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旅遊
 
印度介紹
  比利時印度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大英國協的會員國之一。

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3,287,590(包含全部有爭議的領土)或3,201,446(包含有爭議並實際控制的領土)平方公里[3],居世界第七位。印度和中國、巴基斯坦有領土爭端,印度宣稱藏南地區是印度領土,並實際控制該地區,即阿魯納恰爾邦;按印度官方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因為現在被巴基斯坦控制的、與阿富汗相連的克什米爾北部地區也被印度政府認為是印度的領土;另外,印度宣稱中國所控制的阿克塞欽地區為其領土。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截止2011年擁有人口12.1億,僅次於中國,佔接近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與中國並列為世界上人口超越10億的國家。印度民族和種族眾多,號稱「民族博物館」,其中印度斯坦族佔印度總人口的大約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的語言,僅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就有22種之多,其中印地語被定為國語,英語在印度非常流行,特別是在南印,地位甚至高於印地語。另外,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世界4個主要的宗教──佛教、印度教、耆那教和錫克教都源於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近年來,其穆斯林人口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三(前兩名分別為印尼與巴基斯坦)。

印度文明興起在西元前2500年,是從印度河流域開始發跡的,所以取國名為印度。其北邊隔著喜瑪拉雅山與不丹、尼泊爾、中國西藏為鄰;西北是巴基斯坦,東北接孟加拉、緬甸。印度除了歷史悠久,幅員也廣闊,面積有台灣91倍大,而且地理環境複雜多變,富含各種地形地貌,氣候變化多端,人種複雜、人口密度也高。

它是由22個省所構成的聯邦國家,人口密度最高處是恆河[Ganga]與亞木納河[Yamuna]兩大聖河交會處的北方邦,由於人口出生率極高,14歲以下的孩童佔全國人口3分之1,這是印度貧窮的原因之一。雖然也有免費義務教育,但多數貧困家庭的小孩還是無法就學,必須幫父母負擔家計。

印度由於貧窮、落後,其外表給人的感覺是髒亂無秩序的,但印度人雖因貧窮而顯現有些貪婪,但其民族性卻是團結、和諧的(除了克什米爾傾向回教的巴基斯坦),他們對宗教的虔誠,以及對這塊土地的愛與對國家的忠心,都是令人佩服的。

國土面積:3,287,590平方公里(世界第7名)
首都:
新德里
維基百科:印度
印度官方旅遊局:印度旅遊局
印度中文旅遊局:印度旅遊局

●印度歷史: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5%BA%A6%E5%8E%86%E5%8F%B2


印度節日
 
日期 中文名稱 說明
1月1日 元旦  
1月26日 國慶日  
2-3月 濕婆神節  
2-3月 色彩節 月圓之日舉行
3-4月 拉瑪節   
3-4月 馬哈維那節  
3月中旬 豐收節  
3/21-4/25 復活節   
4-5月 佛誕節 4、5月間的月圓日
4月 宰牲節  
7月底-9月初 昆梅拉節  
8月 繫繩保護節  
8月15日 獨立節  
9月 十勝節  
10-11月 點燈節 印曆8月見不到月亮之後的第15天
10月14日 甘地冥誕  
10月下旬 杜嘉菩薩 佛典節  
                 
  凱尼斯旅行社 世界各國旅遊資訊 印度深度旅遊 Google關鍵字排名第一名 旅遊省錢小秘密 凱尼斯旅行社1000 vip特約商 玩家醉愛的凱尼斯 竹北旗艦店

印度google地圖
 
  印度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之一,至遲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就有古代印度人創造的文明,由於最早發現該文明遺址的地方位於現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所以這個文明也被稱為印度河文明或者哈拉帕文明。不過該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時候突然衰落,衰落的原因在考古界則莫衷一是。近代基因研究顯示印度人彼此的基因差異較小,可能是因為在古代遭逢過大天災使人口大幅減少的緣故。

公元前1500年左右,自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族群入侵印度北部的恆河流域並與當地人結合,創造了經典的吠陀文化。而這一文明相對於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而言晚了幾個世紀,故與之相對地,一般稱之為恆河文明。雅利安人入侵後,為了區別本地土著和雅利安人,種姓制度慢慢開始在印度盛行。

公元前3世紀中葉,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統一除南印度邁索爾地區以外的整個印度半島。但阿育王死後,孔雀王朝立刻分崩離析。此後印度就進入了一個分裂的時代。其中貴霜帝國和笈多王朝曾短暫統一過北印,各種宗教在這段時期開始興起,包括佛教和印度教;這個時期也是印度科學、藝術與文化的黃金時期。

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開始入侵印度,引進了伊斯蘭文化。11世紀開始,突厥人開始入侵北印,並建立了德里蘇丹國,不過德里蘇丹國的勢力逐漸衰微,無力控制龐大的印度北部,印度逐漸又進入了分裂的時代。

15世紀末,渡海而來的歐洲商人逐漸開始認識到印度的重要性,並積極在此開闢殖民地。德里蘇丹國瓦解後,同樣是來自中亞的突厥化的蒙古人在16世紀初建立了蒙兀兒帝國,並統一了幾乎整個印度半島,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但是,蒙兀兒帝國的統治同樣因地方的反抗和統治者的殘暴而迅速衰落,與此同時,強大的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西方殖民者卻蜂擁踏上印度這塊大陸,並為爭奪印度而發生激烈的衝突。1757年,蒙兀兒帝國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之間爆發了普拉西戰役,印度因戰敗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功掌握了印度全境的統治權,只餘少數地區由葡萄牙及法國統治。1857年,印度全境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反抗殘暴的英國殖民者,但很快被鎮壓。不過印度也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轉為由英國直接統治,成立印度政府,並結束了名義上還存在的蒙兀兒帝國。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佔整個印度面積的五分之二(有些省裡也有土邦)。總之,印度雖然是一個由英國統治的龐大殖民地帝國,可是,印度其實是分為英屬印度和土邦印度兩部分,造成了奇特的國中之國的現象。1877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帝國的皇帝,1911年,印度帝國的首都也由加爾各答遷往德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印度軍隊在英國軍隊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隨著印度現代化的緩慢深入,一部分印度上層知識分子意識到由英國統治帶來的巨大恥辱,民族主義逐漸開始流行,一些印度知識分子於1885年成立了印度國民大會黨該黨於1920年重組,由主張獨立的莫罕達斯·甘地獲得領導權,並開展了一系列謀求印度獨立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然而,英國殖民者利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矛盾製造分裂,使得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矛盾日益難以調和。之後,代表穆斯林利益的全印穆斯林聯盟(مسلم لیگ,簡稱穆盟)成立,穆罕默德·阿里·真納(محمد علی جناح)成為該黨領袖,印度的兩大教派逐漸失去了團結的可能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實力迅速衰落,由於民族主義國家思想的興起和印度人民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廣泛開展,遂准許印度獨立。但此時印度的穆斯林已經開始謀劃建立單獨的穆斯林國家——巴基斯坦,英國和甘地都無力改變印度社會已經分裂的現實,只得同意獨立後的印度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度在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實現獨立,但仍然留在英聯邦內,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佈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這塊亞洲次大陸最終被分成以印度教為主的「世俗」印度以及較小的伊斯蘭教國家巴基斯坦。

