐日增。除此之外,比利時人更要忍受聯合荷蘭王國政府對 他們的種種限制及不平等對待,包括:
1. 官方語言僅有荷蘭語,而沒有法蘭德斯語
2. 政府在1819年規定,只有懂荷蘭語的人才可以投考公務員
3. 政府及軍方高層完全荷蘭人出任
4. 在議會中荷蘭和比利時的代表數量相若,但比利時人口有三百五十萬,而荷蘭人口僅有二百萬
5. 比利時的報紙受到新聞檢查
6. 比利時人亦要平均分擔荷蘭人的債務(荷蘭人在拿破崙戰爭裏為籌措軍費對抗拿破崙大肆向英人舉債)

過程
比利時人民受到法國七月革命成功的鼓舞,在1830年8月期間,比利時人在布魯塞爾爆發革命,革命軍與荷蘭政府軍在 布魯塞爾街頭巷戰,大批群眾也受到一套正在上演,以1820年代那不勒斯的革命為背景的歌劇所鼓舞,紛紛參與獨立運動,迫使荷蘭國王威廉一世同意召開議 會。當日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及普魯士王國的政府皆希望遏止比利時獨立,以維持1815年維也納會議所制訂的歐洲格局;然而奧普兩國在當時均受德意志 革命運動所困,而俄國則忙於平定波蘭革命,無力插手干預。反之法國則明顯表態支持革命,因為比利時人有明顯親法國傾向,因為兩國在文化、語言、宗教上都有 相近之處。此外,荷蘭合併比利時目的是出於反法的目標,所以法國樂意看到它分裂。加上路易•菲力浦以自由主義者自居,同情比利時人反抗荷蘭人的專制統治。 而英國也對比利時獨立表示同情,因為比利時獨立將可打擊英國在商業貿易上的對手荷蘭,而且英國認為如果比利時已公然反抗荷蘭,將會給予法國以援助比利時為 藉口採取軍事行動,因此,應立即承認比利時的獨立,以抵消法國對比利時影響。

比利時在取得英法的默許或支持後,成立了臨時政府,並拒絕和荷蘭採取任何形式的共治,在10月4日宣佈比利時完全獨 立。並11月18日經比利時國民會議所確認。在1831年2月,比利時公佈一部新憲法,是歐洲當時最自由的。比利時臨時政府原希望由法國國王路易•菲力浦 的兒子出任新君,但此事最後因英國反對而告終,因為比利時在戰略及地緣政治上拱衛著英倫海峽,若比利時和法國過於親密將不利英國的海防。於是在1831年 來自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王子利奧波德接受了比利時王位,而荷蘭又就與比利時的邊界衝突問題派軍入侵比利時,以求重建荷蘭聯合王國,並在十日之內打敗 了比利時的軍隊。法國立即派軍支援,迫使荷蘭撤軍。

結果
列強最後在1831年11月於倫敦會議簽署條約,初步解決比利時問題。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法蘭西王國、聯合王 國及普魯士王國五強在條約中承認了比利時的獨立,並確保其永久中立國地位,條約中更表明這是為了歐洲的整體和平而對1815年維也納會議的安排作出修訂, 不過實際上,這其實是在歐洲開了一個先例,表現了以革命運動去推倒維也納會議的決定是可行的,鼓動了歐洲其他地方在其後的數年間爆發革命,爭取民族主義及 自由主義。而荷蘭國王威廉一世的頑固態度又使事情未能完滿結束,即使面對列強外交壓力,他仍拒絕承認比利時獨立,直至1839年他才就比利時獨立的問題作 出讓步,心不甘情不願地在倫敦條約上簽字,因此直至1839年倫敦條約才正式生效。

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比利時都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在過去的2,000年內,她見證了各種種族與文化的興盛與衰敗。也正因為這樣,比利時是歐洲真正的種族熔爐,凱爾特人、羅馬人、德意志人、法蘭西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奧地利人在此都留下了文化的痕跡。

公元前54年,當時主要由凱爾特人居住的這一地區被羅馬共和國將軍凱撒征服。羅馬帝國崩潰後,日耳曼人於5世紀大舉入侵,其中的一支法蘭克人隨後建立了墨洛溫王朝,其領土包括了現在的比利時。墨洛溫王朝之後由卡洛林王朝取代。 860年,法國國王任命杜伯安一世為法蘭德斯伯爵。 979年,布魯塞爾正式建立。 1302年,弗拉芒人在「金馬刺之戰」中擊敗了法國騎兵。 1328年,法國人在卡塞勒之役後,確立了對法蘭德斯的統治。 1425年,魯汶大學建立。 1468年,勃艮第公爵兼并烈日。

比利時後來幾經轉手,各個地區曾由荷蘭、勃艮地、西班牙、奧地利等國統治。拿破崙時期,比利時為法國的一部分,拿破崙一世戰敗後,比利時併入荷蘭。1830年,比利時爆發比利時獨立運動,從荷蘭統治下獨立,成為世襲君主立憲王國,並選擇了一位德國貴族,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的王子利奧波德作為比利時的第一任國王。比利時立國後奉行中立政策,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國佔領。二戰以後,比利時放棄中立原則,參加了北約。後來又參加了歐洲經濟共同體。

比利時歷史上有一個主要的殖民地:比屬剛果,即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比屬剛果於1885年由柏林會議贈給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利奧波德將此地命名為剛果自由邦,並收為自己的私人領地,進行殘酷的統治,同時大量種植橡膠,以滿足當時世界對橡膠輪胎的需求。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利奧波德二世於1908年放棄了對剛果的私人統治,把剛果交予比利時政府。後來比屬剛果於1960年獨立。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比利時作為一個現代化、高科技的歐洲國家而興盛,她同時也是北約和歐盟的成員國。但是北半部說荷蘭語的法蘭德斯人和南半部講法語的瓦隆人之間長期的緊張關係,最終導致了近些年來的憲法修正案,賦予比利時南北兩半正式的自治權,因此比利時現在是一個聯邦國家。

