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旅遊
 
德國介紹
 

德國,這個以汽車製造、啤酒和香腸聞名世界的國家,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在世界近代史留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雖然深具爭議性,但戰後經濟迅速恢復,仍維持歐洲強國的特色。而且高度發展的工業未曾影響地區性的發展,各區依然展現獨特的風格:不論是風華絕世的國際大都會,神秘的阿爾卑斯林區、海湖畔度假勝地、或是具歷史風格的地區,在在散發無可言喻的魅力。加上千年古老的歷史,在每個大城小鎮留下教堂、中古城堡等,十分的古色古香。 首都柏林(Berlin)有著急促的都市步調,想一窺德國的明日風貌,就該來這裡走一趟:過去和未來、資本與共產主義的對比,強烈的風格令人難以抗拒。 南部的巴伐利亞則是運動愛好者的天堂,可以到阿爾卑斯山區(Bavarian Alps)、黑森林(Black Forest)還有哈茲山區(Harz Mountains)去健行、騎腳踏車、滑雪。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Munich)則是是歐洲最迷人的城市之一,這裡有古老的巴洛克建築、布置優雅的商店,炫麗流行服飾、一流的啤酒節,加上一年四季的展覽秀,每年總是吸引大批人潮。 近年來的旅遊熱門路線是羅曼蒂克大道,這是一條規畫良好的觀光路線,由伍茲堡(Wurzburg)到奧古斯堡(Augsburg)。雖然這一帶在數百年來飽受戰爭、貧窮之苦,卻因此保留大部份的田園景觀:青石路、古堡建築,羅馬溫泉…在這裡,彷彿走過時光隧道,回到古老的過去。參觀金壁輝煌的新天鵝堡(Neuschwanstein castle),則讓人得以一探瘋子國王魯威格(Mad King Ludwig)異於常人的品味。 另一條新興的觀光路線是由哈瑙(Hanau)到不來梅的童話大道,追隨格林兄弟曾經生活過的城鎮,拜訪這個充滿王子、公主、小矮人與巫婆的童話世界,可是很新鮮的收穫! 最有名的食物不外是德國香腸、麵包和啤酒。據估計德國香腸的種類超過1500種,連麵包都有300種以上的選擇,對於以米食為主的中國人而言,這未免有點不太可思議。啤酒可是德國人的主要飲料,無論是淡啤、黑啤酒或特淡巴伐利亞啤酒等,每種啤酒嚐一杯,足夠醉個好久! 德國的觀光資源豐富而完整,加上大部份人民可了解英文,是初探歐洲者最好的入口。

國土面積:357,050平方公里(世界第63名)
首都:
柏林
維基百科:德國
德國英文官方旅遊網站:德國英文官方旅遊網站
德國中文官方旅遊網站:德國中文官方旅遊網站

●德國歷史: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B7%E5%9B%BD%E5%8E%86%E5%8F%B2
●歐洲歷史: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7%E6%B4%B2%E5%8E%86%E5%8F%B2


法國節日
 
日期 中文名稱 德語名稱 說明
1月1日 元旦 Neujahr  
- 耶穌受難日 Karfreitag 春分後第一個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前的星期五,
 具體日期不固定
- 復活節周一 Ostermontag 星期一,具體日期不固定 復活節是春分月圓後第一
 個星期天,如果月圓正好是星期天,那麼往後延一周
5月1日 勞動節 Tag der Arbeit  
- 耶穌升天節 Christi Himmelfahrt 復活節後40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 聖靈降臨節 Pfingstmontag 升天節後10日,復活節後50日,具體日期不固定
10月3日 德國統一日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前東、西德在柏林圍牆倒下後統一的日子
12月25/26日 聖誕節 Weihnachten 重要節日
                 
  凱尼斯旅行社 世界各國旅遊資訊 德國深度旅遊 Google關鍵字排名第一名 旅遊省錢小秘密 凱尼斯旅行社1000 vip特約商 玩家醉愛的凱尼斯 竹北旗艦店

德國google地圖
 
  考古發現證明, 德國和亞洲,歐洲許多國家一樣,有過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1871年德意志帝國在普魯士王國的基礎上建立,德國才第一次形成了民族國家。由此往後的歷史才稱為德國歷史,之前的只是德意志地區和德意志各民族的歷史。

日耳曼部落(前100年-300年)
據推測,日耳曼部落的進化發生在青銅時代或者最晚是鐵器時代。公元前1世紀,部落開始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德國北部逐漸向南、向東和向西擴散,與伊朗人、波羅的人、凱爾特人的高盧部落以及東歐的斯拉夫人發生接觸。除了史料記載的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接觸以及考古發現外,科學家對早期日耳曼人歷史知之甚少[7]。
在奧古斯都的統治時代,羅馬帝國軍隊開始入侵德意志地區,日耳曼部落在抵抗過程中逐步掌握了與羅馬軍隊相類似的戰鬥戰術。公元9年,舍羅斯克人首領阿米紐斯(Arminius)在條頓堡森林戰役中戰勝瓦盧斯所領導的羅馬軍團,位於萊因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區才得以獨立於羅馬帝國之外。至公元100年,日耳曼部落已在萊因河-美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佔據了如今德國的大部分地區。3世紀,出現了許多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勒曼尼人、法蘭克人、薩克森人和弗里斯蘭人等[8]。

民族大遷徙和法蘭克王國(300年-843年)
376年,匈奴人對日耳曼的一支西哥德人發動襲擊。西哥德人在得到羅馬帝國皇帝的批准後,以「同盟者」的身份進入羅馬帝國控制的土地,是為民族大遷徙的開始。此後日耳曼多個部落陸續跟進,並在今天法國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國家。由於不堪忍受壓迫,476年,日耳曼人與部分羅馬帝國人聯合,推翻了西羅馬帝國[9]。
5世紀末,克洛維一世建立法蘭克王國,日耳曼人進入法蘭克時代。法蘭克王國延續了數個世紀,經歷了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在查理大帝的統治時期,法蘭克王國幾乎佔據了整個西歐地區。由於領地內各地區間缺乏文化和經濟的聯繫,封建割據勢力強大,王國在查理曼大帝死後陷入一片混戰[9]。

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843年-1806年)
843年,根據《凡爾登條約》,法蘭克王國分成西、中、東三個部分,其中萊因河以西的西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法國的基礎;萊因河以東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德意志王國的基礎,也是其後神聖羅馬帝國和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部則成為後來法德爭端的起源。
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成為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建立了薩克森王朝,正式開創德意志國家,這是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的開始[9]。王國由洛林、薩克森、弗蘭肯、士瓦本、圖林根和巴伐利亞多個公國組成。962年,王國國王奧托一世由羅馬教宗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在弗蘭肯王朝統治期間(1024年-1125年),義大利北部和勃艮第加入神聖羅馬帝國,但主教敘任權之爭使皇帝的權力被削弱。在霍恩施陶芬王朝統治期間(1138年-1254年),帝國勢力進一步擴張到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區。德意志北部地區的城鎮因漢薩同盟而繁榮發展。
1356年金璽詔書頒布,規定帝國皇帝由七位選帝侯選舉產生,選帝侯則來自帝國內最具勢力的公國統治者和地方大主教。這一規定成為帝國的基本國體,直至其滅亡。從15世紀初起,帝國皇帝幾乎被奧地利大公國的哈布斯堡家族佔據。
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質問羅馬天主教的《九十五條論綱》,由此引發了宗教改革。宗教戰爭導致了三十年戰爭的爆發,戰爭使德意志領地遭受破壞。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署,結束了德意志地區的宗教戰爭,但也使帝國實際上分成了眾多的獨立公國。從1740年開始,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普魯士王國之間的戰爭佔據了18世紀的德意志歷史。1806年,在拿破崙戰爭中,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被迫退位,神聖羅馬帝國徹底瓦解[10]。

萊茵邦聯(1806年-1813年)
1806年7月12日,通過簽署萊茵聯邦條約(德語:Rheinbundakte),16個在法國保護下,包括列支敦斯登、巴伐利亞、符騰堡和巴登在內的萊茵河兩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國,脫離了神聖羅馬帝國,而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治聯合體萊茵聯邦。聯邦在法蘭克福設兩院制議會,推選拿破崙為保護人,並由拿破崙支配聯邦的外交和軍事;協議同時規定,在發生戰爭時,聯邦有義務向其保護人拿破崙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8月6日,已自稱奧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佈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在接著的數年,又增多23個邦國加入;弗朗茨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夠統治帝國剩下的領土奧地利。德意志地區內只有奧地利、普魯士、丹麥控制的霍爾斯坦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亞地區未有加入邦聯,而且不計算併入法國的萊茵河西岸和艾爾福特。
根據條約,聯邦平常由一個憲法權力的組織管理,但聯邦各邦國都擁有獨立的主權。
聯邦亦是一個軍事同盟:各邦國有義務向其保護人拿破崙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助戰。作為回報,這些邦國的統治者將被給予較高地位:巴登、黑森、克萊韋和伯爾升為大公國,而符騰堡和巴伐利亞則升為王國。其他邦國亦可以與其他前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合併而得到擴展。
1806年普魯士敗於法國後,很多中小德意志邦國都加入邦聯。1808年邦聯達到最大的版圖,包括三個王國、13個公國、17個侯國、及漢堡、呂貝克和不萊梅三個漢薩同盟城市。
1810年德意志西北部大片地區被迅速合併到法蘭西第一帝國,以便監控對英國的禁運,令封鎖英國的大陸封鎖能夠順利推行。
1813年10月中旬,拿破崙在萊比錫戰役中被打敗,撤退到萊茵河西岸,失去保護的聯盟內各邦國爲了自身的利益,很快就倒向了反法同盟一方。10月31日,聯盟正式解體。

復辟和革命(1814年-1871年)
隨著威廉一世戰爭失敗,1845年召開了維也納會議,一個由39個主權國家組成的鬆散聯盟---德意志邦聯成立。由於不滿意復辟,德意志人民興起了追求統一和自由的自由主義運動,但隨後被邦聯議會主席克萊門斯·文策爾·馮·梅特涅策劃的措施所鎮壓。1866年,德意志關稅同盟成立,極大促進了德意志國家的經濟統一。由於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民族主義在德意志人民特別是年輕知識份子中迅速成為一股重要的力量。用來代表此次運動的黑色、紅色和金色後來也成為了德國國旗的顏色[11]。
受1848年歐洲革命和法國建立共和國的影響,德意志知識份子和平民也發動了革命。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普魯士)為緩和群眾的反抗情緒,同意制定憲法和成立議會,使運動暫時得以平息。1862年,威廉二世與議會鬥爭日益激烈並引發了軍事變革,奧托·馮·俾斯麥被任命為普魯士宰相。俾斯麥成功贏得了1822年普奧戰爭和1866年普奧戰爭的勝利,建立了北德意志聯邦,將奧地利排除在德意志邦聯之外。

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1871年-1918年)
隨著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利,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國宣布成立。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開始統治新的帝國,首都柏林。帝國統一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各德意志國家,稱為小德意志。1884年初,德意志帝國開始在歐洲以外建立殖民地。
在統一德意志後的最初時期內,帝國皇帝威廉一世採取的外交政策是通過建立同盟以鞏固德意志強國地位、孤立法國和避免戰爭。但是在威廉二世統治期間,帝國又採取了新帝國主義政策,導致與鄰國關係緊張。原先有帝國參加的聯盟不復存在,而新的聯盟又將帝國排斥在外。與此同時,法國卻通過《英法協約》與英國建立新的外交關係,並鞏固了與俄羅斯帝國的聯繫。除了與奧匈帝國保持接觸,德意志帝國日益孤立。
德意志的帝國主義走出國內,與其它歐洲列強一道瓜分非洲。柏林會議後,德意志帝國獲得了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多哥和喀麥隆在內的非洲多塊土地。瓜分非洲使得列強之間的矛盾日趨激化並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被刺身亡,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直接導火線。作為被協約國戰勝的同盟國的成員,德意志帝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1918年11月,德國革命爆發,威廉二世被迫退位。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6月,德意志帝國被迫簽署《凡爾賽和約》。此次談判與以往的戰後和談不同,作為戰敗國的德意志帝國被排除以外。由於條約被認為過於苛刻且令德國蒙羞,促進了納粹主義的興起[12]。

威瑪共和國(1919年-1933年)
1918年11月德國革命成功後,威瑪共和國成立。1919年8月11日,《威瑪憲法》經德國總統弗里德里希·埃伯特簽字生效。1918年,羅莎·盧森堡和卡爾·李卜克內西創立德國共產黨。1919年1月,德國工人黨成立,後來成為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
威瑪共和國的經濟曾遭受兩次嚴重打擊,第一次是1920年代初因《凡爾賽和約》所訂下的巨額賠款造成的。雖然20年代中期經濟迅速復甦,但是經濟大蕭條再次令共和國遭受打擊,一蹶不振。同時,共和政府十分不穩定,執政聯盟屢屢變更,人們逐漸對民主制度失去信心。此外,共和政府還要面對極右翼的君主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及納粹主義勢力的挑戰。例如很多極右翼份子散播的刀刺在背傳說,即宣稱德國革命是德國在一戰失敗的原因,並把革命黨人、社民黨、共產黨人甚至猶太人定義為「十一月罪犯」,藉此打擊共和制度。而左派的共產黨也反對共和國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希望以共產主義取而代之。
革命過後,德國選民漸漸傾向支持反對民主的政黨,無論是極右翼的德國國家人民黨、納粹黨或是極左翼的共產黨。大蕭條以後,政局兩極化明顯。1932年的兩次議會選舉中,納粹黨分別得到37.2%和33.0%的議席,而共產黨則在第二次選舉中得到17%的議席。因此,共和國後期的議會中有很多成員不是納粹黨就是共產黨卻都不是民主派。社民黨一類的溫和民主政黨的票數也愈來愈少。
1930年代開始,德國政局岌岌可危。部分政黨如納粹黨使用准軍事化部隊威嚇選民,並藉助高失業率與民眾的貧困爭取民意。擁有巨大影響力的精英因恐反政府的政黨,經常借用威瑪憲法第48條允許聯邦大總統以緊急法令統治國家,令民主制度漸漸崩潰。
在連續數個政府內閣失敗後,別無選擇的總統保羅·馮·興登堡在右翼部屬建議下,於1933年1月30日任命阿道夫·希特勒為新一任德國總理。

