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
想到瑞士,你會先想到什麼?是勞力士?瑞士刀?瑞士Cheese?聯合國?咕咕鐘?還是活細胞美容術?不過,想到瑞士大家一定都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之一,因為這裡不但國民所得高,而且又位在山光水色的美景之間,令人不得不讚嘆瑞士的得天獨厚。
|
more... |
|
|

阿爾卑斯山
阿爾卑斯山是一座位於歐洲中心的山脈,它覆蓋了義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它可以被細分為三個部分:從地中海到白朗峰的西阿爾卑斯山,從奧斯特谷到布勒內山口的中阿爾卑斯山,從布勒內山口到斯洛維尼亞的東阿爾卑斯山。
|
more... |
|
|

伯恩
阿爾河環繞的山丘上,建於十二世紀的伯恩古城乃是完全遵守城市規劃的步驟而發展。古城內的建築物分別來自於不同年代,風貌多變,如十五世紀的長廊、十六世紀的噴泉。多數的中古世紀城鎮都重建於十八世紀,但伯恩仍保有原來的城市特色。
|
more... |
|
|

伯恩大教堂
大教堂是哥德式後期的建築,自1421年開始建造,一直到1893年高塔完工,共歷時4個世紀之久,是伯恩市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這座教堂最著名的是門口栩栩如生的「最後審判」雕像。此外,教堂內一座有5404根銅管,於1726年建造的管風琴,為瑞士境內最大的管風琴,相當引人注目。
|
more... |
|
|

伯恩 鐘塔
曾經是伯恩市西城門的鐘塔,位於克拉姆街(Kramgasse)的城門上,第一層的天文鐘建於1218年,至於目前鐘塔的規模則是1771年間完成。 第一層天文鐘鐘面的設計相當複雜,除報時之外,還可看出季節、月份、日期、星期,以及月圓、月缺,非常科學。
|
more... |
|
|

伯恩 玫瑰園
1913年由公墓改建而成的玫瑰園,是俯瞰伯恩市全景的最佳位置。顧名思義,這裡所種植的植物以玫瑰為主,約有200多種,幾千株,每當春天伯恩的玫瑰園會開滿各式各樣的玫瑰,是造訪的最佳時機。
|
more... |
|
|

茵特拉根
茵特拉根托少女峰之福,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度假城市。這裡一邊有湖光山色的美景,一旁又有白雪靄靄的阿爾卑斯山群峰圍繞,是個典型卻又活潑的山中城市。
茵特拉根顧名思義便是「兩湖之間」的意思,而她就位處在布里恩茲湖和圖恩湖兩湖的中間,算是一個具有獨特地理環境的城市。
|
more... |
|
|

少女峰
少女峰、阿雷奇兵河到畢奇峰,是阿爾卑斯山最壯觀的冰原奇景,擁有歐洲地區最大的冰河以及眾多典型的冰河地形,包括U型山谷、冰磧湖、角峰與冰磧石。地殼的推升與擠壓在此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使得此地成為探索阿爾卑斯高山形成過程的不二選擇。此地高山及亞高山帶孕育了多元的植物群與野生動物,而因冰河後退所造成的植物拓殖,則成為植物演替的最佳範例。
|
more... |
|
|

少女峰車站
位於少女峰登山鐵道終點的少女峰車站,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高山育樂中心,其設施包含了餐廳、瞭望台、冰宮、郵局等等,還可以走出車站,來一趟冰上健行,體驗各式高山活動,相當精采。
|
more... |
|
|

少女峰鐵道
茵特拉根東站到少女峰車站,頭等艙來回票CHF187.8,二等艙來回票CHF176.6。 交通: 由茵特拉根東站出發可分為2路線:西行經過勞特布魯尼,東行經格林德瓦。兩條路線最後都會來到小夏戴克並且需由此地轉乘少女峰鐵路。
|
more... |
|
|

布里恩茨湖
布里恩茨湖(德語:Brienzersee)是瑞士伯爾尼州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一個湖泊,得名於東北側的布里恩茨村。因特拉肯和Matten、Unterseen2個村莊位於西南側。湖岸頗為陡峭,全湖幾乎沒有淺水區域。
布里恩茨湖是阿勒河沿線的第一個湖泊,下游緊鄰圖恩湖。
|
more... |
|
|

冰宮
位於少女峰車站內的冰宮,是在冰河下30公尺開鑿的冰封天地,要建造這樣的冰宮完全是人力與財力的結晶。除了開鑿本身的難度之外,也由於冰河每年都會向下滑動,因此每隔數年就得冰宮重新打造一次,才能維持冰宮內的景觀。
|
more... |
|
|

雪朗峰
007系列的《女王密令》雪地追逐戲在此拍攝,這使得雪朗峰在世界上一舉成名。再沒有比在雪朗峰海拔近三千米的全景觀景台欣賞莊嚴的艾格峰、僧侶峰和少女峰更好的地點了。
|
more... |
|
|

斯芬克斯觀景台
來到少女峰車站後,只要搭上高速電梯,短短25秒鐘,遊客們就可以來到標高3571公尺的斯芬克斯觀景台。從室內走出,迎向你的就是阿爾卑斯令人摒息的全景圖,其中還包括同時是阿爾卑斯最長及歐洲最長,總長達到24公里的阿雷奇冰河及阿爾卑斯山周邊山脈,天氣好的時候,最遠甚至可眺望到德國的黑森林地區。
|
more... |
|
|