2007年6月10日,舉行聯邦議會選舉。

●比利時歷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F%94%E5%88%A9%E6%97%B6%E5%8E%86%E5%8F%B2

●歐洲歷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7%E6%B4%B2%E5%8E%86%E5%8F%B2

  比利時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與英國隔海相望。北鄰為荷蘭,南接為法國,東南臨盧森堡大公國,東與德國接壤。國土面積3.05萬平方公里。

比利時分為三大地理區域:西部的海邊平原、中部的高原、以及東部的阿登山脈。西部平原地勢平坦,有諸多圍海造出的窪地。中部為漸漸升高的平原地區,土地富饒,河流眾多,灌溉充分,同時也有一些洞穴和峽谷。東部為阿登山脈,地勢升高,最高點海拔694米(博特朗日山:Signal de Botrange),多森林,多處基岩裸露,不宜耕種。這也是比利時大多數野生動物的棲息處。

比利時主要河流有:斯海爾德河,流經圖爾奈、根特、安特衛普和默茲河,流經那慕爾、列日。

  自從比利時聯邦化後,政府結構更趨複雜。在聯邦政府以下根據語言族群而設立了三個社區,即荷蘭語社區、法語社區以及德語社區;同時又設立了三個行政區,即瓦隆區、弗拉芒區和布魯塞爾-首都區。社區和行政區互相覆蓋,分工明確。其中荷蘭語社區政府和弗拉芒行政區政府合併為一個統一的弗拉芒政府;瓦隆行政區大部分對應法語社區,但東部邊疆地區為德語社區。

聯邦政府:負責有關國家整體利益的事務。如外交、國防、經濟、社會福利、公共安全、運輸、通訊等
社區政府:負責語言、文化和教育。如學校、圖書館、戲院等
行政區政府:負責當地的土地與財產事務。如地域經濟、規劃、建屋、交通等,如一個在布魯塞爾的學校建築由布魯塞爾行政區政府管轄,但是學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則由荷蘭語社區政府(如果學校教授的第一語言是荷蘭語)或法語社區政府(如果學校的第一語言是法語)負責。這是一個複雜但卻能被廣泛接受的舉措,以確保各種文化能和平共處。

首都布魯塞爾是900多個重要國際機構的所在地,包括北約總部和歐盟總部,有「歐洲首都」之稱。

  人口稠密的比利時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比利時擁有完善的港口、運河、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作為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比利時十分期盼歐盟能整合整個歐洲的各個經濟體。比利時1999年1月成為首批使用歐洲統一貨幣歐元的國家之一,原比利時法郎在2002年被完全取代。

比利時經濟十分倚賴國際貿易。全國GNP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平均出口是德國的兩倍,日本的五倍。比利時的出口優勢來自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度技術化、多語言以及高效率勞動力。比利時主要進口食品、機械、鑽石(未成品)、石油、化工材料、紡織品;主要出口汽車、食品、鋼鐵、藥品、鑽石(成品)、紡織品等。

位於比利時北部的安特衛普為歐洲第二大港,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加工地,有鑽石之都的稱譽。

  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多雨,1月平均氣溫0-3 °C,7月平均氣溫14-19 °C;年降水量700-900毫米,高地達1500毫米。

●世界各國氣溫
http://www.worldweather.org

 
  比利時自2011.1.11起與歐盟對我國免申根簽證的規定一致,凡持有效中華民國普通護照的國人,護照效期需有出國日加六個月以上效期,並備齊來回機票、財力證明(如信用卡),則可在6個月期限內免簽證停留法國90天,停留天數與其他申根會員國分開計算。
●比利時台北辦事處 連絡方式:
官方網站:http://www.fi-taipei.org/spip.php?rubrique2
電話:(02)2715-1215
傳真:(02)2712-6258
電子郵件信箱:bta@ms1.hinet.net
地址:台北市105民生東路三段 131 號 6 樓 601 室
  比利時目前所使用的貨幣為 - 新:1 Euro (歐元) = 100 Cent (分)
比利時國家銀行:Nationale Bank van België
歐元硬幣的面額分為 2元、1元、50分、20分、10分、5分、2分、1分等八種,各國歐元硬幣的正面圖案交由各國自行設計,背面圖案皆採用共同設計的圖案。

歐元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這19國是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爾他、賽普勒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合稱為歐元區。目前共有3.3億人使用歐元,如果加上與歐元固定匯率制的貨幣,歐元影響到全球4.8億人口。[1]2006年12月,共有6,100億歐元在市面上流通,按照當時匯率計算,相當於8,020億美元。歐元流通的現金總價值超過了美元。

1歐元(euro)等於100歐分(cent)。

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行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摩納哥、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並不是歐盟國家,但是由於他們以前使用法國法郎或者義大利里拉作為貨幣,現在也使用歐元並授權少量鑄造他們自己的歐元硬幣。一些非歐盟國家和地區,比如蒙特內哥羅、科索沃和安道爾,也單方面使用歐元作為支付工具。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1995年12月,歐洲聯盟正式將新貨幣命名為「euro」(歐元)。雖然此前有其它的候選名稱。例如:讀卡特,佛羅林,法郎等。但新貨幣必須與現有貨幣的名字不產生聯繫,並盡量簡短,使人們容易記住它的名字。此外,由於歐洲各國的字母體系的不同,每種語言的地位也要平等。歐元顯得簡潔,且能代表歐洲的含義。歐元符號的設計靈感來自希臘字母Epsilon,代表著歐洲文明的根基。E字母也是拉丁文歐洲的第一個字母。歐元符號中的兩個橫線象徵歐元的穩定性。
●維基百科: 歐元

●台灣銀行台幣兌換美金即時匯率
http://rate.bot.com.tw/Pages/Static/UIP003.zh-TW.htm

↑由左至右面額分別為;1 Cent、 2 Cent、 5 Cent、 10 Cent、 20 Cent 、 50 Cent、 1 Euro、 2 Euro。

  比利時的電壓是230伏特 50Hz。

●世界各國電壓與插頭
http://www.yung-li.com.tw/tw/info/ww_specifications.htm

●世界各國電壓與插頭(含插頭照片樣本)
http://www.backpackers.com.tw/guide/index.php/世界各國電源插頭插座形式

 