第三帝國(大德意志帝國)(1933年-1945年)
1933年2月27日,國會縱火案發生,隨後頒發的緊急法令將民眾的一些基本權利取消。1933年的《授權法案》賦予了希特勒政府完全立法權。只有德國社會民主黨投票反對,而德國共產黨由於其國會議員被殺或被捕,已無法表達反對意見[13][14]。在一系列行動和法案之後,德國成為一黨專政的中央集權國家,國家經濟納入戰爭軌道。1936年,德國軍隊進入萊茵蘭非武裝區,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的綏靖政策被證明是不恰當的。1938年後,希特勒在膨脹主義的指引下逐步建立起大德意志。為避免兩線作戰,希特勒於1939年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兩天後法國和英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很快就直接或間接地控制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1941年,德國開始了大屠殺,有組織地殺害了約600萬猶太人、約1000萬斯拉夫人和吉普賽人以及約25萬德國籍傷殘人士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與蘇聯的條約,打開東方戰線並入侵蘇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不久,德國對美國宣戰。雖然一開始德軍快速深入蘇聯境內,但隨後的史達林格勒戰役扭轉整個戰爭的局面。1945年5月8日,在紅軍佔領柏林後,德國投降。

分裂和重新統一(1945年-1990年)
戰爭使近千萬德國士兵和平民死亡,大片國土喪失,約1500萬名德國人被驅逐,多個大城市被炸毀。戰後德國領土和柏林全市被盟軍劃分為四個軍事佔領區。1949年5月23日美國、英國及法國佔領區(包含西柏林)合併,成立以波恩為首都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俗稱「西德」或「聯邦德國」);其中西柏林亦以特殊的城市地位,加盟位於波恩的聯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包含東柏林)則單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俗稱「東德」或「民主德國」),設立首都即為東柏林。
西德遵循自由主義,是個議會民主制共和國,施行「社會市場經濟」,與美國、英國和法國聯盟。西德從1950年代初開始經歷了長期的經濟成長,於1955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8年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創始國之一。東德於1955年與蘇聯結盟,施行蘇聯模式的「計劃經濟」並迅速成為華沙公約組織中最富有、最現代化的國家,但其國民依然嚮往西德的政治自由和經濟繁榮[15]。為阻止東德人逃往西德而於1961年建造的柏林圍牆被認為是冷戰的標誌。1970年代,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的東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德之間的緊張關係。
由於日益增多的東德人取道匈牙利逃往西德以及東歐劇變的發生,東德於1989年11月9日下令開放柏林圍牆。這一舉動加速了東德的變革,最終促成了1990年10月3日的兩德統一。根據兩德協議,合併後的東、西柏林再次成為新國家的首都。

統一以後(1990年-現在)
根據《柏林/波恩法令》,1994年3月10日,柏林重新成為德國的首都,直到1999年聯邦政府才統合完成[16];而波恩則獲得了聯邦城市的地位,目前有包括國防部、農業部等在內六個聯邦行政部門位於波恩[17],是德國第二大政治中心。
統一後,德國在歐盟和北約中的地位和影響進一步得到增強。在1999年北約解決科索沃問題後,德國派出了維和部隊;而在2003年阿富汗戰爭推翻塔利班政權後,德國也作為北約的成員派兵維護阿富汗的安全局勢[18],由於二戰後德國被國內法限定只能發展自衛性的軍事力量,因此這些對外軍事行動產生過爭議[19]。
2005年11月,基督教民主聯盟的領導人安格拉·默克爾當選為德國總理,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

●德國歷史: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E%B7%E5%9B%BD%E5%8E%86%E5%8F%B2
●歐洲歷史: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7%E6%B4%B2%E5%8E%86%E5%8F%B2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面與波蘭和捷克接壤,南面臨奧地利和瑞士,西面與法國、盧森堡、比利時以及荷蘭相界,北面與丹麥相連並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面積357021平方千米,國界線長3757千米,海岸線長2389千米。
德國地勢呈現北低南高,呈階梯狀,南北農業有較大差異,分為4個地形區:德國北部是平均海拔不到100米的平原,臨北海和波羅的海,地勢低平,氣候夏季涼爽,冬季陰冷,土壤較為貧瘠,主要利用草場發展畜牧業,也種黑麥、燕麥和馬鈴薯;中部是由東西走向的高地構成的山地;西南部是萊因河谷地區,萊因河兩旁谷壁陡峭的山地為森林和高山牧場;東南部是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河谷地帶日照時間較長,土壤肥沃,盛產煙草、葡萄等水果和用於釀造啤酒的啤酒花,阿爾卑斯山脈中的楚格峰(海拔2963米)是德國境內的最高峰。
德國境內有多條歐洲主要河流穿行而過,包括了萊因河(長865公里)、易北河(700公里)以及多瑙河(686公里)等。較大的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
德國面積的53.5%用於農業,29.5%是森林,12.3%用於居住和交通,1.8%是水域,其餘的2.9%是荒地。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面積357,000平方公里﹐南北直線最長距離876公里﹐東西最長為640公里。位於歐洲中央,有9個鄰國,自從東西德德國之後,這個中心地理位置尤為突出。 德國的地形異常多樣﹐秀麗動人,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以及遼闊寬廣的平原。從北到南可劃分為五大地形區﹕「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德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以及「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北德低地」的特點是湖泊星羅棋布﹐丘陵起伏不定的沿海岸、高燥地、黏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前方向南伸展的肥沃黃土地錯落混雜。 北海海岸的低濕地一直延伸至沿海岸高燥地邊緣有狹長海灣、環礁湖等美麗的海岸。至於沿波羅的海地區有一部分是平緩沙灘﹐一部分是多岩的陡峭海岸。在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是被稱為「荷爾史泰恩的瑞士」﹙Holsteinische Schweiz﹚的低矮丘陵地。 「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將德國的北部同南部隔開﹐中萊茵峽谷和黑森窪地﹙die hessische Senken﹚是南北交通的天然準線,哈茨山﹙die Gebirgsinsel des Harzes﹚位於德國心臟地區,東邊是重要的森林地帶。 「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脈「黑森林」﹙Schwarzwald﹚、奧登森林﹙Odenwald﹚和「施佩薩爾特山」﹙Spessart﹚。貫穿德國南北交通最重要的樞紐--萊茵河,在賓根﹙Bingen﹚與波昂之間的峽谷中蜿蜒流過﹐再穿出萊茵頁岩山區。該山區的高地土壤較貧瘠﹐人煙也較稀少。 「南德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包括巴伐利亞高原的一部份,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大湖泊,以及遼闊的碎石平原。該地區的典型特徵是沼澤地、圓形山頂式的湖泊丘陵帶﹐以一些小村莊。 「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裡有許多風景如畫的湖泊﹐如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國王湖」﹙Königssee﹚以及加美許—帕坦(Garmisch-Partenkirchen) 或是Mittenwald等旅遊勝地。

 

德國自1949年起是一個採用議會民主的聯邦制國家,聯邦議會由兩院組成,各邦在教育、警察和其它方面享有高度獨立的自主權。德國的國家元首是聯邦總統(Bundespräsident),任期5年,由聯邦大會間接選舉產生。聯邦大會由聯邦議院議員以及同樣數目的各州代表組成,專門負責選舉國家元首。聯邦總統的權利受到限制,其角色大部分是象徵性的。
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一起組成了德國的立法機構。聯邦議院現擁有598席,代表由直選或間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設有聯邦議院議長一人,在國內外禮儀上享有僅次於聯邦總統的第二高地位。聯邦參議院擁有69席,代表各邦,議員由16個邦政府指派,通常包含德國地方政府首長,即邦總理。[20]聯邦參議院議長由邦總理輪流擔任,在國內外禮儀上享有第三高地位。聯邦參議院可以投票否決聯邦議會通過的法案。

安格拉·默克爾(德國現任總理)聯邦總理(Bundeskanzler)雖然在國內外禮儀上僅享有第四高地位,卻是德國聯邦的政府首腦。聯邦總理往往是議會多數黨的成員,由議會選舉產生。聯邦政府設一位副總理,由聯邦總理從各政府部長中確定一人,在聯邦總理缺席時代理行使聯邦總理的職權。現行的德國《基本法》力圖避免重蹈魏瑪共和國的覆轍,規定了例如總理的間接產生、政黨必需獲得5%選票或3個直選席位才能進入議會、只有下院全體議員都同意繼任者後才能免去總理、軍隊除救援外不許使用於國內事務等等。也正因為如此,到目前為止的歷屆德國政府都是聯合內閣。此外,基本法中的1至20款(「人的尊嚴不可被侵犯」等)被看作是不許被更改的部分。德國聯邦的憲法體制(Verfassungsrecht)由基本法、統一協議(Einigungsvertrag)以及其它國際協議組成,各州另外有自己的憲法,但受聯邦憲法體制約束。

德國擁有一個分立的聯邦司法系統,且違憲審查權採集中制,故設有聯邦憲法法院、聯邦最高行政法院、聯邦最高普通法院以及對財政、勞工以及社會議題方面有管轄權的法院。各州另外設有州憲法法院(Landesverfassungsgericht)。公民在充分理由情況下可以通過行政訴訟撤銷或廢止政府行政的行政行為,通過憲法訴訟解除政府立法。因為德國為歐盟的成員,歐洲法院的判決對其有拘束性。通過歐洲法院確保歐體與歐盟條約適用的一致性,這樣就確保了憲法解釋的統一性、歐盟條約在全歐洲解釋的統一性,並保護了公民的基本權利。
2010年10月3日,也就是德國統一20週年紀念日,德國依照1919年《凡爾賽和約》,德國償還最後一筆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賠款」。

  法蘭克福德國的自然資源相對匱乏,國土面積中的一大部分用於農業,但從事農業工作的人口僅占從業人員的2%至3%,產業主要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德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約33,156億美元(按照國際匯率計算)、29,404億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在歐洲國家中高居第一,世界高居第四,是全球第四大工業國。根據人類發展指數,德國的生活水平排名世界第22位。2006年因國內需求增加,經濟增長率達到2.8%。德國是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三大商品進口國,幾十年來,德國在對外貿易方面處於世界的絕對領先地位,被譽為「出口冠軍」,2006年出口增長13%,達到8940億歐元。中國是德國的貿易對象中少數入超的貿易國。

19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德國的失業率逐年攀高,經濟也受到高失業率的困擾,尤其是在德國東部地區。一些企業團體和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認為,由於德國一直在建設社會福利國家,東歐鄰國的工資水平相對德國低很多,使得生產從德國向這些國家轉移,導致德國國內的工作崗位不斷減少。2006年起德國經濟復甦,失業率始負增長。

德國經濟的體制一般被稱為社會市場經濟,這是德國總理艾哈德的傑出貢獻,對正處於改革開放中的中國也有深遠影響。德國是歐洲貨幣聯盟的創建成員,今歐洲中央銀行設在德國的法蘭克福。
德國是全球工業科學含量第三高的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然而它的社會市場經濟體系卻出現重大問題,長期為許多社會問題所拖累。經濟結構的僵化導致高失業率,成為長期而非周期性的經濟問題,人口高齡化問題也帶給社會保障體系造成了莫大的壓力。東德的經濟發展也是一個長期的、耗資巨大的挑戰。德、法主導的歐元區計劃之啟動,給德國經濟帶來了發展空間。 隨著目前大聯合政府所推進的各項改革逐步深入,加之國際經濟環境的好轉,德國正在逐步復甦經濟,消費力開始提高[22]、失業人口逐年下降。

 

德國西北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往東部和南部逐漸過渡成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多變,盛行西風。德國氣溫適中,氣溫變化不大,最冷的1月份平均在攝氏0度左右,山區約攝氏零下10度,12月至3月為冬季,阿爾卑斯山區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最熱月份為6月至8月。德國位於大西洋和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西風帶﹐溫差不算大。降雨分佈平均﹐冬季平均溫度在平原低地1.5°C與山區零下6°C之間﹐七月份平原低地平均溫度為18°C﹐南方有屏障的山谷為20°C左右。較例外的是氣候溫潤的上萊茵河谷;以及上巴伐利亞一帶,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風。

●世界各國氣溫
http://www.worldweather.org

 
德國大城平均氣溫表
月都市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 月 12月
柏林 2 3 8 13 19 22 24 23 19 13 7 3
漢堡 2 3 8 13 18 22 23 23 19 13 7 4
法蘭克福 3 5 11 16 20 23 25 24 21 14 8 4
慕尼黑 1 3 9 14 18 21 23 23 20 13 7 2

5月到10月之間,氣候最舒適宜人,正是旅遊的好時機,但 7、8月旺季的旅遊價格也相較高。冬天的德國則進入冬眠,許多青年旅館會關門,博物館開放時間也縮短。所以氣候溫和而多雲的5、6月和9月最適合旅遊,遊客較少,天氣也不錯。但請記得6月是德國的學生遠足季,各旅遊勝地或青年旅館都可能擠滿學童。 冬季為滑雪季節,集中於11月-4月,以及12月中-1月中。

 
 

德國自2011.1.11起與歐盟對我國免申根簽證的規定一致,凡持有效中華民國普通護照的國人,護照效期需有出國日加六個月以上效期,並備齊來回機票、財力證明(如信用卡),則可在6個月期限內免簽證停留義大利90天,停留天數與其他申根會員國分開計算。
●德國在台協會 連絡方式:
官方網站:http://www.taipei.diplo.de/Vertretung/taipei/zh-tw/Startseite.html
地址:臺北市104民生東路三段二號四樓
電話總機:02 2501 6188 傳真:02 2501 6139
簽證組電話:02 2518 4088 或 02 2501 6188
簽證公證組傳真:02 2501 1781
非辦公時間緊急聯絡電話(英、德文):0933-154-031(緊急事件非包括一般性簽證辦理及領件事宜)

 

德國目前所使用的貨幣為 - 歐元 - 歐盟共同貨幣-發行期於2001至今
歐元硬幣的面額分為 2元、1元、50分、20分、10分、5分、2分、1分等八種,各國歐元硬幣的正面圖案交由各國自行設計,背面圖案皆採用共同設計的圖案。
●德國中央銀行: Deutsche Bundesbank