圖恩湖
圖恩湖(德語:Thunersee)是瑞士伯爾尼州阿爾卑斯山區的一個湖泊,得名於其北岸的圖恩城。 大雨之後,圖恩湖大約2,500 km²的排水區常會發生水災,這是因為圖恩湖的出口阿勒河排水能力有限。
|
more... |
|
|

蘇黎世
蘇黎世的多樣化讓這裡在所有城市中獨樹一幟。雖然早在西元前羅馬人就已在這裡建立關稅屋,但蘇黎世卻一直到西元929年,才被正式記載為獨立城鎮。此後,各式商會統治了蘇黎世一段時間,這也就是現在每年4月的第三個週一,蘇黎世春會中穿著傳統行會服飾遊行的由來。
|
more... |
|
|

蘇黎世聖母大教堂
蘇黎世聖母大教堂(Fraumünster)是蘇黎世的一座歸正會教堂,創立於853年,國王捐建了這座本篤會修女院,其土地免除賦稅,並直接受其管理。1045年,國王亨利三世授權修女院開設市集,徵收通行費,並鑄造貨幣,使得修女院院長事實上成立城市的管理者,由修女院院長任命市長。然而,修女院的權力在14世紀逐漸變小,開始出現不受修女院支配的獨立的市長。
|
more... |
|
|

蘇黎世聖彼德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是蘇黎世最古老的教堂,始建於1534年的教堂塔鐘樓上有歐洲最大的教堂鍾指針盤,鍾的盤面直徑有8.7米,時針長3米,分針長4米。這個教堂塔用於監視火災的,據說一旦發生火警,就有人把一面旗伸向發生火災的方向,以此告訴人們救火的位置。
|
more... |
|
|

班霍夫大街
果你經常看港臺片,會很熟悉這句臺詞:“請幫我把錢存入我蘇黎世銀行的帳戶...”,臺詞中的蘇黎世銀行就集中在班霍夫大街上。24小時營業、只認鑰匙不認人的匿名儲藏箱、最短50年的租用期限、寬敞堂皇的客戶接待室、鑰匙加密碼的領取方式,還有那個可以救命的貴賓專屬通道等都是蘇黎世這些銀行重要的特點。
|
more... |
|
|

蘇黎世 舊城區
雖然蘇黎世現今是個時髦的城市,但在市中心的舊城區可是十分具有歷史價值的;鵝卵石的石板路加上兩旁優雅的古董建築,讓整個市區瀰漫一股懷舊的氣氛;站在河畔便能一眼望見三個舊市區的地標——大教堂Grossmünster、聖彼得教堂St. Peter和聖母教堂Fraumünster的高塔。
|
more... |
|
|

日內瓦
位於瑞士西南部的日內瓦,和蘇黎世各據一方,不僅是瑞士第二大城,也是瑞士西部重鎮,和蘇黎世的商業氣息比起來,這裡更增添了國際風味。雖僅有18萬人口,然而日內瓦卻是聯合國歐洲總部及紅十字總會所在地,市內還有許多國際性組織,小小一座城市,卻掌管著全球50億人口福利,儼然成為一個小小的聯合國。
|
more... |
|
|

日內瓦湖
日內瓦湖中有一座以盧梭命名的島嶼,以紀念這位法國大革命的先驅與創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學說和著有《民約論》的偉人,在島的旁邊還專門建造了一座人權與和平紀念塔。1832年貝爾格橋建成後,將小島和陸地聯繫了起來,如今的小島已經成為一座美麗的公園,是日內瓦人週末散步的好去處。
|
more... |
|
|

聖皮埃爾大教堂
位於舊城區的聖皮埃爾大教堂,可說是舊城區中最醒目的標的。聖皮埃爾大教堂建於西元1160到1232年間,建築本身融合多種不同風格,拱門為哥德風格,教堂正門廊柱則充滿了希臘羅馬式風格,至於大廳內則依稀可見羅馬萬神殿的影子。現在,教堂下方已被挖掘出西元4世紀的考古遺跡,更為教堂增添不少話題。
|
more... |
|
|

聯合國歐洲總部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建議讓日內瓦成為國際聯盟設址之地,日內瓦便成為各重要國際組織的落腳處,包括國際勞工組織、國際紅十字會等。
|
more... |
|
|

薩雷布山
薩雷布山是日內瓦風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山上的岩石有白色條紋。山頂有一個可眺望風景的餐廳,從那裏可以看見萊蒙湖的大噴泉、勃朗峰,而且能縱覽整個日內瓦州。 不過薩萊布山地區屬於法國境內,去的時候不要忘記帶上護照。您可以乘坐開往韋裏耶(Veyrier)的8路市內公共汽車,20分鐘後在位於邊境上的終點站韋裏耶下車。
|
more... |
|
|

盧梭紀念館
集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思想家、音樂家、作家、教育家等身分於一身的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就是在西元1712年6月28日於今日盧梭紀念館的現址出生,而盧梭紀念館的成立,也正是要紀念這位日內瓦最為知名的公民。
|
more... |
|
|