比利時官方語言有荷蘭語、法語和德語。半數以上的人口說荷蘭語,其次是法語。比利時人所使用的荷蘭語和法語都含有本國地方方言,這些方言與荷蘭或法國使用的荷蘭語和法語差別甚微,交流沒有障礙。
首都布魯塞爾為法語和荷蘭語雙語區,但法語在實際使用中佔優勢。

旅遊購物英文 玩家推薦的網站 玩家推薦的網站
  以公路為主。1989年交通運輸情況大致如下:鐵路總長3513千米;公路總長1.61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631千米;內河航道總長1559.5千米;有3個海港,最大的安特衛普港年吞吐能力約1億噸。有各種類型運輸飛機793架,運輸網路聯繫49個國家的74個城市;布魯塞爾國際機場可停63架外航班機。 天然的地理優勢使比利時成為西歐的“十字路口”。歷屆政府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交通和航運,並以此帶動商業和外貿的繁榮,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比利時是世界上第一個在全部高速公路設置照明路燈的國家。比利時鐵路網的密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全部實現電氣化。

比利時國內的交通相對比較發達,除了公路及高速公路以外,還有四通八達的火車、地鐵、有軌電車、無軌電車及公共汽車。公共運輸網最繁密的是首都布魯塞爾。布魯塞爾擁有國際飛機場2座,位於布魯塞爾市市近郊的是布魯塞爾機場(aeroport de bruxelles),有小火車直接連接布魯塞爾市中心火車站/北站及布魯塞爾南站;另外的一個飛機場沙勒羅瓦-布魯塞爾南機場(charles le roi),距離布魯塞爾較遠。布魯塞爾以外尚有安特衛普國際機場和列日機場。

從別的國家到達比利時特別是布魯塞爾的方式很多,相對便捷的方式在歐洲範圍內坐火車,從歐洲之外的國家到達比利時坐飛機。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是全國鐵路的中心樞紐,具有眾多國際鐵路線路,如連接 布魯塞爾-巴黎-科隆-阿姆斯特丹的「大力士」火車(thalys ),連接布魯塞爾-倫敦聖潘可拉斯站-巴黎的歐洲之星等等。

標槍女神高速列車
圖片取自thalys官網

Thalys標槍女神高速列車(Thalys,亦譯作大力士高速列車、西北高速列車)是由布魯塞爾-巴黎的HSL 1線發展而來的一條高速鐵路網。它由荷蘭鐵路、比利時國家鐵路、法國國營鐵路公司和德國鐵路共同開發。

標槍女神高速列車穿越歐洲的四個國家:法國、比利時、德國與荷蘭。標槍女神的主要目的地為巴黎、布魯塞爾、科隆、阿姆斯特丹、史基普國際機場、布魯日、安特衛普等地。在巴黎與布魯塞爾之間的行駛速度高達300公里/小時,車行時間為1小時22分鐘。每天從巴黎到布魯塞爾有高達25次的發車數。巴黎-阿姆斯特丹每日發車可達到8次,車行時間為4小時13分鐘;巴黎-科隆的發車為每日6次,車行時間為3小時50分鐘。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的車行時間僅為2小時44分鐘。

在布魯塞爾和巴黎之間只有一條非Thalys的鐵路線,即夜車線。Thalys的票價結構很像航空票:提前越早時間訂票且所訂的票在改退簽方面有嚴格限制則票價越低,反之越晚訂的票且出票規則較靈活的票其票價也較貴。在荷蘭,人們只能從幾個大站乘坐Thalys(阿姆斯特丹、史基普機場、海牙和鹿特丹)。在巴黎北站和布魯塞爾南站,人們不僅可以乘坐標槍女神火車,還可以轉乘坐其它火車遊玩別的歐洲國家,如通往倫敦的歐洲之星。

Thalys屬於TGV家族,可以在不同的鐵路電壓下行駛。目前共有10列Thalys PBA火車,從TGV鐵路網出發,通行於布魯塞爾、巴黎和阿姆斯特丹之間。PBA列車可以在1500伏特直流電壓(荷蘭和法國(南部分地區)),3000伏特直流電壓(比利時)和25千伏交流電壓50Hz(HSL和法國北部)下行駛。

另有17種PBKA火車還可以在德國的15千伏交流電壓,16.7Hz下運行,並且也被用於巴黎-布魯塞爾-科隆這條線的交通。原有計劃延長在德國的服務至法蘭克福,但由於15千伏交流電壓的輸入不夠供應列車達至營運最高速度,該計劃已取消。魯汶和列日之間的火車則使用新的HSL 2線。

●比利時國鐵時刻表與訂票:http://www.belgianrail.be
●比利時Thalys 標槍女神高速列車時刻表與訂票:https://www.thalys.com
●比利時歐洲之星時刻表與訂票:http://www.eurostar.com
●歐洲國鐵時刻表與訂票:http://www.bahn.com

                 
 