歐元是歐盟中19個國家的貨幣,這19國是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維尼亞、西班牙、馬爾他、賽普勒斯、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合稱為歐元區。目前共有3.3億人使用歐元,如果加上與歐元固定匯率制的貨幣,歐元影響到全球4.8億人口。[1]2006年12月,共有6,100億歐元在市面上流通,按照當時匯率計算,相當於8,020億美元。歐元流通的現金總價值超過了美元。

1歐元(euro)等於100歐分(cent)。

歐元是自羅馬帝國以來歐洲貨幣改革最為重大的結果。歐元不僅僅使歐洲單一市場得以完善,歐元區國家間自由貿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歐盟一體化行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摩納哥、聖馬利諾和梵蒂岡並不是歐盟國家,但是由於他們以前使用法國法郎或者義大利里拉作為貨幣,現在也使用歐元並授權少量鑄造他們自己的歐元硬幣。一些非歐盟國家和地區,比如蒙特內哥羅、科索沃和安道爾,也單方面使用歐元作為支付工具。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負責管理。總部坐落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中央銀行有獨立制定貨幣政策的權力,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參與歐元紙幣和歐元硬幣的印刷、鑄造與發行,並負責歐元區支付系統的運作。
1995年12月,歐洲聯盟正式將新貨幣命名為「euro」(歐元)。雖然此前有其它的候選名稱。例如:讀卡特,佛羅林,法郎等。但新貨幣必須與現有貨幣的名字不產生聯繫,並盡量簡短,使人們容易記住它的名字。此外,由於歐洲各國的字母體系的不同,每種語言的地位也要平等。歐元顯得簡潔,且能代表歐洲的含義。歐元符號的設計靈感來自希臘字母Epsilon,代表著歐洲文明的根基。E字母也是拉丁文歐洲的第一個字母。歐元符號中的兩個橫線象徵歐元的穩定性。
●維基百科: 歐元

●台灣銀行台幣兌換歐元即時匯率
http://rate.bot.com.tw/Pages/Static/UIP003.zh-TW.htm

↑由左至右面額分別為;1 Cent 、 2 Cent 、 5 Cent 、 10 Cent 、 20 Cent 、 50 Cent、1 Euro、 2 Euro。
圖案與規格分別如下:

1 Cent - 材質為鋼芯包銅 ( Copper-coverd steel ) 合金,直徑 16.25mm,厚 1.67mm,重2.3g。
紅銅幣為 橡樹新枝 ( Oak twig ) 
2 Cent - 材質為鋼芯包銅 ( Copper-coverd steel ) 合金,直徑 18.75mm,厚 1.67mm,重3.06g。
紅銅幣為 橡樹新枝 ( Oak twig )
5 Cent - 材質為鋼芯包銅 ( Copper-coverd steel ) 合金,直徑 21.25mm,厚 1.67mm,重3.92g。
紅銅幣為 橡樹新枝 ( Oak twig )
10 Cent - 材質為銅鋁鋅錫 ( Cu 89%、Al 5%、Zn 5%、Sn 1% ) 合金,此種材質又稱為北歐金( Nordic gold )
,直徑 19.75mm,厚 1.93mm,重4.10g。
黃銅幣為 勃蘭登堡門 ( Brandenburg Gate )
20 Cent - 材質為銅鋁鋅錫 ( Cu 89%、Al 5%、Zn 5%、Sn 1% ) 合金,此種材質又稱為北歐金( Nordic gold ),
直徑 22.25mm,厚 2.14mm,重5.74g。
黃銅幣為 勃蘭登堡門 ( Brandenburg Gate )
50 Cent - 材質為銅鋁鋅錫 ( Cu 89%、Al 5%、Zn 5%、Sn 1% ) 合金,此種材質又稱為北歐金( Nordic gold ),
直徑 24.25mm,厚 2.38mm,重7.80g。
黃銅幣為 勃蘭登堡門 ( Brandenburg Gate )
1 Euro - 材質為外:鎳黃銅 ( Nickel Brass ) 合金,內:銅鎳( Copper Nickel )合金,直徑 23.25mm,厚 2.33mm,重7.50g。
雙色幣為德國國徽暨傳統君權象徵 -- 聯邦之鷹 ( Federal Eagle ) 為主要設計。
2 Euro - 材質為外:銅鎳 ( Copper Nickel ) 合金,內:鎳 ( Nickel Brass )合金,直徑 25.75mm,厚 2.20mm,重8.50g。
雙色幣為德國國徽暨傳統君權象徵 -- 聯邦之鷹 ( Federal Eagle ) 為主要設計。
  德國的電壓是220伏特 50Hz,雙腳圓形插頭。

●世界各國電壓與插頭
http://www.yung-li.com.tw/tw/info/ww_specifications.htm

●世界各國電壓與插頭(含插頭照片樣本)
http://www.backpackers.com.tw/guide/index.php/世界各國電源插頭插座形式

  在交通方面,連通歐洲東西部和南北部的高速公路和鐵路都經過這裡,有歐洲路上「十字路口」之稱。法蘭克福國際機場是歐洲第二大機場,也是貨運量第一大的機場。而萊因河優良的通航能力使得德國水運也相當發達。

密佈在德國的鐵路網約達48215公里(2006年)長。每日約有50000輛的載客與載貨列車在行駛。 自1994年1月起由私人企業德國鐵路股份公司接管原東德與西德的國家鐵路局,成為德國境內交通重要的一部份。除了德國鐵路股份公司之外,另外尚有約350家其它的私人鐵路公司在營運,共同組織成德國鐵路網。當德國政府將鐵路營運交給德國鐵路公司之時,也資助它一大部分金錢,以建構德國鐵路網和地區鐵路。
地區鐵路有區域特快鐵路(RegionalExpress, RE)、區域鐵路(RegionalBahn, RB)和城市鐵路(Stadtbahn, S-Bahn);遠程鐵路則有歐洲城際快車(EuroCity, EC),城際快車(InterCity, IC)和城際特快列車(InterCityExpress, ICE),都依照每日固定的時刻錶行駛。遠程鐵路行運的範圍約達總長2000公里之長。

●德國國鐵時刻表與訂票:http://www.bahn.com/p_en/view/index.shtml
●歐洲國鐵時刻表與訂票:http://www.bahn.com

  雖然德語為德國人之主要語言,但自從2006年世界杯以後,能操簡單英語之德國人增加了不少,尤其是各主要旅遊城市如柏林、慕尼黑等,只要略懂德語便能盡情暢遊,就算用英語向當地人問路或查詢亦可以,當然各旅客中心都有能操英語之職員當值。 德國人普遍皆熱情而好客,治安良好,故德國是一個頗佳亦安全之旅遊國家,但要留意是德國東部前東德地區的治安較差,單身旅客尤其是女性,應盡量避免行經陰暗街道,晚上亦應只在人多之遊客區遊覽。
旅遊購物英文 玩家推薦的網站 玩家推薦的網站
  德國文明起步雖然較晚,但在近代對世界文化貢獻良多。科學家如愛因斯坦,馬克斯·普朗克,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等。至今德國科學家一共獲得了超過60項諾貝爾物理、化學和生理醫學獎。德國是飛彈、火箭的發源地。
19世紀在德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德國社會民主工黨,這是馬克思親自創建的,第一國際也產生於德國。馬克思逝世後,德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一部分人放棄階級鬥爭,走議會路線,被列寧抨擊為「修正主義」,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第二國際,德國是歐洲第二國際的大本營。由此可見德國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的傳統極為深厚。
1896年誕生的《德國民法典》對世界法制史有著重大影響,它和法國1804年《拿破崙法典》構成了大陸法系的基石。
  德國哲學史上影響深遠的人物有庫薩的尼古拉(Nikolaus von Kues)、萊布尼茨、康德、黑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叔本華、尼采、胡塞爾和海德格爾。德國是許多重要哲學流派的發源地,如德國觀念論,以及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以阿多諾和霍克海默為代表的法蘭克福學派,提出的批判理論是20世紀重要的哲學理論,哈貝馬斯是法蘭克福學派的繼承者和當代德國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
  德語文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當時的代表人物如詩人福格爾魏德的瓦爾特(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德國最傑出的作家有歌德、海涅、席勒和格林兄弟等。
多位文學家在20世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們是特奧多爾·蒙森(1902年)、保羅·海澤(1910年)、格哈特·霍普特曼(1912年)、托馬斯·曼(1929年)、赫爾曼·黑塞(1946年)、海因里希·伯爾(1972年)和君特·格拉斯(1999年)。
  德國是音樂家的搖籃,為古典音樂貢獻了多位世界級的音樂家,包括巴赫、古典主義音樂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貝多芬。
其他世界知名的作曲家還有亨德爾、克拉拉·舒曼、羅伯特·舒曼、華格納、勃拉姆斯、理察·施特勞斯、泰勒曼、馬克斯·雷格(Max Reger)、奧爾夫、興德米特、漢斯·維爾納·亨策(Hans Werner Henze)和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等。
  德國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機構包括綜合性大學(Universität)、工業大學(或稱理工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和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綜合性大學和工業大學擁有博士學位和大學任教資格的授予權。絕大多數德國大學是國立大學,但是大學的科研經費則由第三方資助,如德國科學基金會及其他基金會和企業等。
除了大學外,德國還有很多大學外的研究機構,這些機構之間以及同大學之間聯繫緊密。馬克斯-普朗克學會負責基礎研究,下設有78個研究所,年經費13億歐元。亥姆霍茲聯合會是德國最大的科學學會,下設有15個研究中心,進行跨學科研究。夫琅禾費協會是德國最大的應用科學研究機構,下設56個研究所,將基礎研究結果付諸於商業化開發,他們因開發了MP3音頻格式而聞名世界,MP3音頻格式是德國享有的最重要專利之一。萊布尼茨學會是獨立研究機構的聯合會,即致力於基礎科學研究,也進行應用科學研究。

在現代科學的各個領域,德國誕生過許多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理論物理學的關鍵基礎,海森堡和玻恩等又將其進一步深入。在他們之前還有亥姆霍茲、夫琅禾費和華倫海特等。倫琴因發現了X射線而於1901年成為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26]。赫茲在電磁輻射領域的研究成果是現代電信發展的關鍵[27]。德國重要的化學家有奧托·哈恩(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是輻射化學的先驅和「核化學之父」。李比希是有機化學的創立者和「肥料工業之父」。1879年,威廉·馮特在萊比錫大學設立實驗室,建立起作為獨立學科的心理學[28]。亞歷山大·馮·洪堡是生物地理學的奠基人[28]。

德國還擁有許多發明家和工程師,例如歐洲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古騰堡,蓋格爾計數器的發明者蓋格爾(Hans Geiger)和全自動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者康拉德·楚澤(Konrad Zuse)等[29]。本生完善了科學實驗室常用的高溫加熱工具本生燈,齊柏林伯爵發明了齊柏林飛船,是人類航空史的重要人物之一[30]。多位德國科學家為汽車的誕生做出過革命性的貢獻,奧托發明了內燃機,狄塞耳發明了柴油引擎,戴姆勒發明了第一台快速運轉的點燃式發動機和第一輛四輪汽車,本茨是汽車工業的先驅[31]。此外還有電子工程的創立者和西門子公司的創始人西門子,火箭專家和宇宙飛行的先驅沃納·馮·布勞恩,完成了人類第一次滑翔飛行的太空界先驅奧托·李林塔爾(Otto Lilienthal),以及胡戈·容克斯(Hugo Junkers)。
許多著名數學家誕生在德國,包括亞當·里斯(Adam Riese)、貝塞爾、戴德金、高斯、希爾伯特、埃米·諾特、黎曼、魏爾施特拉斯、約翰·繆勒和萊布尼茨。
其他重要的科學家還有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特奧多爾·蒙森、羅伯特·科赫和馬克斯·韋伯等。

  德國是全球八大工業國之一。魯爾區是德國的傳統煤鋼工業區。慕尼黑(寶馬汽車總部所在地)、漢堡、斯圖加特(賓士和保時捷總部所在地)、沃爾夫斯堡(大眾汽車總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強大的製造業集群。柏林、萊比錫、德勒斯登則是德國東部的工業重鎮。新興工業集中在慕尼黑一帶。

德國的主要部門有電子業、航太工業、汽車製造、精密機械、裝備製造、軍工生產等。德國工業產品以品質精良著稱,技術領先,做工細膩,但成本較高。德國的工業品在世界享有盛譽,而德國也是西歐最大汽車生產國。

                 
 