莫爾日
因爲莫爾日的四季鮮花常開 ,所以得名“日內瓦湖之花”城市。每年4-5月,莫爾日湖畔的獨立公園內舉行鬱金香節,5-6月的威耶宏城鳶尾花盛開,7-10月湖畔的大麗花漫漫凋零。這裏美麗的葡萄田因盛産紅酒而著名。周邊到處是古老的城堡,保留著古石階的老城區,每逢星期三、六開放早市,屆時可購買鮮花、 葡萄酒及特産等,城裏到處洋溢著活力。
|
more... |
|
|

莫爾日城堡
13世紀的古城。那裏有軍事博物館等。在1286年爲對抗洛桑的主教區,薩瓦公爵路易斯建造了該城堡。最初只是用城牆包圍的正方形地區,在3~16世紀期間,居間增築城牆,變成領主舒適的居住地。正方形的建築風格是法國薩瓦省獨特的格式,叫做“薩瓦領土”。
|
more... |
|
|

琉森
靜謐的湖泊、中世紀鵝卵石的老街、巍峨連綿的雪山,琉森擁有在瑞士風景畫冊上的所有元素,充滿優雅氣息的中世紀古城和風光明媚的阿爾卑斯山脈名峰使琉森成為美麗如畫的瑞士這個國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觀光度假地區。
|
more... |
|
|

琉森湖
琉森湖位於瑞士中部,處於四森林州之間。四森林州包括琉森州、烏里州、施維茨州及以前的翁特瓦爾登州。湖泊面積大約115.2km²,是瑞士境內第五大湖泊。琉森湖夾在阿爾卑斯山的群峰之間,因此形狀顯得十分不規則。首先羅伊斯河(Reuss)在烏里州的Flüelen自南向北流入琉森湖,在烏里州境內的部份稱為Urnersee。
|
more... |
|
|

卡貝爾橋
卡貝爾橋是位於瑞士琉森的一條木結構廊橋,長204米(670英尺),跨越羅伊斯河兩岸,接近琉森湖的出口處。這條廊橋是歐洲現存最古老的木橋,是琉森的地標,也是瑞士的一大旅遊景點。因為橋的北岸有一座聖彼德教堂,因此叫作教堂橋。
|
more... |
|
|

皮拉圖斯峰
皮拉圖斯峰是瑞士琉森附近的一座山峰,跨上瓦爾登州、下瓦爾登州河琉森州,(1350米),最高峰位於上下瓦爾登州邊境。 前往山頂可通過世界上傾斜率最大的齒軌鐵路皮拉圖斯鐵路從Alpnachstad前往,從5月到11月運營(隨下雪日期而定)。
|
more... |
|
|

獅子紀念碑
獅子紀念碑是位於瑞士城市琉森的一座負傷獅子的雕像。這座雕像由丹麥雕塑家巴特爾·托瓦爾森設計,用以紀念在1792年保衛巴黎杜伊勒里宮的戰鬥中的約1100名瑞士雇傭兵。在這1100名士兵中,大約760名戰死,350名生還。
|
more... |
|
|

瑞吉峰
瑞吉峰Rigi是瑞士中部的一座山峰,屬於阿爾卑斯山山脈,被稱為「山中皇后」。冬季滑雪或雪橇和夏季的散步勝地。 前往該山的公共運輸很方便,可以從Goldau和Vitznau通過一條齒軌鐵路瑞吉鐵路(Rigi-Bahnen)登山,也可從Weggis乘坐空中纜車。
|
more... |
|
|

穆塞格城牆
瑞士保存最好,最長的防禦性城牆之一。建于14世紀的城牆現存900多米,城牆上建有9座式樣各異的瞭望塔,現在僅Männliturm、Zeitturm、Schirmerturm三個城樓對公眾開放(冬季不開放)。
|
more... |
|
|

霍夫大教堂
735年,教堂建成時是羅馬式建築,到了14世紀改建成了哥特式,17世紀的一場大火嚴重破壞了教堂,在隨後的改建中,教堂建成了文藝復興樣式。背對教堂往前看,卡佩爾橋筆直地朝這個方向延伸過來,連接了教堂前高高的石階路,就好像是通往教堂的神聖的參拜道。
|
more... |
|
|

羅伊斯河
羅伊斯河(德語:Reuss)是瑞士境內的主要河流之一,長度為158公里,集水區達3425平方公里。羅伊斯河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區,流過聖哥達山口,於烏里州流入琉森湖直至在琉森市流出,然後與利馬特河在布魯克(Brugg)滙流於阿勒河,最後河水流入萊茵河經過德國注入北海。
|
more... |
|
|

鐵力士山
風景如畫的山中小鎮英格堡是瑞士的冬季滑雪勝地,瑞士中部的最高峰——鐵力士山就坐落在這裏。雖然鐵力士山海拔10000英尺,但是上山卻不難,乘坐三段纜車45分鐘就能到達山頂。鐵力士山高空纜車的設計十分獨特,最後一段是能夠360°旋轉的纜車,視野相當開闊,是世界首創的。
|
more... |
|
|

斯庫爾
現今的恩加汀谷是瑞士僅少數使用羅曼語的地區,雖然羅曼語言在瑞士歷史的演進中逐漸凋零,然而,其文化與傳統,卻仍在這遺世獨立的清新谷地中默默傳承。位於恩加汀谷的斯庫爾,是一個典型羅曼小鎮,色彩繽紛的屋舍壁畫與散布在小鎮四處的噴泉廣場,讓這裡洋溢著童話故事般的浪漫與神秘。
|
more... |
|
|