  首都大區 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第一城牆 布魯塞爾第二城牆 藝術山
      五十周年紀念公園 五十周年紀念博物館 人類激情之廟
      烈士廣場 布魯塞爾大廣場 皇家廣場
      聖心聖殿 薩布隆聖母教堂 小堂教堂
      歐洲大猶太會堂 博杜安國王體育場 塔塞爾公館
      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 德蓮小堂
      柯登堡聖雅格伯教堂 Nemo 33
      聖若望聖斯德望小兄弟會教堂 范·艾特菲爾德公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原子球塔
      皇家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布魯塞爾司法宮
      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 布魯塞爾市政廳 拉肯王家城堡
      皇家鑄幣局劇院 斯托克雷特宮 皇家公園劇院
      奧塔博物館 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 馬格里特博物館
      布魯塞爾大清真寺 布魯塞爾地鐵 尿尿小童
      布魯塞爾公園    
  佛萊明大區 布魯日 聖救主主教座堂 聖多納廷主教座堂 聖母教堂
      聖瓦卜爾加教堂 聖血聖殿 耶路撒冷教堂
      聖多納廷教長樓 天主教布魯日教區 市集廣場
      布魯日市政廳 布魯日鐘樓 愛之湖
      布魯日歷史中心 城堡廣場 格羅寧格博物館
  安特衛普省 安特衛普 梅赫倫 皮爾斯 聖卡特萊娜-瓦弗爾
  弗拉芒-布拉班特省 胡伊埃拉爾特 魯汶 林特爾 聖彼得斯-萊烏
    特爾菲倫 斯赫爾彭赫綱爾 齊克姆 蒂嫩 韋梅爾
    扎芬特姆 祖時萊厄夫    
  瓦隆-布拉班特省 博弗尚 布賴恩拉勒 布賴恩勒沙托 格雷-杜瓦索
    海萊西恩 安庫爾 伊特爾 若杜瓦涅
    拉於爾普 拉恩 尼韋爾 奧爾普-若什
    奧蒂尼-新魯汶 佩爾韋 勒貝克 滑鐵盧
    蒂比茲 瓦蘭    
  埃諾省 蒙斯 埃諾大學    
    希邁 沙勒羅瓦 萊西恩 圖爾奈
    杜爾      

更多....
  布魯塞爾大廣場     塔塞爾公館  
  范·艾特菲爾德公館   斯托克雷特宮  
  奧塔博物館     布魯日歷史中心  




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法語:Bruxelles;荷蘭語:Brussel)是比利時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位於布魯塞爾首都區的布魯塞爾市。 在不同的語境中,布魯塞爾有著不同的外延。她可能代表布魯塞爾市(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首都區中最大的地方自治體及首府。

more...



藝術山
Kunstberg(荷蘭文,[ˈkʏnz(d)bɛrx])或 Mont des Arts (法文,[ˌmɔ̃ dɛ ˈzaʀ]),意為藝術山("hill/mountain of the arts"),是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心的歷史名勝。

more...



五十周年紀念公園
五十周年紀念公園(荷蘭語:Jubelpark即"Jubilee Park"銀禧公園,五十周年紀念公園)(法語:Parc du Cinquantenaire即"Park of the Fiftieth"五十周年公園,讀音為/paʀk dy sɛ̃kɑ̃tnɛʀ/)是一個大型城市公園(30 公頃),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區最東部。

more...



五十周年紀念博物館
五十周年紀念博物館(Cinquantenaire Museum或Jubilee Park Museum)坐落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五十周年紀念公園內。它是皇家藝術與歷史博物館(Royal Museums for Art and History)的一部分,後者是比利時聯邦科學政策辦公室(Belgian Federal Science Policy Office,BELSPO)的比利時聯邦機構。

more...



人類激情之廟
人類激情之廟是新藝術運動風格的pavilion,採用了希臘神廟(Greek temple)造型,由維克多·奧塔於1896年建於布魯塞爾五十周年紀念公園內。儘管表面上是古典式的,但該建築仍是年輕的維克多·奧塔邁向新藝術運動的第一步。它原本被設計為一個由Jef Lambeaux創作的巨大的大理石浮雕《人類激情》("Human Passions")的展櫥。但在完工之後,該建築幾乎一直處於永久性關閉狀態。

more...



烈士廣場
烈士廣場(法語:Place des Martyrs)是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個廣場,位於「Marais-Jacqmain」區。烈士廣場是為了紀念比利時獨立犧牲的人民。

more...



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魯塞爾大廣場(英語:Grand Place,法語:Grand Place,荷蘭語:Grote Markt),是西歐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的中心廣場;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布魯塞爾大廣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大廣場的翻譯來自法語,而在荷蘭語中,應該翻譯成大市場。

more...



皇家廣場
皇家廣場(法語:Place Royale荷蘭語:Koningsplein)是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柯登堡(Coudenberg)的著名廣場。該廣場原址為柯登堡山,7個世紀以來,該處先後建有城堡,柯登堡古代宮殿,布拉班特公爵城堡等。它是俯瞰諧納河(Senne)的最高的山之一。

more...



聖心聖殿
聖心國家聖殿是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座羅馬天主教乙級宗座聖殿(Minor Basilica)和堂區聖堂(parish church)。該教堂自巴黎聖心聖殿汲取了靈感,是獻給聖心的教堂。1905年,值慶祝比利時獨立75周年之際,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為這座教堂舉行了奠基典禮。建造工程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的耽延,直到1969年才完成。該教堂屬於天主教梅赫倫-布魯塞爾總教區,是全世界面積第6大的天主教堂。

more...



薩布隆聖母教堂
薩布隆聖母教堂亦稱聖母得勝堂是一座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薩布隆(Sablon)地區邊緣的教堂,俯視著大、小薩布隆廣場。 薩布隆地區如今是布魯塞爾獨家的古董店聚集區,有眾多商店、畫廊、咖啡館和餐館。該座哥德式建築,包括一尊14世紀的聖母像——這是該堂得名的原因,是圖爾與塔克西斯(Tour et Taxis)——16世紀比利時和奧地利之間郵政的發展者——的墓葬小聖堂之所在。

more...



小堂教堂
小堂教堂是一座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馬若蘭(Marollen/Marolles)地區的天主教教堂。 一件1134年由勒芬的戈德弗雷一世(Godfrey I of Leuven)簽署的特許狀證明該地有一座小堂(chapel)。通過該文件,他捐贈了其所建的一個「extra oppidum Bruxelli」(布魯塞爾城外,即布魯塞爾防禦工事以外)的小堂給居於本城的康布雷教區的隱修士們。

more...



歐洲大猶太會堂
歐洲大猶太會堂,過去稱為「布魯塞爾大猶太會堂」,是比利時布魯塞爾主要的猶太會堂,於2008年作為焦點被獻給歐洲猶太人。 該建築於1875年被建築師Desire De Keyser設計為羅馬式-拜占庭式,並於1878年建成。

more...