  ⊕符騰堡州 巴登巴登 巴登巴登賭場 斐特列溫泉 卡拉卡拉溫泉
      溫泉廳 海德堡 騎士之家
    弗萊堡 弗萊堡大學 新舊市政廳 大教堂
      漁夫街 奧古斯丁博物館 古代商貿會館
      施瓦本城門    
    斯圖加特 賓士博物館 路德維堡皇宮  
    特里堡 瀑布 大咕咕鐘屋 黑森林博物館
      德國時鐘博物館 蒂蒂湖  
  ⊕巴伐利亞 慕尼黑 慕尼黑新市政廳 慕尼黑美術博物院 慕尼黑皇宮區
    奧林匹克公園 BMW大廈 瑪利亞廣場 聖母教堂
    新天鵝堡 寧芬堡皇宮 英國公園 安德希斯修道院
    安聯體育場 巴伐利亞電影城 德國博物館 國王廣場
    皇家啤酒屋 班堡 羅騰堡 科堡
    維爾茨堡 拜魯特 拜魯特歌劇院 楚格峰
    紐倫堡      
  ⊕布蘭登堡州 柏林 柏林大教堂 柏林市政廳 ★柏林動物園
    柏林國立美術館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柏林愛樂廳 柏林電視塔
    柏林圍牆 下奧得河谷國家公園 包浩斯文獻館 弗勒明
    林德霍夫宮 波茨坦廣場 勃蘭登堡門 哈韋爾景區
    施普雷瓦爾德 查理檢查站 科特布斯 夏洛坦堡宮殿
    宮殿廣場 烏克馬克 國會大廈 御林廣場
    博物館島 無憂宮 菩提樹下大街 ★萊特車站
    奧林匹克體育場 赫蓮基姆湖宮 海倫基姆哲島 佛拉恩基姆哲島
    聯邦總理府 威廉大帝紀念教堂 勝利女神紀念碑 貝加蒙博物館
    亞歷山大廣場      
  ⊕不萊梅州 不萊梅 露天市集 柏伽街 戌諾爾區
    杜鵑花園 市民公園 市政廳  
  ⊕漢堡市 漢堡 漢堡港 聖米迦勒教堂 聖尼古拉教堂
    聖彼得教堂 聖雅各教堂 聖凱瑟琳教堂 阿爾斯特湖
    阿爾斯特公園 阿爾斯特湖拱廊 漢堡市政廳 荷爾斯滕城門
    倉庫城 哈根貝克動物園 漢堡微縮景觀世界 花卉植物園
    蠟像館 碼頭棧橋 少女堤 ★漢堡市立美術館
    工藝美術博物館 易北河舊隧道 智利屋 ★城市公園
  ⊕黑森州 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大教堂 法蘭克福展覽中心 歌德故居
    羅馬廣場 施特德爾美術館 老歌劇院 ★森肯伯格博物館
    現代藝術博物館 保羅教堂 歷史博物館 ★應用手工藝博物館
    棕櫚樹公園 ★饕餮胡同    
  ⊕梅克倫堡 梅克倫堡 烏澤多姆島 聖尼古拉教堂 施威林
    羅斯托克市      
  ⊕下薩克森州 下薩克森州 呂內堡草原 希爾德斯海姆大教堂 漢諾威
    畢倫瑞克 奧斯納布魯克 哥廷根 哈爾茨山脈
    施泰因胡德公園      
  ⊕西發里亞州 科隆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珍寶館 科隆香水博物館
      科隆市立博物館 科隆市政廳 ★路德維希博物館
      巧克力博物館 瓦爾拉特博物館 ★奧林匹克博物館
      狂歡節博物館 羅馬德國博物館 ★希努特根博物館
      安托尼特教堂    
    杜塞爾多夫 老城區 國王大道 萊茵河
      萊茵電視塔 奔阿特城堡 ★愉瑞格啤酒館
      帆船餐館 媒體碼頭區 ★莎島大街
    波昂 波昂明斯特大教堂 貝多芬之家 泊波爾斯多夫宮
      萊茵河谷休閑公園 舊市政廳  
  ⊕普法爾茲州 布洛巴赫 馬克斯堡    
    巴哈拉赫 史塔雷克城    
    呂德斯海姆 日爾曼勝利女神像 葡萄酒博物館  
    賓根 素角城堡 萊玄斯坦城堡 克洛普城堡
      鼠塔 萊茵石城堡  
  ⊕薩爾州 薩爾州 聖溫德勒地區 薩爾高 弗爾克林根鋼鐵廠
    薩爾布呂肯 梅特拉赫 聖溫德爾  
  ⊕薩克森州 薩克森州 穆斯考爾公園 德勒斯登 萊比錫
    克姆尼茨 鮑岑(布帝森) 格爾利茨 小瑞士國家公園
    易北河 孟德爾頌之家 馬德堡  
  ⊕安哈特州 安哈特州 阿爾特馬克地區 杜本草原 維滕貝格地區
    奎德林堡 馬格德堡 韋爾尼格羅德 梅澤堡
  ⊕霍爾斯坦因州 霍爾斯坦因州 北弗裡西亞群島 小瑞士 呂貝克
    基爾 弗倫斯堡    
  ⊕圖林根州 圖林根州 克夫豪森山脈 圖林根頁岩山脈 ★圖林根中心地區
    威瑪 埃爾富特 耶拿 ★格臘
    埃森納赫 圖林根森林 克夫豪森自然公園 ★頁岩山脈自然公園
    海尼希國家公園      

更多....
中上游的萊茵河谷 科隆大教堂 班堡 包浩斯文獻館 柏林的宮殿-無憂宮
呂貝克 奎德林堡 博物館島 烏茲堡 古典時期的威瑪
維騰堡 特里爾大教堂 維斯馬 維爾茨堡官邸 維斯聖地教堂
阿亨大教堂 威瑪 伊格勒柱 洛爾施修道院 尼格拉城門
特里爾圓形劇場 沃利茨園林王國 毛爾布龍修道院 雷蒂安邊牆 康斯坦丁巴西利卡
奧古斯都堡與獵趣園 德勒斯登易北河谷 凱撒浴場 親愛聖母教堂 拉默爾斯貝格礦
弗爾克林根鋼鐵廠 戈斯拉爾 施派爾大教堂 瓦爾特堡 施特拉爾松
芭芭拉浴場 希爾德斯海姆教堂    

● 羅曼蒂克大道
烏茲堡 羅騰堡 汀特斯比爾 奧格斯堡 富森
諾得林根 蘭斯貝爾格      
         
● 童話大道
哈瑙 阿爾斯費爾 馬堡 卡塞爾 哥廷根
哈美爾 不萊梅 許坦瑙    

● 哲學家
★尼古拉 萊布尼茨 康德 黑格爾 費爾巴哈
馬克思 叔本華 尼采 胡塞爾 海德格爾

● 文學家
福格爾魏德的瓦爾特 歌德 海涅 席勒 格林兄弟
特奧多爾·蒙森 保羅·海澤 格哈特·霍普特曼 托馬斯·曼 赫爾曼·黑塞
海因里希·伯爾 君特·格拉斯      

● 音樂家
巴赫 貝多芬 亨德爾 克拉拉·舒曼 羅伯特·舒曼
華格納 勃拉姆斯 理察·施特勞斯 泰勒曼 馬克斯·雷格
奧爾夫 興德米特 漢斯·維爾納·亨策 卡爾海因茨·施托克豪森

● 科學家
愛因斯坦 普朗克 ★蓋格爾 康拉德·楚澤 ★西門子
沃納·馮·布勞恩 奧托·李林塔爾 ★胡戈·容克斯 亞當·里斯 貝塞爾
戴德金 高斯 希爾伯特 埃米·諾特 黎曼
魏爾施特拉斯 約翰·繆勒 萊布尼茨 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
特奧多爾·蒙森 羅伯特·科赫 馬克斯·韋伯    




巴登巴登
巴登-巴登位於德國南部巴登-符騰堡州的西側,北部黑森林西麓的奧斯河谷,城市的東部依靠著黑森林的邊緣,西南部處於萊茵河上游平原。 巴登-巴登距離德國與法國邊界的萊茵河僅7.5公里,毗鄰法國的北阿爾薩斯地區。 城區沿著奧斯河谷而建,依山傍水,景色多姿。

more...



弗萊堡
位於黑森林的弗萊堡,城內處處可見源自黑森林的清澈小溪,傳說遊客若不小心掉入溪中,就會在這裡找到愛情。 儘管歷經二次世界大戰的摧殘,弗萊堡堅持依原景重建,街道仍呈現甜美的古城風情。隨處可見的街頭藝術及弗萊堡大學的文風,在城市中蔓延、根深蒂固,讓人感受到的美景,更有著獨特的生活哲學。

more...



斯圖加特
斯圖加特(德語:Stuttgart)位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德語:Baden-Württemberg)中部內卡河谷地,靠近黑森林。不僅是該州的州首府,也是州級行政區及斯圖加特地區首府和該州的第一大城市。同時也是該州的政治中心: 巴-符州議會,州政府,和眾多的州政府機關部門均設在這裏。由於其在經濟、文化和行政方面的重要性,是德國最知名的城市之一。

more...



特里堡
特里堡位於黑森林中心,空氣及飲水也特別的清新、甘甜。甜美的小鎮以製造咕咕鐘聞名,精湛的手藝及技術造出的可愛小鐘,運用鐘錘產生動力,不用電池即可永久使用。而黑森林櫻桃做的黑森林蛋糕,也別忘了嚐一嚐酸甜的滋味。無論是咕咕鐘還是蛋糕滋味,如畫的風光相信早已印在旅人的腦海中。

more...



海德堡
海德堡(Heidelberg)是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的城市,位於斯圖加特和法蘭克福之間。2002年城市方圓109平方千米內有人口140,000。 海德堡坐落於內卡河畔。內卡河在此處由狹窄而陡峭的 Odenwald 山谷流向萊茵河河谷,並與萊茵河在海德堡西北20千米的曼海姆交匯。著名的海德堡城堡位於高出內卡河200米的 Königstuhl 山上,俯視狹長的海德堡老城。著名詩人歌德曾經漫步環繞城堡的公園。

more...



漁夫街
故名思義這裡原本是漁夫們的住所,而這條別具風情的街邊小溪,在以前因為漁夫將魚放在溪中冷藏、工廠將廢水排入,而變得污濁、氣味差。現在來到漁夫街雖然已不是當時的模樣,不過仍然可以看到溪邊有兩個小孩雕像,這兩個小童工正把鞋子內的積水倒出來,展現舊時生活辛苦的情景。

more...



路德維堡皇宮
這座城堡又被稱為「史瓦本的凡爾賽宮」,共有18棟樓、452個房間。 路德維堡皇宮內的家具與藝術畫作等用品,於二次大戰期間在居民的合作下遷去他處保管,戰後才再度遷回宮內,因此這兒的皇宮並不是空蕩蕩的建築樣品而是原貌重現的18世紀盛況。

more...



弗萊堡 大教堂
自1120年開始建造的大教堂是弗萊堡最重要的建築。歷時300年的大教堂建造,原為羅馬式風格,隨著時代變遷,建築計畫在後期改為當時流行的哥德式,從遠處即可看到醒目的高聳尖塔。

more...



慕尼黑
慕尼黑是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文化中心兼首府,是德國的第三大城市。與嚴謹、保守的德國南部風格相比,慕尼黑活潑、歡快的生活節奏顯得有些突兀。一年一度的啤酒節讓整個城市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活潑的巴伐利亞人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並且這種歡樂和自由的氛圍已經成為吸引世界各地旅游者的一個重要因素。

more...



慕尼黑皇宮區
慕尼克皇宮區位於慕尼克市中心,是慕尼克從16世紀到19世紀重要建築的匯合區。慕尼克皇宮區中有國王大樓、馬克西米里安皇宮、宴會廳大樓、巴伐利亞歌劇院、將軍紀念堂等多棟建築,由於時代和功用的不同,這些建築或輝煌、或宏闊、或簡單、或繁複,可謂風格各異,但高貴大氣是慕尼克皇宮區建築群的共同特徵。如果看到慕尼克皇宮區的獅子雕像,可要記得摸摸獅子的鼻子,這樣就可以得到福佑。

more...



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
慕尼克奧林匹克公園是一組特大型體育建築群,是1972年第20屆夏季奧運會舉辦的場地,也是目前慕尼克市民最佳的運動場去處。 整個公園由33個體育場館組成,包括可容納80000名觀眾的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可容納9000名觀眾的游泳池、14000座席的綜合體育館等。 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半邊有頂,有一個靠50根吊柱吊起的幾張“魚網”組成的帳篷式屋頂。

more...



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
瑪利亞廣場(Marienplatz)是慕尼克的市中心廣場。廣場中間是聖母瑪利亞的雕像,聖母瑪利亞是慕尼克的保護神,她站在高高的大理石柱上俯視周圍發生的一切。
廣場的北面矗立著哥特式建築新市政廳(Rathaus),1867-1908年建成。在其高85米的鐘樓上,有著名的玩偶報時鐘,在上午11點與下午5點報時鐘的玩偶伴隨著音樂出來,展現1568年威廉五世婚禮大典的場景與消滅黑死病的場景。

more...



聖母教堂
德國 巴伐利亞 聖母教堂 聖母教堂是慕尼克明信片上展示的標志性建築。 教堂建於15世紀,但教堂的尖頂卻一直沒有竣工。直到50年後的16世紀,人們才決定完成此塔頂的建築。當時,哥特式的建築時代已被文藝複興風格時代代替。哥特式教堂免不了也被安上了當時時髦的圓頂,人們將其稱為“羅曼國家的”帽子,它的意思也就是“異國風味的”或者也可以說是“義大利風味的”。

more...



新天鵝堡
始建於1869年,位於拜恩州南部邊境小城富森(Fuessen)近郊群峰中的一個小山峰上,是根據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夢想所設計,並花費了17年時間建造而成。城堡中洋溢著中世紀的氣息,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城堡展現出變化無窮的面容。

more...



國王廣場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廣場,二站中曾作為納粹閱兵的廣場。始建于19世紀初,位於它西部的希臘門樓是1862年仿造雅典山上的門樓建的。 廣場上有三座博物館。希臘博物館、文物博物館和冷巴赫藝術館。 希臘博物館裏收藏了很多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雕塑。作品的時間在西元前6世紀到西元4世紀。

more...



新聖母修道院
從十世紀以來,班堡就一直是德國與斯拉夫民族聯繫往來的連結,對波蘭與波美拉尼亞地區尤其重要。從十二世紀起,班堡即享有高度繁榮,德國北部及匈牙利的建築就深受班堡的影響。十八世紀末期,班堡成為德國南部的啟蒙運動中心,不少傑出的哲學家與作家定居於此,如海格爾和霍夫曼。

more...



羅騰堡
羅滕堡(Rothenburg ob der Tauber)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西北部弗蘭肯地區的高原上,俯瞰陶伯河(Tauber)。德國旅遊的浪漫之路和古堡之路穿行而過,交匯於此。是德國所有城市中,保存中古世紀古城風貌最完整的地區,也是最富有浪漫情調的城市,被譽為「中古世紀之寶」。

more...



烏茲堡
由花團錦簇庭院所圍繞的烏茲堡是德國最大也是最美麗的皇宮,為身兼王子與大主教的Johann Philipp Franz von Schönborn任命波塔莎˙紐曼(Balthasar Neumann)建造。 烏茲堡(德語:Würzburg)也譯作符茲堡或烏茲堡,是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美因河畔的非縣轄城市(德語:kreisfreie Stadt)。它也是下弗蘭肯地區政府以及烏茲堡縣政府(Landratsamtes Würzburg)的所在地。

more...



柏林
柏林,這個曾經因為分裂而日漸衰落的城市,如今卻已成了文雅的代名詞,吸引創造力的磁石以及歐洲青年文化的樞紐,自從柏林牆倒塌之後,這個德國的首都突飛猛進地發展,吸引著世上最優秀和聰明的人才,從藝術家到科學家到建築設計師,還有大批的遊客。

more...



柏林大教堂
1894年至1905年威廉皇帝二世時期,由Julius Carl Raschdorff設計所建。柏林大教堂是在舊的大教堂拆除之後,為霍恩措倫王族所建的宮庭及紀念教堂。不顧當時人們的反對,柏林大教堂上按照威廉二世的願望,建起了一座裝飾華麗、帶有義大利文藝複興時期風格的圓頂。二次大戰期間,教堂毀壞嚴重,1975年至1993年間得到了重新修複,但其原有裝飾進行了簡化。

more...