獨立後的印度面臨著一系列嚴重問題,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帶來的後遺症。獨立後第一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就由於克什米爾爭端而爆發軍事衝突。1950年代初,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執政,印度傾向於社會主義,並仿照蘇聯制定了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外交上奉行不結盟政策。1962年印中因領土問題暴發邊境戰爭。印巴分別在1947年、1965年和1971年爆發三次大規模戰爭,其中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大獲全勝,「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獨立,宣佈成立孟加拉國。1974年印度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而1998年的核試驗促使巴基斯坦也在同年進行了自己的核試驗。此後印度政治經濟緩慢發展,不過國內教派衝突頻仍,經濟發展嚴重滯後,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1990年代,印度領導人逐漸意識到印度經濟的落後,開始進行市場化改革,並取得初步成效,印度經濟慢慢步入快車道。然而受制於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瓶頸,印度的產業工人和工業發展緩慢,強大的工會和嚴格的勞工法也限制了外來投資。

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一直存在爭端,但是自2002年開始的雙邊會談和互信措施的建立正在減弱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在目前印度的經濟成就引人注目,然而也面臨了多項挑戰,例如嚴重的人口過剩、環境惡化、大量的貧窮人口以及印度國內的種族以及宗教衝突。印度的經濟在過去十年已經大幅度地擴大規模。

●印度歷史: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5%BA%A6%E5%8E%86%E5%8F%B2

  印度在赤道以北北緯8度4分和37度6分,東經68度7分和97度25分之間。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國,總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印度從北到南全長3,214公里,從東到西全長2,993公里,印度半島亦是南亞的主體。

印度地理是多樣的:從雪山山脈到沙漠,從平原到雨林,從丘陵到高原,風光應有盡有。印度囊括了位於印度板塊的印度次大陸的絕大部分,以及印度-澳洲板塊的偏北部分。印度擁有海岸線7000多公里,其中大多數位於亞洲南部半島,伸入印度洋。印度西南部與阿拉伯海接壤,東部和東南部與孟加拉灣接壤。

肥沃的印度恆河平原覆蓋了印度北部,中部和東部的絕大部分。而德干高原佔了印度南部的絕大部分。印度西部是塔爾沙漠,這是一個岩石和沙塵的混合沙漠。印度的東部和東北部邊境線涵蓋了喜馬拉雅山脈。由於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糾紛,印度的最高點存在爭議。按照印度的說法,其最高點(在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是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印度無爭議的最高點是幹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印度西北部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北部與中國大陸,不丹和尼泊爾接壤,東部與緬甸接壤,印度西孟加拉邦的東部是孟加拉國。印度南部是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島國。

  印度是一個聯邦共和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體制國家[8],多達7.14億選民,1000多個政黨參與國會選舉,包括7個全國性大黨、40個地區政黨,以及980個小黨,號稱全球最大規模的民主選舉。(2009年)

印度的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印度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行政權力主要控制在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其他內閣成員。印度的國會兩院制包括了上院聯邦院和下院人民院。部長會議對人民院負責。聯邦院議員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員由地方選舉產生,其餘12人由總統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選產生,其餘2人由總統任命。

印度有一部完善的規定議會民主政體的憲法,這是印度民主政治的標誌。經過多次修訂,這部憲法多達395條,1000多項具體條款,號稱「世界上最長的憲法」。印度憲法它聲明的印度聯盟是一個主權,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的共和國,保證其公民的正義,平等和自由,並努力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

印度共產黨(毛澤東主義)勢力範圍迅速擴展,現在全印度170多個地區受到影響,其中北起尼泊爾邊境,南至安德拉邦南部山區被稱為「紅色走廊」的勢力強大,活動頻繁,該黨試圖把這一地區建成一個革命聯合區域。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12],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在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但是,若以美元匯率評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13],和人口只有2000萬的澳大利亞相差無幾。過去20年間,印度年成長率為5.8%,並於2011年至2012年間達6.1%[14]。社會財富在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極度不平衡,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13]。於1991年以前,受社會主義經濟影響,經濟政策採行貿易保護主義,印度政府廣泛干預勞工及金融市場並監管商業活動,由於1991年國際收支危機,使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15],藉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16],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17][18],印度的經濟規模獲得了較快速度的增長。

印度有4.876億勞動人口,居世界第2位,其中50%從事農業或農業相關行業,28%從事服務業及相關產業;從事工業的佔18%。以佔GDP比例來看,農業佔GDP的18.1%,服務業和工業分別佔55.6%和26.3%。主要農作物包括大米,大麥,油菜籽,棉花,黃麻,茶葉,蔗糖和馬鈴薯[19]。主要工業包括軟體,汽車,水泥,化工,消費電子,食品加工,機械,採礦,石油,製藥,鋼鐵,運輸設備和紡織品[19]。於2006年,對外貿易佔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的24%,於1985年時,僅佔6%[17]。印度佔2008年全世界貿易額的1.68%[20]。於2011年,印度為世界第10大進口國及第19大出口國;印度主要出口品為石油製品、紡織品、珠寶、軟體、工程器材、化工製品及皮革[19];進口品則為原油、機械、寶石、肥料及化工製品[19]。於2001年至2011年間,石化製品及工程器材佔出口比重由14%成長至42%[21]。