博杜安國王體育場
博杜安國王體育場,原名海塞爾體育場或海塞爾球場,是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主要體育場,以比利時國王博杜安一世命名。 海塞爾球場落成於1930年8月23日,由利奧波德三世主持開幕,可容納7萬名觀眾,是比利時為迎接1935年世界博覽會而建造的主體建築之一。球場原只有草坪,後加裝了木質跑道。

more...



塔塞爾公館
塔塞爾公館是由維克多·奧塔為比利時科學家和教授埃米爾·塔塞爾(Emile Tassel)於1893-1894之間在布魯塞爾興建的城市住宅。總的來說它被視為第一個真正的新藝術運動建築,因為其高度創新的規劃以及其從根本上打破了材料和裝潢的用法。與其他三座維克多·奧塔設計的城市住宅一起,它於2000年被列入了UNESCO世界遺產名錄

more...



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
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坐落於布魯塞爾的Treurenberg山上。1047年,蘭貝爾二世在該教堂創立了參議會(chapter),並組織了聖古都勒遺物的轉移,後者曾被放在聖熱里島(Saint Gaugericus Island)上的聖熱里教堂(Saint Gaugericus Church)里。該教堂的主保聖人——總領天使彌額爾和殉道者聖古都勒,也是布魯塞爾的主保聖人。

more...



德蓮小堂
德蓮小堂(法語:Chapelle de la Madeleine荷蘭語:Magdalenakapel)是一座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小聖堂,臨近布魯塞爾大廣場,最初為13世紀Frères Saccites會的一部分。該會於該世紀末解散,該修院便為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所有,改建為一所醫院。

more...



柯登堡聖雅格伯教堂
柯登堡聖雅格伯教堂(法語:Église Saint-Jacques-sur-Coudenberg)建於1776-1787年,是環繞布魯塞爾皇家廣場的9座新古典主義建築之一。柯登堡(Coudenberg)具有天主教禮拜的悠久歷史。

more...



Nemo 33
Nemo 33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是世界最深的游泳池,深達33米(108英尺)。它含2.5萬公升保持在30℃(86 ° F)無氯、高過濾的泉水,和幾個10米(33英尺)深度的水下洞穴。水下有許多窗戶,讓泳客在不同的深度看到泳池的外面。此泳池是由比利時的潛水專家John Beernaerts設計,可作為多用途潛水教學、娛樂和電影製作設施。

more...



聖若望聖斯德望小兄弟會教堂
聖若望聖斯德望小兄弟會教堂(法語:Église Saints-Jean-et-Étienne-aux-Minimes),位於布魯塞爾歷史中心,臨近布魯塞爾司法宮,原屬小兄弟會(方濟各會),是18世紀新古典主義建築。所在地屬馬洛雷斯(Marolles)。

more...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
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或簡稱皇家軍事博物館(英語:Royal Military Museum,RRM)是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五十周年紀念公園的歷史綜合樓最北部兩廳的博物館。 1875年,比利時建築師Gédéon Bordiau建議在公民衛隊(法語:Garde civique)的古練兵場上建房。

more...



原子球塔
原子球塔(Atomium)是為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而建的金屬結構的紀念性建築物,André Waterkeyn設計,高102米,包括9個直徑18米的球體,與連接圓球的鋼管構成相當於放大1650億倍的α鐵的正方體晶體結構。目前(2008年)三個球體向遊客開放,頂部的球體提供觀察布魯塞爾全景的觀景地。

more...



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
皇家藝術與歷史博物館(Royal Museums of Art and History) (荷蘭文: Koninklijke Musea voor Kunst en Geschiedenis, 法文:Musées royaux d'Art et d'Histoire)是布魯塞爾的一組博物館。它是比利時聯邦科學政策辦公室的比利時聯邦機構的一部分。

more...



布魯塞爾司法宮
布魯塞爾司法宮是比利時最重要的法院建築,也是布魯塞爾的知名地標。它建於1866年-1883年,屬折衷主義(Eclecticism in art),建築師是約瑟夫·波拉爾(Joseph Poelaert)。建築,地皮以及裝潢的總造價約合4千5百萬比利時法郎。據信它是19世紀所建的最大的世俗建築。

more...



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
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於1801年由拿破崙詔令建立於比利時布魯塞爾。2000年9月22日,BSE與巴黎證券交易所,里斯本證券交易所以及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合併,建立泛歐交易所,即首個泛歐洲的股票和金融衍生工具,以及所有產品的一般交易與結算的交易所,並更名為「布魯塞爾泛歐交易所」(Euronext Brussels)。

more...



布魯塞爾市政廳
布魯塞爾市政廳(法語:Hôtel de Ville, 荷蘭文:Stadhuis (幫助·關於))是布魯塞爾市市政廳,乃始建於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坐落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中間。

more...



拉肯王家城堡
拉肯王家城堡(Royal Castle of Laken)是比利時國王的官邸。

more...



皇家鑄幣局劇院
皇家鑄幣局劇院是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一座劇院。 皇家鑄幣局劇院現在是比利時的國家歌劇院,是一個聯邦機構。它的名字來自於它今天所在的建築物,這裡過去曾經是皇家鑄幣局。 皇家鑄幣局劇院 作為比利時的領先歌劇院,它是比利時少數獲得聯邦政府資助的文化設施。比利時的其它歌劇院都是地區政府資助的。

more...



斯托克雷特宮
斯托克雷特宮(法語:Palais Stoclet;荷蘭語:Stocletpaleis),又稱斯托克雷特住宅(英語:Stoclet House),是一座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郊區的私人宅邸,由當時著名建築師約瑟夫·霍夫曼受銀行家、藝術收藏家阿道夫·斯托克雷特委託建造。[1]該建築被視爲霍夫曼的傑作,是20世紀最具有藝術氣質、最豪華的私人住宅之一。

more...



皇家公園劇院
皇家公園劇院(法語:Théâtre royal du Parc 荷蘭語:Parktheater)是位於布魯塞爾Rue de la Loi3號的劇院,在正對比利時聯邦議會(Belgian Federal Parliament)的布魯塞爾公園邊上。離它最近的布魯塞爾地鐵站是 Arts-Loi/Kunst-Wet地鐵站和Park地鐵站。

more...