柏林市政廳
【德國柏林 柏林市政廳(Berliner Rathaus) 仿照義大利北部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 柏林市政廳大樓建築使用了大量紅磚,因為其外牆的顏色,由此而獲得了“紅色市政廳”之名,建於1861 至 1869 年,具有近似於正方形的建築,由韋澤曼 (Hermann Friedrich Waesemann) 設計,中央 97 米高的塔樓,以及其四個角落的高塔有 74 公尺高,象徵著普魯士帝制之後,城市公民自信的精神。

more...



柏林圍牆遺址
世界最大的露天畫廊,位於柏林東火車站至奧伯鮑姆橋之間,繪畫的載體是著名的柏林牆。1990年9月28日,來自21個國家的180位藝術家在長達1316米的柏林牆上,創作了不同主題的繪畫。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Dimitri Vrubel的《兄弟之吻》,Gunther Schaefer的《祖國》,Gerhard Lahr的《柏林-紐約》等。1991年,這段柏林牆被列為保護建築。

more...



林德霍夫宮
年輕時的路德維二世非常英俊高大,受許多女性愛慕,由於他不喜歡參與政治,後來愈來愈不願意露面,連進餐時都用升降餐桌將飯菜送到他面前,獨自用餐,並開始過著晝伏夜出的日子。在這個宮殿中可見到國王的生活方式,還有他對法王的喜愛程度。

more...



波茨坦廣場
最初的波茨坦廣場只有一個十字路口。之後,在這裏建起了波茨坦火車站,從而發展成交通最繁華的地區之一,也成了首都生機勃勃的都市生活的代名詞。二次大戰中,廣場遭到嚴重毀壞。由於它地處美、英、法、蘇管轄區的交界處,並有柏林牆橫穿廣場,使這繁華一時的城市中心,在戰後被淪為沒有人煙的隔離區。

more...



勃蘭登堡門和巴黎廣場
就在勃蘭登堡門南側,2003年終於開始建造被害歐洲猶太人紀念館(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Euro-pean jews),俗稱大屠殺紀念館。紐約建築設計師Peter Eisenman用高低不同的水泥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柵格,讓它抽象地象徵風中麥田。遊客可從任何一點進入這一奇景,還能自己穿行其中。

more...



夏洛坦堡宮殿
這個宮殿是1695-1699年弗裏德里克三世請建築師約翰•阿諾德•奈林為他的妻子索菲•夏洛特(她是一位頗有素養的藝術家與哲學家的著名資助人)在柏林與波茨坦之間修建的一座樸素的避暑寓所。1701年弗裏德里克三世選帝侯成為普魯士國王。宮殿在約翰•埃奧桑德•哥德主持下進行了擴建。在1713年又一次以巴羅克式花廳為中心進行擴建,配上圓頂。把城堡變成小型的凡爾賽宮是弗裏德里克大帝(弗裏德里克二世國王)的主意。

more...



宮殿廣場
在20世紀70年代,為了進一步表明自己的社會主義立場,昂納克政權在原宮殿遺址上修建了共和國宮(Palast der Republik)。因為它的大廳的天花板上裝飾著許多華麗的燈飾而被稱為“昂納克的燈具店”,直到1989年,這裏一直是民主德國的國會。之後它很快就被關閉並進行了一次代價昂貴的改造。

more...



國會大廈
二次大戰中,大廈遭到嚴重毀壞。1961至1971年間,大廈按保羅‧鮑姆加藤的設計方案重建。重建的國會大廈對建築進行了簡化,省去了1945年被炸掉的大廈圓頂部分。這座曾位於柏林牆邊界上的大廈內曾辦有“德國歷史問答”展覽。目前,該展覽遷至德國大教堂中。東西德合並之後,德國聯邦議會決定重新遷入國會大廈。1994年至1999年,諾曼‧弗斯特爵士以大廈最初的規模為藍本設計,對國會大廈進行了重新修建,建成為一座現代化的議會辦公大樓,新建的穹形圓頂供人遊覽。

more...



御林廣場(憲兵廣場)
御林廣場(Gendarmenmarkt)是德國柏林中區(Mitte)的一個廣場,經常被認為是柏林最美的地方。廣場上有3座主要建築:廣場的西部是柏林音樂廳,廣場的北側是法國大教堂,而德國大教堂則位於廣場的南側。廣場的中心是德國詩人弗里德里希·席勒的雕像。御林廣場的面積大約為4.8萬平方米。

more...



無憂宮
坐擁建於1730到1916年間的150棟建築和廣達500公頃的庭園,波茨坦的宮殿和公園宛如一座充滿整體性的藝術殿堂,彰顯獨特的美感。波茨坦宮廷群廣及柏林-黎連舵區(Berlin-Zehlendorf),宮殿和公園環抱哈維爾河(Havel)和格寧尼克湖(Glienicke)。著名的無憂宮建於1745至1747年腓特烈大帝二世年間。無憂宮最知名的座上賓,就是法國啟蒙運動大師伏爾泰。

more...



奧林匹克體育場
運動場上還有一個鐘樓。在樓頂可以遠眺柏林城。壯觀的奧林匹克運動場,五月國民大會會場和森林舞臺也可盡收眼底,而森林舞臺一般只有在舉辦活動是才能進行參觀。在鐘樓內懸掛有一新澆鑄的奧林匹克大鐘,上面寫著: “我呼喚世界各地的青年 - 1936年奧運會”。

more...



赫蓮基姆湖宮
赫蓮基姆湖宮(Schloss Herrenchiemsee)是路德維二世最後一個,同時也是最昂貴的宮殿,自1867年他第一次造訪巴黎,並於1874年參觀過凡爾賽宮後,他對凡爾賽宮進行詳細的研究,並決定在1873年買下的男人島,也就是赫蓮基姆湖宮所在的島嶼,建一座德國的凡爾賽宮。

more...



不萊梅
來到童話大道的終點站不萊梅,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由驢子、老公雞、老狗、老貓合力趕走強盜的《不萊梅樂隊》(Bremen Musikanten)童話故事。 在古城廣場上,除了有象徵自由與市民權的羅蘭雕像外,就是不萊梅樂團的紀念雕像。

more...



露天市集
在露天市集周圍值得參觀的古老建築物還有:聖佩特利大教堂(Dom St. Petri)、聖母瑪麗亞教堂(die Liebfrauenkurche)、以及不來梅工商總會(Handelskammer)所在地─旭庭(Schutting 1537-39)等。

more...



漢堡
漢堡是德國第二大城市、德國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貿地點。河流匯集的地理環境,促使它古早以前便成為控制波羅的海方面內陸貿易的樞紐。西元1558年日耳曼境內首宗股票交易就是在此地進行。現在的漢堡則是德國北部的銀行中心和德國最大的保險業城市,另外還有每天超過22萬個工人,從外圍城市進入漢堡工作。

more...



漢堡港
漢堡港位於易北河下游,阿爾斯特河和比勒河匯合處,距北海110公里。港口面積100平方公里,是德國最大的海港,也是歐洲最佳轉口港之一。漢堡港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有18個集裝箱碼頭,22台集裝箱起重機,年集裝箱裝卸量125萬標准箱。漢堡港設有16.2平方公里的自由港區,經營轉口貿易,特別是為斯堪的納維亞和中歐地區各國貨物的轉口。

more...



聖尼古拉教堂
新哥德式的漢堡聖尼古拉教堂(德文:St.-Nikolai-Kirche)曾是德國城市漢堡的5座主要的新教教堂之一,現在是一座廢墟,用作紀念。從1874年到1876年曾是世界最高建築,現在仍是漢堡第二高建築。

more...



聖彼得教堂
漢堡聖彼得教堂是德國漢堡最古老的教堂,得名于使徒彼得,位於漢堡舊城的最高處 Mönckebergstrasse ,其鐘樓高132 米,有544級樓梯。該堂目前有數百名信徒。大約有300人在此任職,擔任牧師、社會工作者、唱詩班領唱和工匠,其中大多數職位沒有報酬。

more...



阿爾斯特湖
阿爾斯特湖(Alster)分內湖和外湖。在兩湖之間的大橋Kennedybrucke和Lombardsbrucke上是觀賞漢堡全景的好地方。 內阿爾斯特湖位於市政廳廣場以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市區的中央,風景如畫。美麗的湖面上,彩帆點點,天鵝優雅地穿梭在波光粼粼中。夜晚燈火通明,霓虹眩目。湖濱有精美的雕像,古老的教堂,豪華的賓館和商業大街。

more...



漢堡市政廳
市政廳從1886年開工,費時11年才建成,是十九世紀後半期建成的新巴羅克式風格的建築物,建築上裝飾著不少富有紀念意義和象徵作用的藝術品。整個大廈用砂岩砌成,除屋頂為銅綠色外,外觀呈煙灰色,古樸而典雅。

more...



碼頭棧橋
是漢堡的水上車站。始建於1910年。這個700米長的浮動碼頭有著綠色圓頂的古老港站,一艘艘輪渡由此出遊。那圓頂本是青銅的,卻因年久和風雨的琢蝕而泛出鮮亮的綠色來。 紀念品商店裏色彩斑斕的貨品可以幫助遊客留住水上之行的美好回憶。舒適的魚餐館供應由新鮮的海鮮製作的佳餚。 從這裏開始的港口觀光能使您更好地瞭解港口地區和倉庫城。或者駕車穿過克爾布蘭德大橋,從橋上遠眺港口。

more...



漢堡市立美術館
該館以近兩萬平方米的面積躋身於德國最大藝術博物館之列。 分別於1869年、1919年和1997年在中心地理位置上交錯而建的三座建築,令漢堡藝術館具有彎曲多角的外形。 它收藏有從哥特時期直至當代的繪畫藝術、十九與二十世紀的雕塑藝術、文藝複興時期至今的徒手畫、版畫、水彩畫、古希臘羅馬時期硬幣和紀念章等大量展品,還收藏了所有歐洲藝術流派的作品。

more...



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一個商業和文化的動感之都。傳統和現代,商業和文化,動感和寧靜,從來沒有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個城市里面。閃閃發光的摩天大樓與保護得極好的歷史天際線形成鮮明的對比。 法蘭克福是一個迷,是矛盾的結合體,是斯芬克斯,值得每一位好奇的游客去解讀。 法蘭克福是歐洲貨幣機構匯聚之地,有德國最重要的証券交易所,是德意志中央銀行、歐洲中央銀行和歐洲單一貨幣聯盟成員國管制銀行的所在地。

more...



赫蓮基姆湖宮
位於羅馬廣場以東。又稱為“皇帝大教堂”(aiserdom),因為是德國皇帝加冕的教堂。從14世紀迄今,已有600年的歷史,雖幾經戰火,仍能倖免於難。在1562-1792年間神聖羅馬帝國的加冕典禮即在此舉行,在教堂的寶庫內陳列有大主教們在加冕典禮時所穿的華麗衣袍。

more...



歌德故居
歌德故居是大文豪歌德從出生(1749年)到進入大學(1765年)之前居住的房子。他的父親是皇帝顧問官,母親是法蘭克福市長的女兒,因此歌德一家在18世紀的當時,是法蘭克福屈指可數的名流家庭。他們的舊居在第二交世界大戰的轟炸中被完全被壞,然而由於戰後精心的複元修整,如今可視作代表德國建築修複技術最高水準的傑作之一。室內的用具則因為戰時及時疏散而倖免於難。

more...



羅馬廣場
羅馬廣場是法蘭克福老城的中心,最早這裏是城市的集市中心。到中世紀時成為城市裏最大的廣場。廣場的名字來源於廣場西面叫羅馬廳的三個連體的哥特式樓房,最具特色的是樓頂的人字型山牆。如今作為法蘭克福的市政廳。 樓房的二樓有個皇帝大廳Kaisersaal,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地方,大廳四壁懸掛著從查裏曼大帝到佛朗茨二世共52個皇帝的畫像。

more...



老歌劇院
1880年落成,是巴黎歌劇院的複制品。它的外形是古希臘風格,圓拱形窗戶是顯示出後文藝複興風格,它的內部是富麗堂皇的巴洛克風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幾乎全部被毀。此後經過全民投票表決,決定重建。當局進行了耗資1.1億歐元的修複,外觀盡可能的保留了原貌,內部卻是現代化的。歌德和莫扎特的雕像為整座建築增色不少。

more...



保羅教堂
位於羅馬廣場附近,是法蘭克福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建於1270年,自1787年開始改建,直到1833年完成。1848年,德國歷史上第一個經過選舉產生的議會在這裏召開,誕生了德國第一部統一憲法,從那時開始,它就成為德過統一和民主的象徵。

more...



梅克倫堡
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的自然風光如有千張粉瞼,一張比一張漂亮。無論是在波羅的海沿岸還是在地形複雜多變的內陸,豐富的水源都是這一地區的重要特徵。 過去達官顯貴和富貴人們的豪華海濱生活所遺留下來的雄偉古跡,在漢薩同盟城市(Hansestadt)和海濱浴場隨處可覓。在這裡,即使是冬天,也有足夠的空間滿足人們的各種度假活動和方式。

more...



聖尼古拉教堂
聖尼古拉教堂(St. Nikolai)和聖瑪尼亞教堂(St. Marien)是維斯馬(Wismar)的重要景點。在波羅的海南部地區的相同規模城市中,維斯馬是唯一一個保存如此完美的漢薩聯盟城,並與施特拉爾松市一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兩座城市共同代表了漢薩城市聯盟於十四世紀那段輝煌的年代。

more...



施威林
施威林(Schwerin)的施威林王宮屹立在巨大的施威林湖中小島上,被譽為“北方的新天鵝堡”。家族收藏館、富麗堂皇的大廳和巴洛克式花廳在王宮裡形成了政府府邸高雅優美的環境。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施威林文化之夏(Schweriner Kultursommer)、電影節(Filmfestival)、普法芬湖(Pfaffenteich)上的龍舟節(Drachenbootfest)以及一流的展覽會和音樂會,經年不斷,輪番登場。

more...