斯庫爾 舊城
斯庫爾所保存的傳統羅曼建築文化,就在這下城完整呈現,幾乎這裡的每棟房舍,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壁畫,仔細瞧瞧,牆上還有幾何圖形的雕飾,相當精美,而這就是羅曼式建築特殊的「Sgraffito」工法,是將整面牆糊上石灰後,再用器具刮出圖案,現在已相當少見。
|
more... |
|
|

塔拉斯普城堡
這個建於1040年的塔拉斯普城堡,離斯庫爾郊區約10分鐘的車程,佇立在山頭上雄偉的建築,很容易一眼就認出來,也因此成為下恩加汀地區的著名地標。
|
more... |
|
|

瑞士國家公園
對高山植物、動物有興趣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瑞士國家公園。這座國家公園不僅是瑞士唯一一座國家公園,更是全歐最早設立的國家公園。其境內的生態在長期的保育下,顯得生氣蓬勃,更成為親近大自然、觀察阿爾卑斯高山生態的最佳教室。
|
more... |
|
|

聖摩里茲
整個聖摩里茲分為兩個區域,一是所有高檔旅館與商家聚集的聖摩里茲.多爾夫St.Moritz-Dorf,另一區則是位於湖邊的新區聖摩里茲.巴特St. Moritz-Bad,而這也是平價旅館的聚集地。
|
more... |
|
|

海蒂小屋
瑞士女作家約翰娜‧史匹里(Johanna Spyri, 1827~1901)筆下的「阿爾卑斯的少女海蒂」故事,在70年代曾被26個電視頻道拍攝過,在瑞士可說是無人不知曉,在故事背景的恩加汀谷地,也有不少以海蒂為名的觀光景點,聖摩里茲也不例外。
|
more... |
|
|

梅恩菲德
望不盡的綠野與丘陵是梅恩菲德給人的第一印象;徒步走在小鎮步道,清脆的牛鈴伴隨著腳步一路迴盪在耳邊,任誰都會在第一眼愛上這個小城鎮。這樣的景色與清幽氣氛不僅吸引了無數現代遊人前往踏青散心,更在19世紀時啟發了瑞士作家約翰娜‧史匹里(Johanna Spyri)夫人。
|
more... |
|
|

策馬特
若要為每個國家選出最具特色的地標,美國自然是自由女神,法國則是艾菲爾鐵塔;來到瑞士,就非馬特洪峰莫屬。馬特洪峰奇特的三角錐造型,是許多人對瑞士的第一想像,而擁有眺望馬特洪峰絕佳視野的策馬特,自然也成為瓦萊邦(Valais)最具人氣的阿爾卑斯山城。
|
more... |
|
|

戈爾內冰河
戈爾內冰河是瑞士第二大冰河,與阿萊奇並和一樣能觀察到其中冰的流動。站在戈爾內格拉特的瞭望台,可以俯瞰戈爾內冰河以及周圍的以馬特洪峰、羅薩峰爲中心的高達4,000公尺的山巒,景色壯觀。也可以在這裏住一晚,參加日出之旅,盡情欣賞被朝陽染紅的山川美景。
|
more... |
|
|

利菲爾湖
利菲爾湖是由冬季的冰雪融化而形成,在這附近有不少類似的湖泊,但又以利菲爾湖最為人所知。 原因除了是這個湖泊面積較大,不若其他湖泊可能因為湖水蒸發而消失;另外,也是因為利菲爾湖正對馬特洪峰,可以欣賞到清楚的山峰倒影,在湖邊總可見到遊人拿起相機,記錄這自然形成的夢幻美景。
|
more... |
|
|

施瓦爾茨湖
搭乘馬特洪峰快車(Matterhorn-Express)遊客僅需短短12分鐘即可抵達施瓦爾茨湖(海拔2,583公尺)。施瓦爾茨湖的意思是“黑色的湖”,它是一個恬靜美好的高山湖泊。施瓦爾茨湖距離纜車站很近,非常適合遊客輕鬆漫步於此,欣賞倒映在湖面上的夢幻自然景致。
|
more... |
|
|

洛特峰
洛特峰有一個滑雪區(Rothorn Paradise),由於處在山窩裏,受風的影響最小,是采爾馬特最經常開放的一個滑雪區。 洛特峰海拔2800米,擁有觀賞馬特宏峰的最佳角度,漫步賞景之外,峰頂還有一可愛的山間餐廳,讓您能以更愜意的方式坐在露臺上盡享身旁的美景。
|
more... |
|
|

小馬特洪峰
小馬特洪峰標高3885公尺,這裡標高3820公尺的纜車車站,則是目前全歐洲最高的纜車車站。由於海拔高,小馬特洪峰的山頂終年低溫,也讓此處成為策馬特最為著名的夏季滑雪勝地。從策馬特到小馬特洪峰,必須在Furi、Trockener Steg兩處換車,沿途更換3種纜車的新鮮感,也是另一種樂趣。
|
more... |
|
|

康娜葛德登山鐵道
除惡劣天氣停駛之外,全年行駛,班次間隔約20分鐘,至終點站的車行時間約43分鐘。每日行駛時間依季節不定,需事先上網確認。 想要近距離擁抱馬特洪峰(Matterhorn,4478m),那就不能錯過這條康娜葛德登山鐵道。從1989年開始,這條鐵道就成了眾多登山客親近馬特洪峰的第一選擇,而這也是瑞士境內第一條電氣化的齒輪鐵道。
|
more... |
|
|