奧塔博物館
奧塔博物館是一座為展示比利時新藝術運動建築師維克多·奧塔及其時代而建的博物館。該館坐落於布魯塞爾聖吉爾的奧塔故居與工作室(1898年)內。在壯觀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建築內部,是永久性的由奧塔與其同時代者設計的傢具、用具與藝術品,以及與他生平和時代相關的文件的展陳。該博物館也組織關於奧塔及其藝術的臨時展覽。該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more...



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
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Belgian Centre for Comic Strip Art)(荷蘭語:Belgisch Centrum voor het Beeldverhaal, 法語:Centre belge de la Bande dessinée) 編年記錄比利時漫畫的歷史。該中心坐落在布魯塞爾商業街區的一座原百貨商店(沃奎茲商店Magasins Waucquez)樓內,以法文,荷蘭文和英文展出漫畫作品。

more...



馬格里特博物館
馬格里特博物館(Musée Magritte Museum,縮寫MMM)是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廣場的一家美術類博物館,以展出畫家勒內·馬格里特的作品等為主。本館即以其名字命名。

more...



布魯塞爾大清真寺
布魯塞爾大清真寺(法語:Grande mosquée de Bruxelles,荷蘭語:Grote Moskee van Brussel,英語:Great Mosque of Brussels)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最古老的清真寺,坐落於五十周年紀念公園的西北角。它也是比利時伊斯蘭與文化中心(英語:Islamic and Cultural Centre of Belgium)的所在地。

more...



布魯塞爾地鐵
布魯塞爾地鐵 (法語:Métro de Bruxelles,荷蘭語:Brusselse metro)是一個服務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地鐵系統,有四條線(有一部分共線)共計49.9km,59個站。

more...



尿尿小童
尿尿小童(Manneken Pis,又譯為撒尿小童像、小于連或小于廉)是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市標。這座聞名於世的小男孩銅像是一座落於市中心步行區的小孩子像及噴水池。這個五歲小孩身材的雕像不大(身高約53公分),但有將近四百年的歷史。

more...



布魯塞爾公園
布魯塞爾公園,是布魯塞爾室內最大的公園。周圍有布魯塞爾王宮,比利時議會(Belgian parliament),以及美國大使館。夏天,免費派對周末在公園中心舉行。其邊上還有皇家公園劇院。可乘布魯塞爾地鐵line 1A/1B至Park地鐵站(Park metro station)下車抵達。

more...



布魯日
布魯日(英語:Bruges;荷蘭語:Brugge;法語:Bruges)位於比利時西北部,是西法蘭德斯省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人口117,224(2006年)。在歐洲也被譽為「北方的威尼斯」。

more...



聖救主主教座堂
聖救主主教座堂是天主教布魯日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比利時的布魯日。 聖救主主教座堂在歷史上進行了修改和翻修。這座教堂建立於10世紀,原本只是普通的本堂區聖堂,到19世紀才獲得主教座堂的地位。早期的主教座堂是位於最中心的聖多納廷主教座堂,位於市政廳對面,在18世紀末,法國人佔領了布魯日,廢除了主教並拆毀主教座堂。

more...



聖多納廷主教座堂
聖多納廷主教座堂(荷蘭語:Sint-Donaaskathedraal)曾是一座羅馬天主教主教座堂,位於比利時布魯日的主要廣場城堡廣場[1][2][3],曾是布魯日最大的教堂。主教座堂被毀於1799年[1]法國大革命期間,天主教布魯日教區解散。

more...



聖母教堂
聖母教堂 (荷蘭語:Onze-Lieve-Vrouwekerk)是比利時布魯日的一座教堂,主要建於13、14和15世紀。 其鐘樓高122米,是該市最高建築、世界第二高磚砌塔樓(最高的是德國蘭茨胡特的聖馬丁教堂)。

more...



聖瓦卜爾加教堂
聖瓦卜爾加教堂(Sint-Walburgakerk)是比利時城市布魯日的一座巴洛克教堂。這座本堂區聖堂從前曾是耶穌會教堂。 該教堂的所在地原是聖瓦卜爾加於745年從韋塞克斯前往圖林根途中所建的小堂。在1619年-1643年由耶穌會建成了目前的教堂。

more...



聖血聖殿
聖血聖殿是一座羅馬天主教的宗座聖殿,位於比利時城市布魯日。最初興建於12世紀,作為弗蘭德伯爵宮殿的小堂,這座教堂收藏有亞利馬太的若瑟收集的聖血遺物,由弗蘭德伯爵阿爾薩斯的蒂耶德里克從聖地帶回。興建於1134年到1157年,1923年升格為次級宗座聖殿。

more...



耶路撒冷教堂
耶路撒冷教堂(荷蘭語:Jeruzalemkerk)位於比利時布魯日,由13世紀從熱那亞遷來弗蘭德的歐庇修斯·阿多內斯(Opicius Adornes)的後裔建於15世紀上半葉。

more...



聖多納廷教長樓
聖多納廷教長樓(Sint-Donaasproosdij)是一座巴洛克建築,位於布魯日的城堡廣場。 目前的建築建於1665年,由安特衛普建築師 Cornelis Verhouven 建造,是典型的反宗教改革的巴洛克建築。門上裝飾有希臘眾神真理,慈善和正義。

more...



天主教布魯日教區
天主教布魯日教區(拉丁語:Dioecesis Brugensis、荷蘭語:Bisdom Brugge)是羅馬天主教在比利時的一個教教區,屬梅赫倫-布魯塞爾總教區。

more...



市集廣場
市集廣場(Markt)位於比利時布魯日舊城的中心,佔地約1公頃。廣場周圍的歷史亮點包括南側12世紀的鐘樓,和省宮(Provincial Hof)(原來是 水廳Waterhall,在1787年被拆除,代之以一座古典主義建築,自1850年起充作省政府宮,1878年大火後,於1887年重建為新哥德式風格)。

more...