過去數年間印度的經濟成長率達7.5%[17],過去十年的時薪也翻倍[22]。自1985年以來,已有4.31億印度人脫離貧窮[23]。根據全球競爭力報告,印度競爭力居世界第51位,其中在金融市場(第17位)、銀行部門(第24位)、創新(第39位)及經商(第44位)等方面表現較佳[24]。全球最大的15家資訊科技外包公司中,有7家位於印度,而企業對於外包國家的偏好度僅次於美國[25]。印度為第11大消費市場,於2030年將成為第5大消費市場[23]。印度通訊為世界成長最快的國家,於2010年至2011年間,增加了2.27億用戶[26];汽車工業成長速度居世界第2位,2009年-2010年成長了26%[27],汽車出口成長了36%[28]。印度發電裝機容量為250吉瓦(109瓦特),其中8%屬再生能源[29]。

雖然過去幾十年間印度經濟成長相當迅速,但仍持續面對社會經濟上的挑戰。印度為世界銀行定義日收入低於1.25美元貧窮線以下人口最多的國家[30],但貧窮人口的比例已由1985年的60%降低至2005年的42%[31]。有一半的孩童體重過輕[32],其中46%孩童營養不良[30],政府則推出午餐計畫(Midday Meal Scheme)以改善印度孩童的營養狀況[33]。自1991年以來,印度各邦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最富裕的邦其人均生產淨值於2007年時已達最窮者的3.2倍[34]。印度貪汙情形顯著增加,根據報告估計自獨立後的非法資金流通約4620億美元[35]。印度於1991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僅329美元,自經濟自由化後,2010年時已達1265美元,預計2016年時可達2110美元,但仍較其他亞洲開發中國家如印度尼西亞、伊朗、馬來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為低,且未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難以超過前述國家[36]。

近年來,印度政府大力投資本國教育。大批能說英語的人才投入外包行業(即是外國企業把客戶諮詢,電話答錄等等服務轉移到印度)。印度已經成為軟體業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術服務等等也即將成為全球重要出口國。印度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是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印度經濟以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印度外匯存底充足,匯率穩定,未來官方也將全面解除外匯管制,由市場決定幣值。印度製造業出口已經開始下滑,全國很多地區電力供應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語的人口,目前是21世紀全球最主要的資訊服務業生產國、電腦軟體出口國以及眾多軟體工程師的祖國。[37] 印度實行民主政治的同時,還並行著准社會主義,政府對私人經濟活動,外貿,外國資本直接投資等等嚴格控管。不過,1991年通過經濟改革,放鬆對外貿和外資的管制,逐漸開放國內市場。國有企業民營化和部分領域開放對私人以及外國投資的設限,至於相關的政治爭論將持續不斷。

  印度氣候屬熱帶雨季型,除北方山區嚴寒,終年積雪外,全年可分冬夏秋三季: 12 月至次年 2 月為冬季,氣溫攝氏約 5 度至 25 度; 3 月至 9 月為夏季,漫長酷熱,氣溫常在攝氏 35 至 48 度之間, 10 至 11 月為秋季,氣候怡人;每年 7 月至 9 月為季風季節,降雨較多,氣溫稍低。
時差:比台灣時間慢2小時30分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世界各國氣溫
http://www.worldweather.org

 
  印度 簽證:印度簽證單次 ( 觀光團體簽證 ) https://www.caneis.com.tw/link/info/ws_asia_info/2.html
(一)中華民國護照正本,護照第一頁上之持照人簽名處,須簽上自己的中文姓名。
( 須有返國日算起六個月以上的護照效期,護照 簽名處勿重覆簽名或塗改, 亦不接受鉛筆簽名 )
(二)照片1張 ( 三個月內之白底彩色照片,頭像尺寸5x5cm,不接受側照 )
(三)身份證正反面影本 ( 務必影本清楚 )
(四)基本資料(請下載表格):請提供公司名稱、地址、電話及住家地址及住家電話 ( 在學者請附學校名稱地址電話 )
(五)印度簽證表格 (請下載表格):此表格1 ~ 20 項內容可由旅行社代為填寫 ,但最左下方本人親筆簽名處,
必須簽上自己的中文姓名,且簽名筆跡必須和護照上簽名相符
(六)持外國護照者:附外僑居留證影本,父母名字
(若無外僑居留證需加收NTD200,且不可趕件),工作天2-4天
(七) 父母同意書(請下載表格)
  印度目前所使用的貨幣為 - 盧比。

●台灣銀行台幣兌換美金即時匯率
http://rate.bot.com.tw/Pages/Static/UIP003.zh-TW.htm

↑由左至右面額分別為;10 Paise、25 Paise、50 Paise、1 Rupee、2 Rupees、5 Rupees  
正面圖案皆鑄有印度的國徽 ( Coat of Arms )。

  印度的電壓是230伏特 50Hz (雙圓插頭)。

●世界各國電壓與插頭
http://www.yung-li.com.tw/tw/info/ww_specifications.htm

●世界各國電壓與插頭(含插頭照片樣本)
http://www.backpackers.com.tw/guide/index.php/世界各國電源插頭插座形式

  飛機
有印度安航空、捷達航空等數家航空可選擇。

火車
印度鐵路交通網遍佈全國,在印度搭乘火車旅行不但省時且方便,同時還能體驗有趣的火車經驗。

印度火車大致分成特快車(Super fast)、快車(Express)、普通車(Passenger)等三種,不過艙等的種類可就十分複雜。對於提供臥舖的車廂,其座位也分成兩排相對的上舖(UB)、中舖(MB)、下舖(LB),以及靠走道還有上舖(SU)與下舖(SL)多種選擇,選購火車票時可以要求座位。另外也可用包車的方式旅行。

●印度國鐵時刻表與訂票:http://www.indianrail.gov.in

  印度民族眾多,語言複雜,據有關資料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英語在印度很有影響。除憲法規定的18種語言為聯邦官方語言外,還規定英語為行政和司法用語。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
旅遊購物英文 玩家推薦的網站 玩家推薦的網站
  印度文化在世界上曾經產生過巨大影響,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鮮明而又強烈的宗教性、多樣性和包容性。印度是個宗教國家,歷史上曾先後產生並流行多種宗教,對其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等也擁有廣泛的信徒。多種宗教在印度的長期共存和印度人民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濃郁的宗教性。宗教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國家政治法律的制定,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以及各民族傳統的風俗習慣,也都是在宗教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宗教也融入印度的文化之中,其民族語言、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等等更是以宗教為中心。

在印度文化體系中不難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臘文化、伊斯蘭文化、波斯文化、英語文化和中國文化的 特點。形成印度文化多樣性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歷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此外,印度有數以百計的民族和眾多的部落,這些民族和部落都 有自己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斷吸收異族文化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起來的,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印度對所有的外來文化均採取相容並蓄的方式,所以,印度所有的不同類型的地域文化、語言文化和宗教文化裡,既或多或少地保留著各種不同的外來文化成分,又與外來文化融為一體。