薩斯菲
有阿爾卑斯珍珠之稱的薩斯菲,座落在瑞士阿爾卑斯群峰下的河谷,標高1800公尺,周遭被13座超過4千公尺的群峰圍繞(包括有瑞士最高峰Dom),是個典型的冰河小鎮,再加上所有外來的車輛不能行駛到鎮上的規定(Car free resort),使得薩斯菲成為一個彷彿與世隔絕的人間仙境。
|
more... |
|
|

阿拉靈山
阿拉靈山是遊客造訪薩斯菲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冰洞,和世界最高的旋轉餐廳。 想登上阿拉靈山,必須搭乘兩段式的纜車和地下鐵才能抵達,首先搭乘可瞭望冰河的空中纜車阿爾卑斯山特快車(Express-Alpin),之後在Felskinn轉搭阿爾卑斯山地下鐵,登上海拔3500公尺的阿拉靈山。
|
more... |
|
|

洛加伯特
幾百年前被羅馬人發現的洛加伯特,現今已是個受歡迎的山區水療中心,再加上這裡的氣候宜人和擁有多種的運動設施,使得洛加伯特成為瑞士西南邊熱門的旅遊勝地。
|
more... |
|
|

林登阿爾卑斯水療中心
這是1993年開幕的大型水療中心,由林登飯店集團經營管理。與伯格貝水療中心不同的是,她的設計十分摩登,所有的設施都比伯格貝來的高級,來此做水療的客人除了是住在林登飯店的房客,就是比較有錢的旅客,所以如果你想體驗高級享受的阿爾卑斯泡湯,來這裡準沒錯!
|
more... |
|
|

西昂
位於瓦萊州的西昂(Sion), 是瑞士境內歷史相當悠久的一個古城,舊城區裡的石板路以及古老的房舍,是來到西昂古城一定要去體驗的地方。山丘上的兩個古城是一大焦點, 而陶魯比永城(Tourbillon)雖然沒能保有當年最佳的狀況,但經整修後如今被瓦萊(Valere)城用作歷史博物館。
|
more... |
|
|

瓦萊城堡
城堡的教堂裏保存著14世紀的世界上最古老得還能演奏的管風琴。保存有15-16世紀的壁畫,同時還設有介紹瓦萊州歷史文化遺産的博物館。
|
more... |
|
|

利德阿爾卑
擁有被列爲世界遺産的阿萊奇冰河,這是阿萊奇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觀光名勝。可以在冰河快車線路上的莫勒爾(Morel)乘坐纜車到達。村內禁止汽車通行,交通工具都是由電動車承擔。可以乘纜車到達霍夫魯(Hohfluh),然後乘坐吊椅式纜車而上,可以看到阿萊奇冰河,這條阿萊奇森林郊遊路線很受歡迎。
|
more... |
|
|

阿萊奇冰河
阿萊奇冰河是阿爾卑斯山脈最大的冰河(大約24公里),從少女峰地區一直延伸到阿萊奇地區。2001年被列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産。
|
more... |
|
|

比奇峰地區
跨越伯爾尼州與瓦萊州,總面積約為540平方公里,是阿爾卑斯山中受冰河作用最為集中與顯著的地區,這裡匯集了艾格峰、僧侶峰、少女峰三座名峰以及西歐最大、最長的冰河-阿萊奇冰河,是欣賞阿爾卑斯山脈壯美山河的絕佳景點,同時也對有關冰河的歷史以及未來的發展肄情況的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more... |
|
|

費爾世
費爾世座落在上羅納河谷,海拔1,050公尺。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是獨特的度假勝地。從這裏可以飽覽瓦萊州的壯觀美景,您可乘坐纜車上到埃基斯峰山頂(Eggishorn)(海拔2,926公尺)。是通往阿萊奇地區的門戶。這裏還是運動和休閒的天堂。
|
more... |
|
|

庫爾
庫爾掌握了阿爾卑斯山脈向南交通孔道,又是萊茵河沖積平原的起點,因此自古就是瑞士東部的重要關口,根據最新的考古研究,庫爾早在西元前11000年時就有聚落在此形成,也因此成為瑞士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
|
more... |
|
|

庫爾舊城
擁有全瑞士最悠久的城市歷史,庫爾的舊城自然也成為觀光重心之一,不過,實地走訪庫爾舊城區,就會發現這裡的建築並不如想像中的古老。實際上,庫爾現存的舊城建築大都建於16世紀,因為1464年的庫爾大火,幾乎將木造屋舍為主的市區毀壞殆盡,當地居民在重建時,為了防止災難重演,特別學習以石頭為主的北義哥德式建築風格,也因此賦予了庫爾如此獨特的城市景觀。
|
more... |
|
|

庫爾 上城門
中世紀時庫爾四周擁有完整的城牆與城門,現在則僅存兩座城門可供緬懷,而這座上城門就是其中之一,其造型、顏色與歷史意涵,使得它成為庫爾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上城門建於西元1583年,是過去人們進出庫爾城內的主要通道,白天是人聲鼎沸的幹道,晚上則關門以保障城內居民的安全,直至現在,上城門仍然維持這樣的傳統。
|
more... |
|
|