羅斯托克市
羅斯托克市(Rostock)雖然未曾作為首都,但它一直都是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最重要的城市。在這座有著800百年歷史的漢薩聯盟城市裡,山墻曏街的房屋鱗次櫛比,聖十字架修道院(Kloster zum Heiligen Kreuz)及其文化歷史博物館、古老的貨棧、航海博物館(Schifffahrtsmuseum)、市集廣場(Marktplatz)及其七座塔樓帶巴洛克風格的市政廳更是遠近聞名。

more...



下薩克森州
位處於埃姆斯河(Ems)與易北河(Elbe)之間的迷人地帶,北臨海洋性氣候的北海(Nordsee),南接哈爾茨山脈(Harz),首府為漢諾威(Hannover)。七個東弗裡西亞小島像頸鏈上的一顆顆珍珠,鑲嵌在德國大陸前方的北海南部。

more...



漢諾威
下薩克森的各個城市面貌猶如這裡的風景一般多彩多樣。這裡不僅有格瑞特希爾(Greetsiel)這樣的浪漫港口城市、哥廷根(Göttingen)這樣有著豐富傳統的大學城、還有漢諾威(Hannover)這個國際性的博覽會城市以及高科技的汽車之城沃爾夫斯堡(Wolfsburg)。

more...



畢倫瑞克
位於漢諾威以東60公里處。海因裡希公爵,號雄獅(Heinrich der Löwe,1129〜1195年)非常熱愛這座城市並把這裡作為他的行宮。城市的嫵媚在新舊交疊之間展現,老式建築的傳統民居和現代摩登建築互相輝映。

more...



奧斯納布魯克
位於下薩克森西南部,是下薩克森州的第三大城市。古老的市政廳(Rathaus)及和平大廳(Friedenssaal)周圍布滿了中世紀的小巷,座落於奧斯納布魯克的老城內。

more...



哥廷根
位於哈爾茨山與威悉河之間,它是下薩克森州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有40多位諾貝爾奬得奬者曾在喬治-奧古斯特大學(Georg-August-Universität)學習和任教,這個城市有四個馬普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還有航空航天中心。

more...



科隆
從美因茨出發,萊茵觀光船開到科隆這座德國西部大城市,就已經到達了終點。沿途兩岸連綿不絕的古堡和葡萄園漸漸隱去,穿梭來往的大型貨船則顯露了科隆工業大城市的地位。雖然如此,但科隆城內卻並無工業污染的痕跡,無論是老城區還是萊茵河畔新公園,都是旅游觀光的適宜之地。

more...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耗時了數世紀,直到1880年才完成,為哥德式建築的經典代表作;在建造的七百多年間,每任建築負責人都深受基督教信仰的啟發,且秉持著完全忠實於原有設計的精神,繼續科隆大教堂的修築工作。如今,科隆大教堂本身即具備超凡價值,也是一件藝術瑰寶,並且為歐洲基督教信仰的恆久力量,提供了最佳的說明。

more...



科隆市政廳
科隆市政廳曾在二戰中被破毀,戰後重建。是歌特式建築的代表作,帶有16世紀門廊。免費參觀。值得參觀的有議會塔樓和門廊。 議會塔樓(1407一1414年)見証了行會反抗城市貴族統治的勝利。修複後這裏又增添了124尊塑像,每尊塑像的背後都隱藏著一段動人的歷史故事。十六世紀中期建造門廊為文藝複興風格。市政委員在這裏向公眾宣佈重要決定。

more...



杜塞爾多夫
位於萊茵河畔,是德國北萊茵-威斯伐倫的州首府。市區人口有約57萬人,是德國廣告,服裝和通訊業的重要城市。這裏也是歐洲最大的日本人聚居地,日僑多達26834人(2006),市內有許多日資公司。杜塞道夫是19世紀德國詩人海因里希·海涅的出生地。

more...



國王大道
杜塞爾多夫的國王大道(Königsallee)被暱稱為“科(Kö)”,它以其高雅的購物長廊而選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林蔭大道之一。越來越多的知名品牌爭相在國王大道佔據一席之地,它們無疑都是豪華和高貴的象徵。

more...



萊茵河
綿延65公里的中段萊茵河谷,沿岸城堡、古城鎮與葡萄園林立,是人類長久與驚奇多變的大自然互動而呈現的成果。數世紀以來,萊茵河便一直是歷史、傳奇的發生背景,對於歷代作家、藝術家及作曲家的影響深遠。

more...



波昂
北萊茵-威斯伐倫南部萊茵河畔的一個城市,位於科隆以南約30公里,科布倫茨以北約60公里。 是人口超過30萬的德國大型城市,為北威州十大城市之一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中心。

more...



波昂明斯特大教堂
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明斯特教堂,是世界上塔尖最高的教堂,這座宏偉的教堂據說不是靠國王或大主教的名義和金錢修造的,而是由公民公決、自願出資建起來的。 明斯特教堂的鐘聲,渾厚悠揚、一下接著一下地從教堂塔頂的鏤空花磚裏飄散出來,均勻地向四面八方彌漫,那教堂是在1120年弗萊堡建城不久後就開始籌畫動工的,從動土到完工,用去了三百年的時間。

more...



貝多芬之家
貝多芬從1770年出生到1792年離家前往維也納前,都是住在此棟宅院裡。現在這裡被完整地保存下來,不但全宅闢為貝多芬的紀念博物館,館內還展示貝多芬曾經演奏過的鋼琴,10餘歲時所演奏的大風琴的鍵盤,晚年使用的喇叭形助聽器,以及多張親筆手寫的樂譜手稿等,可說是愛樂迷的朝聖地。

more...



泊波爾斯多夫宮
巴洛克建築大師巴爾塔扎·諾伊曼(Balthasar Neumann)完成了泊波爾斯多夫宮(Poppelsdorfer Schloss)的宏偉設計,宮殿的四個側翼圍合形成了一個拱廊庭院,而這恰恰非常適合作為夏季“泊波爾斯多夫王宮音樂會(Poppelsdorfer Schlosskonzerte)”的背景。

more...



舊市政廳
舊市政廳位於老城的中心區,於1738年完工,是洛可可風格的建築,舊市政廳前的市集廣場,有幾家咖啡廳,可以在此欣賞洛可可建築藝術之美。另外,在附近有一座寇布林斯門,與舊市政廳為同期的建築古蹟,也值得前去一看。

more...



布洛巴赫
布洛巴赫(Braubach)是德國萊茵蘭-巴列丁奈特(Rhineland-Palatinate),萊茵-拉恩-克裏斯(Rhein-Lahn-Kreis)的一座自治市。該城市坐落在萊茵河畔,距離德國的科布倫茨東北方向約10公里。布洛巴赫擁有各類的中世紀建築,這其中包括有城牆、在木架上塗抹灰泥建造成的房屋,以及馬克思堡城堡(castle Marksburg)等。

more...



馬克斯堡
12世紀時布洛巴赫由愛普斯坦(Eppstein)爵爺所有,並開始興建城堡;13世紀後期,城堡與小鎮被有權有勢的貓肘子伯爵取走,而當15世紀此家族斷絕後,歸黑森邦(Hesse)所有。直到19世紀,轉為普魯士王朝的家產。1900年,普魯士王子把馬克思堡賣給德國城堡協會,成為德國城堡協會在此的基地,任何想要購買德國城堡的人,都得到此辦理一切手續。

more...



巴哈拉赫
巴哈拉赫 小鎮與史塔雷克城堡一樣,大約建造於11世紀,萊茵河畔繁盛的木材與葡萄酒的貿易往來,使巴哈拉也成為富有的城鎮之一。 保有中古世紀風貌的巴哈拉小鎮,周圍仍被城牆圍繞,7座高塔依然完整,維持14世紀的昔日風采。城內市中心,還留有許多細緻典雅的木造房舍,足以讓人細細品味往日盛況。

more...



史塔雷克城
史塔雷特城堡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攸關萊茵河各邦國歷任選侯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於17世紀的30年戰爭之後重建,卻在1689年對抗法軍時被毀,最後在萊茵河地區協會(Rheinischer Verein)在城堡的遺址上重建,加強14世紀的城牆,並重新修補12世紀遺留下的城堡中庭圓塔,1931年終於完成如今的面貌。

more...



呂德斯海姆
素有「酒城」之稱的呂德斯海姆,小鎮內酒館林立,建議走到小鎮後山坡上,眺望滿山谷的葡萄園,你就會明白為何有此稱號。 呂德斯海姆的市容,就跟萊茵河畔其他小鎮一樣,有著精巧典雅的木造屋,狹窄巷弄處處是葡萄酒館與酒吧,可是呂德斯海姆城裡的德羅塞爾巷(Drosselgasse,鳥巷之意)卻更為出名,遊客絡繹不絕。

more...



日爾曼勝利女神像
海拔225公尺的尼德森林紀念碑(Niederwalddenkmal),是1883年揭幕的,雕像高達10.5公尺,紀念碑底座高度也有37.6公尺,整體規模極為雄偉壯觀。 紀念碑上最著名的雕像,就是英姿煥發、手揮長劍的Walküre女神雕像,也被稱為代表日爾曼民族的「日爾曼尼」(Germania)勝利女神像。

more...



賓根
美因茨-賓根縣北部與黑森州的萊茵高-陶努斯縣和威斯巴登市,東面與美因茨市和格羅斯-格勞縣(黑森州),南面與阿爾蔡-沃爾姆斯縣和巴特克羅伊茨納赫縣,東面與萊茵-洪斯呂克縣相鄰。

more...



鼠塔
位在萊茵賓根窟的河中砂岩上,有一座醒目的紅、白相映哥德式塔樓,就是著名的鼠塔,與賓根城內的克洛普城堡,同樣都是麥茲大主教斂財的重要關卡,來往船隻都得留下過河關稅。

more...



萊茵石城堡
遊客在經過阿斯曼斯好森後,就可以看見雄踞在山坡上的萊茵石城堡。 10世紀初期,萊茵石城堡原本做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別館,後來奧托二世同樣把此地送給麥茲大主教,而變成麥茲大主教佈兵的碉堡。 17世紀時,萊茵石城堡被重新整建。1825年由普魯士的威廉.斐特烈(Friedrich Wilhelm)王子買下,整建為新哥德樣式,而它也就成為萊茵沿岸最早被重建的城堡之一。

more...



薩爾州
薩爾州(Saarland)位於德國、法國與盧森堡交匯的三角地帶,是德國最小的州份,也是德國如今通往歐洲鄰國的橋梁。首府薩爾布呂肯(Saarbrücken)便位於薩爾河(Saar)畔的德法邊境地區,它和周邊的地區為遊人展示了它曲折的歷史和多彩多姿的風景,多元文化的並存更為這一地區增添了獨特的魅力;而薩爾州的名字便是來源於它的命脈薩爾河(Saar)。

more...



聖溫德勒地區
這裡有怡人的風光、密布的森林和柔緩的山巒,對於那些喜歡在這樣的景色中漫步、戲水或是水上觀光的人來說,這裡是再適合不過了。山鄉氣息的湖泊、水鄉風光和水庫都散發著無窮的魅力,您可以在這兒進行各種水上活動。這裡也是進行溫泉療養或全家出遊的理想去處,精彩匯聚了文化、歷史、高爾夫球以及單車娛樂等元素,它正期待著您的來臨。

more...



薩克森州
薩克森州首府是有“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Elbflorenz)”之稱的德勒斯登(Dresden)。薩克森州的風景多彩而壯美,其山色層巒疊嶂,遠眺猶如海洋上此起彼伏的波濤。在薩克森州,人們可以同時感受到大城市的氣派和小城鎮的浪漫,還有河谷、山丘、草原、森林、宮殿、城堡、貴族府邸、地主莊園、手工藝製品、音樂風光、客棧酒吧以及工業建築和其文化。

more...



德勒斯登
德勒斯登(Dresden)是自由聯邦薩克森州的首府。這裡有許多文藝復興、巴洛克及19世紀風格的建築,比如聖母教堂宏偉的圓形拱頂,再加上易北河全景的壯麗景色,使德勒斯登贏得了“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的美譽。

more...



萊比錫
有著很強自我意識的城市萊比錫(Leipzig)從沒有像今天那樣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這是一個活躍的博覽會城市、會議及貿易之城、一個文化和夜生活豐富的大都會、一個購物的天堂。迷人的文藝復興及巴洛克建築、古老的貿易市場以及長廊都閃耀著新時代的光芒,誠邀您來這裡觀光購物。

more...



克姆尼茨
克姆尼茨(Chemnitz)是薩克森州的第三大城市,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珍藏、多樣的文化、青春藝術風格的建築、懷舊的工業文化和田園風光。在歌劇院(Opernhaus)上演的瓦格納歌劇使這座城市贏得了“薩克森的拜羅伊特(sächsischen Bayreuth)”的名聲。藝術收藏館舉辦的著名特殊展覽會(Sonderexposition)的藝術珍藏不斷觸動著人們的感觀。

more...



鮑岑(布帝森)
鮑岑(Bautzen)也叫做布帝森(Budyšin),從1002年開始就是索布人(Sorben)的首府(索布人是如今生活在勞奇茨地區(Lausitz)的一個斯拉夫少數民族), 也是他們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城市的標誌是古老的水井坊(Alte Wasserkunst)。

more...



格爾利茨
位於歐洲的中心,以其保存完美的各歷史時期的建築藝術形合了一幅完整的城市畫卷,並由此展現了它早年在毛巾製造業和貿易方面的富足歷史,它們包括後哥特、文藝復興、巴洛克、德國經濟黃金時期(1871-1873年)以及青春藝術風格的建築,其中,有4000多座建築物受到文物保護,中世紀的市中心被德國經濟黃金時期的民居所環繞,成為了一顆“上勞奇茨地區的耀眼明珠(Perle der Oberlausitz)”。

more...



安哈特州
薩克森-安哈特州(Sachsen-Anhalt)由被稱作“普魯士的搖籃(Wiege Preußens)”的阿爾特馬克地區(Altmark)穿過馬格德堡低地(Magdeburger Börde)、工業重鎮哈勒(Halle)和比特費爾德(Bitterfeld)地區一直延伸至薩勒河(Saale)畔及甕施特魯特河(Unstrut)畔的葡萄園山坡——德國最北部的葡萄種植地區,州首府為馬格德堡(Magdeburg)。

more...



奎德林堡
奎德林堡是薩克森-奧圖大帝(Saxonian-Ottonian)統治期間的東法蘭哥尼亞公國(East Franconian German Empire)首都。從中世紀開始,便是一個繁榮的商業重鎮。由於許多保存完善的木造結構建築,使得奎德林堡成為保留了中世紀城鎮的完整風貌。該遺址中的聖瓦修教堂(St Servatius)則是羅馬風格建築中的傑作。

more...