                 
 

  印度 印度      
  ⊕西孟加拉邦 大吉嶺 老虎嶺 大吉嶺茶園  
    加爾各答 卡莉寺廟 印度博物館 那克荷達清真寺
      帕芮須納特寺廟 ★聖保羅教堂 維多利亞紀念堂
  ⊕德里行政區 德里 迦瑪清真寺 紅堡  
    新德里 古德卜高塔建築群 甘地紀念碑 印度門
      納拉亞那廟 奎瓦吐勒回教清真寺 胡馬庸陵墓
      國立博物館 ★康諾特廣場 蓮花寺
      總統官邸與國會大廈 疆塔爾曼塔爾天文台
  ⊕馬哈拉施特拉邦 孟買 印度之門 艾勒方塔石窟 孟買大學
      威爾斯王子博物館 海濱大道 高等法院
      聖湯馬斯教堂 維多利亞火車站  
      內瑟斯.艾里亞胡猶太教堂  
    奧蘭卡巴 艾羅拉石窟 阿姜陀石窟  
  ⊕北方邦 阿格拉 法特普希克里 ★阿克巴大帝陵墓 阿格拉堡
      泰姬瑪哈陵 伊泰默德陵  
    瓦拉納西 杜兒噶寺廟 鹿野苑/沙爾那特 ★貝拿勒斯印度大學
      恆河 ★毘濕瓦那特寺廟 ★達薩瓦梅朵河壇
      瑪尼卡尼卡河壇 蘭納加爾堡  
  ⊕拉賈斯坦邦 烏岱浦爾 巴果爾宅邸 加格狄許寺廟 光榮花園
      城市宮殿博物館    
    齋沙默爾 巴特旺宅邸 克胡利 ★沙林‧辛格宅邸
      納特瑪宅邸 齋沙默爾城堡 ★齋沙默爾皇宮
    齋浦爾 中央博物館 城市皇宮博物館 風之宮殿
      琥珀堡 疆塔爾曼塔爾天文台 紗夢皇宮
    久德浦爾 烏麥巴旺皇宮 曼朵花園 梅蘭加爾堡
      賈斯旺‧薩達陵墓    
    碧卡內 朱納加爾奇城堡 ★拉巴宮  
    曼達瓦 哈維利建築 ★曼達瓦古堡  
  ⊕查謨-喀什米爾邦 喀什米爾 古納馬格 ★坦馬格村莊 ★帕哈根
      斯利那加 達爾湖 蒙兀兒花園
      達爾湖水上市場 蕃王船屋 ★西卡拉船
  ⊕中央邦 卡修拉荷 戈罕泰寺廟 ★瓦拉哈寺院 瓦瑪納寺廟
      杜拉朵寺廟 帕瓦娣寺廟 帕爾斯瓦那特寺廟
      拉希瑪納寺廟 ★阿迪那斯寺廟 契特拉古波塔寺廟
      恰圖爾伯胡吉寺廟 迦瓦利寺廟 ★毘濕瓦納塔寺廟
      婆羅瑪寺廟 朝薩斯瑜格尼寺廟 ★瑪泰吉什沃爾寺廟
      戴維•迦甘丹巴寺廟 襄提那斯寺廟 ★難迪寺廟
      肯達利亞‧瑪哈戴瓦寺廟  
  ⊕錫金邦 錫金 甘托克 ★喇嘛寺院 桑古湖
  ⊕果阿邦 果阿 帕納吉 果亞海灘 馬爾高
      舊果亞    
  ⊕比哈爾邦 菩提迦耶 摩訶菩提佛寺    
  ⊕泰米爾納德邦 清奈 卡帕利錫瓦拉爾寺 坎契普蘭 ★政府博物館
      聖安德魯教堂 ★聖喬治堡 聖湯米教堂
      瑪哈巴里普蘭 碼頭海灘  
    坦賈武爾 布里哈迪錫瓦拉寺 ★坦賈武爾皇宮 岩堡寺
      斯里蘭甘納薩斯瓦米寺  
    馬都萊 甘地紀念博物館 ★阿拉加克伊寺 提盧馬萊‧納雅克宮
      斯里米納克錫寺 闕提爾宅邸  
      ★馬里亞曼‧提帕庫蘭水池  
  ⊕喀拉拉邦 科欽 卡塔卡利舞劇 科欽堡 帕拉德錫猶太教堂
      瑪坦闕里宮(荷蘭宮) 沛綠雅園區 庫米利
      慕納爾    

更多....
古德卜高塔建築群 德里紅堡
胡馬庸陵墓 艾勒方塔石窟
艾羅拉石窟 阿姜陀石窟
瑪哈巴里普蘭 阿格拉堡
法特普希克里 卡修拉荷性廟群
菩提迦耶的摩訶菩提寺廟建築群
泰姬瑪哈陵
果亞島的教堂與女修道院  





阿格拉
擁有3座世界遺產的阿格拉,可說是印度最受遊客青睞的觀光城市,它位於德里南方240公里處,與德里交通往來方便,非常容易抵達。

阿格拉從1526年巴伯爾大帝建國開始,就成為蒙兀兒帝國首都,尤其在阿克巴大帝、賈汗季王與沙‧賈汗三位蒙兀兒帝國君王統治期間,阿格拉更成為繁榮的國都。
西元1857年,東印度公司推翻了蒙兀兒政權。1858-1947年間印度淪為英國統治的殖民地,從此阿格拉就不再是印度的政治重地。

more...



法特普希克里
座落在阿格拉城西邊40公里處的法特普希克里城,又名勝利之城,是阿克巴大帝1571~1585年間精心規劃紀念伊斯蘭教蘇菲教派聖者沙利姆.奇斯蒂(Salim Chishti)的新都。

以紅砂岩建造的法特普希克里沒有堡壘來保護,然而整體設計卻非常的奇特,充分表達出阿克巴大帝的人道主義精神。儘管阿克巴大帝奉信伊斯蘭教,不過仍致力於融合各宗教所長,同時也創制具有哲學系統的新宗教——汀伊拉希(Din-I-lahi)。他不僅在政治上、行政事務和個人都融入印度教,使得被蒙兀兒帝國征服的人民能夠信服他。

more...