聖馬汀教堂
庫爾1464年的大火,讓卡洛林王朝西元8世紀始建的教堂幾乎毀壞殆盡,1491年信徒循著過去教堂基礎重建,才有了聖馬汀教堂的誕生。教堂原先信奉天主教的Evangelisch宗派,但是由於信徒對主教在災後重建的冷漠相當反感,因此在1526年正式改為新教,也因此讓庫爾從此成為同時擁有天主教主教的新教都市。
|
more... |
|
|

洛桑
洛桑的原意為“石頭”,源於這裏遍佈大街小巷的崎嶇不平的石板路。整個洛桑分為兩大部分:烏契區(Ouchy)和老城區(Old Town)。烏契城區位於日內瓦湖畔,原來只是個小漁村,現在是許多高檔賓館、酒吧聚集的地方,坐落於湖畔的奧林匹克博物館向遊人展示著國際奧會永久會址的高雅與驕傲,“奧林匹克之都”美名得來不虛。
|
more... |
|
|

烏契湖區
烏契湖區原本為日內瓦湖畔的小漁村,因為有著日內瓦湖迷人的景色環繞 ,現今不僅已成為洛桑地區最主要的休閒酒店集中地,也是洛桑的居民與遊客最喜歡的旅遊場所。湖畔有許多綠意盎然的公園、廣場與雕塑景觀,奧林匹克博物館、烏契堡、濟桑將軍銅像等景點、建築點綴在湖畔各處,將這裏裝扮成為洛桑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
more... |
|
|

聖母大教堂
教堂內有一座高聳的鍾塔,走過通向鍾塔的232級臺階,從高塔上方可以原眺巍峨的阿爾卑斯山脈和波光粼粼的萊蒙湖以及整個洛桑的景色。這座鐘塔之所以格外不同,還在於這裏保留了世界上唯一的“守夜報時”習俗。
|
more... |
|
|

代堡
位在法語區的代堡,一片青蔥的綠色牧草,生活步調也較為輕鬆,而且因位在黃金列車的路線上,進出交通相當便利,向西只要一小時的時間能抵達蒙投,向東則能深入高山群嶺中。
|
more... |
|
|

蒙投
同樣位於日內瓦湖畔的蒙投,為世界聞名的礦泉區,是許多王公貴族療養、度假之地,許多文人也喜歡這裡,海明威、盧梭、拜倫都曾以此地為創作背景。蒙投最有名的西庸古堡,曾在16世紀時,拘禁參與日內瓦獨立的彭尼華神父,詩人拜倫有感於這段史實,而著「西庸的囚徒」,更使其聲名大噪!
|
more... |
|
|

冰河3000
冰河3000是將日內瓦湖、圖恩湖、布里恩茨湖和琉森湖等瑞士風光最美的湖泊連接在一起的引人入勝的線路。它連接了瑞士西南部法語區優雅的湖畔城市蒙特勒和中部德語區的古老城市琉森。蒙特勒至茨魏西門(Zweisimmen)這段列車火車頭部分對客人開放,VIP座位可以更好地觀景。
|
more... |
|
|

西庸城堡
西庸城堡為瑞士重要的古蹟城堡之一,早在羅馬時代便已矗立在這裡坐看人間潮起潮落。11~13世紀時西庸城堡擴大改建,才成為今日的模樣,經過歷代的更迭,一直到1798年沃州(Vaud)人革命中,這座城堡才正式成為公有財產。
|
more... |
|
|

黃金列車
黃金列車是將日內瓦湖、圖恩湖、布里恩茨湖和琉森湖等瑞士風光最美的湖泊連接在一起的引人入勝的線路。它連接了瑞士西南部法語區優雅的湖畔城市蒙特勒和中部德語區的古老城市琉森。
|
more... |
|
|

艾高
位於日內瓦湖區,從蒙特勒(Montreux)乘電車向東行大約10分鐘左右,就可以到達艾高。建於11世紀的艾高城自古以來就因其處於交通要地而非常繁榮。作爲沃州紅酒的著名産地—沙布萊(Chablais)地區的中心,這裏周邊栽滿了葡萄。
|
more... |
|
|

貝克斯鹽礦
貝克斯鹽礦(Salt Mine Bex)是瑞士唯一對外開放的礦山。從艾高前往參觀十分便利。您可以遊覽長約3英里的巨大的地下迷宮,也可以乘坐小型礦山火車進入到礦山的中心。
|
more... |
|
|

貝林佐納
或許貝林佐納這個名字對一般的瑞士遊客來說顯得相當陌生,但是這古色古香的貝林佐納,卻是在提奇諾旅途中,不能錯過的可愛城鎮。 信步在城鎮巷弄間,品啜悠閒自在的提奇諾氛圍;登上中世紀城堡眺望,放鬆在提奇諾原野的自然草原當中,這就是充滿傳統風情的貝林佐納,為駐足停留的遊客,所端上的最佳旅遊小點。
|
more... |
|
|

貝林佐納 大城堡
貝林佐納的大城堡位於滿是岩石的山頂上,俯視著泰契絡河谷。貝林佐納以此為中心,發展出一連串的防禦工事;首先以大城堡為起點建立城牆,阻斷河谷通道,以保衛貝林佐納。蒙特貝羅城堡也是防護體系的一環,而卡斯特羅城堡則獨立建於東南方的岩石地形海角上。
|
more... |
|
|