馬格德堡
薩克森-安哈特州的城市都有許多令人贊嘆不已的建築,它們都曾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上演的舞台,絕對值得一遊,無論是早期的人類歷史還是中世紀、宗教改革及啓蒙運動,又還是工業化或古典現代主義,幾乎再沒有哪個地方像這裡一樣,能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內涵蓋了那麼豐富的歷史見證,令這裡變成了旅遊朝聖地。

more...



韋爾尼格羅德
哈茨山脈旁的瑰麗小城(bunte Stadt am Harz)”韋爾尼格羅德(Wernigerode)剛滿775周年,市內有許多華麗的桁架房屋就是從那時候流傳下來,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桁架房屋建於1400年;還有“斜屋(Schiefes Haus)”,而“最小的房子(Kleinstes Haus)”現在變成了一座博物館;,還有最重要的市政廳(Rathaus)。

more...



梅澤堡
梅澤堡(Merseburg)曾經一度是王宮城市和政府的所在地,市內眾多的文物建築正是這裡悠久歷史的見證。在薩勒河的上游,規模宏大、塔樓眾多的大教堂宮殿建築群(DomSchloss-Ensemble)就高高的擎立於城市之上。

more...



霍爾斯坦因州
什列斯烕-霍爾斯坦因州位於德國北部,首府基爾(Kiel)。這裡生機勃勃的街道、充滿浪漫氣息的後庭院、市集廣場和港口以及它永恆的北方魅力無不使人歡心鼓舞。這裡有多種水上及岸上活動項目適合各年齡的人、極限運動員、運動愛好者以及健身者。以德國北方“兒童之州”著稱的什列斯烕-霍爾斯坦因州是家庭理想的度假勝地,因為這裡既有適合孩子們的娛樂項目,又有吸引人的休閑活動。在北海和波羅的海海邊的海濱浴場和旅館,可以讓人身心倍感放鬆,享受生活。

more...



弗倫斯堡
弗倫斯堡(Flensburg)地處北部德國與丹麥邊境。它是一座生機勃勃的山丘城市。從每條街巷都能驚訝地令人能以不同的角度眺望見狹窄海港和帆船。這裡不僅有美麗的建築風景和歷史悠久的舊城,更有豐富的文化生活和繁華的購物區。由弗裡德裡希公爵三世(Herzog Friedrich III.)和荷蘭人於1621年建立的弗裡德裡希城(Friedrichstadt)以其市內通航的運河和優美的風光吸引著遊人。

more...



圖林根州
圖林根州(Thüringen)——一個擁有最寶貴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寶藏以及令人追憶路德、巴赫、席勒和歌德的地方。這個旅遊區以其變化多端的景致吸引著各地的遊客,首府埃爾富特(Erfurt),從地理位置來說,圖林根州位於德國的中部。遊客們來到圖林根州,可以在大自然中旅遊休閑,參觀雄偉的城堡和宮殿,在療養勝地和浴場休閑療養、放鬆身心,或者去歷史文化名城參加五花八門的文化活動。

more...



威瑪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許多作家與學者齊聚德國色林吉亞地區的小鎮—威瑪,激盪出燦爛的文化與思想,其中又以詩人兼哲學家歌德與詩人席勒最具知名度。鄰近地區的建築及公園,充分反映出這段期間威瑪蓬勃旺盛的文化發展。歌德(Goethe)曾經說過:“威瑪(Weimar)還擁有很多好東西”。現在,這座城市依然保留著許多珍貴的文物,這裡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

more...



埃爾富特
埃爾富特(Erfurt)是位於德國綠色心臟的圖林根州的首府,由羅馬教皇博尼法蒂烏斯(Bonifatius)於公元742年建立,它從最初的中世紀古老貿易樞紐發展成為現在的強大貿易中心和大學城。許多經過精心修繕的文藝復興和桁架房屋都印證了這座城市昔日的富庶,它們與其它的建築物以及著名的克萊默店鋪橋(Krämerbrücke)一起,構成了德國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古城之一。

more...



埃森納赫
埃森納赫(Eisenach)和瓦特堡(Wartburg)都以大量的世界知名人物及歷史事件而著稱。過身後受到人們無上景仰的伊麗莎白女伯爵(Landgräfin Elisabeth)就曾經居住在瓦特堡,此城堡於199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馬丁·路德也是在這裡將聖經的《新約》翻譯成德語版本。

more...

 

所謂舌尖上的德國,絕對名不虛傳。
德國的節慶和集市總是和啤酒烤香腸劃上等號,這已經成為世界人民的共識,其實這不過是德國美食世界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只有親自前來德國,才能真正體會大千世界的所有滋味。現在就踏上德國美食發現之旅吧!您一定會為德國美食的多樣性深深折服,在這片饕餮天堂中流連忘返。

  艾費爾多朋餅
出產自艾費爾的多朋餅其實是一種土豆煎餅,是德國典型的特色美食。這種土豆煎餅的基本原料主要包括土豆絲、肥肉和洋蔥。在德國,艾費爾居民無疑是首先想到將土豆煎餅團放進烤箱長時間烤製成美味的群體。他們將土豆絲麵團放進鑄鐵烤盤(當地人稱之為Döppe,讀作:多朋)中,然後像烤蛋糕一樣將其烤成顏色鮮亮的烤餅(當地人稱之為Kooche,讀作:庫赫)。

  選帝侯的甜點之選:威爾芬布丁
威爾芬布丁第一次亮相是在威爾芬王朝建立200 週年的慶典上,由一位漢諾威廚師精心烹製。白黃相間的顏色象徵著這個貴族的顯赫。這種由牛奶香草奶油和葡萄酒奶油製成的雙層甜點立即成為選帝侯Ernst August(恩斯特·奧古斯特)的最愛。現在,人們可以在很多地方品嚐到威爾芬布丁,它已成為漢諾威及周邊地區居民舉家歡慶時的經典菜式。

  白香腸- 12 點之前的美味享受
巴伐利亞白香腸由小牛肉和豬肉搭配洋蔥和新鮮歐芹精製而成,是巴伐利亞州最出名的特色美食。傳統吃法是將香腸放在熱水中加熱,再佐以甜芥末醬、Brezel(椒鹽捲餅)和一杯巴伐利亞啤酒,坐在巴伐利亞的露天啤酒館中,享受輕鬆愜意的上午時光。熟練的食客們甚至還可以用嘴吸出香腸皮中的肉,只有初嘗者和新手才需要用刀叉協助。

  德國13 個葡萄酒產地
德國共有13 個葡萄酒產地,釀造著種類豐富的葡萄美酒。其中風光最為秀美的當屬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行列的Mittelrheintal(中萊茵河谷)及其Loreleyfelsen(羅蕾萊岩石),最大的葡萄酒產區則是Rheinhessen(萊茵黑森地區)。二者都位於Rheinland-Pfalz(萊茵蘭-普法爾茨州),這個州囊括了德國葡萄酒王國中的六個葡萄酒產區。在一年一度的德國葡萄酒節上,人們會選出一位葡萄酒​​女王,她的加冕禮也是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舉行。自1950 年起,每年選中的葡萄酒女王都會前往全世界各地,宣傳德國的葡萄酒- 不過至今還沒有選出名叫羅蕾萊的女王。

  600 年的美食沉澱- 圖林根烤香腸
德國人烹製圖林根烤香腸已有600 年的歷史。早在歌德生活的年代,這種美食便已進入人們的視線。然而,除了豬肉、墨角蘭、葛縷子和大蒜外,近3,000 家圖林根肉舖均對其他原材料守口如瓶。唯一能夠確定的是:香腸必須用木炭烤製,重約150 克。如果您來到此地,一定要嚐嚐圖林根的這種“外帶小吃”,別忘了加上正宗的圖林根芥末!此外,據位於Arnstadt(阿恩施塔特)的首座烤香腸博物館中的史料,有關圖林根烤香腸的最早記載可追溯至1404 年。

  圖林根土豆丸子
“Ein Genuss von ganz besond´rer Größe sind die Thüringer Kartoffelklöße”(別樣的享受盡在圖林根土豆丸子)- 這句話在圖林根世代相傳,充分說明了圖林根土豆丸子作為一道傳統美食在這個地區的無上地位。正宗的圖林根丸子特點鮮明:生土豆刮絲煮熟然後搗成泥,將黃油烤製的小麵包切成丁,再將噴香鬆脆的麵包丁塞進土豆泥丸子中,就完成了這道獨一無二的美食。在Heichelheim(海歇爾海姆)新開的Thüringer Kloßwelt(圖林根丸子世界)中,您可以在現場展覽中了解圖林根土豆丸子的誕生史。當然,在丸子工廠直銷店裡、在小吃店內、在超大型的丸子形流動小吃攤中,不計其數的丸子正在等待著您的光臨品鑑。

  東弗里斯蘭茶 - 勿攪,勿慌
東弗里斯蘭至今仍有請客人喝茶的習俗,他們往往會在茶裡加上冰糖並滴上幾滴發泡奶油。正宗的東弗里斯蘭茶是不允許攪拌或搖晃的,因此要求喝茶的人不能對杯中之物輕舉妄動。只有這樣,才能在三個層次上體現出茶的精髓:第一層是柔軟的奶油,然後茶的苦味,最後是糖的甜味。在北部地區的茶博物館裡,以及海濱邊許多熱情的小咖啡館中,遊客們都可以領略到東弗里斯蘭的品茶之道。

  用葡萄枝花環作標誌的“花環”酒館
如果酒家門口掛出一個葡萄枝花環,說明這家葡萄酒農正在出售自產葡萄酒。在一年中的特定時間,他們可以連續四個月對外銷售自釀的葡萄酒。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這一傳統形成於Karl der Große(查理大帝)時期,流傳至今已有1,200 多年曆史,深受當地人和遊客們的歡迎。在Mosel(摩澤爾)葡萄酒產區,與葡萄酒搭配的熱門美食除了Winzervesper(葡萄農點心)和乾酪拼盤外,還有萊茵黑森地區的經典小吃“Handkäs mit Musik”(醃製酸奶乾酪)和“Spundekäs(鮮奶凝乳奶酪)或者pfälzischer Saumagen(普法爾茨土豆配豬排)。

  施普雷瓦爾德黃瓜 - 越嚼越香的美味
施普雷瓦爾德黃瓜是當地居民每天必不可缺的特色小吃,既美味可口,又增進食慾。人們將黃瓜存放在玻璃瓶中或者直接從醃製的圓桶裡取用,有醋漬黃瓜、酸辣小黃瓜、蒜香黃瓜、酸黃瓜和胡椒酸黃瓜等多種做法。在約260 公里長的“Gurkenradweg”(黃瓜自行車道)上,您可實地觀看黃瓜從地裡變成罐頭食品的整個過程,品味黃瓜的更多美味。但是其中的奧秘卻不足與人道:家庭秘製配方得到了嚴格的保護,讓這種獨一無二​​的美味籠罩著一層神秘的外衣。

  下薩克森州的蘆筍
下薩克森州 的蘆筍種植​​歷史悠久。 “Niedersächsische Spargelstraße”(下薩克森蘆筍之路)在地圖上蜿蜒伸展,圈出了一個龐大的蘆筍種植​​區,Burgdorf(布格多夫)、Nienburg(寧布爾格)、Braunschweig(不倫瑞克)和Gifhorn(吉夫霍恩)等蘆筍種植城鎮都是這條路線上具有代表性的路標。在寧布爾格的蘆筍博物館中,遊客們將全面了解到這種季節性食物的所有知識。四月末至六月末是蘆筍收穫的季節,屆時,蘆筍將與土豆、火腿和荷蘭醬一起,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客。

  明斯特蘭的新鮮蘆筍
明斯特蘭在美食的多樣性方面有口皆碑。從鄉村客棧價廉物美的小飯館,到注重地域特色的星級餐廳,應有盡有。每年四月份起,每家餐廳都少不了蘆筍的身影。蘆筍將在餐桌上一直活躍到6 月24 日,即Johannistag(聖約翰尼斯日),因此這一天也被稱為“蘆筍的除夕”。之後它便會從餐桌上消失,但人們已經開始在期待下一年的蘆筍季了。沿著北威州的蘆筍之路,呈現在遊客們眼前的是鬱鬱蔥蔥的蘆筍種植​​區和農作物小店,分外寧靜而和諧。

  圓形鐵架燒烤 - 薩爾州特有美食
薩爾州人最熱衷的活動莫過於燒烤。 ““人類在思考,上帝在引導,而薩爾州人在燒烤。 ”從這句諺語中,薩爾州人對燒烤的熱愛可見一斑。尤其是在暖和的季節裡,明火將大塊豬肉烤出陣陣香味,瀰漫在整個城市的上空。快來參加薩爾州的民間節日吧,在六月份第一個週末的Saarlouiser Emmes(薩爾路易斯艾美世狂歡)等諸多慶典中,盡情感受德式圓盤鐵架燒烤的魅力!

