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馬
羅馬(義大利文:Roma , 英文:Rome)是義大利的首都,義大利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
|
more... |
|
|

阿布魯佐
阿布魯佐(義大利語:Abruzzo)位於義大利中部,北與馬爾凱交接,拉齊奧位於其西南,西南部是莫利塞大區,東邊則是亞得里亞海。
該區於1963年從原阿布魯齊-莫利塞大區(Abruzzi e Molise)中劃分出來。
|
more... |
|
|

巴斯利卡塔
巴斯利卡塔是義大利南部的一個大區,西邊是坎帕尼亞,東邊是普利亞, 南邊是卡拉布裏亞,它在伊特魯裏亞海上有一條短的海岸線,在東南部的愛奧尼亞海上的塔蘭托灣中還有另一條海岸線。政區面積為9,992 km²,2001年擁有人口597,768 。
|
more... |
|
|

卡拉布里亞
卡拉布里亞(義大利語:Calabria),從前稱為「Brutium」,是義大利南部的一個大區,包含了那不勒斯以南像「足尖」的義大利半島。大
區北鄰巴斯利卡塔大區,西南鄰西西里自治區,西鄰第勒尼安海,及東鄰愛奧尼亞海。
|
more... |
|
|

坎帕尼亞
坎帕尼亞義大利南部的一個大區,西北臨拉齊奧大區,北界臨莫利塞大區,東北臨普利亞大區,東界臨巴斯利卡塔大區及西臨第勒尼安海。大區面積13,595 平方公里,擁有五百七十萬人口。大區的首府是那不勒斯(又稱拿玻里)。
|
more... |
|
|

艾米利亞
艾米利亞-羅馬涅(義大利文:Emilia-Romagna)是位於義大利北部的大區,由歷史上的兩個大區艾米利亞和羅馬涅組成。
轄區形狀如三角形,東臨亞得里亞海,北界隔波河與倫巴第大區和威尼托大區毗鄰。
|
more... |
|
|

拉齊奧
拉齊奧 義大利中西部區名。東為中亞平寧山脈,西瀕第勒尼安海,包括羅馬、弗羅西諾內、拉蒂納、列蒂與維泰博5省。
面積1.72萬平方公里。人口502.5萬(1982)。首府羅馬。多山地丘陵。羅馬周圍有4座熄火山。
|
more... |
|
|

威尼斯朱利亞
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亞,面積7844 km²,人口118萬,是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個自治區,毗鄰威尼托政區、奧地利、斯洛維尼亞和亞得里亞海。
主要城市是的里雅斯特(人口:210,000)和烏迪內
(人口:95,000)。
|
more... |
|
|

利古里亞
利古里亞(義大利語: Liguria)是義大利西北部的一個鄰海大區,是義大利眾大區中第三小的。大區西臨法國,北界與皮埃蒙特大區相鄰,東臨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及托斯卡尼大區。該區位於利古里亞海沿岸,是第勒尼安海(北地中海)的一部分。
|
more... |
|
|

馬爾凱
馬爾凱(義大利語:Marche)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大區,北界與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相鄰,托斯卡尼大區位於馬爾凱西北,西鄰溫布利亞,南鄰阿布魯佐和拉齊奧,而東面則有亞得里亞海。
大區的首府是安科納。
|
more... |
|
|

倫巴第
義大利北部區名。北與瑞士相鄰。包括貝加莫、佈雷西亞、科莫、克雷莫納、帕維亞、松德里奧、瓦雷澤、曼圖亞、米蘭九省。面積2.38萬平方公里。人口889.4萬(1982)。首府米蘭。北部為阿爾卑斯山地,南部是波河中游平原。義大利最重要的經濟區。
|
more... |
|
|

莫利塞
莫利塞(義大利語: Molise)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大區,是義大利第二小的大區。
大區的前身是阿布魯齊莫利塞區 (直至1963年前與阿布魯齊大區合併)的一部分,現時已分成兩個個別的大區。
|
more... |
|
|

皮埃蒙特
皮埃蒙特 (義大利語: Piemonte)是義大利西北的一個大區。大區面積有25,399 平方公里及大約四百三十萬人口。
大區首府是都靈。位於波河上游谷地,西、北為阿爾卑斯山脈環繞,南是利古裏亞亞平寧山脈。
|
more... |
|
|

普利亞
普利亞(義大利語:Puglia,又稱阿普利亞)
是義大利南部的一個大區,東鄰亞得里亞海,東南面臨愛奧尼亞海,南面則鄰近奧特朗托海峽及塔蘭托灣。該區南部知名的薩倫托半島,組成了義大利「皮靴」的一部分。
|
more... |
|
|

薩丁島
薩丁島,又稱薩丁尼亞島,位於義大利半島的西南方,是地中海的第二大島,僅次於西西里。其地理位置在科西嘉島南面,西班牙、突尼斯、義大利之間的地中海西部。薩丁島相傳因盛產沙丁魚而得名,是一個年代極為久遠的古老島嶼。
|
more... |
|
|

西西里島
西西里島是義大利南部的一個自治區。 西西里佔地25,708平方公里,人口數為500萬,是義大利最大的區。同時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島。由於西西里島在地中海商業貿易路線中佔據重要地位,因此在歷史上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具備重要戰略意義的地方。
|
more... |
|
|