聖溫德勒地區
這裡有怡人的風光、密布的森林和柔緩的山巒,對於那些喜歡在這樣的景色中漫步、戲水或是水上觀光的人來說,這裡是再適合不過了。山鄉氣息的湖泊、水鄉風光和水庫都散發著無窮的魅力,您可以在這兒進行各種水上活動。這裡也是進行溫泉療養或全家出遊的理想去處,精彩匯聚了文化、歷史、高爾夫球以及單車娛樂等元素,它正期待著您的來臨。
|
more... |
|
|

薩克森州
薩克森州首府是有“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Elbflorenz)”之稱的德勒斯登(Dresden)。薩克森州的風景多彩而壯美,其山色層巒疊嶂,遠眺猶如海洋上此起彼伏的波濤。在薩克森州,人們可以同時感受到大城市的氣派和小城鎮的浪漫,還有河谷、山丘、草原、森林、宮殿、城堡、貴族府邸、地主莊園、手工藝製品、音樂風光、客棧酒吧以及工業建築和其文化。
|
more... |
|
|

卡斯特羅城堡
貝林佐納的大城堡位於滿是岩石的山頂上,俯視著泰契絡河谷。貝林佐納以此為中心,發展出一連串的防禦工事;首先以大城堡為起點建立城牆,阻斷河谷通道,以保衛貝林佐納。蒙特貝羅城堡也是防護體系的一環,而卡斯特羅城堡則獨立建於東南方的岩石地形海角上。
|
more... |
|
|

蒙特貝羅城堡
貝林佐納的大城堡位於滿是岩石的山頂上,俯視著泰契絡河谷。貝林佐納以此為中心,發展出一連串的防禦工事;首先以大城堡為起點建立城牆,阻斷河谷通道,以保衛貝林佐納。蒙特貝羅城堡也是防護體系的一環,而卡斯特羅城堡則獨立建於東南方的岩石地形海角上。
|
more... |
|
|

貝林佐納 舊城
貝林佐納舊城位在大城堡周邊,以Piazza Collegiata為中心,其義大利式廣場、文藝復興式建築與充滿古意的小巷弄,融合成充滿南方情調的舊城氣氛,其中又以幾座建築尤為特殊。
|
more... |
|
|

盧加諾
雖然集提奇諾州最大城市,瑞士第三大經濟重鎮兩大地位於一身,盧加諾卻仍擁有一般大都會難得一見的水色風光;座落於盧加諾湖(Lago di Lugano)邊,盧加諾將悠閒爛漫的南國氣氛與忙碌時髦的都會采風融合得恰到好處。
|
more... |
|
|

盧加諾湖
盧加諾湖(lago di Lugano)是位於瑞士東南部,地處瑞士和義大利兩國交界處的一個湖泊。湖名來源於瑞士城市盧加諾。位於馬焦雷湖和科莫湖之間。盧加諾湖是一個知名的觀光地。
|
more... |
|
|

布雷山與聖薩爾瓦多山
盧加諾附近有數座標高在1000公尺上下的小山,登高望遠,成了盧加諾頗受歡迎的休閒活動。布雷山與聖薩爾瓦多山分別在盧加諾市區的左、右兩側,搭乘登山電纜車,約莫10~20分鐘,就可以來到山頂,由山上眺望,盧加諾與盧加諾湖美景盡收眼底,包括遠方的阿爾卑斯山系及南方平原,都在視線範圍之內。
|
more... |
|
|

岡德雅
位於布雷山的山腳下,岡德雅是盧加諾湖周邊的一個小城鎮,也是盧加諾湖遊船不能錯過的一個小站;這個有百年歷史的小鎮,過去是個以捕魚為生的小漁村,依山傍水的環境,讓這裡在近年來發展成熱門的觀光小鎮。
|
more... |
|
|

瑞士小人國
瑞士說大不大,但若要來一趟完整的瑞士遊程,看遍大大小小景點,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圓夢,那麼就一定要來一趟瑞士小人國。以「一個小時遊遍瑞士」作為號召的瑞士小人國,園方充分的運用巧思將模型在有限的空間裡做完整的展示,把120個以上瑞士國內知名的景點濃縮呈現在小小的公園內,手中拿著園方的地圖指南,循著園方設計的遊園路線,就可以輕鬆遊歷瑞士。
|
more... |
|
|

聖羅倫佐教堂
聖羅倫佐教堂是盧加諾歷史最為久遠的一座教堂。這座教堂最初建於9世紀,之後經歷了數度整修,現在所看到的教堂正面,則是在西元1517年所修建,屬於文藝復興時代早期的作品。
|
more... |
|
|

洛卡諾
背倚群山,坐擁馬嬌蕾湖(Lago Maggiore)嬌媚湖景的洛卡諾,是瑞士義大利語區最熱門的度假勝地之一,陽光、湖泊、山色與義大利語區熱情的民風,讓洛卡諾自古以來就受到歐洲不少遊人青睞,吸引了許多貴族、文人來此停留,為洛卡諾留下了濃濃的人文采風。
|
more... |
|
|

洛卡諾 大廣場
被古色古香的建築圍繞形成的大廣場,不僅是洛卡諾地域中心,更是當地最重要的社交中心,平日這裡是逛街、下午茶的好去處,每年8月洛卡諾國際電影節時,這裡更會搖身一變成為萬頭鑽動的露天電影院,熱鬧盛況年年上演。
|
more... |
|
|