布魯日市政廳
布魯日市政廳(Stadhuis van Brugge)是比利時西佛蘭德布魯日的市政廳。這是低地國家最古老的市政廳之一。 布魯日市政廳位於城堡廣場,始建於1376年,1421年完成。晚期哥德式風格,長方形平面,帶有角樓。令人印象深刻的豐富的設計,反映了14世紀布魯日的經濟繁榮。

more...



布魯日鐘樓
布魯日鐘樓(Belfort)是比利時布魯日歷史中心的一座中世紀鐘樓,也是該市最突出的標誌[1]。布魯日鐘樓過去用來收藏珍寶和市政檔案,以及用來觀測火情及其他危險狀況。一條狹窄陡峭的,366級台階,通往83米高的頂部(大約向東傾斜1米)。

more...



愛之湖
愛之湖(荷蘭語:Minnewater)是比利時城市布魯日中心南部的狹長湖泊,直到20世紀初長期用作漂白,1969年之前曾有一個哥德復興式城堡,城堡拆除後,門樓和園林被保留下來。1974年8月9日市議會通過決議,將城市擁有的1.55公頃土地開闢為公園。1977年開工,到1979年建成愛之湖公園(Minnewaterpark)。

more...



布魯日歷史中心
布魯日歷史中心是典型的中世紀古城,保存著大量數世紀前的建築。早期哥德式建築已經成為城市特色的一個部分。作為以前歐洲的重要貿易中心和文化中心,布魯日和世界上其他地方有文化上的聯繫,比如布魯日與佛萊明原始繪畫流派(Flemish Primitives)有著密切的關係。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more...



格羅寧格博物館
該館藏有六個世紀以來的弗拉芒和比利時油畫,包括自揚·范·艾克(Jan van Eyck)至馬塞爾·布羅塔爾斯(Marcel Broodthaers)的名作。該館藏品中的亮點是「弗拉芒原始派」(Flemish Primitives)藝術作品,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大師們的作品,18至19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及現實主義時期的油畫作品,。

more...



安特衛普
安特衛普(英語:Antwerp;荷蘭語:Antwerpen;法語:Anvers)是比利時最重要的商業中心、港口城市和法蘭德斯地區的首府。它有472,071 居民(2008年1月),市區面積204.51平方公里,是比利時第二大城市。都市區面積1449平方公里,人口1,190,769人(2008年1月)。

more...



梅赫倫
梅赫倫(荷蘭語:Mechelen; 法語:Malines;德語:Mecheln),也譯做馬林,是比利時弗拉芒區安特衛普省的一座城市和省的次級行政區,該行政區包括梅赫倫市以及其周邊的部分地區。梅赫倫人口80,176人(2008年),面積65.19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201人每平方公里。梅赫倫位於布魯塞爾東北約22公里處。

more...



皮爾斯
皮爾斯(荷蘭語:Puurs)是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省部的一座市鎮,屬於佛蘭德,由五個區域組成,面積33.41平方公里。2006年1月1日其總人口為16,029人。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80人。

more...



聖卡特萊娜-瓦弗爾
聖卡特萊娜-瓦弗爾(荷蘭語:Sint-Katelijne-Waver, 法語:Wavre-Sainte-Catherine)是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19,577人(2006年)。

more...



胡伊埃拉爾特
胡伊埃拉爾特(荷蘭語:Hoeilaart)是位於比利時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10,074人(2006年)。

more...



魯汶
魯汶(荷蘭語:Leuven,又譯勒芬)或譯盧萬(法語:Louvain)是比利時第九大城市,靠近首都布魯塞爾,位於弗拉芒大區。 魯汶於公元891年首次被記載(Loven),該年東法蘭克國王阿努爾夫(Arnulf of Carinthia)在此大敗維京軍隊(參見:魯汶戰役)。根據城市傳說,市旗的紅-白-紅相間之色即表現了這場戰役後在代勒河(Dijle)畔血染大地之景。

more...



林特爾
林特爾(荷蘭語:Linter)是位於比利時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於1977年由7個村莊(Drieslinter, Neerlinter, Orsmaal-Gussenhoven, Wommersom, Overhespen, Melkwezer和Neerhespen)融合而成,人口7,037人(2006年)。

more...



聖彼得斯-萊烏
聖彼得斯-萊烏(荷蘭語:Sint-Pieters-Leeuw, 法語:Leeuw-Saint-Pierre)是位於比利時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30,846人(2006年)。

more...



特爾菲倫
特爾菲倫(荷蘭語:Tervuren, 法語:Tervueren)是位於比利時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0,636人(2006年)。

more...



斯赫爾彭赫綱爾-齊克姆
斯赫爾彭赫綱爾-齊克姆(荷蘭語:Scherpenheuvel-Zichem, 法語:Montaigu-Zichem)是位於比利時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2,064人(2006年)。

more...



蒂嫩
蒂嫩(荷蘭語:Tienen, 法語:Tirlemont)是位於比利時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31,835人(2006年)。

more...



韋梅爾
韋梅爾(荷蘭語:Wemmel)是位於比利時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14,774人(2006年)。

more...



扎芬特姆
扎芬特姆(荷蘭語:Zaventem)是位於比利時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8,651人(2006年)。

more...



祖時萊厄夫
祖時萊厄夫(荷蘭語:Zoutleeuw, 法語:Léau)是位於比利時佛羅明-布拉奔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7,947人(2006年)。

more...



博弗尚
博弗尚(法語:Beauvechain, 荷蘭語:Bevekom)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6,529人(2006年)。

more...



布賴恩拉勒
布賴恩拉勒(法語:Braine-l'Alleud, 荷蘭語:Eigenbrakel)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37,197人(2006年)。

more...



布賴恩勒沙托
布賴恩勒沙托(法語:Braine-le-Château, 荷蘭語:Kasteelbrakel)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9,446人(2006年)。

more...



格雷-杜瓦索
格雷-杜瓦索(法語:Grez-Doiceau, 荷蘭語:Graven)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10,926人(2006年)。

more...