阿克巴大帝陵墓
阿克巴大帝陵墓,位於阿格拉北方10公里處的希坎達拉(Sikandra)。
這座陵墓是阿克巴大帝下令建造,卻由他的兒子賈汗季王,完成於1613年。

阿克巴大帝陵墓是一座紅色砂岩建築,加以白色大理石的圓頂,建築有四道門扉,位於南邊的正門鑲嵌著白色大理石圖案,四方角落都有叫拜樓。阿克巴大帝陵墓的四道大門,其中一道是阿克巴家族專用,其他三道分別為伊斯蘭教徒、印度教徒、基督徒使用。

more...



泰姬瑪哈陵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經形容過泰姬碼哈陵是「tear on the face of eternity」,中文字義是「在臉上的永恆淚珠」。白色的大理石陵墓每天隨著不同的光線讓顏色有所改變,宛如進入一場夢境。

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泰姬瑪哈陵,是遊客到印度必訪的景點,不論從建築的角度來看,還是背後那段感人的愛情故事也好,都讓泰姬瑪哈陵成為一生中值得一覽的地方。泰姬瑪哈陵位於亞穆納河畔,是蒙兀兒第五代君王沙‧賈汗(Shah Jahan)為皇后慕塔芝所建造的陵墓。

more...



伊泰默德陵
又有迷你泰姬之稱的Itimad-ud-Daulah,位在亞穆拉納河的左岸,這裡的建築設計與泰姬瑪哈陵類似,同時也小很多,當然背後也沒有這麼動人的愛情故事,因此這裡顯得安靜許多。

這個陵墓建於1622~1628年間,是由蒙兀兒帝國君王賈汗季最喜愛的妻子努兒(Nur Jahan),為了紀念他父親所建的陵墓;他父親是來自波斯的貴族,並且曾任賈汗季的行政大臣。外觀為白色的陵墓,採用大量的棕色和黃色波斯大理石,當時在印度是第一座鑲嵌波斯大理石的建築,而這也是沙‧賈汗在位時代的建築特色。

more...



碧卡內
碧卡內是羅‧碧卡吉於1488年所建立的城市。

羅‧碧卡吉在崎嶇起伏的沙漠地區、建造城堡和皇宮,目前碧卡內舊城仍環繞有城牆和城門,裡面屹立著紅砂岩築成的古典建築物。

碧卡內主要古蹟包括朱納加爾奇城堡、拉巴宮。此外,碧卡內郊區的駱駝場,以及沙漠軍團都十分有名。每年在首都德里舉行的國慶閱兵行伍中,碧卡內的沙漠軍團,都是最受矚目的焦點。

more...



朱納加爾奇城堡
朱納加爾奇城堡建於1588∼1593年間,是碧卡內第三位統治者拉迦•雷•辛格王公(Raja Rai Singh)所建造的。
朱納加爾奇城堡外觀,採用本地特有紅砂岩建築而成,周圍的護城河和圍牆都比城堡圍牆低,絲毫不具防禦功能。主要原因是十五世紀以後,碧卡內城始終遠離各大公國的紛爭,所以當時建造的城堡,純粹只是作為皇室居所。
朱納加爾奇城堡有5座拱形城門,城堡內的宮殿樣式、融合印度和蒙兀兒回教風格,裝飾著豐富的繪畫、燈飾、地毯、傢俱...等。

more...



聖湯米教堂
教堂最早建於1504年,並於1893年以新哥德的形式重建,這座高聳的羅馬天主教堂就矗立在碼頭海灘和卡帕利錫瓦拉爾寺之間。教堂的地下室是一座禮拜堂,裡面有一座聖湯馬斯(St Thomas)墳墓,據說裡面埋葬的就是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聖湯馬斯,相傳祂在耶穌死後來到南印度,死後便埋葬在這裡,西元10世紀時,一群從波斯來的基督教徒發現了祂的埋葬地點,並為祂立墓、建禮拜堂,相傳13世紀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也曾造訪這座小禮拜堂。今天大教堂的大片彩繪玻璃描繪著聖湯馬斯的生平和故事傳奇。

more...



老虎嶺
老虎嶺位於大吉嶺南邊約11公里處,標高2590公尺。老虎嶺上面設有展望台,是觀賞喜瑪拉雅群峰日出最佳地點。站在老虎嶺,可以遠眺海拔8598公尺的干城章嘉山及周圍峰巒,天氣晴朗時、還可看見海拔8848公尺聖母峰。

從大吉嶺可以搭乘叫客吉普車前往老虎嶺,然後步行一段坡路才可抵達展望台。凌晨四點半左右,就有很多遊客聚集在這裡等待日出。

more...



迦瑪清真寺
位於紅堡附近的迦瑪清真寺,是全印度最大的回教寺院,寺內的中庭可容納25000位教徒朝拜,是蒙兀兒帝國最熱愛建築的沙賈汗(Shah Jahan)王最後任命興建的建築,建於西元1644~1658年間。

位於紅堡附近的迦瑪清真寺,是全印度最大的的清真寺。寺內的中庭可容納25000位教徒朝拜,由於周圍是穆斯林居住的區域,充滿濃郁的伊斯蘭教氣息。

more...



紅堡
紅堡坐落在亞穆納河西岸,是舊德里主要建築遺蹟之一,2007年剛被列為世界遺產。紅堡又稱為拉爾‧奎拉城堡(Lal Qila),是蒙兀兒帝國第五代君主沙賈汗王將首都自阿格拉遷移到德里,於1639-1648年所建造的,樣式與阿格拉堡十分類似,都是採用紅色砂岩構成。不過沙賈汗王卻從沒能夠在此執政,因為他被他的兒子奧朗傑伯(Aurangzeb)罷黜王位並且被軟禁在阿格拉堡。

more...



風之宮殿
磚紅色的美麗建築很難不吸引遊客的目光,之所以稱做「風之宮殿」,原因是站在宮殿裡面每個角落,都可以感覺有風吹入。風之宮殿由齋浦爾的王公於1799年下令興建,雖然沒有在城市皇宮之內,不過還算是宮殿內的一部分建築。這裡主要是讓宮中的仕女嬪妃,在不讓人見到自己容顏的狀況下,能夠站在宛如蜂窩狀般的窗戶後面,出來透透氣、吹涼風,並且觀看著城裡大街上的往來人群。

more...



沙林‧辛格宅邸
沙林‧辛格家族宅邸建於1815年,是18-19世紀齋沙默爾首相沙林‧辛格下令所建造的。 沙林‧辛格宅邸外觀雕有孔雀,當時沙林‧辛格想在自己的宅邸再增建2層樓但就會比齋沙默爾王公的宅邸更高。

當王公知道後,一氣之下便下令拆除這裡,同時暗殺他所聘請的建築師。頂樓的Moti Mahal是美麗的宴會廳並設計有拱形樓台,可以眺望全城風光。

more...