佛薩斯卡谷
洛卡諾位於不少溪流匯集的馬嬌蕾湖邊,其附近各個溪流流經沖刷形成清新山谷,自然就成了洛卡諾市民假日休閒的最佳去處,而佛薩斯卡谷就是其中之一。
|
more... |
|
|

岩石聖母教堂
居高臨下的岩石聖母教堂,是洛卡諾最為引人注目的標的,她在當地的信仰與建築歷史上,都扮演了極為重要角色。這個教堂擁有一個非常傳奇的故事;據說,1480年的夏日午夜,一位名叫Fra Bartolomeo d’Ivrea的聖法蘭西斯修道院修士,在眺望夜空時看到了聖母懷抱聖嬰的影像,出現在市郊的峭壁附近,並且夢到聖母指示他在該處建造教堂,因此修士由1487年開始親手建造起這座岩石聖母教堂,前後經過當地信徒的接力建造,直至1650年左右才大致修建完成。
|
more... |
|
|

威斯康提城
威斯康提城的歷史最久可追溯至西元998年,這座城堡原屬於當地望族Orelli家庭,在14世紀時,城堡轉為米蘭的威斯康提公爵世家所擁有,而洛卡諾的政治也一直操控在義大利的米蘭公國之下。15世紀時威斯康提家族大肆擴建、修繕城堡,當時城堡的占地為今日的6、7倍大。然而好景不長,16世紀時來自北方的瑞士軍隊攻陷了洛卡諾,為了鞏固政權,瑞士軍隊搗毀了象徵著義大利家族政治力量的威斯康提城堡,現在,我們僅能從殘存的遺跡遙想城堡當年的雄偉,包括15世紀的內部庭院及壁畫,仍然依稀可見。
|
more... |
|
|

沙夫豪森
沙芙豪森,這個位於瑞士最北端的安靜城市也是瑞士和德國的邊境口岸,以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環境著稱。 沙芙豪森的意思是“以船為家”,從萊茵河上繁忙興盛的商船貿易就能體會到這個名字是多麼的貼切了。
|
more... |
|
|

萊茵瀑布
萊茵瀑布是歐洲最大的瀑布,寬150米,落差23米,平均水流量700立方米/秒。自古以來這裏就是著名的觀光勝地,哥德也曾撰文稱讚這座優美的瀑布。而正是這個瀑布影響了船隻在萊茵河上的通行,沿著萊茵河下去的船不得不先在這裏把東西卸下來,沙芙豪森也就因此慢慢變成了城鎮。
|
more... |
|
|

索洛圖恩
索洛圖恩(Solothurn)為一位在阿勒(Aar)河畔的小村落 ,在首都伯恩北方約40公里處。 自1530年開始之後的250年間,為法國大使居住的地方,因此城中留有許多巴洛克式的建築物; 古意盎然的舊城區則是索洛圖恩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城中18世紀的聖烏爾斯(St. Ursen)大教堂、鐘塔、古代武器倉庫(博物館)等重要而古老的建築物使得索洛圖恩的舊城區 ,被視為瑞士最美的舊城區之一。
|
more... |
|
|

聖烏爾斯聖殿堂
18世紀壯麗的大教堂,是該城市的象徵,保存了很多10世紀的重要書籍。15至20世紀的金製品、絲織品、貨幣等。(珍寶館需要預約參觀)
|
more... |
|
|

列支敦士登
列支敦士登大公國(德語:Fürstentum Liechtenstein),歐洲中部的內陸小國(聯合國區域集團定義為西歐國家[1]),夾在瑞士與奧地利兩國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重內陸國家之一。
|
more... |
|
|

古騰堡
當你坐著郵政巴士經過巴爾采斯這個小鎮時,一定會被車窗外的這幅景象給吸引住:一座有著高聳尖塔的古堡,昂然熊踞在四周一片開闊的小山丘上,山丘的斜坡是綠意盎然的葡萄梯田,這是何等牧歌式的畫面。
|
more... |
|
|

瓦杜茲城堡
瓦杜茲城堡是列支敦士登的象徵,也是列支敦士登大公一家人居住的地方,它熊踞在首都瓦杜茲的山丘上,既傲視著它富裕的領土,又高高在上地接受人民的景仰。 瓦杜茲建城於1342年,1712年時被列支敦士登家族買下,1719年與薛倫堡合併升格為大公國。
|
more... |
|
|

瓦杜茲
由於高聳於山丘之上的瓦杜玆一直是侯爵的官邸,因此長期以來未經特許不得隨意進入。山腳下中心街道兩旁有美術展覽館、教堂、旅遊局、郵票博物館、酒店、商店等建築。侯爵家族的美術收藏品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珍品,雖然它們中的大多數都被嚴密保管於城堡內,但是仍有一部分陳列在美術館內供遊客觀賞。
|
more... |
|
|

特里森貝格
起源於瑞士瓦萊州的瓦瑟人於13世紀移居此地.遊客可以在民俗博物館看到富有獨特文化背景的瓦瑟人的詳細資料。
|
more... |
|
|

馬爾邦
位於特裏森堡的有名的滑雪勝地,曾接待過聞名而來滑雪的英國皇室成員。夏季樹木繁茂、高山植物盛開,是進行徒步旅行的好去處。
|
mor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