海萊西恩
海萊西恩(法語:Hélécine, 荷蘭語:Heilissem)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3,068人(2006年)。

more...



安庫爾
安庫爾(法語:Incourt)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4,585人(2006年)。

more...



伊特爾
伊特爾(法語:Ittre, 荷蘭語:Itter)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6,064人(2006年)。

more...



若杜瓦涅
若杜瓦涅(法語:Jodoigne, 荷蘭語:Geldenaken)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12,440人(2006年)。

more...



拉於爾普
拉於爾普(法語:La Hulpe, 荷蘭語:Terhulpen)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7,224人(2006年)。

more...



拉恩
拉恩(法語:Lasne)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13,939人(2006年)。

more...



尼韋爾
尼韋爾(法語:Nivelles, 荷蘭語:Nijvel)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4,290人(2006年)。 從公元前4000年開始今天的尼韋爾附近的地方逐漸被最初的居民轉換為一個農業地區。1世紀隨著古羅馬的入侵當地大部分原始的文化被摧毀了。羅馬建築如別墅則在3世紀日耳曼人入侵的過程中被消滅。

more...



奧爾普-若什
奧爾普-若什(法語:Orp-Jauche)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7,871人(2006年)。

more...



奧蒂尼-新魯汶
奧蒂尼-新魯汶或'奧蒂尼-盧凡拉納夫(法語:Ottignies-Louvain-la-Neuve)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9,521人(2006年)。

more...



佩爾韋
佩爾韋(法語:Perwez, 荷蘭語:Perwijs)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7,487人(2006年)。

more...



勒貝克
勒貝克(法語:Rebecq)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10,241人(2006年)。

more...



滑鐵盧
滑鐵盧(法語:Waterloo)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9,315人(2006年)。

more...



蒂比茲
蒂比茲(法語:Tubize, 荷蘭語:Tubeke)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22,335人(2006年)。

more...



瓦蘭
瓦蘭(法語:Walhain)是位於比利時瓦隆-布拉班特省部的一座城市,人口6,038人(2006年)。

more...



蒙斯
蒙斯 (法語:Mons, 荷蘭語:Bergen)比利時埃諾省首府,人口92,008 (2010年)。

more...



埃諾大學
蒙斯-埃諾大學(法語:Université de Mons-Hainaut,簡稱 UMH)是位於比利時瓦隆蒙斯的比利時法語社群的一所大學。官方語言是法語。自2009年1月1日起蒙斯-埃諾大學和蒙斯理工科學大學合併,成立了蒙斯大學。

more...



希邁
希邁 (法語:Chimay)比利時埃諾省一市鎮,人口9,774 (2006年)。

more...



沙勒羅瓦
沙勒羅瓦(法語:Charleroi)是位於比利時北部埃諾省的一座城市,人口201,300(2006年)。

more...



萊西恩
萊西恩 (法語:Lessines,荷蘭語:Lessen) 是比利時的自治市,位於比利時西南部埃諾省,2004年1月1日時統計人口約有17655人,其中有8595位男性,9161位女性,萊西納市的面積約有72.29平方公里,居住比例為一平方公里有244位居民。

more...



圖爾奈
圖爾奈(法語:Tournai) )位於比利時埃諾省斯海爾德河畔,距離布魯塞爾85公里,居民主要講法語。其中大教堂和鐘樓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小城中還可以發現中世紀所建的石橋「pont des trous"。歷史上,圖爾奈還曾是法國的首都。

more...



杜爾
杜爾(Dour)是比利時瓦隆大區埃諾省蒙斯區的一個市鎮,人口超過16,000人,市鎮面積為33.32平方公里。

more...
 

比利時 是美食王國,在歐洲久負盛名,以各式海鮮貝類最著名。其盛產的貽貝,肥大口味佳,在各種的烹調方式中以白酒蒸貝最能品嘗其鮮美原味。比利時菜有好多種,在 法蘭德斯可以捕獲到四十多種魚類。北海灰蝦配番茄是一道一直被眾多外國人傾慕的法蘭德斯特有的美味佳餚。鰈,一種肉質堅硬的扁平狀魚也深受歡迎。

以白酒熟煮的淡菜,鮮美多汁,薯條炸得恰到好處,還有超過350種的啤酒,其中以lambic及Trappist最著名。
來比利時還一定要品嘗法蘭德斯式的蘆笙、布拉邦得式野雞、根特的雞湯、比利的乾酪屑和烤苣菜深受人們喜愛。雪維菜燉膳魚、阿登高地的梅醬兔肉、野味和越橘。

喜歡吃甜品的人可以品嘗很多種蛋糕、蛋奶烘餅及具有比利時獨特口味的巧克力(約400種),巧克力以杏仁口味為代 表。不少菜烹調時加入啤酒。啤酒是比利時修道院裏發明的飲料。現在有300多類,五顏六色,使人大開胃口。比利時人喜歡品嘗啤酒時加一塊乾酪(比利時乾酪 有85種)。

比利時最著名的是淡菜配薯條。淡菜是一種黑殼的海貝也叫貽貝、青口或海虹,比利時人通常用芹菜葡萄酒清煮,配以油炸的薯條。比利時的啤酒品種最多,有各種不同的口味值得嘗嘗。

白葡萄酒羹;貽貝堪稱比利時的名吃。是把芹菜、菠菜等炒了之後,加入貽貝一起蒸。是最大眾化的烹調方法。吃它的時 候,加上一杯酒,很能勾起人的豪情壯志。其花樣變化很多,有番茄醬、白調味醬等種類。配才能一般是剛炸好的弗裏茲。不用叉子,而用貝殼夾著吃,是地道的 比利時吃法。

比利時的酒,比利時人大多喝的是啤酒,但是還有熱尼耶弗爾,是通過蒸餾發酵的麥芽 而製成的燒酒,以前是通過蒸餾熱尼耶弗爾漿果而製成的。是比利時的杜松子酒。


 
旅遊購物英文
兩人以上報名旅遊可享優惠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