梅蘭加爾堡
佇立在高125公尺巨崖的梅蘭加爾堡,是拉賈斯坦邦最壯觀與保存最完好的城堡,蜿蜒的山路自山底一路延伸,行走5公里才能抵達第一座大門,再加上環繞的護城牆,讓梅蘭加爾古堡更具威風。

城堡是1459年久德浦爾王公拉‧久德哈建造的,後來的王公也陸續增加城堡的建設,這可以從7道城門中得知。這7道城門,是由不同的王公建造於不同時期。

more...



古納馬格
古納馬格距離斯利納加大約五十二公里,海拔2730公尺,是喀什米爾知名避暑勝地。「古納馬格」的意思是草原上的花朵,夏季時此地的山谷和草坡都是繁花滿開,冬季則是白雪皚皚。

古納馬格山上原本設有滑雪場、旅館、市集、高爾夫球場,後來由於遊客止步,所以滑雪設備都已經破舊不堪,連渡假旅館都顯得門窗剝落、灰泥斑斑,仔細一看上面還貼滿台灣旅行社的標誌,只是都積滿灰塵了。從繁華到寂寥,古納馬格的命運、就像是喀什米爾山谷的寫照。

more...



拉希瑪納寺廟
建於西元954年,是卡修拉荷最大的祭祀場所。這裡是一座毘濕奴神廟,裡面供奉一尊來自岡底斯山的毘濕奴神像,寺廟是昌德拉王朝最受人民愛戴的亞修瓦曼(Yashovarman)在位期間所建造的。亞修瓦曼統治時期,昌德拉王朝國力達到最高峰。

在卡修拉荷西群寺廟中,拉希瑪納寺廟是唯一座落於原始基壇的。基壇上雕刻許多大象和人物雕像。寺廟樣式,融合幾世紀不同風格的建築,由一座主要聖壇和四個附屬聖壇組成。

more...



阿迪那斯寺廟
阿迪那斯寺廟(Adinath Temple)建於11世紀期間,是一座小型的耆那教寺廟,寺廟裡面供奉現代造型的阿迪那斯神像。

more...



戴維•迦甘丹巴寺廟
卡修拉荷早期寺廟建築代表。建於西元1000年左右。這座寺廟原本供奉毘濕奴神祇,後來又獻給雪山女神帕爾瓦娣(Parvati)。帕爾瓦娣是戴維女神的化身之一,戴維女神是萬物之母,同時代表創造和毀滅的力量,就像印度教三位主要神祇一樣,戴維女神也有許多化身,除了帕瓦娣以外,還包括有溫和的吉祥女神(Lakshmi)、凶猛的卡利(Kali)、學習女神莎拉什瓦提(Sarasvati)女戰神杜兒噶(Durga)等。這些女神都以不同的形像和神力,受到印度教徒敬畏。

more...



卡莉寺廟
卡莉寺廟就是供奉時母的寺廟。卡莉女神是印度教的恐怖女神,是戴維女神的化身之一,喜歡喝血的黑女神,腰間配戴斷臂,頸部掛著人頭,具有摧毀敵人的力量。卡莉寺廟庭院內設有祭壇,每天都有信徒來此殺羊獻祭。

依照規定,卡莉寺廟是禁止非印度教徒進入的,但是為了賺錢、寺方故意網開一面,讓遊客進入,然後再收取額外費用。
卡莉寺廟附近,有很多乞丐、窮人和小偷,遊客最好保持距離、站在外面觀賞寺廟即可。

more...



印度之門
這是孟買最著名的地標,在英國殖民政府統治印度期間,這是前往孟買的海上旅客首先看到的建築物,諷刺的是它也是1947年印度獨立後,英國軍隊撤離印度的地方。

印度之門是為了慶祝1911年時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瑪莉皇后到訪印度的紀念碑,這座大型的玄武岩凱旋門,是由一位蘇格蘭建築師所設計,兩旁建有大型的接待廳、拱門和叫拜樓,周邊的裝飾靈感來自16世紀的古吉拉特(Gujarat)伊斯蘭建築。夜晚時刻在茫茫大海的背景襯托下,打上燈的印度之門更顯雄偉。

more...



吉祥天女-納拉亞那廟
吉祥天女-納拉亞那廟座落在曼迪爾街(Mandir Mg.),距離康諾特廣場西邊約2公里。吉祥天女-納拉亞那寺廟樣式與其他印度教寺廟不同,外觀漆成鮮豔的紅黃兩色,內部裝飾得極為華麗堂皇,是印度富商伯拉(Birla)家族捐金建造的,建於1938年。此一寺廟裡面,供奉納拉亞那和妻子吉祥天女神像。納拉亞那是印度教保護神毘濕奴的化身之一,象徵一般的愛與知識。吉祥天女是印度教的女財神,可以保佑信徒獲得財富。

more...



胡馬庸陵墓
混合紅色砂岩和黑、白大理石的胡馬雍大帝陵墓,是印度第一座具有花園的陵墓,並且於1993年列入世界遺產的名單。胡馬雍大帝是蒙兀兒帝國的第二任皇帝(1508~1556年),是巴伯爾的兒子,在1530年時繼承了父親的印度領地。他當時征服了古吉拉特邦,不過卻被比哈爾的統治者瑟爾汗擊敗,不得不逃往伊朗。在波斯國王太美斯普一世的幫助下,他招募到一支波斯軍隊,於1555年打敗了瑟爾汗的繼承人札吉達爾汗,並佔領了德里。

more...



蓮花寺
這個外型宛如一朵蓮花的白色大理石寺廟,是巴哈教(Bahai)在全球興建的其中一座寺廟,在1986年完工,其蓮花造型象徵著所有宗教的純潔與平等。過去幾十年間,巴哈教在全球各地如美洲的美國、歐洲的德國法蘭克福、澳洲雪梨、非洲烏干達,和亞洲以色列等地興建廟宇。

巴哈教原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支,但因教義發展已經脫離了伊斯蘭教的觀點,所以自行一派。巴哈教不崇拜可蘭經、沒有神職人員和教堂,只是在每個大洲建造一個紀念性的廟宇。每座寺廟都有9面牆,代表最大數,而廟宇內不販賣紀念品也不接受捐贈。

more...