  黑森林蛋糕 - 享譽世界的暢銷甜點
黑森林蛋糕是黑森林最誘人的美味。它究竟是1915 年誕生於Radolfzell(拉多爾夫采爾),還是30 年代誕生於Tübingen(圖賓根)的一家咖啡館,目前還存在爭論。不過無論如何,黑森林蛋糕都是從Baden-Württemberg(巴登-符騰堡州)出發,走上征服世界美食愛好者之路的。賦予這種蛋糕獨一無二的口感最重要的原料是Schwarzwälder Kirchwasser(黑森林櫻桃燒酒),當然還有美味的櫻桃。一個蛋糕中用多少水果,全憑蛋糕師自己的決定。

  呂根島沿岸的橘色漿果
這種果實生長在長滿了刺的沙棘灌木中,是典型的沿海水果。沙棘營養豐富,蘊含的維生素C 含量甚至比柑橘還要多,因此成為當地人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同時還與油、果汁、花蜜、茶、果醬、其他甜點、利口酒、葡萄酒、格羅格酒和化妝品等產品一同躋身最受歡迎的伴手禮。在呂根島上,沙棘甚至出現在大種植園裡。

  正方形的騎士運動巧克力
1912 年,Alfred Eugen Ritter(阿爾弗里德·尤金·瑞特)及其妻子Clara(克拉拉)在Stuttgart(斯圖加特) 的Bad Cannstatt(巴特坎施塔特)創立了一家巧克力和糖果工廠。 1932 年,克拉拉發明了一種巧克力塊,可以放進任何運動外套口袋中,而且其重量仍與普通的長條巧克力一樣。之後,這種四四方方的外形讓騎士巧克力成為Baden-Württemberg(巴登符騰堡州)最知名的世界級品牌。如今位於Waldenbuch(瓦爾登布)的辦公地還設有巧克力展覽、巧克力工廠和正方形藝術作品展覽,供遊人參觀。

  雷司令 - 葡萄酒之王
雷司令是黑森州葡萄種植區Rheingau(萊茵高)和Bergstraße(貝格施特拉斯)最主要的葡萄品種。歷史中這種葡萄首次出現在史料當中大約是在1500 年前後。變幻且層次豐富的香味和清新的酸度是雷司令的首要特點,使其贏得了德國葡萄酒之王這一美譽。 1775 年,Rheingau(萊茵高)的Schloss Johannisberg(約翰尼斯貝格宮)收割葡萄的時間開始得太晚,卻無心插柳地發明了用晚熟葡萄釀酒的工藝。從此,便開始了晚秋葡萄的釀製史。

  普爾斯尼茨薑餅
普爾斯尼茨薑餅誕生於1558 年的Oberlausitz(上勞西茨)小鎮普爾斯尼茨,八家手工薑餅店和一家胡椒蜂蜜餅工廠在這一年開始出售這種美味的小點心。在每年十一月的第一個週末,人們總會在普爾斯尼茨薑餅集市上排起長隊,只為品嚐這種特色美食。在Haus des Gastes(旅客之家)的Museum Pfefferkuchen(薑餅博物館)中,遊客們隨時都可體驗傳統的烘製工藝,甚至還能親手烤製薑餅。

  Altes Land(阿爾特蘭區)的水果
阿爾特蘭區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德國大果園。在Hamburg(漢堡) 大門口,有一片面積達10,000 公頃的蘋果林。除了蘋果,櫻桃、梨、李子以及其他漿果也在這裡開花結果,並最終走向德國的千家萬戶。在Niedersachsen(下薩克森州),本地水果還被用作烤製各式各樣美味的蛋糕和甜點。而在鄉下,不計其數的農舍咖啡館都可以為遊客們提供品種繁多的特色美食。

  德式九大碗 - 德國人的聖誕節大餐
埃爾茨山脈地區的聖誕節將在平安夜達到節日的高潮,因為人們將在這天晚上歡聚並享用傳統大餐“Neunerlei”(九大碗)。顧名思義,這頓大餐由九道菜組成。它們代表著憶往昔,思未來,還展示出過去一年人們都獲得了哪些成就。其中包括小扁豆或豌豆、烤腸配德國酸菜、鯡魚或魚排配蘋果汁、土豆沙拉配小香腸、甜羹、黃米粥或野薔薇果實湯、烤豬肉配丸子、碎麵包粒牛奶配碎堅果、麵包配鹽和梅干。

  德國餛飩 - 施瓦本特色美食
關於施瓦本餛飩的發源,民間有許多傳說。其中一種說法是,Kloster Maulbronn(毛爾布勞恩修道院)的僧侶們不願在大齋節期間放棄吃肉, 他們將禁止食用的肉類塞進麵團中,避免被主管僧人發現,因此這種食物得名為:Maultasche(“毛爾”肉餡包)。這樣的典故也為德國餛飩帶來了另一個通俗的別稱:“Herrgottsb'scheißerle”(欺瞞上帝的小花招)。

  呂貝克杏仁糖 - 德國北部的甜蜜誘惑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居民對生活中甜蜜的一面毫無抵抗力,產自於Lübeck(呂貝克)的杏仁糖便是最好的佐證。從前,這道甜點還只是權貴富賈的專享美食。如今普通人也能吃到手工製作的杏仁糖了。在呂貝克的Niederegger Marzipan-Salon(尼德黑格杏仁糖展覽館),您可以詳細地了解到杏仁糖於數百年前在東方的起源和在這座漢薩城市中成名的漫長歷史。雖然並不是呂貝克人發明了杏仁糖,但正是通過他們的改良和追捧才使得這種甜點更加完美,並為世人接受。

  舊貌換新顏:柏林的第九市場
在鄰里的時尚酒吧之間,以創新的觀念傳承古老的集市日傳統:這就是已有百年曆史的Berlin -Kreuzberg(柏林-克羅依茨貝格區)第九市場。在這裡,“嚐鮮”與“獵奇”是不變的主題。星期五跟星期六,不妨來此逛逛每周集市。每個星期四,這裡都會舉辦“Streetfood Thursday”(星期四大排檔)。跟Berliner Naschmarkt(柏林納旭市場)一樣,採用當地和季節性產品烹製而成的一流“Slow food”(慢食)和令人眼花繚亂的各式小吃讓第九市場遊人如織。

  來自漢諾威的萊布尼茨餅乾
萊布尼茨黃油餅乾由位於漢諾威的Bahlsen(百樂順)公司生產,迄今已有120 多年的歷史,在德國享有盛譽。這種餅乾的名字取自於著名的博學家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在芝加哥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萊布尼茨餅乾還獲得過一塊金牌。它是如此受歡迎,以至於一名“餅乾怪盜”曾在2013 年短暫地盜走了懸掛在百樂順公司辦公大樓上的那塊鍍金黃銅餅乾塊。

  威廉港的世界名菜 - 大雜燴
大雜燴是北德傳統菜式,如今被視為難得的美味。對海員們而言,他們過去沒有辦法很好地為船上的食物保鮮。但用醃牛肉熬成的粥、醃漬的甜菜、洋蔥和土豆卻可以長期保存,因此就有了大雜燴這道菜。關於這道菜,還有許多傳說和故事。北海邊的城市威廉港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最大的大雜燴品嚐活動。

  科隆的象徵 - 科隆啤酒
在科隆,有超過3,300 家美食餐廳誠邀您品嚐一杯舒爽的科隆啤酒。科隆啤酒採用上層發酵工藝,按照傳統盛裝在0.2 升的“Stangen”(一種長酒杯,念作“施湯根”)中出售。因此,如果點科隆啤酒的客人很多,餐廳的服務員(科隆人稱為“Köbes”,念作“克貝斯”)隔不了一會兒便會滿頭大汗。但是只要你表現出對科隆啤酒的讚美,就始終能感受到他們如火的熱情。

  120 種奶酪,等候懂得欣賞的你
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的各家手工作坊中,人們可以找到120 餘種用牛奶、綿羊奶和山羊奶製作而成的奶酪。其中大部分奶酪既遵循了傳統做法,又吸收了新式風味。一條500 公里長的Käsestraße Schleswig-Holstein(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奶酪之路) 橫穿鄉村,將所有跟乳製品相關的生產企業和活動場地連接起來。不僅如此,它還途經了許多風景名勝以及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最美的自然景觀。

  不來梅的咖啡- 含不含咖啡因,隨君選擇
咖啡烘焙是Weser(威悉河)河畔歷來的傳統。 1673 年,德語區第一家咖啡館在高緯度的北方地區開門迎客。自此以後,咖啡便成為每個人的生活必需品。由於不來梅盛產咖啡豆和經過烘培磨細的咖啡粉,因此順理成章成為咖啡之都。北海和阿爾卑斯山脈之間每賣出的兩杯咖啡,便有一杯咖啡來自不來梅。而且從這裡走出的還不僅僅是含咖啡因的咖啡。托Ludwig Roselius(路德維希·羅塞盧斯)的福,脫咖啡因產業也誕生於威悉河畔。

  產自沃爾芬比特爾的野格聖鹿酒
野格聖鹿酒是一種加有香料的利口酒,盛產和灌裝於Niedersachsen(下薩克森州)的沃爾芬比特爾。野格公司的總部也坐落於此。這種利口酒的配方源自 1934 年。自20 世紀70 年代初期,聖鹿酒開始出口,至今已遠銷世界8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這種酒的原料由56 種香料混合而成,僅在沃爾芬比特爾的總部進行生產。遊客們可在導遊的帶領下進行參觀。

  德國豬腳
德國豬腳是聞名世界的德國美食,所謂的德國豬腳實際上是使用豬腿肉煮成,整個做法相當耗時,需先用鹽巴醃過,再放進鍋裏與洋蔥、月桂葉、黑胡椒粒和啤酒等一起慢火煮過,等到入味之後再用啤酒、蜂蜜塗抹表皮放入烤箱烘烤,等到豬腿烤到金黃、香味四溢時,再取出裝盤,淋上煮豬腳時的湯和烤盤裏剩下的油汁煮成的醬汁,一道色香味俱全、香脆、肉質軟嫩多汁的德國豬腳就完成了。

  德國香腸
德國香腸是德國人最愛的食物之一,每個地區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香腸。主要使用豬肉、牛肉製成,再加進一些鹽、胡椒及豆蔻等香料調味,各地不同的配方、煮法形成各式各樣的德國香腸,如果以德國香腸的口感來分,主要可以分成有含肉塊,可以吃得到肉和不含肉塊的。德國香腸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用水煮、油煎或燒烤,也可以做成沙拉、湯甚至直接生吃。在各式各樣的德國香腸中,最有名有水煮的法蘭克福香腸、燒烤的紐倫堡香腸、圖林根香腸和柏林咖哩香腸等。

 

慕尼黑啤酒節的由來
慕尼黑啤酒節被譽為全世界最大的節慶,也是最廣為人知的啤酒節。今年已進入第 173 屆,今年啤酒節是從 9 月 16 日到 10 月 3 日。最初是由 1810 年所舉行的一場巴伐利亞皇室婚禮所演變而來的,當初為慶祝婚禮的飲酒狂歡,如今則成為德國境內最盛大、最具特方特色的傳統民俗慶典了!這中間,因戰亂停辦的二十四次,今年剛好慶祝一百七十三週年。

慕尼黑啤酒節本名十月( Oktoberfest ),當地人用 Wiesn 這字來取代 October Festiva , Wiesn 是巴伐利亞方言中草地的意思。這個節慶源於 1810 年 10 月 12 日

當時王子後來登基為國王路德威希一世( Ludwig I )娶泰瑞莎公主( Princess Therese )為慶祝這歡樂的婚禮,於是在泰瑞城門前( Theresien Wies Plaz )舉行馬術比賽並與全城百姓飲酒狂歡;德國的 10 月正值大麥和啤酒花豐收的時節,人們在辛勤勞動之餘,也樂得歡聚在一起,飲酒、唱歌、跳舞、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這天皇室與眾同樂,邀請國民在草坪上大肆慶祝,並免費供應啤酒食物。由於反應熱烈,欲罷不能,這一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慕尼黑政府更於 1995 年將慕尼黑啤酒節推向國際化,讓全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來此與當地人分享這快樂節慶。近年來,隨著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慕尼黑啤酒節的規模也越辦越大,而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節日。

不過,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各種遊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

慕尼黑啤酒節開幕儀式
啤酒節的第一天上午, 首先在星期六上午十時開始 ,九千四百多位從德國、奧地利、克羅埃希亞、希臘、匈牙利、義大利、俄國、瑞士和其他歐洲國家組成的民俗及駿馬遊行隊伍,長達約六公里,身穿巴伐利亞的民族服裝及傳統古裝,由象徵慕尼黑的 Mnchner Kindl 帶頭 ( 一個年輕女孩裝扮成僧侶騎在馬上,一手拿啤酒杯另一手拿特大 pretzel 麵包,因慕尼黑城名與八世紀時一群僧侶移居該地有關 ) ,以及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闆乘坐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馬車引領下,從凱旋門出發,其後跟隨的是慕尼黑各大小酒廠女侍馬車及樂隊群。經奧登廣場( Odeonsplatz )、布來涅大街( Briennerstrasse )、林恩巴赫廣場 ( Lenbachplatz )、卡爾斯廣場( Karlsplatz )、太陽大道( Sonnenstrasse )、卡薩路德維希廣場( Kaiser Ludwig Platz )最後經 Schwanthalerstrasse 到位於慕尼黑市中心西南方的會場 Theresienwiese- 泰瑞莎廣場。

整個節慶的高潮是當中午 12 時來臨時,遊行隊伍抵達了會場,隨著禮炮 12 響,頓時鼓樂齊奏、彩旗飛揚、人聲沸騰。市長在作簡短致辭後,手持木槌將水栓敲進一個巨大啤酒桶,高喊“ Ozapft ist! ”開桶了,宣告節日開始。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這時身穿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鮮啤酒不斷地送到迫不及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鹿皮短褲、背心等民族服裝的巴伐利亞人手舉啤酒杯穿行。

狂吃狂喝全紀錄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他們「狂飲」的程度,光從數據上就另人吃驚,這場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根據慕尼黑觀光事務當局的統計,此節慶每年都吸引了超過多達六百萬名的觀光客,平均吃掉 20 萬條香腸、 60 萬隻烤雞並喝掉足足 600 萬公升的啤酒。

為期 2 週的德國啤酒節( Oktoberfest ),德國人就喝盡、吃盡總數 13528 千克的食物,這個份量可是夠一個人足足吃 10 年。去年 每年約有六百萬 人萬人擠進約 31 公頃大草地上的 14 座帳篷裡,飲盡約 570 萬公升(一百五十萬加侖)的德國啤酒。

而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所有的啤酒大棚都是臨時搭建的,每個大棚都有 2000 平方公尺左右,都有獨立的舞臺和啤酒銷售櫃檯。人們坐在傳統的長板凳上及長木桌前,享受著舉世聞名的德國啤酒和具有當地特色的烤豬腿,除了喝酒之外,街頭張燈結綵,市內 7 家大酒廠組成的遊行隊伍也紛紛上街載歌載舞。還有許多民俗活動,如音樂會、馬戲團表演,也有許多販賣站與遊樂設施,如旋轉馬與摩天輪等。啤酒一直供應到晚上 10 點半,這時樂隊齊奏催促人們回家的曲子,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活動則在晚上 11 時結束,可是不少遊客卻還是意猶末盡,留連忘返,許多人仍會轉戰至通宵開放的酒館續攤。

 

 


兩人以上報名旅遊可享優惠折扣
德國地圖 德國旅遊景點 德國世界遺產 德國介紹 德國美食 德國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