托斯卡尼
托斯卡尼是義大利一個大區,拉齊奧位於其南,溫布利亞位於其東,艾米利亞-羅馬涅和利古里亞在其北,西瀕第勒尼安海。它經常被評價為義大利的最美麗的部分。其首府為佛羅倫斯。 托斯卡尼以其美麗的風景和豐富的藝術遺產而著稱。
|
more... |
|
|

特倫蒂諾
特倫蒂諾-上阿迪傑或特倫蒂諾-南蒂羅爾(義大利語: Trentino-Alto Adige、拉迪恩語:Trentin-Adesc Aut)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自治區。自治區由兩個分區組成,分別是多數人說義大利語的特倫托省及多數人說德語的南蒂羅爾省。
|
more... |
|
|

溫布利亞
溫布利亞(義大利語:Umbria),位於義大利中心,首府佩魯賈(Perugia)。面積8,456平方公里——其中貝路吉亞(Perugia)6,334平方公里;特爾尼省(Terni)2,122平方公里——是義大利面積最小的大區,也是義大利唯一不臨海的大區。
|
more... |
|
|

瓦萊達奧斯塔
瓦萊達奧斯塔(義大利語:Valle d'Aosta,法語:Vallée d'Aoste;阿皮坦語:Valle d'Aosta)是義大利西北部的一個多山的政區,是義大利最小的政區。其西方為法國,北方為瑞士,南方為皮埃蒙特政區。政區為特別自治區,也是義大利的省份之一。
|
more... |
|
|

威尼托
威尼托(義大利語:Veneto),是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個政區,其邊界與倫巴第、特倫蒂諾-上阿迪傑、奧地利和艾米利亞-羅馬涅接壤,在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之間。貫穿波河、阿迪傑河、布倫達河和皮亞韋河。 首府是威尼斯。
|
more... |
|
|

卡塞塔
義大利 坎帕尼亞卡塞塔
(義大利語:Caserta)
是位於義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大區的一個城市,
卡塞塔省的首府所在地。
卡塞塔最為著名的場所是世界文化遺產卡塞塔王宮。
|
more... |
|
|

拿坡里
那不勒斯(又譯拿坡里;義大利文:Napoli;那不勒斯語:Nàpule;英文:Naples)是義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亞大區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於100萬。位於那不勒斯灣的北岸,其東西兩側分別是兩個火山區域
|
more... |
|
|

龐貝城
龐貝是位於義大利西南沿海坎帕尼亞地區的一座古城,距那不勒斯僅40分鐘車程。龐貝歷史悠久,西元前一世紀時維蘇威火山噴發的一瞬間被火山灰埋在了地下,卻因此而保留了大量古羅馬帝國的建築遺跡和藝術文物,成為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古城遺址。
|
more... |
|
|

薩萊諾
薩萊諾省(Provincia di Salerno), 義大利中南部坎帕尼亞大區第二大省,面積4,923平方公里,人口1,089,770(2005年)。
省府薩萊諾,濱第勒尼安海的薩萊諾灣,西北距那不勒斯 48公里,人口15.7萬(1982年)。
|
more... |
|
|

奇倫托
奇倫托(Cilento)是義大利南部坎帕尼亞大區的一個地區,包括薩萊諾省的中部和南部,也是義大利南部一個重要的旅遊區。
|
more... |
|
|

波隆納
波隆納內斂而含蓄, 乍見到它時不會被其外觀所震懾,因為它沒有誇張的建築與繁複的裝飾,相對地是一種很婉約的美;所以你必須深入地去探訪它,才能體會隱藏於保守面貌之後的豐富內涵。波隆納擁有歐洲最古老的大學
|
more... |
|
|

拉威納
拉威納(義大利語:Ravenna)是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區的一個城市,人口134,631人 (2001年資料)。拉威納不靠海,但可以由運河通到亞得里亞海。拉威納曾是羅馬帝國還有後來東哥德王國的首都,現在則是拉威納省的省會。
|
more... |
|
|

梵蒂岡
梵蒂岡城國,前身為教宗國,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與內飛地國家,為羅馬天主教會中央政府以及聖座的所在地。作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也是全球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
|
more... |
|
|

熱那亞
熱那亞是個歷史很悠久的古城。
早在古羅馬興建城之前,利古里亞人已經住在當地,居住中心在熱那亞。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時候, 熱那亞忠於羅馬,而別的北意的利古里亞和凱爾特人都忠於迦太基人。
|
more... |
|
|

科莫
科莫(Como)—有著悠遠歷史的安靜的城市,位於科莫湖南端的中心城市。
歷史悠久城市的沉靜與避暑地的華麗相融合在一起。沿著小吃散步或是在咖啡廳稍事休息,都是很愉快的事情。
|
more... |
|
|

米蘭
米蘭(義大利語:Milano)是歐洲國家義大利的西北方大城,是米蘭省的省會和倫巴第大區的首府,位於義大利人口最密集和發展最高的倫巴第平原上。它也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以觀光、時尚、建築聞名。
|
more... |
|
|