岩堡寺
岩堡寺高高懸在83公尺高的巨大裸露岩塊上,不論從崔奇市區的哪個角度,遠遠都能望見上頭那兩座寺廟和堡壘。

這座易守難攻的天然堡壘建於納雅卡王朝(Nayaka,16~17世紀)年代,建都於馬都萊(Madurai)納雅卡,曾經把崔奇視為第二首都。堡壘上的兩座寺廟分別是Sri Thayumanaswamy寺和Vinayaka寺,前者位於半路上,約建於8世紀,後者位於頂峰上,屬於帕拉瓦年代,是一座甘尼許神廟。原則上這兩座寺廟都不允許非印度教徒進入,不過總有例外,尤其是頂峰那一座。

more...
 

印度咖哩
咖哩原產於印度,源來自南印度,以南印度的泰米爾話來說,咖哩是「醬」的意思。不過,更多人相信它來自南印度坦什米爾語「醬汁」(Kari),意指綜合各種辛辣香料所製作的料理。 印度沒有咖哩粉或咖哩塊這樣的東西,「咖哩」一詞在當地其實指的是「將各種香料混合烹煮」之意。一般印度人烹調咖哩時,往往料理檯上一字擺開各種各樣的香料,一種抓一點往鍋裡丟,各家皆有其私房味道與秘方。

也有人說第一位做咖哩的人是釋迦牟尼,在印度的傳說中,釋迦牟尼是教導人們使用含香味及辛辣味道的樹木、果實、樹皮及草根來調理羊肉;當人們吃了這些羊肉後,不經意叫出Kuri(指太好、極美之義),此後即演變成咖哩(Curry)的稱呼。
       
印度咖啡
印度咖啡種植的歷史可追朔到西元 1670年,當時由一名回教徒偷偷的從葉門麥加拿了7顆咖啡種子。之後在英國統治下,咖啡的種植成唯一股風氣。但在西元1870年的一場植物病變(Leaf Rust)中,幾乎摧毀了整個產業。咖啡於西元1920年重新引進種植,至今產量已位居亞洲第二,並佔全亞洲25%的產量。咖啡種植於海拔2900到5900的高原及山中。約有80%的咖啡生產於Karnatikag省中,其他的主要區域為Kerala, 及Tamilnadu省中。
       
甜乳蛋
知名印式甜點,是用奶粉加麵粉、蘇打粉及奶油做成麵糰後,捏成球油炸而成,它的玫瑰糖漿香氣十足,味道甜但不膩口。
       
酸奶
說起印度的冷飲,酸奶飲品絕對是首選,它口感充實而柔和。除了各大飯店提供酸奶之外,印度街頭也有不少專門賣酸奶的小店。烈日下的旅人在一番奔波後,坐在酸奶店裡,來上一杯清涼的酸奶,實在是一種享受。這裡的酸奶有兩種基本口味:或甜或鹹。另外還有各種水果口味的,如芒果、香蕉,以及多種水果混合的,都不是加香精,而是加新鮮果肉。
       
Rasgullas
印度本地的甜品可謂品種繁多,但一般都偏甜。有一種叫Rasgullas的甜品在印度很有名,似乎也很受歡迎,它是一種乳白色的球狀物,樣子看起來就像一個糯米球,用湯匙壓了壓能感覺到外表的滑膩和彈性,是用奶皮、糖漿、發酵粉等做成,飽含糖水,吃起來幾乎每一口咬下去都能讓嘴裡充滿糖漿,甜得膩人。若是不喜歡吃太甜的朋友們,盡量少買那些直接浸潤在糖漿中的甜品,因為它們往往甜得出奇。另外,有些成球狀的甜品,看起來飽滿豐潤晶瑩剔透的,也要小心,多半也充滿了糖漿。
   
印度奶茶
奶茶,印地語叫Chai,發音源自廣東話的茶,按中國的茶分類,當屬發酵型的紅茶,與中國道統紅茶不同的是加工時將茶葉切碎,飲用時加奶加糖。奶茶本身也有貴賤之分︰貴的稱為Masala Chai,新鮮水牛奶中加入豆蔻、茴香、肉桂、丁香和胡椒等多種香料,是王公貴族們大最愛;賤的就只有單純的奶和茶,頂多加點生姜或豆蔻調調味,是販夫走卒們每日不可少的飲料。雖說兩者口味並無天壤之別,但所加香料品種和數量的多少,決定了每家人家茶的獨特味道,喝得多了,第一口就能嘗出是誰的手藝。

因著氣候的不同,燒奶茶的模式有兩種,南方講究個“拉”,兩個杯子間牛奶和釅茶倒來倒去,在空中拉出一道棕色弧線,以便茶乳交溶;北方則說的是“煮”,將牛奶倒入鍋中,煮沸後加入紅茶再小火煮數分鐘,加糖過濾裝杯。

   
印度烤餅
有去吃過印度咖哩的人,一定不會忘記店內拿來沾咖哩吃的烤餅...有原味、蒜味及奶油三種,看著廚師把感好的麵皮鋪在圓筒型的鐵爐上,等著麵皮膨脹2面翻,均勻受熱後,即可上桌,在看客人要的口味塗上奶油或蒜油~在電視美食大三通,看到熱水燙麵的麵糰鋪在鐵板上煎烤熟,夾著咖哩吃,那種感覺也不賴~那就來試試看吧~



印度新年(01月)

印度的新年 Hindu New Year印度新年是指印度舊曆新年的第一天,在這一年復始的新年,印度家庭會做一種很苦澀樹葉、混合甘庶汁的飲品,全家人共享,象徵苦盡甘來,憶苦思甜。同樣的也要和朋友交換分享,如果雙方曾經有過節,也借這新年的行動來化解,如有借貸也一併結清,並彼此鼓勵,以愛的力量來面對新的一年。










荷利節(03月)

每年3月初月圓後所舉行的荷利節,是象徵春天和歡樂的慶典。

荷利節當天,印度各地民眾都會跑到街上、或到親友家裡,互相噴灑彩色水粉。印度人慶祝荷利節,是先把紅色蒂卡粉溶入水中,然後再趁機潑灑到別人身上。但是在尼泊爾,紅色的蒂卡粉和水則是分開塗抹的。

荷利節是拋開禮儀束縛的解放日,這一天,所有人都可以不顧身分、地位,藉著狂放的潑水行動,製造歡樂氣氛。

相關連結‧荷利節




昆梅拉節(07月底-09月初)

“昆梅拉節”是印度最盛大的朝聖節日,每12年內分別在恒河之畔的“赫爾德瓦爾”、錫布拉河畔的烏賈因、戈達瓦裏河畔的納西克和恒河與亞穆納河交匯的安拉阿巴德舉行一次。“聖浴”是“昆梅拉節”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又稱恒河聖水沐浴節。

相傳,自古以來印度教徒一直視恒河水為聖水。他們認為,在聖水中沐浴,可以潔凈身心。因此,在此節日期間,成千上萬善男信女,扶老攜幼來此拜佛、沐浴,以祈求神靈保佑。

據記載,由于信徒眾多,在“昆梅拉節”期間,印度曾發生霍亂、謀殺與綁架案件,雖然最終被印度政府成功控制,但仍曾發生幾起較大的因場面失控而導致多人死亡的慘劇。

相關連結‧昆梅拉節




係繩保護節(08月)

係繩保護節(Raksha Bandhan)在每年8月間月亮最圓的那天舉行。節日中印度婦女不分宗教和種族,把絲線織成的繩子和花朵,係在自己兄弟的手腕上,表示請求他們的幫助、保護和友情。據印度神話傳說,在古代,許多神被魔鬼從天上起了下來,他們用一根繩子作信號,互相傳迅,暗示大家聯合起來同魔鬼戰鬥,結果趕走了魔鬼。最初僅是印度教徒在印度各地慶祝這個節日,約400多年前穆斯林教的胡馬雲國王接到了細繩,不問宗教的區別出兵援救了拉賈斯坦一個信仰印度教的女王。從此該節日成為各教派和種族共同慶祝的節日。

相關連結‧係繩保護節




十勝節(09月-10月)

中國民間節日有火化大士王的儀式,寓意送大士王和一眾幽魂離開陽間;印度傳統節日亦有焚燒紙紮惡魔像的環節,目的則是表達善良戰勝邪惡。在香港,這兩類節日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兩者的紙紮像均由本地師傅製作,外貌雖然有所不同,但衣飾均很中國化。

印度教徒在每年九至十月舉行一個名為「十勝節」的節日,慶祝史詩《羅摩衍那》中的英雄羅摩與十頭魔王羅波那大戰十日後獲勝的故事。這個節日為期十天,教徒從第一天開始守齋,到第十天晚上進入慶祝的高潮,大家歡聚進食,並焚毀十頭魔王及其弟弟和兒子的紙紮像,祈求惡運遠離。

《羅摩衍那》的故事在印度家喻戶曉,主角羅摩是一名王子,其父親因受到唆擺而將他放逐森林十四年。羅摩帶著妻子悉多和弟弟羅什曼那離開王宮,後來十頭魔王羅波那出現,施計將悉多劫走,最後羅摩兄弟在神猴哈奴曼幫助下,以箭射死了魔王,救出悉多,並結束流放生涯返回王宮繼承王位,成為萬民崇敬的明君。

相關連結‧十勝節




甘地冥誕(10月14日)

10月是印度聖雄 甘地的冥誕,甘地生於1869年10月2日的古加拉邦Gujrat,印度獨立已過半世紀了,當年沒有印度的領導感召,宗教民族多元普遍貧困的印度,乞可從狡猾多詐的英國手中獨立。甘地手無寸鐵,沒有工農兵的革命部隊,以聞名於世的"不合作主義"的道德及柔性抗爭,終於迫使英國放棄"英國女皇的珍珠--印度!記得英國人警告甘地:沒有英國人,印度將會貧窮100年!甘地答道:即便如此,印度仍有貧窮的權利!今天聽這句話仍鏗鏘有力!

印度獨立前也不能不功歸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必需團結印度抗日,也因為英國人是帝國主義的君子----也是似實物者為俊傑的民族性所助,才得以不經戰爭革命而獨立。
半世紀走來印度的確有長足的進步,1980年起,印度人造衛星/1998年2001逐步的向先近國家並駕齊驅,利用這些自發先進科技對印度雨季乾旱的掌控有易防災,印度的軟体持世界牛耳,當然印度公共建設仍不夠,貧窮及貧富差距仍然嚴重,但印度的信心指數是逐年向上的?
印度古文明留下豐富的宗教、哲學、文學、音樂、舞蹈令印度人傲世全球,印度是精神文明的富國!





杜嘉菩薩 佛典節(10月下旬)

印度教徒在每年10月是杜嘉菩薩佛典的季節,特別是在孟加拉地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供杜嘉菩薩佛的寺廟,香火鼎盛,人人穿新衣,家家供佛祭典街頭巷尾、村落廣場到處搭臨時祭壇,親朋好友愧甜點禮長輩送晚輩新衣,唱聖歌跳舞,遠方的親友寄賀卡,比印度新年還熱鬧。

杜嘉菩薩佛典,印度一些地區,也有慶祝九天的,1~3天像徵勇氣的杜嘉菩薩,4~5天慶祝像徵健康的拉希米(Lakshmi)神,6~9天慶祝像徵智慧的沙拉沙瓦地(Saraswati)神。在印度杜嘉菩薩節慶期,白天在家祭祀拜拜,吃簡單的的輕食,晚上就到外頭大吃大喝以示慶祝!

相關連結‧杜嘉菩薩 佛典節




排燈節(11月)

印度慶典中最重要的是排燈節(Deepavali) 稱之為萬燈節,又稱之屠妖節。原意是光明的慶典”The Festival of Lights” 時間在印度舊曆的7月間,在印度家家戶戶和寺廟都點亮的燈飾及傳統油燈,來慶助天神戰勝了惡魔,光明打敗了黑暗,第帕瓦力的慶典一連好幾天,一如中國的春節,也等於是印度過年慶!

在第帕瓦力節慶的一個月前,商家就開始賣甜點,果糖和節慶相關的物品;在第帕瓦力那天,全家要穿新衣帶新帽,發果糖給晚輩,點燈,到寺廟上香禱告,添香油錢,如同中國年。直到半夜三點,全家要洗完凈身浴才能就床。在排燈節節中,親友互訪,主人要招待果糖及料理款待訪客。

相關連結‧排燈節

 
 
印度介紹 印度地圖 印度旅遊景點 印度世界遺產 印度當地美景 印度美食 印度節慶祭典 旅遊購物英文


兩人以上報名旅遊可享優惠折扣
印度介紹 印度地圖 印度旅遊景點 印度世界遺產 印度當地美景 印度美食 印度節慶祭典 旅遊購物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